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锡类贴片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效果
1
作者 丁月芳 石俊 +2 位作者 展翼 张恒 石华 《齐鲁医学杂志》 2004年第1期55-56,共2页
①目的 观察锡类贴片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②方法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人 10 4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6例 ,应用锡类贴片局部治疗 ;对照组 4 8例 ,应用锡类散局部治疗。观察两组药物在病灶部位的黏附时间、病人的疼痛强... ①目的 观察锡类贴片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②方法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人 10 4例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6例 ,应用锡类贴片局部治疗 ;对照组 4 8例 ,应用锡类散局部治疗。观察两组药物在病灶部位的黏附时间、病人的疼痛强度、溃疡愈合的时间及治疗有效率。③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 3h仍有药物附着于溃疡面 ,用药 1~ 7d的疼痛强度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t =4 .6 2~ 13.70 ,P <0 .0 1) ;治疗组溃疡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t=2 .2 1、11.88,P <0 .0 5、0 .0 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0 7% ,对照组为 5 2 .0 9% ,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χ2 =31.76 ,P <0 .0 1)。④结论 锡类贴片是一种局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良好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类贴片 治疗 复发性口腔溃疡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牙齿残根保存修复与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云 肖菲 关振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9期79-80,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牙齿残根保存修复与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88例牙齿残根患者,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选择种植修复,治疗组选择保存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结果治疗组修复总有效率为97.7%,明显高于对... 目的对比研究牙齿残根保存修复与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88例牙齿残根患者,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选择种植修复,治疗组选择保存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结果治疗组修复总有效率为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咀嚼修复满意度评分为(97.9±1.1)分、发声修复满意度评分为(98.1±1.3)分、美观修复满意度评分为(98.3±2.1)分、康复时间为(35.4±3.6)d,优于对照组的(90.6±3.5)分、(92.3±2.6)分、(93.3±2.0)分、(105.8±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种植修复,保存修复对牙齿残根患者效果更为确切,且可显著提高修复满意度,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残根 种植修复 保存修复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分析年轻成人快速上颌扩弓后腭部表面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寇波 李爱群 +2 位作者 王春玲 郑效忠 唐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年轻成人快速上颌扩弓后腭部表面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15例年轻成人快速上颌扩弓患者为试验组,22例替牙期快速上颌扩弓患者为对照组。扩弓前(T1期)、扩弓后(T2期)分别制取患者高精度牙颌超硬石膏模型,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 目的探讨年轻成人快速上颌扩弓后腭部表面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15例年轻成人快速上颌扩弓患者为试验组,22例替牙期快速上颌扩弓患者为对照组。扩弓前(T1期)、扩弓后(T2期)分别制取患者高精度牙颌超硬石膏模型,并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腭部表面形态的数字化模型,截取6┼6腭部表面形态轮廓线,采用Handelman分析法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测量数据行统计分析。结果1)快速上颌扩弓后腭龈缘水平宽度和腭中部宽度的增加以及腭顶宽度差两组相比较,前两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腭顶宽度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快速上颌扩弓后上颌第一恒磨牙平面交角的减小和腭穹隆角的增加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成人快速上颌扩弓能够有效地扩展上颌牙弓的宽度,扩弓主要依靠上颌磨牙和牙槽骨的颊向倾斜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成人快速上颌扩弓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牙弓宽度 腭部表面形态
下载PDF
Mimics辅助快速建立颅上颌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关振群 石俊 +4 位作者 李爱群 李民 王明华 刘涛 黄迪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3期7998-8001,共4页
