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市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25
1
作者 盖志敏 吴红 +2 位作者 于双玉 马晓红 贾慧卿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8-319,共2页
关键词 青岛市 学龄前儿童 视力异常 危险因素 调查 分类 屈光异常
下载PDF
复方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作为眼科手术麻醉用药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月琴 王丽娅 +8 位作者 祝磊 贺燚 赵东卿 李家臣 赵靖 赵武令 陈蔚 孙兴怀 刘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63-769,共7页
背景 复方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是国外眼科手术中局部麻醉的首选药物,而中国眼科临床手术中采用盐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单方混合注射液作为麻醉药物,虽然麻醉效果可靠,但需临床配制.复方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已于2005年获得国家食品药... 背景 复方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是国外眼科手术中局部麻醉的首选药物,而中国眼科临床手术中采用盐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单方混合注射液作为麻醉药物,虽然麻醉效果可靠,但需临床配制.复方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已于2005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但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仍需要临床研究证实. 目的 评估国产复方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用于眼科手术局部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设计.对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青岛市立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223例眼科手术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均纳入患者一侧眼.试验组患者行眼科手术前局部注射复方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对照组患者注射质量分数2%盐酸利多卡因及质量分数0.75%盐酸布比卡因两种单方等体积混合注射液.采取球后阻滞或球周麻醉法,每次用药量为3 ~ 10 ml.研究中主要评价药物的疗效指标和安全性评价指标,其中主要疗效指标为遵照Brahma 1994年建立的标准对注射麻醉药物后2、4、6、8、1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术眼和患者眼球和眼睑活动度进行评分,确定适宜的开始手术时间;次要疗效指标为眼科手术期间受试者疼痛评分.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药物局部注射后患者的眼部和全身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电图变化情况.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法分别对意向性分析(ITT)和符合方案分析(PP)时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各评价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ITT分析试验组入组118例,但由于药物注射后无法手术退出1例;对照组纳入120例;PP分析中试验组9例不符合试验设计,共纳入109例,对照组6例不符合试验设计要求,入组114例.无论是ITT分析还是PP分析,局部注射麻醉药物后2、4、6、8、10 min及手术结束时,试验组与对照组术眼眼球活动度评分及总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眼用药后眼睑活动度评分及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TT分析和PP分析时两组间药物局部注射后各时间点术眼疼痛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宜开始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应用后共记录局部及全身不良事件5例,其中试验组4例,对照组1例,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注射后患者生命体征各指标变化的例数、SPO2改变例数及心电图变化例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用于眼科手术局部麻醉效果与盐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单方混合注射液相同,药物安全性好,适用人群广,经济性好,使用方法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麻醉镇痛 布比卡因 复方 注射液 利多卡因 注射液 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主诉干眼症患者与其眼表状态及泪液成分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3
作者 王佩 原江水 阎晓然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954-962,共9页
目的:观察不同主诉症状的干眼症患者与其眼表状态及泪液成分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3年10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门诊就诊患者78例,其中男21例(42只眼);女57例(114只眼)。填写调查问卷,行眼表综合分析仪及泪液分泌试... 目的:观察不同主诉症状的干眼症患者与其眼表状态及泪液成分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3年10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门诊就诊患者78例,其中男21例(42只眼);女57例(114只眼)。填写调查问卷,行眼表综合分析仪及泪液分泌试验检查,并对泪液部分成分进行检测。结果:1) 主诉症状前三位为:干涩、视疲劳、异物感。2) 症状累计评分与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KBUT)呈负相关,与睑板腺评分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含量呈负相关。3) 视疲劳、灼热痛感、视力波动与NIKBUT呈负相关;干涩、视疲劳、异物感、灼热痛感、黏稠分泌物与睑板腺评分呈正相关。