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外科的预防性手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杰 毕崇尧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9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胃肠外科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预防性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来该院进行治疗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和预防性手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胃肠外科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预防性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来该院进行治疗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和预防性手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和癌变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显效率与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有全直肠、结肠切除术-永久回肠造瘘术,全结肠切术术-直肠吻合术,全直肠、结肠粘膜剥出、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全直肠、结肠切除术、回直肠吻合术+直肠息肉电灼术。术后随访,对照组癌变率较高,两组均无死亡情况。结论预防性手术对于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临床效果较好,对于提升胃肠外科治疗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临床仍需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手术 胃肠外科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癌组织中SEPT9基因甲基化水平对Ⅱ~Ⅲ期可切除直肠癌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
2
作者 李曰平 韩博 +1 位作者 张汝梦 鞠倩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375-378,共4页
【目的】探讨癌组织中SEPT9基因甲基化水平对Ⅱ~Ⅲ期可切除直肠癌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129例均行R0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Ⅱ~Ⅲ期可切除直肠癌患者,术后随访5年。检测并比较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EPT9基因甲基化阳... 【目的】探讨癌组织中SEPT9基因甲基化水平对Ⅱ~Ⅲ期可切除直肠癌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129例均行R0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Ⅱ~Ⅲ期可切除直肠癌患者,术后随访5年。检测并比较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EPT9基因甲基化阳性表达情况,分析患者癌组织中SEPT9基因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分析影响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因素,探讨癌组织中SEPT9基因甲基化阳性表达与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SEPT9基因甲基化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低分化、N_(2)期、Ⅲ期、肿瘤浸润脉管的可切除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SEPT9基因甲基化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中、高分化及N_(0)~N_(1)期、Ⅱ期、肿瘤未浸润脉管者(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癌胚抗原水平、病理分期、分化程度、SEPT9基因甲基化阳性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SEPT9基因甲基化阳性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Ⅱ~Ⅲ期可切除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SEPT9基因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有关,SEPT9基因甲基化阳性表达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外科学 DNA甲基化 存活率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红霉素对腹部损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免疫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曰平 凌宗准 +1 位作者 田晓卫 李德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7期62-66,共5页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联合红霉素对腹部损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免疫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于青岛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腹部损伤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常规对症治疗)、单药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红霉素... 目的探究生长抑素联合红霉素对腹部损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免疫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于青岛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腹部损伤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常规对症治疗)、单药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红霉素)和联合组(单药组基础上加生长抑素),每组50例。观察各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记录各组术后第1、3及5天胃肠减压管引流量变化,检测术前、术后第1和5天血清免疫因子(IgM、IgG、IgA)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3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最短,对照组最长,单药组介于中间。术后第1、3及5天的胃肠减压管引流量比较,不同时间点的胃肠减压管引流量有差异(P<0.05);3组间胃肠减压管引流量有差异(P<0.05);3组胃肠减压管引流量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术前、术后第1和5天3组IgM、IgG、IgA比较,不同时间点IgM、IgG、IgA有差异(P<0.05);3组间IgM、IgG、IgA有差异(P<0.05);3组IgM、IgG、IgA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术前、术后第1及5天3组IL-6、IL-8、TNF-α比较,不同时间点IL-6、IL-8、TNF-α有差异(P<0.05);3组间IL-6、IL-8、TNF-α有差异(P<0.05);3组IL-6、IL-8、TNF-α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联合组、单药组和对照组术后肠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22.0%和34.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最低,对照组最高。结论生长抑素联合红霉素用于腹部损伤术后,可促进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恢复,同时抑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腹腔感染和肠麻痹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生长抑素 红霉素 胃肠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胃癌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瑞云 张琳 刘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6期458-459,共2页
