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染病防护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方法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新雷 王运斗 +3 位作者 叶素素 张晓峰 杜海舰 赵润州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3年第12期6-9,共4页
目的:建立传染病防护装备评估指标体系,为传染病防护装备保障能力评估、装备选型及科研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检索、专家调查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法,针对传染病防护装备的定义、分类、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指出... 目的:建立传染病防护装备评估指标体系,为传染病防护装备保障能力评估、装备选型及科研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检索、专家调查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法,针对传染病防护装备的定义、分类、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指出了国内传染病防护装备的缺项和不足,为装备体系的完善和装备保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决策支持。结论:构建传染病防护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对引领和指导该类装备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防护装备 保障能力 指标体系 评估方法
下载PDF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效能评估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新雷 王运斗 +3 位作者 叶素素 张晓峰 杜海舰 赵欣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7期89-92,共4页
目的为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的配置及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和辅助决策评估系统。方法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利用C#语言开发装备效能评估系统,系统主要系由基础数据层、数据处理层和用户操作层构成。结果系统操作界面友好,... 目的为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的配置及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和辅助决策评估系统。方法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利用C#语言开发装备效能评估系统,系统主要系由基础数据层、数据处理层和用户操作层构成。结果系统操作界面友好,操作方便。通过典型装备数据对评估系统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与实际计算结果相符,符合装备效能评估的实际需求。结论评估指标体系较为科学,评估方法得当,评估结果较为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防控装备 效能评估系统 温水采样器 空气采样器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调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乔兵 周永 +3 位作者 马文洁 苟卫 邹晓 史昌河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4期29-33,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期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改变参与了NAFLD的发生。在生理状态下,肠道菌群与内外环境保持动态均衡,各种原因导致的肠道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期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改变参与了NAFLD的发生。在生理状态下,肠道菌群与内外环境保持动态均衡,各种原因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衡均可影响宿主的代谢、能量吸收及肠道内分泌功能,与肥胖、高血压和血脂代谢异常等NAFLD的高危因素及肝纤维化、肝硬化等密切相关,且在诱发机体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肠道菌群改变与NAFLD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NAFL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 肠道菌群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传染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护理管理控制措施 被引量:6
4
作者 于雪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8期91-92,共2页
该文分析了传染科护理工作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作责任心、技术、沟通宣教、科室管理等因素,提出加强职业道建设、加强护患沟通、加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及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控制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传染科护理 影响因素 管理控制措施
下载PDF
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娜 崔伟丽 +1 位作者 乔兵 苟卫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108-1111,共4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恩替卡韦及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青岛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患者所选抗病毒药物的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恩替卡韦及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青岛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患者所选抗病毒药物的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0.5 mg,1次/d,B组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抗病毒治疗48周。两组患者同时给予糖尿病饮食、胰岛素控制血糖及保肝、降酶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学指标、病毒学应答情况、糖尿病控制情况及肝硬度等有无改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恩替卡韦组患者病毒学应答率为85%(34/40),阿德福韦酯组患者病毒学应答率为65%(26/40),两组病毒学应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恩替卡韦组患者临床生化特征改善较阿德福韦酯组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治疗48周后恩替卡韦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53±1.13)mmol/L和(7.23±0.64)%,阿德福韦酯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34±1.12)mmol/L和(7.79±0.8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20、3.354,P值均<0.05)。治疗后恩替卡韦组肝脏硬度值为(16.86±5.67)k Pa,阿德福韦酯组为(19.47±5.32)k P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3,P<0.05)。结论恩替卡韦组患者通过更好的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使肝糖原代谢改善,对患者血糖调节有帮助,最终血糖控制优于阿德福韦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硬化 肝源性糖尿病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下载PDF
刀豆蛋白A诱导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6
作者 梁洁 张蓓 +6 位作者 刘佳宝 张希东 李园园 王十锦 王丽 周文超 耿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98-1201,共4页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E组)30只,经尾静脉注射12.5 mg/kg剂量的刀豆蛋白A(ConA),每周1次,10只大鼠在第4次注射1周后处死,其余20只8周后处死。正常对照组(N组)20只,大鼠经尾静脉注...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E组)30只,经尾静脉注射12.5 mg/kg剂量的刀豆蛋白A(ConA),每周1次,10只大鼠在第4次注射1周后处死,其余20只8周后处死。正常对照组(N组)20只,大鼠经尾静脉注射300μl的PBS,第8次注射1周后处死。取大鼠肝脏计算肝脏指数并进行肝纤维化评分,做HE和Masson Trichrom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取血清测ALT、AST、TP及ALB。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连续注射ConA 8周的大鼠ALT、AST显著升高,TP变化不明显,ALB及白球比显著降低。肝脏体积增大,肝脏指数增高,病理分析示明显纤维化。结论:反复尾静脉注射ConA可成功诱导Wistar大鼠肝脏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动物模型 刀豆蛋白A WISTAR大鼠