背景:颅颌面部是骨骼系统中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样的的结构之一,要进行颅上颌骨复合体生物力学分析,就必须建立一个精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目的:探索快速建立完整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方法:以牙列完整、咬合关系正常、... 背景:颅颌面部是骨骼系统中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样的的结构之一,要进行颅上颌骨复合体生物力学分析,就必须建立一个精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目的:探索快速建立完整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方法:以牙列完整、咬合关系正常、磨牙为中性关系、牙周组织健康的成年志愿者作为建模素材,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Mimics软件和MSC.Patran软件建立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与结论:探索出一条快速建立颅上颌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新方法。建立了三维坐标系下的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的健康人颅上颌复合体三维重建生物医学模型和三维有限元模型,由76035个节点和373819个单元组成。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几何相似性和力学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上颌复合体 MIMICS 有限元模型 三维 力学
下载PDF
不同糊剂用于一次性根管治疗对老年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 被引量:21
5
作者 殷晓萍 张勇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糊剂用于一次性根管治疗对老年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老年慢性根尖周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AH Plus糊剂进行根管充填,B组采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管充填。观察对比一次性... 目的探讨不同糊剂用于一次性根管治疗对老年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的老年慢性根尖周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AH Plus糊剂进行根管充填,B组采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管充填。观察对比一次性根管术后两组急性反应、菌落培养计数和治疗效果。结果一次性根管治疗1 w后,A组的急性反应和菌落培养计数均较B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根管治疗1年后,两组患牙情况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牙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apex糊剂作为老年患者一次性根管治疗的充填糊剂疗效显著,消毒效果较好,急性反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 慢性根尖周炎 糊剂
下载PDF
miR-34a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董霞 王训霞 杨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62-1370,共9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34a (miR-34a)对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PDLSCs,诱导PDLSCs成骨分化,收集成骨分化后第0、7和14天的PDLSCs。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PDLSCs成骨分化细胞中碱... 目的:探讨微小RNA-34a (miR-34a)对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PDLSCs,诱导PDLSCs成骨分化,收集成骨分化后第0、7和14天的PDLSCs。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PDLSCs成骨分化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 (Runx2)和骨钙素(OCN)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DLSCs中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 (ADAM10)蛋白表达水平。将PDLSCs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组和miR-34a过表达组。RT-qPCR法检测各组PDLSCs中miR-34a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34a与ADAM10基因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PDLSCs中ADAM10蛋白表达水平。成骨诱导分化后,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各组PDLSCs中矿化结节形成情况,RT-qPCR法检测各组PDLSCs中ALP、 Runx2和OCN mRNA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各组PDLSCs中ALP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PDLSCs中Notch1、Notch胞内结构域(NICD)和Hes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成骨分化第0天比较,成骨分化第7和14天PDLSCs中miR-34a、 ALP、 Runx2和OCN 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而ADAM10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miR-34a过表达组细胞中miR-34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ADAM1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PDLSCs中ADAM10是miR-34a的靶基因。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miR-34a过表达组PDLSCs中矿化结节形成数、ALP活性以及ALP、Runx2和OC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 Notch1、 NICD和Hes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过表达miR-34a能通过靶向下调ADAM10进而抑制Notch信号通路活性,从而促进PDL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4a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 信号通路 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成人牙齿修复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7
