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腔镜电切术并药物治疗局灶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鑫 桑昌美 +1 位作者 田树旭 赵淑萍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局灶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的局灶早期子宫内膜癌病人2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行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10例病人术后口服醋酸甲地孕酮(MA)联合醋酸亮丙瑞...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局灶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的局灶早期子宫内膜癌病人2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行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10例病人术后口服醋酸甲地孕酮(MA)联合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博恩诺康)治疗(MA组),16例病人术后宫腔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联合博恩诺康治疗(曼月乐组),随访病人治疗结果、有无复发及妊娠结局。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52个月,平均(31.35±9.08)个月。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2例。24例完全缓解的病人中有2例复发,8例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妊娠。MA组完全缓解率为90.0%,复发率为11.1%,妊娠率为33.3%;曼月乐组分别为93.8%、6.7%、33.3%,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曼月乐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低于MA组(60.0%),差异有显著性(P=0.046)。结论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局灶早期子宫内膜癌有较高的完全缓解率及较低的复发率,曼月乐治疗不良反应较孕激素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宫腔镜检查 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稽留流产中Furin、TGF-β2、TNF-a因子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
2
作者 王晓霞 邹存华 +1 位作者 李成斐 赵淑萍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4期1501-1508,共8页
目的:探讨Furin、TGF-β2、TNF-a三种因子在稽留流产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因稽留流产行人工流产的妊娠组织(实验组,孕周6~10周)和30例正常妊娠行人工流产的妊娠组织(对照组,孕周6~10周)中Furin、TGF-β2... 目的:探讨Furin、TGF-β2、TNF-a三种因子在稽留流产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因稽留流产行人工流产的妊娠组织(实验组,孕周6~10周)和30例正常妊娠行人工流产的妊娠组织(对照组,孕周6~10周)中Furin、TGF-β2、TNF-a三种因子的染色情况,采用H-评分法评价三种因子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 两组细胞滋养层细胞中,Furin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TGF-β2、TNF-a两种因子在稽留流产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两组合体细胞滋养层细胞中,Furin、TGF-β2、TNF-a三种因子均高表达,三种因子在稽留流产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在蜕膜组织中,Furin在稽留流产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TGF-β2、TNF-a两种因子在正常妊娠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稽留流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Furin、TGF-β2、TNF-a三种因子在稽留流产组织中不同程度的表达,可能在胚胎植入、启动蜕膜化及抑制胚胎免疫排斥、阻碍流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RIN TGF-Β2 TNF-A 稽留流产 正常妊娠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DBC1与SIRT1蛋白表达及意义
3
作者 赵舸 邹存华 +1 位作者 宋冬冬 赵淑萍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915-919,共5页
目的 探讨乳癌缺失因子1(DBC1)蛋白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二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60例子宫内膜癌标本、4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标本以及40例同时期因子宫肌... 目的 探讨乳癌缺失因子1(DBC1)蛋白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二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60例子宫内膜癌标本、4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标本以及40例同时期因子宫肌瘤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标本,正常子宫内膜标本40例设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种类型组织DBC1及SIRT1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子宫内膜癌中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DB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70.0%)、不典型增生组织(65.0%)及对照组子宫内膜(37.5%)组织中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0,P<0.05)。DBC1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深度(χ^(2)=8.733,P<0.05)、临床分期(χ^(2)=5.833,P<0.05)、病理分级(χ^(2)=9.878,P<0.05)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945,P<0.05),与病人年龄无关(χ^(2)=1.873,P>0.05)。SIR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65.0%)、不典型增生组织(62.5%)及对照组子宫内膜(30.0%)组织中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0,P<0.05)。SIRT1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χ^(2)=5.910,P<0.05)、病理分级(χ^(2)=8.308,P<0.05)、肌层浸润深度(χ^(2)=10.972,P<0.05)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918,P<0.05),而与病人年龄无关(χ^(2)=0.188,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子宫内膜癌中DBC1蛋白和SIRT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58,P<0.05)。