下载PDF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崔伟丽 李娜 +2 位作者 于君 亓玉琴 崔京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28,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外显子49位点、启动子1661位点及172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青岛地区人群乙肝肝癌的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来自青岛地区人群肝癌患...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外显子49位点、启动子1661位点及172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青岛地区人群乙肝肝癌的易感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来自青岛地区人群肝癌患者98例、非肝癌乙肝病毒感染组185例、健康对照组205例CTLA4基因型分布。结果 1以健康人群为对照组CTLA4外显子49位点及启动子1661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启动子1722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LA4+49位点AG、GG基因型携带者、CTLA4-1661位点AG+GG基因型携带者肝癌发病风险明显增高(O■值分别为2.48、5.22及2.51)。2以非肝癌乙肝感染者为对照组,49位点AG、GG基因型、1661位点AG+GG基因型显著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O■值分别为2.48、4.60和2.13)。3以所有非肝癌者对照,49位点AG、GG基因型、1661位点AG+GG基因型显著增加肝癌的发生风险(O■值分别为2.48、4.91及2.32)。结论CTLA4外显子49位点、启动子166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单核苷酸多态性 肝癌 HBV感染
下载PDF
肝源性糖尿病诊疗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乔兵 周永 +1 位作者 史昌河 苟卫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3期21-25,共5页
肝源性糖尿病(HD)作为一种继发于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基础上的综合征,表现为显著升高的血糖、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游离脂肪酸及细胞因子等。近年来,由于HD发病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和肝炎病毒... 肝源性糖尿病(HD)作为一种继发于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基础上的综合征,表现为显著升高的血糖、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游离脂肪酸及细胞因子等。近年来,由于HD发病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和肝炎病毒对胰腺细胞的破坏等密切相关,本文将综述肝源性糖尿病的最新发病机制和诊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肝源性 胰岛素抵抗 肝硬化 治疗
下载PDF
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厉海妮 张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429-1432,共4页
肝窦阻塞综合征(SOS)是一种肝窦或肝小静脉纤维性闭塞性疾病。简述了SO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SOS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缺乏特效治疗手段,如何早期识别及干预和治疗成为研究热点。
关键词 肝静脉闭塞性疾病 综述
下载PDF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直肠癌中Tiam-1和HPA-1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京远 马红 +2 位作者 马文慧 王贺 周东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7期509-513,共5页
目的:检测Tiam-1基因和HPA-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53例。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 目的:检测Tiam-1基因和HPA-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0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53例。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iam-1 mRNA及HPA-1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癌2cm)及远离结直肠癌的手术切缘正常组织中(距癌5cm以上)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HPA-1 mRNA和Tiam-1 mRN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35.87±12.30,40.79±9.3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3.13±6.71,12.39±5.38)和正常组织(4.06±3.55,6.09±4.86,P均<0.05),癌旁组织中二者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m-1和HPA-1的基因表达水平在肿瘤的高/中分化和低分化之间,T1~T2和T3~T4之间,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之间、有血行转移和无血行转移之间及Ⅰ~Ⅱ和Ⅲ~Ⅳ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明了Tiam-1与HPA-1的表达呈正相关趋势(OR=0.46,P=0.048)。结论:Tiam-1 mRNA和HPA-1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二者的表达增强可促进结肠癌的侵袭转移,联合检测Syndecan-1及HPA-1对于指导结肠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侵袭转移 预后 TIAM-1 HPA-1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倩倩 陈文美 《齐鲁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ERR)、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和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联合检测在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病人119例、肝硬化病...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ERR)、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和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联合检测在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病人119例、肝硬化病人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病人109例、健康体检者110例(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测定仪检测其血清AFP、CEA、FERR、CA724、CA199水平,生化仪检测血清GG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CEA、FERR、CA199、CA724和GGT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慢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肝硬化组、慢乙肝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F=2.085~46.480,P〈0.05)。原发性肝癌组AFP、CEA、FERR、CA199、CA724和GGT阳性率明显高于慢乙肝组、肝硬化组(χ~2=74.64~417.81,P〈0.05),健康对照组AFP、CEA、FERR、CA199、CA724阳性率均为0。原发性肝癌AFP、CEA、FERR、CA199、CA724和GGT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一标志物检测(χ~2=109.21~260.78,P〈0.05)。结论血清标志物AFP、CEA、FERR、CA199、CA724和GGT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甲胎蛋白类 癌胚抗原 铁蛋白质类 糖类抗原199 糖类抗原724 谷氨酰基转移酶