作者 江煜 蔡佳 张倩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26-728,共3页
目的研究牙弓不同区域(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的牙列修复状况与人口特征及社会经济(SES)因素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通过个人问卷调查和口腔临床检查的方式,收集1 588例40岁以上人群牙齿修复状况的横断面数据,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目的研究牙弓不同区域(前牙区、前磨牙区、磨牙区)的牙列修复状况与人口特征及社会经济(SES)因素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通过个人问卷调查和口腔临床检查的方式,收集1 588例40岁以上人群牙齿修复状况的横断面数据,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居住地和SES对其影响。结果随着年龄增加牙齿修复的比例增加(OR=1.05,P<0.05);女性各个牙弓区域较男性进行修复的可能性高,特别是在前磨牙区(OR=2.35,P<0.05);城市人群磨牙区的修复率较农村更低(OR=0.55,P<0.01);低SES者较中高SES者牙齿修复更少,尤其是前磨牙区(OR=0.58,P<0.05)。结论年龄和SES对除前牙区外的所有牙弓区域牙齿修复有显著影响;性别对所有牙弓区域牙齿修复均有显著影响;农村与城市在全牙列和磨牙区存在修复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修复 牙弓 流行病学研究 人口学特征
下载PDF
应用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美容修复前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勇哲 李爱群 +1 位作者 寇波 咸鸾翔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8期81-83,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美容修复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2010年间于我院就诊的37例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美容修复前牙患者、共计60颗牙单位为研究对象,修复后12.6(3~24)个月根据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正标准对... 目的评价应用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美容修复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2010年间于我院就诊的37例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美容修复前牙患者、共计60颗牙单位为研究对象,修复后12.6(3~24)个月根据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正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并调查满意度。结果 24个月的追踪调查显示,34个修复体中,折断并脱落1个,97%的铸瓷全冠边缘密合,97%有健康的牙龈,未发现继发龋、边缘变色及明显颜色不协调。由医生、患者、社会其他人群所做的满意度调查,总体满意度超过80%。结论 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体可获得理想的前牙美学修复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瓷冠 前牙美容修复 效果评价
下载PDF
唇、腭侧联合入路植骨修复牙槽突裂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训霞 石俊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9期1098-1100,共3页
目的探讨对比唇、腭侧联合入路与单纯唇侧入路植骨修复牙槽突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先天性牙槽突裂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采用唇、腭侧联合入路修复牙槽突裂;对照组24例,行单纯唇侧入路修复牙槽突裂,两组均通过植入自体髂骨松... 目的探讨对比唇、腭侧联合入路与单纯唇侧入路植骨修复牙槽突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先天性牙槽突裂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采用唇、腭侧联合入路修复牙槽突裂;对照组24例,行单纯唇侧入路修复牙槽突裂,两组均通过植入自体髂骨松质骨修复牙槽突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植骨成功15例,对照组植骨成功11例,观察组骨移植成功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45.8%)(P<0.05)。结论采用唇、腭侧联合入路植骨术修复牙槽突裂手术创伤小,术后不良反应较少,植骨成功率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裂 唇、腭侧联合入路 修复
下载PDF
ProTaper镍钛旋转器械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殷晓萍 尤泳 李绍娜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10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ProTaper镍钛旋转器械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roTaper镍钛旋转器械,以冠向... 目的探讨ProTaper镍钛旋转器械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roTaper镍钛旋转器械,以冠向下法预备根管;对照组采用不锈钢扩大锉,以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根管预备和填充效果,以及手术后疼痛和根管偏移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和根管偏移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Taper镍钛旋转器械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牙髓病 疗效 根管治疗
下载PDF
海普林软膏治疗口唇部皲裂性湿疹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卫国 《齐鲁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海普林软膏 湿疹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改良式Forsus矫治器与肌激动器治疗下颌后缩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静 寇波 王春玲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4年第5期350-354,共5页