探讨胃癌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为该治疗方法在胃癌治疗中的安全性提供依据。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6例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8例在淋巴结清除及胃肠道重建后进... 探讨胃癌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对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为该治疗方法在胃癌治疗中的安全性提供依据。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6例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术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8例在淋巴结清除及胃肠道重建后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温度43℃,时间60 min,灌注速度400 mL/min。对照组18例术中行淋巴结清除及胃肠道重建后温盐水冲洗腹腔,结束手术。术后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胀、恶心呕吐积分及症状总积分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43℃的治疗温度,400 mL/min的灌注速度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60 min,不显著延长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热灌注化疗 胃肠功能恢复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尹鹏 乔磊 +1 位作者 徐华晓 刘忠诚 《中国医药》 2018年第6期891-895,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10月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10月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2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手术,观察组围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镇痛情况,采用健康状况问卷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5例患者因肿瘤较大经肠管无法取出,行辅助切口取出标本。最终对照组纳入研究对象39例,观察组40例。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42±11)h比(50±9)h,(55±8)h比(59±6)h,(9.3±1.4)d比(10.4±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术后第1天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9±1.5)分比(3.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体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2.5%(17/40)比64.1%(2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观察组术后第7天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经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手术有利于患者早期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快速康复外科 经自然腔道标本取出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对早中期直肠癌治疗效果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德辉 李曰平 凌宗准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95-159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早中期直肠癌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早中期直肠癌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对两组临床疗效指标、康复指标、并发症和免疫应...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早中期直肠癌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早中期直肠癌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开腹手术,对两组临床疗效指标、康复指标、并发症和免疫应激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肠道恢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淋巴结清除数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005,P=0.025);两组术后1 d的丙二醛(MDA)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 d 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中性粒细胞含量、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淋巴细胞含量显著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1 d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IL-6水平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CRP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显著提高早中期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早中期直肠癌 开腹手术
下载PDF
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对胃癌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季志刚 王霄鹏 +3 位作者 刘杰 徐华晓 毕崇尧 张晨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8期1624-1626,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对行胃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LADG)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84例择期行LADG治疗的胃癌患者,随机按1:1分组,42例留置鼻胃管+空肠造口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者为观察组,42例予肠外营养支持... 【目的】探讨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对行胃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LADG)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84例择期行LADG治疗的胃癌患者,随机按1:1分组,42例留置鼻胃管+空肠造口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者为观察组,42例予肠外营养支持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呈先降低(营养支持d3),后升高趋势(营养支持d7),两组间营养支持d7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CD3+、CD4+、CD8+和CD4+/CD8+先降低后升高(P〈0.05),C反应蛋白(CRP)先升高后降低(P〈0.05),两组术后d。各指标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52%(4/42),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12/42),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ADG术后行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升免疫力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支持,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插管法 胃肠/方法 肠道营养 预后
下载PDF
解剖定位标志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忠诚 王守光 +3 位作者 尹鹏 滕世岗 李海风 徐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中解剖定位标志的解剖特点,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手术解剖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5年12月620例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腹膜前间隙的解剖定位标志进行观察,并对部分手术视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0例... 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中解剖定位标志的解剖特点,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手术解剖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5年12月620例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腹膜前间隙的解剖定位标志进行观察,并对部分手术视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0例术中均能清楚地暴露腹白线、耻骨结节、腹壁下动脉、Cooper韧带、精索、输精管等解剖标志,将它们作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重要的解剖定位标志。11例术后疝囊残端血肿和积液,4例保守治疗无效二次手术切除远端残留疝囊,7例经无菌下抽吸或热敷保守治愈。620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复发12例,复发时间为术后3~24个月,其中8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开放平片腹股沟疝修补术,其余4例在全麻下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二次手术后随访6~24个月,未再出现并发症和复发。结论熟悉腹膜前间隙中区域解剖定位标志,对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操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定位标志 腹腔镜 疝修补 解剖学