下载PDF
替比夫定联合胸腺法新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千钧 杨华 +2 位作者 王贺 亓玉琴 孙风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8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替比夫定联合胸腺法新治疗的疗效及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86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比夫定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比较两...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替比夫定联合胸腺法新治疗的疗效及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86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比夫定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8周后,观察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改善最显著。治疗48周后观察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肝e抗原(HBe Ag)、乙肝核心抗体(HBc Ab)阴转情况(42、19、8例)均优于对照组(36、10、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胸腺法新在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方面效果较佳,且抗病毒能力较强,改善患者预后,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胸腺法新 乙型肝炎肝硬化 疗效
下载PDF
肝癌中Tiam-1和HPA-1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贺 孙风波 +1 位作者 张凤娟 亓玉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770-774,共5页
目的:探讨Tiam-1和HPA-1基因在肝癌中的定量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6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iam-1 mRNA及HPA-1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目的:探讨Tiam-1和HPA-1基因在肝癌中的定量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6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iam-1 mRNA及HPA-1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配对癌旁组织(距癌2 cm)及正常肝脏组织中(距癌>5 cm)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Tiam-1 mRNA的表达水平(43.83±11.6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4.82±8.16)和正常肝脏组织(6.02±5.36)(均P<0.05),癌旁组织中Tiam-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0.05)。肝癌组织中HPA-1 mRNA的表达水平(35.28±11.8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2.94±6.25)和正常肝脏组织(4.17±3.49)(均P<0.05),癌旁组织中HPA-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0.05)。Tiam-1及HPA-1的表达增强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明了Tiam-1和HPA-1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OR=0.523,P<0.05)。结论:Tiam-1mRNA和HPA-1 mRNA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增强可促进肝癌的侵袭转移。联合检测Tiam-1及HPA-1对于指导肝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M-1 HPA-1 肝癌 侵袭转移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先梅 董玉虹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HCV)病毒基因型与慢性HCV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慢性HCV患者45例,根据治疗后患者是否实现SVR分为SVR组(n=14)和非SVR组(n=31)。采用线性探针...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HCV)病毒基因型与慢性HCV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慢性HCV患者45例,根据治疗后患者是否实现SVR分为SVR组(n=14)和非SVR组(n=31)。采用线性探针反向杂交法(INNO-LiPA)检测HCV基因型,两组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后检测SVR,分析HCV基因型与SV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非SVR组中HCV基因1型患者显著多于SV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基因型与PEG-IFN联合RBV治疗响应有显著相关性,HCV基因2、3型是与治疗反应相关的最强因素,且独立于其他变量之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基因型是慢性HCV感染患者经PEG-IFN联合RBV治疗预后的一个重要独立预测因素,可用于患者最佳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病毒基因型
下载PDF
HBV DNA与其五项检测指标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玮敏 王朝辉 刘中景 《齐鲁医学杂志》 2009年第1期4-5,8,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定量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人70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入院时第一份血清HBV相关抗原、抗体的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HBV DNA含量,同时测定血清丙氨酸...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定量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人70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入院时第一份血清HBV相关抗原、抗体的含量,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HBV DNA含量,同时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人HBVDNA与HBsAg和HBeAb呈负相关关系(r=-0.494、-0.536,P<0.01),与HBeAg呈正相关关系(r=0.586,P<0.01);HBeAg阳性组HBV DNA与HBsAg和HBeAb呈负相关关系(r=-0.555、-0.568,P<0.01),与HBeAg和HBcAb呈正相关关系(r=0.608、0.569,P<0.01);HBeAg阴性组HBV DNA与HBV抗原抗体指标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慢性乙型肝炎病人ALT与HBV DNA及HBV抗原抗体指标均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HBeAg、HBcAb、HBsAg定量检测是反映HBV复制的指标之一,HBsAg变化可能与HBV的生物学行为有关,无证据支持以乙型肝炎标志物来判断肝功能受损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生物学标记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分别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阿德福韦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效果 被引量:9
16