4) 视疲劳、眼痒与泪液白蛋白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干眼症患者不同主诉症状与其眼表状态及泪液成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液成分 干眼症 主诉症状 电解质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重水及透明质酸钠凝胶辅助内界膜翻转覆盖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乐宵 李悦 +1 位作者 张婷 周占宇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2期1873-1879,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重水及透明质酸钠凝胶辅助内界膜(ILM)翻转覆盖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9月2022年7月于青岛市立医院眼科中心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重水及透明质酸钠凝胶辅助ILM翻转覆盖治疗的难... 目的:回顾性分析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重水及透明质酸钠凝胶辅助内界膜(ILM)翻转覆盖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1年9月2022年7月于青岛市立医院眼科中心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重水及透明质酸钠凝胶辅助ILM翻转覆盖治疗的难治性黄斑裂孔患者21例(21眼)。手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以上,利用OCT评估患者黄斑裂孔闭合情况,观察手术后ILM瓣膜位置、BCVA变化、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1例患者裂孔闭合率100%,其中U形闭合17眼;V形闭合2眼;W形愈合2眼。患者术前BCVA (logMAR)为1.23 ± 0.55,术后为0.64 ± 0.09,术后BCVA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23, P < 0.01)。术中及随访期间翻转的ILM均在位,重水残留发生率0%,术眼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重水及透明质酸钠凝胶辅助的ILM翻转覆盖能有效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避免ILM瓣膜滑脱,提高裂孔闭合率,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切割术 基底膜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难治性黄斑裂孔
下载PDF
EPO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caspases-3、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于晓 牛膺筠 +2 位作者 王颖立 袁春燕 赵颖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43-746,共4页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组织caspases-3、TNF-α和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DM,成模后,随机分为DM未治疗组和EPO治疗组,再设亚组。应用SABC法检测EPO...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组织caspases-3、TNF-α和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DM,成模后,随机分为DM未治疗组和EPO治疗组,再设亚组。应用SABC法检测EPO对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s-3、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在正常大鼠和DM1个月组,三者均无阳性表达或只呈弱阳性表达,3个月组视网膜中可见阳性表达,多位于神经节细胞层,6个月组可见表达向其他层次扩展。EPO治疗组三者的表达均较同期DM未治疗组下降,3个月和6个月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caspases-3、NF-κB和TNF-α的表达上调,三者可能均参与了早期DR的发生,上述结果将为EPO治疗视网膜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凋亡 caspases-3 NF-ΚB TNF-Α
下载PDF
维生素C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罗文娟 阎洪禄 王传富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维生素C对氧化损伤所诱发的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分别以不同时限观察对照组、H2 O2 氧化损伤组、氧化损伤同时加VitC共 3组的晶状体混浊情况 ,并用TUNEL法及DNA片段分析检测各组各时晶状体上皮细...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维生素C对氧化损伤所诱发的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分别以不同时限观察对照组、H2 O2 氧化损伤组、氧化损伤同时加VitC共 3组的晶状体混浊情况 ,并用TUNEL法及DNA片段分析检测各组各时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晶状体混浊情况显示随培养时间延长VitC组晶状体混浊度明显轻于氧化损伤组 (P <0 0 1) ;TUNEL检测发现 ,VitC组各时限凋亡率均明显低于H2 O2 组 (P <0 0 1) ;DNA片段分析显示H2 O2 组2 4、3 6、48及 72h各时限均呈现凋亡细胞典型梯状条带 ,而培养 2 4h的对照组和VitC组均未出现此变化而仅呈现正常电泳条带。结论 抗氧化剂VitC可抑制H2 O2 氧化损伤所诱导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并减轻或延缓白内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晶状体上皮细胞 实验研究 细胞凋亡 氧化损伤 白内障
下载PDF
牛磺酸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罗文娟 阎洪禄 王传富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过氧化氢所诱发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取兔晶状体离体培养,分为对照组、H_2O_2氧化损伤组、氧化损伤同时加牛磺酸共3组,每组64只晶状体,分别以不同时限观察各组晶状体混浊情况,DNA缺口末端原位检测法(T...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过氧化氢所诱发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取兔晶状体离体培养,分为对照组、H_2O_2氧化损伤组、氧化损伤同时加牛磺酸共3组,每组64只晶状体,分别以不同时限观察各组晶状体混浊情况,DNA缺口末端原位检测法(TUNEL法)及DNA片段分析检测各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牛磺酸组的晶状体混浊情况和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H_2O_2氧化损伤组,与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H_2O_2组培养24、36、48及72h各时限均呈现凋亡细胞的典型梯状条带;而培养24h的对照组、牛磺酸组均未出现此变化而仅呈现正常细胞电泳条带。