下载PDF
纳米炭淋巴结示踪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诚聪 赵彩红 +2 位作者 杨健 刘军 张琳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3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纳米炭淋巴结示踪技术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青岛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术前1天通过结肠镜下于肿... 目的探讨纳米炭淋巴结示踪技术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青岛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术前1天通过结肠镜下于肿瘤周围黏膜下层注射淋巴结示踪剂——纳米炭后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则直接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患者淋巴结检出情况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术中情况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5.68±3.16)枚,多于对照组的(14.03±3.70)枚;研究组转移阳性淋巴结数目为(5.40±3.72)枚,多于对照组的(3.85±2.20)枚;研究组检出直径<5mm的淋巴结数目为(5.63±2.68)枚,多于对照组的(3.45±1.74)枚;研究组直径<5mm的转移阳性淋巴结数目为(2.43±1.93)枚,也多于对照组的(1.45±1.26)枚,两组间淋巴结检出数目和转移淋巴结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清晨C反应蛋白水平、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炭淋巴结示踪技术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增加检出淋巴结和微小淋巴结(<5mm)的数目,从而增加转移淋巴结的检出数目,不但能指导术中淋巴结清扫还能提高肿瘤病理TNM分期的准确性,是安全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直肠癌 纳米炭 腹腔镜手术 淋巴结清扫 TNM分期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HMGB1和VEGF-D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杰 季志刚 +2 位作者 毕崇尧 张晨辉 徐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8期1796-1800,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术切除的87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另选取20例正常胃...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手术切除的87例胃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另选取20例正常胃组织标本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MGB1和VEGF-D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用HMGB1重组的质粒转染人胃癌细胞BGC-823,用逆转录PCR的方法分析VEGF-D 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正常胃黏膜中未发现染色阳性细胞,87例胃癌组织共检出VEGF-D阳性标本48例,阳性率为55.17%,检出HMGB1阳性标本63例,阳性率72.41%;87例癌旁组织共检出VEGF-D阳性标本22例,阳性率为25.29%,检出HMGB1阳性标本15例,阳性率为17.24%;胃癌组织中VEGF-D和HMGB1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和正常胃组织(均P<0.05),HMGB1阳性与VEGF-D阳性呈正相关(r=0.482,P=0.001);转染后BGC-823细胞中HMGB1和VEGF-D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HMGB1和VEGF-D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并且两者呈正相关,体外研究证实HMGB1具有促进VEGF-D基因转录的作用,两者在胃癌发展中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HMGB1 VEGF-D BGC-823 相关性
下载PDF
老年肝癌患者营养不良与炎性指标相关性及风险因素预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爱英 姚文静 舒晓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2年第6期753-758,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介入化疗栓塞(TACE)患者营养不良与外周血炎性指标的相关性及相关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TACE术治疗。术后患者整体营养...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介入化疗栓塞(TACE)患者营养不良与外周血炎性指标的相关性及相关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TACE术治疗。术后患者整体营养评估量表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分为成营养不良组(评分2~21分)和非营养不良组(评分0~1分)。比较两组外周血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老年TACE患者营养不良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老年TACE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20例患者TACE术后营养不良者共76例。营养不良组血清IL-6、IL-8、CRP、TNF-α均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老年TACE患者营养不良与外周血炎性指标IL-6、IL-8、CRP、TNF-α均呈正相关性(P<0.05)。营养不良组BMI、术前营养治疗占比、ALB、PAB均低于非营养不良组,贫血、乙型病毒性肝炎、焦虑抑郁、癌因性疲乏占比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IL-6、IL-8、CRP、TNF-α升高、贫血、术前未行营养支持、焦虑抑郁、癌因性疲乏、ALB降低均是老年TACE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风险预测模型预测老年TACE患者营养不良的AUC值为0.89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4%和87.1%。结论老年肝癌TACE患者营养不良与外周血炎性指标呈正相关性,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以用于预测老年肝癌TACE患者术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术 营养不良 外周血炎性指标 相关性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健康教育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护理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美华 张萍萍 +1 位作者 姜丽丽 韩娜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3期147-149,共3页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心脑血管科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6例,根据是否实施健康教育实施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健康教育,参照组不给予健康教育,对比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心脑血管科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6例,根据是否实施健康教育实施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健康教育,参照组不给予健康教育,对比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结果 