作者 叶素素 《中国医药》 2015年第7期993-995,共3页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分别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阿德福韦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76例阿德福韦酯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38例)和恩替卡韦联合治疗组(38例).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分别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阿德福韦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76例阿德福韦酯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38例)和恩替卡韦联合治疗组(38例).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和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恩替卡韦联合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0.5 mg/d)和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疗程均为96周.治疗第12、24、48和96周检测2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转阴率、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率,病毒学突破情况,观察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96周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分别为92.1%(35/38)和89.5%(34/38),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分别为73.6%(28/38)和71.1% (27/38),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547、4.070,P<0.05).2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出现1例病毒学突破,恩替卡韦联合治疗组未发生病毒学突破.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阿德福韦酯耐药后加用恩替卡韦联合抗病毒治疗疗效优于加用拉米夫定联合治疗,能够强效抑制病毒复制,可能降低耐药发生率,但不能明显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耐药性
下载PDF
易善复联合利加隆治疗脂肪肝7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茹 郇述玲 《中国医药》 2008年第5期268-269,共2页
目的观察易善复联合利加隆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单盲分成治疗组70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及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易善复456mg/次,3次/d,同时口服利加隆140mg/次,3次/... 目的观察易善复联合利加隆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单盲分成治疗组70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及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易善复456mg/次,3次/d,同时口服利加隆140mg/次,3次/d,饭后服用,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自觉症状、肝功能恢复、血脂及瘦素降低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B型超声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82.9%,对照组有效率6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易善复联合利加隆治疗脂肪肝对促进肝脏脂肪代谢、降低血脂、修复损伤的肝细胞。阻止或改善肝纤维化均有明显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易善复 利加隆
下载PDF
督灸预防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副反应60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晓杰 刘晓燕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471-472,共2页
目的观察督灸对干扰素导致的骨髓抑制及不良症状的预防作用。方法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应用干扰素治疗的同时予以督灸疗法,对照组仅使用干扰素,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中... 目的观察督灸对干扰素导致的骨髓抑制及不良症状的预防作用。方法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应用干扰素治疗的同时予以督灸疗法,对照组仅使用干扰素,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及治疗前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治疗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血象下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扰素副反应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督灸可有效降低干扰素骨髓抑制及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为预防干扰素副反应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灸 骨髓抑制 干扰素 不良症状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HBsAg定量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明忠 郭娜 史昌河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HBsAg定量的动态变化和HBeAg血清转换率的关系,探讨HBsAg定量对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87例,根据病人的意愿分为干扰素组(49例)和拉米夫定组(38例),分别应用干扰... 目的分析HBsAg定量的动态变化和HBeAg血清转换率的关系,探讨HBsAg定量对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87例,根据病人的意愿分为干扰素组(49例)和拉米夫定组(38例),分别应用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4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24、36、48周检测血清HBsAg、HBeAg和HBeAb定量水平,分析治疗12周时HBsAg水平的下降幅度与治疗48周时HBeAb/HBeAg比值的相关性。结果拉米夫定组HBsAg定量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变化不明显,干扰素组HBsAg定量水平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性下降(F=15.112,P<0.01)。拉米夫定组和干扰素组比较,治疗前HBsAg定量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2、24、36、48周干扰素组HBsAg定量水平低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有显著性(t=2.292~9.664,P<0.05)。拉米夫定组治疗12周时HBsAg水平下降幅度与48周时HBeAb/HBeAg比值无相关性(r=0.385,P>0.05),而干扰素组治疗12周时HBsAg水平下降幅度与48周时HBeAb/HBeAg比值呈正相关(r=0.322,P<0.05)。结论治疗12周时血清HBsAg水平下降幅度对于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e抗原 乙型 干扰素Α-2B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晓彬 温子荣 《中国医药》 2011年第10期1195-1197,共3页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汉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疗效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等位基因的关系。方法以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正规治疗48周的青岛地区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汉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疗效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等位基因的关系。方法以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正规治疗48周的青岛地区汉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患者的HLA-I/类抗原的DRB1 *04、*07进行等位基因检测,应用SC20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后,完全应答者19例(47.5%),部分应答者10例(25.0%),无应答者11例(27.5%)。无应答者11例中,HLA—DRB1*04携带者4例,HLA-DRB1*07携带者7例;部分、完全应答者29例中,HLA—DRB1*04携带者1例;HLA—DRB1*07携带者6例,无应答者HLA-DRB1*04和*07携带率均明显高于部分、完全应答者(前者P〈0.05,OR=16.0;后者P〈0.05,OR=6.7)。结论青岛地区汉族人群中慢性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无应答与HLA-DRB1*04、*07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HLA—DRB1抗原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 异性引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