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2021年青岛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分析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1
作者 翟龙 高龙玉 +5 位作者 郝康宇 吴昊 韩颖 沙恒祥 孙治涛 王洪林 《预防医学论坛》 2024年第4期291-295,300,共6页
目的 了解2019-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以及质量控制情况,并对超标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2022年9月,收集青岛市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2019-2021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以及青岛市职业卫生技术质... 目的 了解2019-2021年山东省青岛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以及质量控制情况,并对超标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2022年9月,收集青岛市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2019-2021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以及青岛市职业卫生技术质量控制中心质量控制相关数据,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9-2021年粉尘作业共监测样本8 525个,其中超标样本数为141个(1.65%),噪声作业共监测样本12 952个,其中超标样本数为612个(4.72%),外源性化学毒物作业共监测样本11 190个,其中超标样本数为13个(0.12%);粉尘、噪声、外源性化学毒物超标率较高的分别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分别为6.35%(65/1 023)、7.00%(202/2 884)、0.51%(5/978)。粉尘、噪声、外源性化学毒物超标率较高的企业主要分布在黄岛区、胶州市及市北区。超标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矽尘和苯风险评估为4级,二甲苯和锰及其化合物风险评估为3级。监测相关数据与青岛市职业卫生技术质量控制中心质量控制数据的相关系数为正相关(r_s=0.82)。结论 2019-2021年青岛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重点是粉尘(矽尘)与噪声,其次是苯、二甲苯和锰及其化合物,其中矽尘与苯属于高风险水平,二甲苯和锰及其化合物属于中等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 危害因素 监测 风险评估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2008—2017年山东省夏季高温对手足口病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栾桂杰 张伟燕 +3 位作者 张英洁 翟龙 孙靓 刘少楠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山东省夏季高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山东省2008年5月至2017年12月手足口病的发病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分析高温与手足口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山东省手... 目的探讨山东省夏季高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山东省2008年5月至2017年12月手足口病的发病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分析高温与手足口病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山东省手足口病发病率在2009年和2010年达到高峰(约140/10万),2011年开始约维持在100/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4岁,合计占发病总数的87.8%;发病月份主要在5—8月,合计占发病总数的74.1%。在1—6月,随着气温升高,手足口病发病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7—12月,随着气温下降,手足口病发病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高温前期,气温对月手足口病影响最高的是4岁年龄组儿童,RR值为2.08(95%CI:1.93~2.25),影响最低的是15岁以上年龄组,RR值为1.42(95%CI:0.96~2.10);高温后期,气温对月手足口病影响最高的是0岁年龄组儿童,RR值为1.93(95%CI:1.34~2.79),影响最低的是7岁年龄组,RR值为1.35(95%CI:1.24~1.46)。结论夏季高温与手足口病发病之间存在关联性,高温前期和后期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高温 手足口病 发病
原文传递
2018-2021年山东省平度市蚊虫监测及生态学特征分析
3
作者 彭珍燕 代守杰 +1 位作者 高龙玉 李炳辉 《预防医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平度市蚊虫种类、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特征,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21年每年1-12月,随机选取山东省平度市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等生境,采用诱蚊灯法监测蚊密度;每年5-10月份,随机... 目的了解山东省平度市蚊虫种类、分布、密度和季节消长特征,为蚊虫及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21年每年1-12月,随机选取山东省平度市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等生境,采用诱蚊灯法监测蚊密度;每年5-10月份,随机选取居民区、公园/竹林、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等生境,通过双层叠帐法监测蚊密度。结果诱蚊灯法监测显示,2018-2021年共捕获雌蚊6549只,平均蚊密度为1.32只/(台·夜),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占92.44%),其他依次为中华按蚊(占2.26%)、白纹伊蚊(占0.83%)和三带喙库蚊(占0.29%);居民区、公园、医院、民房和牲畜棚成蚊密度依次为1.50、1.00、1.44、0.50、2.63只/(台·夜),不同生境蚊密度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498,P=0.974),不同生境蚊种构成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092,P=0.000)。双层叠帐法监测显示,2018-2021年共捕获雌蚊319只,均为白纹伊蚊,平均蚊密度为1.33[只/(顶·h)];居民区、公园/竹林、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平均蚊密度依次为1.38、1.50、2.00[只/(顶·h)],不同生境蚊密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081,P=0.960)。成蚊密度高峰集中在7-9月,季节性特征明显。结论2018-2021年平度市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蚊密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消长趋势,成蚊活动主要集中在7-9月份,存在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虫 蚊媒传染病 生态学特征 诱蚊灯法 双层叠帐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