1研究组的认知度94.2%(81/86)显著高于参照组61.6%(53/86),χ2=26.48,P<0.05;2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97.7%(84/86)显著高于参照组73.3%(63/86),χ2=20.64,P<0.05;3研究组患者的健康感觉、躯体感觉、认知功能、睡眠状态和生活满足感显著高于参照组,t=18.90、12.10、22.17、17.30、18.06,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变化显著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变化显著优于参照组,t=2.75、4.45,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度,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有效性和治疗依从性,所以老年高血压给予健康教育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老年 高血压 护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AKIP1、PKA及P65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季志刚 刘杰 毕崇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6期76-7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AKIP1、PKA及P65的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标本及同源癌旁组织标本各37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组织进行染色,观察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KIP1、PKA及P65的表达差异及其相关性,同时...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AKIP1、PKA及P65的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的结肠癌组织标本及同源癌旁组织标本各37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组织进行染色,观察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KIP1、PKA及P65的表达差异及其相关性,同时观察结肠癌组织AKIP1、PKA及P65表达与结肠癌组织恶性程度及病例分期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AKIP1、PKA表达强度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7.42,P<0.05;u=38.09,P<0.05),结肠癌组织AKIP1、PKA阳性表达率(67.6%、75.7%)低于癌旁组织(94.3%、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1,P<0.05;χ2=10.16,P<0.05);结肠癌组织P65表达强度高于癌旁组织(u=22.07,P<0.05),结肠癌组织P65阳性表达率(91.9%)高于癌旁组织(62.2%)(χ2=27.07,P<0.05),结肠癌组织中AKIP1与PKA表达呈正相关(r=3.106,P<0.05),与P65表达呈负相关(r=-0.40226,P=0.05)。不同TNM分期的结肠癌组织中AKIP1、PKA及P65的表达,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1.92,P<0.05;u=8.17,P<0.05;u=18.02,P<0.05);不同分化程度的结肠癌组织中KIP1、PKA及P65的表达,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09,P<0.05;u=12.09,P<0.05;u=27.94,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存在AKIP1、PKA及P65过度表达现象,并且同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关,其可能通过相互调控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AKIP1 PKA P65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LDL-C与HDL-C水平比值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毕崇尧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A01期127-127,共1页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LDL-C与HDL-C 水平比值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88 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自2014年5 月至2015年5月期间所接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LDL-C与HDL-C 水平比值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88 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自2014年5 月至2015年5月期间所接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如性别、年龄及BMI,得出血清LDL-C 与HDL-C 比值L/H与结直肠癌TNM分期、T 分期、N分期及M分期之间差异显著,其影响均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经检验证明P〈0.05. 且比值越高各个分期越高.结论手术治疗前结直肠癌患者血清LDL-C 与HDL-C 水平比值的升高是病灶 TNM分期、T 分期、N分期和 M分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临床诊治结直肠癌疾病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LDL-C HDL-C 比值 病理分期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诚聪 郝红 +1 位作者 陈瑞云 杨诚 《青岛医药卫生》 2015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脓液标本中细菌学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集的92例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92例脓液标本中有45...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脓液标本中细菌学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集的92例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脓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92例脓液标本中有45例检出细菌,共分离出菌株65株(13种),其中革兰阴性菌48株,革兰阳性菌17株,需氧菌64株,厌氧菌1株。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脓液中检出的病原菌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检出细菌总数的52.3%、12.3%和10.8%。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碳青酶烯类、三、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低。结论大肠埃希菌为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术中注意保护切口和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治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切口感染 细菌培养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示踪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诚聪 韩博 +1 位作者 王志伟 杨诚 《青岛医药卫生》 2017年第1期66-69,共4页
前哨淋巴结示踪定位技术是目前外科学和肿瘤学研究的热点。淋巴结示踪定位技术按示踪剂不同可分为染料法、放射性核素法和荧光法。在普外科领域,前哨淋巴结示踪定位技术已被很好地应用与发展,现就前哨淋巴结示踪剂在普外科领域的临床应... 前哨淋巴结示踪定位技术是目前外科学和肿瘤学研究的热点。淋巴结示踪定位技术按示踪剂不同可分为染料法、放射性核素法和荧光法。在普外科领域,前哨淋巴结示踪定位技术已被很好地应用与发展,现就前哨淋巴结示踪剂在普外科领域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前哨淋巴结 淋巴结示踪剂
下载PDF
P2RY8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17