结论 DBC1和SIRT1的表达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癌的进一步恶化,二者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乳癌缺失因子1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妊娠合并卵巢血管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宋黄贝 孟晶晶 +3 位作者 颜莉莉 刘光辉 常晓彤 黄煜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616-618,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血管肉瘤的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妊娠合并卵巢血管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病人为38岁妊娠期妇女,停经38 d,发现盆腔包块1 d,血清CA125升高,影像学无特异性改变,人工流产术后行经腹全子宫... 目的探讨卵巢血管肉瘤的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妊娠合并卵巢血管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病人为38岁妊娠期妇女,停经38 d,发现盆腔包块1 d,血清CA125升高,影像学无特异性改变,人工流产术后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右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大网膜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卵巢血管肉瘤。术后予吉西他滨+奈达铂两周期化疗。随访3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病人仍存活。结论卵巢血管肉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其诊断依赖于病理检查结果,手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肉瘤 卵巢肿瘤 肿瘤治疗方案 妊娠
下载PDF
Periostin和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魏晓强 刘丽丽 +1 位作者 孙贤华 杨绍文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研究骨特异性因子(Periostin)和增殖细胞相关抗原(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分别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可能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6例宫颈癌、30例正常宫颈组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中P... 目的研究骨特异性因子(Periostin)和增殖细胞相关抗原(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分别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可能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6例宫颈癌、30例正常宫颈组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中Periostin和Ki67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并评估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果在86例宫颈癌组织中,Periostin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宫颈组织中均显著升高(P<0.05),Periostin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脉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i67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两者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γ=0.319,P=0.003)。Periostin阳性的宫颈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降低(41.037个月vs 63.672个月,Log-rank检验,χ^(2)=15.892,P=0.000),Periostin阳性表达为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R=3.916,95%CI:1.022~15.006,P=0.046<0.05)。结论Periostin和Ki67在宫颈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协同促进宫颈癌细胞的浸润及转移。Periostin阳性表达可能提示宫颈癌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OSTIN KI67 宫颈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聚焦超声消融手术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6
作者 丁琨 康彦君 +3 位作者 赵蕾 桑昌美 程菡莹 赵淑萍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199,共8页
目的分析聚焦超声消融手术(FUAS)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10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行FUAS治疗的AWE患者共3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FUAS治疗的相关情况及治疗后... 目的分析聚焦超声消融手术(FUAS)治疗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10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行FUAS治疗的AWE患者共3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FUAS治疗的相关情况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并随访其症状改善及复发再干预情况。结果 (1)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34例AWE患者的年龄为(32.8±3.8)岁,病灶最大径的中位数为24 mm(最小值为15 mm,最大值为48 mm);治疗前腹壁病灶周期性疼痛为中、重度者30例(88%,30/34);治疗前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显示浅表型19例(56%,19/34),中间型8例(24%,8/34),深部型7例(21%,7/34)。(2)FUAS治疗参数:手术时间为(64±18)min,辐照时间为(385±108)s,治疗功率为(103±11)W,治疗总能量为(38 819±16 309)J,治疗区域体积为(3.11±1.42)cm3,治疗强度为(377.79±106.34)s/h。(3)有效性结果:FUAS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疼痛较治疗前明显缓解,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Z=-4.66、-5.13、-5.11、-4.91,P均<0.01)。