目的 探讨改良式Forsus矫治器与肌激动器(Activator)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用Forsus矫治器(A组)和肌激动器(B组),联合固定矫治器对两组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进行功能性矫形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 目的 探讨改良式Forsus矫治器与肌激动器(Activator)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用Forsus矫治器(A组)和肌激动器(B组),联合固定矫治器对两组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进行功能性矫形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进行Pancherz头影测量和分析.结果 A组患者治疗时间(21.4±2.0)个月,B组治疗时间(27.3±2.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经过改良式Forsus矫治器与肌激动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后,患者软组织改善明显,下颌后缩面型显著改善.前牙覆盖均减少,磨牙关系纠正为Ⅰ类关系.SNB角增大,ANB角缩小,软组织侧貌改善较大,两组测量项目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骀平面的变化较明显.结论 改良式Forsus矫治器与肌激动器均可以有效地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发育,协调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显著改善Ⅱ类咬合关系以及下颌后缩面型.但改良式Forsus矫治器24 h发挥作用,不依赖于患者的配合性,能够更好地进行生长改良,缩短患者的矫治疗程,在矫治效率和矫治时间方面,明显优于肌激动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SUS矫治器 肌激动器 PANCHERZ分析法 下颌后缩
原文传递
左旋聚乳酸/明胶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正强 李佳乐 +4 位作者 王冠勋 澈丽格尔 夏轶超 杨婷 韩冰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78-84,共7页
目的观察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左旋聚乳酸/明胶(PLLA/Gel)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潜力,为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LA/Gel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将其与软骨细胞共培养,通过倒置荧光显微... 目的观察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左旋聚乳酸/明胶(PLLA/Gel)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潜力,为其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LA/Gel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将其与软骨细胞共培养,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扫描电镜(SEM)等观察细胞、支架及细胞-支架复合物的形态结构;通过MTT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等定量检测软骨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能力;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软骨细胞在支架上表达软一型胶原、二型胶原及十型胶原基因的相对定量。结果静电纺丝PLLA/Gel复合纳米纤维支架为三维多孔结构,软骨细胞能够在此支架上很好的粘附、增殖并分泌软骨特异性的ECM,且能稳定的表达软骨相关基因。结论静电纺丝PLLA/Gel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对软骨细胞有着良好的相容性,可以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聚乳酸 明胶 静电纺丝 软骨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单侧完全性唇裂矫治术后上唇部瘢痕的血管密度及生成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云龙 吕洪 +4 位作者 刘洪全 孙坤 关振群 王瑞春 李爱群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5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裂矫治术后上唇部增生及正常性瘢痕在微血管密度及血管生成模式的差异.方法 2012-2014年,收集单侧完全性唇裂矫治术后上唇部增生性瘢痕标本11例(A组)、正常性瘢痕标本20例(B组),对收集标本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 目的 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裂矫治术后上唇部增生及正常性瘢痕在微血管密度及血管生成模式的差异.方法 2012-2014年,收集单侧完全性唇裂矫治术后上唇部增生性瘢痕标本11例(A组)、正常性瘢痕标本20例(B组),对收集标本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上唇部瘢痕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并根据CD34表达对微血管观察计数后计算瘢痕内微血管密度,用Image J软件对血管最大径、最小径及最大径∶最小径比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上唇部增生性瘢痕(A组)中微血管密度[(87.91士5.95)条/mm2]较上唇部正常瘢痕(B组)中微血管密度[(49.84±7.05)条/mm2]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最大径、最小径增生性瘢痕血管分别(38.36±26.36)、(17.33±10.45)μm,正常瘢痕组分别为(13.77±9.56)、(9.00±5.14)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瘢痕血管最大径和最小径比率为2.85±0.57,明显高于正常瘢痕组的1.91±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唇裂矫治术后上唇部瘢痕中微血管密度的明显增高以及血管生成形态和模式的变异可能都与瘢痕的形成及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裂 上唇瘢痕 增生性瘢痕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多曲方丝技术矫治年轻成人骨性反(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 被引量:4
