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护理在预防髋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范春苗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期141-144,154,共5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预防髋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17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8)与观察组(n=5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预防髋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2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17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8)与观察组(n=5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2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骨骨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骨折 优质护理 髋关节功能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肩关节镜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付积杰 张维仕 张尊礼 《中华养生保健》 2020年第9期70-72,共3页
目的探析肩关节镜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4月~2018年4月,我科室收治的共60例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所有的患者均进行肩关节镜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ASES功能评估和疼痛评分,分析临... 目的探析肩关节镜治疗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4月~2018年4月,我科室收治的共60例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所有的患者均进行肩关节镜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ASES功能评估和疼痛评分,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前ASES功能评分为(50.7±8.8)分,治疗后ASES功能评分为(82.4±6.5)分;治疗前疼痛评分为(8.1±1.6)分,治疗后疼痛评分为(2.6±1.4)分,治疗前后ASES功能评估与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显效4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在临床中采用肩关节镜治疗,治疗后ASES功能显著改善,疼痛评分明显较低,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实际临床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该在临床中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 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是否保留韧带残端对胫骨骨道扩大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姬广伟 许洪涛 +3 位作者 滕学仁 钟锐鑫 黄浩然 戴世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12期1307-1309,共3页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保留韧带残端与不保留韧带残端对术后胫骨骨道扩大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7-08—2018-09诊治的56例前交叉韧带断裂,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其中29例保留韧带残端(保留残端组),27例不保留韧...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保留韧带残端与不保留韧带残端对术后胫骨骨道扩大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7-08—2018-09诊治的56例前交叉韧带断裂,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其中29例保留韧带残端(保留残端组),27例不保留韧带残端(不保留残端组)。结果 56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2(6~12)个月。保留残端组术后3个月、6个月X线片上胫骨骨道直径差值小于不保留残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CT显示保留残端组5例胫骨骨道扩大,不保留残端组13例胫骨骨道扩大;不保留残端组胫骨骨道扩大比例高于保留残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保留残端组与不保留残端组术后3个月、6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与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保留韧带残端可以减轻胫骨骨道扩大程度,进而更有利于前交叉韧带重建失败的翻修手术,可能对术后远期膝关节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关节镜 韧带重建 保留韧带残端 胫骨骨道扩大
原文传递
髋-腰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金堂 樊强 +1 位作者 俞秀茂 魏见伟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909-913,共5页
1983年Offierski等[1]首次提出髋-腰综合征(hipspine syndrome,HSS)这一概念,指的是髋关节的骨关节炎引起脊柱矢状位失平衡,造成患者摇摆步态,并进一步引起腰痛症状,其主要描述髋关节病理改变对脊柱矢状位排列的影响。随着社会人口老龄... 1983年Offierski等[1]首次提出髋-腰综合征(hipspine syndrome,HSS)这一概念,指的是髋关节的骨关节炎引起脊柱矢状位失平衡,造成患者摇摆步态,并进一步引起腰痛症状,其主要描述髋关节病理改变对脊柱矢状位排列的影响。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诊断为HSS的病例逐年增加,有文献报道近12年来确诊为HSS的患者增加了293%[2]。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案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和腰椎融合术,统计发现约有40%的患者首先接受了THA。近年来,已有较多关于HSS病理基础与生物力学机制方面的研究,系统探讨其具体的发病机制,HSS的概念和观点也有了新的变化,关于其发病机制方面的系列新观点的提出如Steindler定义的闭合动力环的概念和功能性髋臼定位(functional acetabular orientation)等[3],则进一步加深了对其致病机制的认识和理解。但是,目前有关HSS的具体发病机制、治疗措施、治疗的顺序及髋关节和腰椎术后相互影响等方面却仍不十分明确[4]。现对HSS的治疗策略方面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腰综合征 退行性疾病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