随访至FUAS治疗后1年,疼痛基本缓解及有效缓解者的占比为74%(25/34),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5%(29/34)。随访至治疗后1年,共5例患者复发,其中3例复发后行经腹AWE病灶切除术,2例予药物治疗。FUAS治疗后1个月病灶最大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但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病灶最大径较治疗前显著缩小(Z=-2.15、-2.67、-3.41,P均<0.05)。不同分型的AWE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无差异(P>0.05),病灶最大径的缩小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均<0.01)。(4)安全性结果:FUAS治疗中34例患者均诉皮肤热烫感,19例(56%,19/34)患者出现术后治疗区疼痛,2例(6%,2/34)患者术后即刻血尿,经相应处理后均好转或症状消失。结论 FUAS治疗AWE是有效、安全的,初步验证了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治疗结果 聚焦超声消融手术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原文传递
青岛地区成年女性初潮年龄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关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素琴 崔静 +1 位作者 赵淑萍 孙健平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46-1249,共4页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成年女性居民初潮年龄与2型糖尿病(T2DM)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青岛市糖尿病项目"的6389例35~74岁的成年女性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初潮年龄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信息缺失者,最终6...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成年女性居民初潮年龄与2型糖尿病(T2DM)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青岛市糖尿病项目"的6389例35~74岁的成年女性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初潮年龄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信息缺失者,最终6065例研究对象完成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研究初潮年龄与T2DM的关系。结果6065例研究对象中,T2DM患者占16.3%,T2DM组与非T2DM组初潮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初潮年龄的增长,T2DM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婚姻、受教育程度、城乡分布、个人收入、糖尿病家族史、吸烟、饮酒、体重指数(BMI)等因素后,与月经初潮年龄≥17岁相比,月经初潮年龄13~16岁、≤12岁与T2DM患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其OR值及95%CI分别为0.68(0.58~0.79)、0.55(0.36~0.86)。结论青岛地区女性初潮年龄与T2DM患病存在负相关,初潮年龄越早,成年后患T2DM的风险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潮年龄 2型糖尿病 患病率 关联
原文传递
聚焦超声消融手术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内生型子宫腺肌病的初步应用
8
作者 康彦君 桑昌美 +1 位作者 赵蕾 赵淑萍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1-456,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聚焦超声消融手术(FUAS)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内生型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接受FUAS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无生育要求的内生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初步探讨聚焦超声消融手术(FUAS)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内生型子宫腺肌病的有效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2例接受FUAS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的无生育要求的内生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过程,随访其治疗后的转归情况。结果(1)临床特点:12例患者均有月经过多和痛经症状,合并中度或重度贫血8例(8/12),痛经评分≥4分者11例(11/12);既往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LNG-IUS)3例,均无法长期控制症状。(2)影像学特征:12例患者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及盆腔磁共振成像检查,子宫体积均不同程度增大,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增厚,子宫浆膜面光滑,符合内生型子宫腺肌病。(3)治疗过程:12例患者均先接受FUAS治疗,病灶消融率为55%~89%,均存在部分子宫内膜消融。10例患者FUAS治疗后辅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12例患者均在FUAS治疗后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清除凸向宫腔的坏死组织,其中2例同时行子宫内膜去除术,11例宫腔镜术中同时放置LNG-IUS。(4)随访及疗效评价:12例患者治疗后月经过多和痛经症状均改善,患者的经量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Z=-3.134,P=0.002),痛经评分也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Z=-3.077,P=0.002);随访中尚未发现症状复发或LNG-IUS位置异常情况。结论FUAS联合宫腔镜手术可有效治疗内生型子宫腺肌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期望保留子宫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过多 宫腔镜手术 妇女儿童医院 经阴道超声检查 重度贫血 痛经症状 子宫腺肌病 子宫浆膜
原文传递
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治疗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0
9