结论 牛磺酸可抑制H_2O_2氧化损伤所诱导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延缓或减轻白内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晶状体上皮细胞 凋亡 白内障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性和黏附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戴南平 姚 克 +1 位作者 阎洪禄 王传富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s)移行性和黏附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筛选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方法 于第二代体外培养RLECs中添加浓度为10-8—10-5mmol/L的ATRA,观察ATRA对RLECs移行和黏附的影响,用SABC法观...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s)移行性和黏附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筛选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药物。方法 于第二代体外培养RLECs中添加浓度为10-8—10-5mmol/L的ATRA,观察ATRA对RLECs移行和黏附的影响,用SABC法观察ATRA对RLECs细胞网络骨架改变和内源性层粘连蛋白受体(LN-R)的表达。结果 ATRA对RLECs的移行和黏附有抑制作用且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ATRA可使RLECs骨架重组并使其内源性LN-R表达降低。结论 ATRA能抑制RLECs的黏附和移行;ATRA能调节RLECs的网络骨架分布且明显降低其内源性LN-R的表达;RLECs的黏附和移行与RLECs的LN-R含量分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维甲酸类 晶状体上皮细胞 层粘连蛋白受体 细胞运动 细胞黏附 后囊混浊 白内障摘出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后巩膜中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青 刘筱楠 +3 位作者 薛美兰 刘桂波 王楠 赵桂秋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5-1109,共5页
背景眼球伸长过程伴随着巩膜的广泛重塑,而这种重塑受多种生长因子的调控。以往的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近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属于TGF-β超家族,其在近视的发生中是否发挥作用及如何... 背景眼球伸长过程伴随着巩膜的广泛重塑,而这种重塑受多种生长因子的调控。以往的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近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属于TGF-β超家族,其在近视的发生中是否发挥作用及如何发挥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DM)眼后巩膜中BMPs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近视后巩膜重塑中的作用。方法1~2周龄花色豚鼠30只,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任意选择实验组豚鼠的一侧眼作为实验眼,应用半透明眼罩连续遮盖14d以建立FDM动物模型,另一侧眼作为对照眼。形觉剥夺前后所有动物眼经检影验光获得屈光度,用A型超声法测量眼轴长度。造模后第15天取豚鼠后巩膜组织,分别用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豚鼠后巩膜中BMPs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14d后,豚鼠遮盖眼的屈光度为(一0.48±0.51)D,与对侧眼的(3.22±0.3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14,P=0.000),与正常对照眼的(2.97±0.7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78,P=0.000)。豚鼠遮盖眼的眼轴长度为(8.30±0.05)mm,明显长于对侧眼的(8.11±0.06)mm和正常对照组(8.06±0.0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30、9.084,均P=0.000)。正常豚鼠后巩膜可表达BMP-2、BMP-4、BMP-5mRNA,豚鼠遮盖眼后巩膜中BMP-2mRNA和BMP-5mRNA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0.41-±0.11和0.65±0.06,较对侧眼的0.62-±0.07和0.84±0.03分别下降了34.48%和23.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8,P=0.017;t=2.524,P=0.028);豚鼠遮盖眼后巩膜中BMP-2和BMP-5蛋白表达的相对值分别为0.44±0.06和0.70-±0.05,较对侧眼的0.61±0.05和0.824-0.03分别下降了23.42%和15.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5,P=0.030;t=2.445,P=0.031),而形觉剥夺眼与对侧眼后巩膜中BMP-4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RNA:t=0.704,P=0.460;蛋白:t=0.987,P=0.365)。结论FDM眼后巩膜中BMP-2和BMP-5的表达下调,提示BMPs在实验性近视后巩膜重塑中可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骨形态发生蛋白 近视 形觉剥夺性 巩膜
下载PDF
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与牛磺酸的抑制效应(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文娟 王传富 +2 位作者 李慧 康菊 阎洪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97-2200,共4页
