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胃炎病人IL-17、IL-6和TGF-β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6
1
作者 马健 王涛 +2 位作者 马春红 孟欣颖 周长宏 《齐鲁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39-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CG)病人胃黏膜组织与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其对CG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我院CG病人141例,按有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分为Hp(+)组和Hp(-)组。对照组50例,Hp...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CG)病人胃黏膜组织与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其对CG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我院CG病人141例,按有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分为Hp(+)组和Hp(-)组。对照组50例,Hp均为阴性,选取其中26例作为组织学对照。采用组织切片染色方法和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来判定有无Hp感染;采用ELISA法检测受检者血清中IL-17、IL-6、TGF-β1的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胃黏膜组织中IL-17、IL-6、TGF-β1的表达。结果 CG病人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IL-17、IL-6、TGF-β1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强(F=10.47~25.64,q=3.14~10.04;χ2=20.03~35.35;P<0.05),IL-17、TGF-β1在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均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IL-6在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IL-17、IL-6、TGF-β1在Hp(+)组病人血清和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均较Hp(-)组增强(t=4.45~7.00,χ2=14.29~22.41,P<0.05、0.01)。结论在C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IL-17、IL-6、TGF-β1可能参与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6 转化生长因子Β1 螺杆菌 幽门
下载PDF
老年急性药物性肝病患者的护理健康教育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蕊 兰天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23期297-29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药物性肝病患者的健康指导要点。方法通过对18例老年急性药物性肝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总结经验。结果18例老年患者经保肝对症治疗、护理健康指导后恢复良好。结论精心的护理健康教育,对老年急性药物性肝病患者的顺利康复...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药物性肝病患者的健康指导要点。方法通过对18例老年急性药物性肝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总结经验。结果18例老年患者经保肝对症治疗、护理健康指导后恢复良好。结论精心的护理健康教育,对老年急性药物性肝病患者的顺利康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药物性肝病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鸣鸣 王华 程秋实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286-1288,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选择患者并进行分组,其中便秘型IBS (C-IBS)治疗组28例,C-IBS对照组28例;腹泻型IBS(D-IBS)治疗组57例,D-IBS对照组57例。C-IBS治疗组患者应用复方... 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选择患者并进行分组,其中便秘型IBS (C-IBS)治疗组28例,C-IBS对照组28例;腹泻型IBS(D-IBS)治疗组57例,D-IBS对照组57例。C-IBS治疗组患者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C-IBS对照组单纯应用莫沙必利治疗。D-IBS治疗组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应用匹维溴铵进行治疗,D-IBS对照组单纯应用匹维溴铵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患者疗效。结果 C-IBS治疗组有效率高于C-IBS对照组(P<0.05);D-IBS治疗组有效率高于D-IBS对照组(P<0.05)。结论 IBS患者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胃肠动力药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胃肠动力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 莫沙必利 匹维溴铵
原文传递
尼卡地平对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东明 刘格 +2 位作者 程秋实 贺彩霞 王伟民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尼卡地平对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120例颅内肿瘤术后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硝普钠治疗,B组患者采用3μg·... 目的探讨盐酸尼卡地平对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120例颅内肿瘤术后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硝普钠治疗,B组患者采用3μg·kg-1·min-1盐酸尼卡地平治疗,C组患者采用6μg·kg-1·min-1盐酸尼卡地平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患者不同时间段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并对血压降至正常值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2.5%,B组患者为82.5%,C组患者为97.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给药后5min和15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患者,C组患者血压降至正常时间均小于A组和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B组为10.0%,C组为17.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卡地平治疗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降压迅速,安全性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卡地平 硝普钠 颅脑肿瘤 高血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