作者 郭汉青 付婷婷 +4 位作者 邹存华 桑昌美 刘青云 田英 赵淑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对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MPPS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红外线组(30例),电刺激组(31例)和联合组(电刺激+手法按摩,32例)三组。红外线组给予红外线照射治疗,... 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对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MPPS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红外线组(30例),电刺激组(31例)和联合组(电刺激+手法按摩,32例)三组。红外线组给予红外线照射治疗,照射患者疼痛明显部位(下腹部或者腰骶部),照射距离15~20 cm,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0次;电刺激组给予电刺激治疗,先行经皮神经电刺激,频率80~120 Hz,脉宽80~120μs,治疗15 min;然后行内啡肽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脉宽230~270μs,频率2~4 Hz,治疗15 min,1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0次;联合组在电刺激的基础上给予手法按摩,每次电刺激结束后(方法与电刺激组相同),由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康复治疗师给予盆底肌筋膜手法按摩治疗15 min,每日1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治疗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及盆底表面肌电评估(Glazer评估)测量指标的变化、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的疼痛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VAS评分、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联合组和电刺激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分别为(2.15±1.43)分和(3.75±1.62)分,明显优于红外线组[(5.02±1.5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电刺激组的总有效率(联合组96.87%、电刺激组80.65%)及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亦均显著优于红外线组(红外线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联合组的VAS评分、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亦明显优于电刺激组(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联合组、电刺激组、红外线组的疼痛复发率分别为6.25%、25.81%和5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是治疗MPPS的有效方法,可降低疼痛的短期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电刺激 手法按摩 表面肌电
原文传递
健康指数构建的统计分析流程及实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施婕 田祥 +4 位作者 王雅倩 卢伟 王晗 王玥 迟蔚蔚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61-1166,1173,共7页
目的基于综合评价理论探索并归纳健康指数构建的统计分析流程,开发相关R包用于软件实现,为健康指数研究开发一套快捷高效的评价工具,实现一键生成高度集成的综合指数及评价结果,以期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可靠的评价信息与决策依据。方法使... 目的基于综合评价理论探索并归纳健康指数构建的统计分析流程,开发相关R包用于软件实现,为健康指数研究开发一套快捷高效的评价工具,实现一键生成高度集成的综合指数及评价结果,以期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可靠的评价信息与决策依据。方法使用R 4.1.3软件开发EvaModels包,结合健康指数构建的统计分析流程对EvaModels包内各项函数进行整体介绍与参数解释,分析比较各类方法的适用场景,并以公立医院持续发展指数构建为例进行演示分析。结果健康指数构建包括确定指数研究主题、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多指标综合评价及评价结果可视化四大流程。所开发的EvaModels包共内置九个函数,通过多种方法实现指标筛选、数据标准化、指标赋权和综合评价等功能,可满足多种评价问题的分析需求,基本覆盖健康指数构建的统计分析流程。结论EvaModels包通过一组函数将健康指数构建中涉及统计分析的工作流程自动化、简单化,过程与代码易于解读与调用,提高了健康指数构建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指数构建 统计分析流程 综合评价 R包
原文传递
丹参酮IIA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11
作者 赵舸 邹存华 +1 位作者 宋冬冬 赵淑萍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丹参酮IIA作用后的子宫内膜癌细胞设置为对照组、低浓度组(1μg/mL)、中浓度组(2.5μg/mL)及高浓度组(5μg/mL);同时将酪蛋白激酶2(CK2)特异性磷酸化抑制剂(TBB)和丹参酮IIA...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丹参酮IIA作用后的子宫内膜癌细胞设置为对照组、低浓度组(1μg/mL)、中浓度组(2.5μg/mL)及高浓度组(5μg/mL);同时将酪蛋白激酶2(CK2)特异性磷酸化抑制剂(TBB)和丹参酮IIA共同处理后的细胞设置为对照组、TBB组(60μmol)、药物组(5μg/mL)及药物(5μg/mL)+TBB组(60μmol)。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丹参酮IIA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子宫内膜癌细胞中P53、活化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CK2α、乳腺癌缺失因子1(DBC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磷酸化乳腺癌缺失因子1(p-DBC1)的表达;同时加入TBB,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中CK2α、DBC1、p-DBC1的表达。结果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和高浓度组各时间点(24、48、72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87±0.05)%、(0.61±0.04)%、(0.30±0.04)%、(0.09±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976,P<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丹参酮IIA作用下,P53(F=244.261)及Cleaved caspase-3(F=290.842)的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升高,Bcl-2(F=198.170)的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p-DBC1/DBC1的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092,P<0.001),而CK2α、SIRT1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独应用TBB(F=7.847)、丹参酮IIA(F=827.715)及联合应用(F=22.174),p-DBC1/DBC1表达均受到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01,P=0.002);CK2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IIA可以明显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K2/DBC1/SIRT1/P5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IIA 子宫内膜癌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磷酸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