背景:牛磺酸是晶状体内重要的非酶系统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效能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其抗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晶状体免受氧化损伤。目的:实验拟进一步观察体外条件下,外源性牛磺酸对过氧化氢所诱发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设计... 背景:牛磺酸是晶状体内重要的非酶系统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效能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其抗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晶状体免受氧化损伤。目的:实验拟进一步观察体外条件下,外源性牛磺酸对过氧化氢所诱发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材料:实验选用成年新西兰标准兔75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5~2.5k如由青岛市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所用的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由美国Sigma公司生产,牛磺酸和过氧化氢由上海光达化学试剂厂生产。方法:实验于2005-05/2007—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和中心实验室完成。取兔晶状体,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无血清无酚红的MEM培养基培养:氧化损伤组,含1mmol/L过氧化氢溶液的无血清无酚红的MEM培养基培养,每6h再加入62μL过氧化氢溶液(30g/L);牛磺酸组,用含1mmol/L过氧化氢溶液和10g/L牛磺酸的无血清无酚红的MEM培养基培养。实验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培养6,12,24,48和72h后晶状体混浊情况;采用DNA缺口末端原位法及DNA片段分析法检测各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晶状体混浊情况:氧化损伤组随氧化损伤作用时间延长,晶状体混浊度逐渐加重,而牛磺酸组晶状体混浊情况明显轻于氧化损伤组。②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对照组在培养的72h内一直未见有凋亡细胞。而氧化损伤组随氧化损伤作用时间延长,凋亡细胞逐渐增多,72h时全为凋亡细胞。自培养24h开始,牛磺酸组开始有少量凋亡细胞出现。随培养时间延长,凋亡细胞逐渐增多,72h时接近30%。各培养时间点牛磺酸组凋亡率都明显低于氧化损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8.6845,P〈0.01),牛磺酸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NA片段分析结果:培养24,36,48,72h氧化损伤组晶状体上皮细胞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凋亡细胞典型的梯状条带:培养24h时对照组和牛磺酸组则不出现此变化而仅呈现正常细胞条带。结论:牛磺酸可抑制氧化损伤诱导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减轻晶状体混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晶状体上皮细胞 凋亡 白内障
下载PDF
维生素C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文娟 王云霄 +1 位作者 阎洪禄 王传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190-192,F0003,共4页
背景:氧化损伤可诱发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研究已经发现,全身补充维生素C,可以使房水维生素C浓度随之增高,以避免上述氧化损伤发生。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氧化损伤所诱发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设计:以动物晶状体为观察对象,随... 背景:氧化损伤可诱发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研究已经发现,全身补充维生素C,可以使房水维生素C浓度随之增高,以避免上述氧化损伤发生。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氧化损伤所诱发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设计:以动物晶状体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材料:选用成年新西兰标准兔12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3~5kg。维生素C及300g/L过氧化氢(上海光达化工试剂厂)。方法:实验于2002-01/2004-0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晶状体培养:处死动物,取晶状体240只,培养后,将其中透明晶状体192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每组晶状体64只。对照组采用无血清无酚红的MEM培养基。过氧化氢组采用含1mmol/L过氧化氢的无血清无酚红的MEM培养基;每6h另加30g/L过氧化氢62μL,调整浓度至1mmol/L。过氧化氢+维生素C组采用含1mmol/L过氧化氢和1mmol/L维生素C的无血清无酚红的MEM培养基。每组在同等培养条件下,在培养6,12,18,24,36,48,72和108h8个时间点进行观察。②晶状体混浊情况观察方法:在白色背景下设计一宽0.5mm,间距10mm的垂直交叉的黑色线条,将被检晶状体置于“+”字交叉的黑色线条之上,观察透过晶状体所能看到的清晰度。③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检测: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DNA片段分析检测各组各时间点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光镜下观察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标本,记录各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率。计算凋亡细胞所占百分比即为上皮细胞凋亡率。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晶状体混浊情况。②各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晶状体混浊情况:培养108h后过氧化氢+维生素C组晶状体混浊情况明显轻于过氧化氢组。②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情况:过氧化氢组各培养时间点和过氧化氢+维生素C组培养24,48,72h后晶体上皮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过氧化氢+维生素C组各培养时间点晶体上皮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过氧化氢组(P<0.01)。③DNA片段分析结果:过氧化氢组24,36,48及72h各时限均呈现凋亡细胞典型梯状条带,而培养24h的对照组和维生素C组均未出现此变化而仅呈现正常电泳条带。结论:维生素C可抑制过氧化氢氧化损伤所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和白内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 过氧化氢 细胞凋亡 抗坏血酸