15
作者 寇波 李爱群 +2 位作者 李民 王青竹 王春玲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0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评价上颌快速扩弓(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联合多曲方丝技术(multi—loop edgewise arch wire。MEAW)矫治年轻成人骨性反[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成年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9例,年龄16... 目的评价上颌快速扩弓(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联合多曲方丝技术(multi—loop edgewise arch wire。MEAW)矫治年轻成人骨性反[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成年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9例,年龄16.2~18.8岁,采用上颌快速扩弓纠正单侧后牙反[牙合],多曲方丝技术配合颌间牵引调整咬合关系,纠正下颌及中线偏斜。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和正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矢状方向上,SNA增大(1.4±1.7)°,SNB减少(0.7±0.9)°,ANB增加(2.1±0.9)°,颌骨前后向不协调减轻;U1-SN,L1-MP矫治前后分别增加(2.7±3.7)°和减少(5.4±2.9)°,前牙覆盖减少(3.8±1.0)mm。(2)垂直方向上,MP-SN和MP-FH分别增加(1.9±2.0)°和(1.1±2.6)°,矫治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矫治前后Maz—Maz’增加(2.6±2.8)mm,Um-Um’增加(6.2±5.9)mm,后者矫治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矫治前后,ACd-Me和ACd-Go分别减少(3.7±2.1)mm和(2.8±1.6)mm;ManDP-MSL和Me-MSL分别减少(3.8±2.3)mm和(3.6±2.5)mm,矫治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多曲方丝技术可以有效地矫治年轻成人轻、中度骨性反[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纠正异常咬合关系,改善颜面部不对称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Ⅲ类错[牙合] 下颌偏斜 上颌快速扩弓 多曲方丝弓 年轻成人
原文传递
改良式导弓矫治器治疗乳牙期功能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寇波 王青竹 +2 位作者 李爱群 李民 王春玲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2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式导弓矫治器治疗乳牙期功能。陀前,才反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例乳牙期功能性前牙反精患者,均采用改良式导弓矫治器进行治疗.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肝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构成的伯... 目的评价改良式导弓矫治器治疗乳牙期功能。陀前,才反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例乳牙期功能性前牙反精患者,均采用改良式导弓矫治器进行治疗.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肝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构成的伯(SNA)增加(0.35±1.12)°.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SNB)减少(2.53±0.91)°,上街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ANB)增加(2.88±2.24)°,上乳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UI—SN)增加(0.66±1.16)°.下乳中切牙长轴与下颌乎州的交角(LI—MP)减少(2.89±2.13)°.前牙反牙合全部解除;面凸角增加(3.32±2.14)°,全面凸角减少(3.46±2.63)°,患者侧貌山Ⅲ炎凹面型变为直面型。结论改良式导弓矫治器可以有效解除乳纠:期功能性前牙反[牙合],饥调上下颌骨前后向的位置关系,政善患者软组织侧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聆 功能性反[牙合] 改良式导弓
原文传递
KB角和ANB角评价上下颌骨前后向位置关系的指标特异度和灵敏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寇波 李民 +2 位作者 张平英 关振群 叶静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9年第4期219-223,共5页
目的建立山东地区成人正常[牙合]KB角的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范围,并与ANB角进行有关指标特异度和灵敏度方面的对比评价分析。方法按照同一标准严格筛选出山东地区成人正常[牙合]123名,男性60名,女性63名,年龄19~26岁。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 目的建立山东地区成人正常[牙合]KB角的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范围,并与ANB角进行有关指标特异度和灵敏度方面的对比评价分析。方法按照同一标准严格筛选出山东地区成人正常[牙合]123名,男性60名,女性63名,年龄19~26岁。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包括KB角和ANB角。计算各测量指标的均数与标准差。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以"均数±1.96标准差"和"均数±标准差"作为界值范围,筛检成人正常[牙合]样本,对比分析KB角和ANB角间指标特异度的差异;分别以"均数±1.96标准差"和"均数±标准差"作为界值范围,分别筛检成人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27例,对比分析KB角和ANB角间指标灵敏度的差异。结果①建立了山东地区成人正常[牙合]KB角的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范围;②KB角和ANB角在指标特异度方面无明显差异;③对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以两种界值范围进行判断,KB角的灵敏度相比ANB角都要高出22%左右;对于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以"均数±标准差"作为界值范围,KB角的灵敏度相比ANB角高出18%左右。结论本研究提出了一项全新的X线头影测量指标KB角并建立了山东地区成人正常[牙合]正常值参考范围。与ANB角相比,对于安氏Ⅱ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以"均数+标准差"作为界值范围时KB角的灵敏度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牙合] 头影测量 成人 KB角 ANB角 特异度 灵敏度