作者 梅儒齐 鞠倩 +1 位作者 李曰平 刘诚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25-1833,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人B淋巴细胞限制受体P2RY8在肝细胞癌(HCC)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了其与肿瘤免疫的关系。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比较P2RY8的表达情况。采用R软件包分析P2RY8与肿瘤分期的相关性,建立诊断及生存...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人B淋巴细胞限制受体P2RY8在肝细胞癌(HCC)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了其与肿瘤免疫的关系。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比较P2RY8的表达情况。采用R软件包分析P2RY8与肿瘤分期的相关性,建立诊断及生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Nomogram模型。利用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分析免疫细胞浸润、免疫细胞生物标志物和免疫检查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信息。通过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P2RY8及其互作基因的功能。收集2007年6月—2008年11月行肝癌根治性手术的64例患者HCC组织及其中35例对应的癌旁组织(组织芯片购自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验证,统计其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及癌旁组织标本中P2RY8的表达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两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应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计算生存率。结果P2RY8在HCC中过表达,可通过P2RY8的表达水平准确鉴别肿瘤与正常组织(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P2RY8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好(P=0.005)。64例临床样本数据同样证实P2RY8高表达的肝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78.9%vs 46.2%,P=0.007)、5年生存率(76.3%vs 38.5%,P=0.002)和OS[92.5(48.8~102.0)个月vs 33.0(25.0~95.5)个月,P=0.022]显著高于低表达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一步表明P2RY8表达水平与HCC患者预后相关。此外,P2RY8在HCC中与免疫细胞浸润和免疫检查点呈正相关。GO/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P2RY8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信号转导通路中均有富集。结论P2RY8不仅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还参与其免疫调节。因此,P2RY8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HCC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人B淋巴细胞限制受体P2RY8 肿瘤基因组图谱 生物标记
下载PDF
酪酸梭菌对乙肝相关性慢性肝病病人肠道菌群的影响
18
作者 孙国欣 付慧玲 +3 位作者 刘诚聪 王慧哲 张民 邹晓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3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酪酸梭菌对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慢性肝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2020年在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53例、肝硬化病人49例和肝癌病人48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健康对... 目的探讨应用酪酸梭菌对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慢性肝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2020年在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53例、肝硬化病人49例和肝癌病人48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健康对照。将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硬化病人、肝癌病人再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对所有入选病人及健康志愿者大便菌群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并分析其菌群多样性、丰度和酪酸梭菌含量,利用LefSe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菌群差异。结果所有样本检测显示,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是肠道菌群的绝对优势菌。与健康对照相比,乙肝相关性慢性肝病病人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所占百分比下降,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占比上升(H=8.69~13.59,P<0.05)。口服酪酸梭菌治疗后,治疗组肠道酪酸梭菌和双歧杆菌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H=24.29、33.64,P<0.05),chao指数和ace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H=30.86、34.06,P<0.05)。结论口服酪酸梭菌能够改善病人肠道菌群结构,促进益生菌生长,改善肠道微生态,可能成为干预乙肝相关性慢性肝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肝肿瘤 胃肠道微生物组
下载PDF
直肠神经内分泌瘤1例报道
19
作者 刘忠诚 王守光 +1 位作者 滕世岗 徐建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1期62-,36,共2页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2月收治并施行手术切除的1例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结果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肛门途径完整切除肿瘤,手术中进行快速冰冻显示基底部无肿瘤细胞残留,病理... 目的探讨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1年2月收治并施行手术切除的1例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结果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肛门途径完整切除肿瘤,手术中进行快速冰冻显示基底部无肿瘤细胞残留,病理结果显示直肠黏膜内见散在及巢团状分布的细胞弥漫浸润,细胞大小一致,核异型性小,诊断为直肠神经内分泌瘤一级(NETG1),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K(+),SyN(+),CgA(-),LCA(-),ki67(+)<2%。随访2年病人局部无复发。结论直肠神经内分泌瘤临床较为少见,多发生于直肠远端,经肛门途径的手术切除或内镜微创切除是一个安全而且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类癌
下载PDF
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并发小肠穿孔11例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瑞云 张琳 鞠倩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7期927-929,共3页
目的探讨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小肠穿孔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11例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并发小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宫颈癌患者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3例,膀... 目的探讨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小肠穿孔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11例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并发小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宫颈癌患者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3例,膀胱癌术后患者1例。结果 11患者均以急腹症症状来诊,经临床及腹部CT确诊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11例穿孔部位均发生于回肠,以第5、6组小肠为主;术中均切除穿孔部位肠襻,尽可能选择组织新鲜、弹性及蠕动好的肠襻做肠肠吻合,不行近端小肠预防性造瘘,腹腔留置滴水双套管术后备用。术后切口感染2例,局部换药后愈合;并发吻合口瘘1例,经腹腔留置滴水双套管持续腹腔冲洗引流,2个月后愈合。11例患者均好转出院,预后良好,无严重感染、再次手术或死亡病例发生。结论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小肠穿孔的发生与正常组织受量及个体差异等有关,切除穿孔部位小肠肠襻、行肠肠吻合术为其主要治疗方法,临床上是否行预防性近端小肠造瘘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 小肠穿孔 局部切除 肠肠吻合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