下载PDF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纪惠谦 刘吉民 +2 位作者 梁敏 李玲丽 张霆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4期314-315,共2页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田病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原因。方法2001年1月~2006年10月所遇19例(19只眼)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误诊为CSC15例,误诊时间2~40d。原田病误诊C... 目的分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田病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原因。方法2001年1月~2006年10月所遇19例(19只眼)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误诊为CSC15例,误诊时间2~40d。原田病误诊CSC4例,患者均为女性,误诊时间分别为1~5d。4例患者均为双眼视力突然下降,伴有头痛。结果1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明确诊断后,均行视网膜复位术。现随访3个月~5年,视网膜在位;4例原田病患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视力提高,为0.3~0.8。结论CSC、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田病临床上各有其特有的典型体征,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田病误诊的主要原因为眼底病知识掌握不全面、忽略散瞳眼底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田病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误诊
下载PDF
牛磺酸抗晶状体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阎洪禄 王琇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晶状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正常兔晶状体分为正常培养组、氧化损伤组和不同浓度牛磺酸保护组 ,培养 2 4h后观察各组晶状体的混浊情况、组织学及酶组织化学变化。结果 氧化损伤组晶状体全部混浊 ,对照组、0 ...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晶状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正常兔晶状体分为正常培养组、氧化损伤组和不同浓度牛磺酸保护组 ,培养 2 4h后观察各组晶状体的混浊情况、组织学及酶组织化学变化。结果 氧化损伤组晶状体全部混浊 ,对照组、0 5 %和 1%牛磺酸组分别为 8% ,6 7%和 2 5 % ;光镜和电镜下见对照组组织结构基本正常 ,氧化损伤组严重损害 ,0 5 %牛磺酸组部分损害 ,1%牛磺酸组轻微损害 ;和对照组相比 ,氧化损伤组T AOC水平 ,sol Prot含量 ,SOD ,CAT和GSH px活性明显降低 ,MDA含量明显升高 ,0 5 %和 1%牛磺酸组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晶状体培养 氧化损伤 脂质过氧化 白内障
下载PDF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霄晖 任勇 闫洪禄 《临床眼科杂志》 2001年第4期271-272,共2页
目的 探讨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 B型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应用 Alcon公司生产的 U ltrascan眼科 A / B超声诊断仪 ,检查 15例 15眼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 ,并全部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证实。结果 该病具有一定的 B型超声图像特... 目的 探讨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 B型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应用 Alcon公司生产的 U ltrascan眼科 A / B超声诊断仪 ,检查 15例 15眼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 ,并全部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证实。结果 该病具有一定的 B型超声图像特征 ,球后壁黄斑区呈盘状隆起 ,隆起回声为中等强度 ,其下呈液性暗区或中低回声。结论  B型超声诊断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具有简便、安全、可重复性好的优点 ,对屈光间质混浊的患者更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超声 黄斑变性 诊断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纪惠谦 梁敏 +1 位作者 李宇航 张霆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6期532-533,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2000年10月-2005年11月接诊11例(11只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老年性白内障9只眼,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中1只眼后囊膜破裂。外伤性...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2000年10月-2005年11月接诊11例(11只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患者。老年性白内障9只眼,均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其中1只眼后囊膜破裂。外伤性白内障2只眼,1只眼后囊膜破裂植入悬吊型人工晶状体,1只眼为玻璃体切除术后,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时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为术后1-48月,外伤者分别为术后36—48月。对6只眼裂孔较小未出现明显PVR的患者行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冷凝裂孔,巩膜外环扎加外垫压。5只眼作玻璃体切除术,其中1只眼联合环扎术,4只眼注入硅油,2只眼取出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随访2月-5年,视网膜均复位。结论对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应散瞳详细查找裂孔,并根据裂孔大小、数量及PVR程度分别采用外路和内路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视网膜脱离
下载PDF
“肿眼泡”的解剖学基础和手术处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毅 陈莉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998年第2期80-81,共2页