原文传递
急性失血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君 修晓光 +1 位作者 孙艳妮 张圣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33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失血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入选25例急性失血患者(失血组)和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浆IL-6、IL-8、TNF—... 目的探讨急性失血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入选25例急性失血患者(失血组)和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浆IL-6、IL-8、TNF—α和NOS水平。结果失血组血浆IL.6、IL-8、TNF—α和NO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284±0.027比0.204±0.016、0.059±0.079比0.037±0.039、0.460±0.024比0.372±0.018、0.637±0.054比0.443±0.040,P〈0.05或〈0.01)。结论急性锐器刺割伤致失血易引起血浆IL-6、IL-8、TNF-α和NOS水平升高,IL-6、IL-8、TNF-α释放加重组织器官损伤及失血性休克发展。NOS水平升高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增加,在急性失血血容量不足时促进微循环灌注,缓解组织灌注不足,可能对机体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一氧化氮合酶 失血
原文传递
山东地区成人正常殆软组织侧貌唇突度6种分析法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寇波 李爱群 +1 位作者 李民 王春玲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0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建立山东地区成人正常(牙合)软组织侧貌唇突度6种分析法的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范围.方法 按照同一标准严格筛选出山东地区成人正常骀123名,男性60名,女性63名,年龄19~26岁.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包括Steiner(S1),Ricketts... 目的 建立山东地区成人正常(牙合)软组织侧貌唇突度6种分析法的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范围.方法 按照同一标准严格筛选出山东地区成人正常骀123名,男性60名,女性63名,年龄19~26岁.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包括Steiner(S1),Ricketts(E),Burstone(B),Sushner(S2),Holdaway(H),Merrifield(Z)6种分析法的11项测量指标-S1UL,S1LL;EUL,ELL;BUL,BLL;S2UL,S2LL;HLL,H角;Z角.计算各测量指标的均数与标准差,对男性与女性样本间进行t检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建立了山东地区成人正常(牙合)软组织侧貌唇突度6种分析法的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范围;男性与女性相比,仅在S2UL和H角两项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男性大于女性.结论 山东地区成人正常胎软组织侧貌唇突度具有其地域性特点,部分测量指标具有男女性别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牙合) 头影测量 成人 唇突度
原文传递
鼻前庭三角瓣修复微型单侧不完全唇裂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坤 李爱群 +3 位作者 周淑君 王明华 刘涛 关振群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7年第3期174-177,共4页
目的 探讨鼻前庭三角瓣修复微型单侧不完全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微型单侧不完全唇裂患儿72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鼻前庭三角瓣修复组和唇裂旋转推进瓣修复组,每组36例.鼻前庭三角瓣修复组在鼻前庭切取三角形组织瓣,近中水平旋转,修... 目的 探讨鼻前庭三角瓣修复微型单侧不完全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微型单侧不完全唇裂患儿72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鼻前庭三角瓣修复组和唇裂旋转推进瓣修复组,每组36例.鼻前庭三角瓣修复组在鼻前庭切取三角形组织瓣,近中水平旋转,修复唇裂;唇裂旋转推进瓣修复组应用唇裂旋转推进瓣修复唇裂.对两组患儿术后1年面像,健侧与患侧唇边长比、健侧与患侧鼻孔周长比、健侧与患侧鼻底宽度比、上唇瘢痕面积和良好率进行比较.结果 鼻前庭三角瓣修复组良好率91.6%(33/36),唇裂旋转推进瓣修复组为72.2%(2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前庭三角瓣修复组健侧与患侧唇边长比、健侧与患侧鼻孔周长比、健侧与患侧鼻底宽度比分别为1.077±0.015,1.083±0.005,1.083±0.005;唇裂旋转推进瓣修复组分别为1.078±0.013,1.095±0.005,1.096±0.01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前庭三角瓣修复组上唇瘢痕面积为(0.510±0.004) mm2,唇裂旋转推进瓣修复组为(0.830±0.009)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前庭三角瓣修复微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可有效延长患侧唇高,减少可见性瘢痕面积,鼻唇部对称美观,手术效果稳定、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不完全唇裂 微型唇裂 鼻前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