探讨单纯性上睑肥厚的解剖学原因,寻求一种对“肿眼泡”较满意的手术方法。复习了上睑有关局部解剖学,设计一种手术方法,重点是剪除眶脂肪中的腱膜前脂肪,将眶隔向后上方移位,并缝合在whitnal韧带下的提上睑肌腱膜上。对1... 探讨单纯性上睑肥厚的解剖学原因,寻求一种对“肿眼泡”较满意的手术方法。复习了上睑有关局部解剖学,设计一种手术方法,重点是剪除眶脂肪中的腱膜前脂肪,将眶隔向后上方移位,并缝合在whitnal韧带下的提上睑肌腱膜上。对13例26只眼施行了上睑成形术,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但手术后病人的眼睑恢复自然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3~6个月。俗称“肿眼泡”的单纯性上睑肥厚的形成与眼睑的皮下组织和纤维脂肪组织并无密切的关系,其解剖学原因是眶隔膜与提上睑肌腱膜融合的位置过低,眶脂肪中的腱膜前脂肪向前下方突出,致使组织堆积在睑缘部的睑板前面,形成眼睑臃肿肥厚。手术的重点是剪除腱膜前脂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上睑肥厚 解剖学基础 上睑成形术
下载PDF
国产与进口溴莫尼定滴眼液的多中心临床对照试验139例
17
作者 孔祥梅 孙兴怀 +9 位作者 盛耀华 王少华 谢立成 钱韶红 胡毅倩 章玉群 赵武令 赵毅 田伟 奚建洪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65-868,共4页
目的:验证国产溴莫尼定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39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病人进行为期6 wk的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研究,试验组滴用国产制剂,对照组滴用进口制剂,均早、晚各1次,于... 目的:验证国产溴莫尼定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39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病人进行为期6 wk的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研究,试验组滴用国产制剂,对照组滴用进口制剂,均早、晚各1次,于治疗前,治疗后2,4,6 wk,随访眼压的变化,并做眼部检查、视野检查,观察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入选70例(70只眼),对照组入选69例(69只眼),完成试验的分别为60例(60只眼)和61例(61只眼)。6 wk后试验组眼压下降(1.0±s0.5)kPa,降眼压的有效率(眼压下降>10%)为98%;对照组下降(0.9±0.4)kPa,有效率为1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部分病人出现眼烧灼感、眼刺痛、口干、疲劳等不适症状,除试验组2例病人因此中止试验外,其余均能良好耐受。结论:国产溴莫尼定滴眼液对于控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眼压是有效和安全的,效果与进口制剂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莫尼定 眼内压 青光眼 高眼压症 随机对照试验 双盲法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晚期急性视网膜坏死临床分析
18
作者 纪惠谦 吴虹 +2 位作者 张霆 张昱 阎晓然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分析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 (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晚期并发全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例 (4只眼 ) ARN晚期并发全视网膜漏斗状脱离、周边融合性视网膜坏死、蜂窝状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 ,术中彻... 目的 分析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 (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晚期并发全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例 (4只眼 ) ARN晚期并发全视网膜漏斗状脱离、周边融合性视网膜坏死、蜂窝状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 ,术中彻底切除玻璃体 ,并经巩膜外顶压切除基底部玻璃体 ,36 0°切除坏死视网膜 ,复位赤道部视网膜 ,在正常视网膜上做 36 0°3~ 5排眼内光凝 ,注入硅油。3只眼联合行晶状体切除。4只眼均未行巩膜外环扎及加压。结果  4只眼随诊 6~ 34个月 ,术后视力 0 .0 2~ 0 .2者 4只眼 ,视网膜在位。随访期间 3只眼已行硅油取出术。结论 视网膜脱离是 ARN晚期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术 晚期 急性视网膜坏死 视网膜脱离 疱疹病毒 视功能
下载PDF
肠道疾病的眼表现
19
作者 阎洪禄 《医师进修杂志》 2000年第3期8-9,共2页
关键词 肠疾病 眼表现 腹泻 急性胃肠炎
下载PDF
万古霉素在正常兔眼和细菌性眼内炎兔眼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亚玲 于海涛 陈晓隆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1-1115,共5页
背景万古霉素近年来常被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眼内炎治疗的首选药物,万古霉素在眼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万古霉素在正常兔眼和细菌性眼内炎兔眼房水、玻璃体及血清中质量浓度的变化,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方法选... 背景万古霉素近年来常被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眼内炎治疗的首选药物,万古霉素在眼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观察万古霉素在正常兔眼和细菌性眼内炎兔眼房水、玻璃体及血清中质量浓度的变化,并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兔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和眼内炎组,每组36只。眼内炎组兔右眼玻璃体腔内接种200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眼内炎模型,注射后72h待出现典型的眼内炎表现时,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10g/L万古霉素注射液0.1ml,分别于注射后0.5、2、4、6、12、24、48、72、84h经兔耳缘静脉采血2ml,之后以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摘除眼球,收集房水和玻璃体,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HPLC—UV)法检测万古霉素在血液、房水和玻璃体内的质量浓度。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拟合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HPLC法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符合生物样品的检测要求。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后,其在正常兔眼内的代谢呈二室模型,拟合曲线的高峰质量浓度Cmax分别为50.16mg/L和751.42mg/L,t1/2为51.04h和53.21h;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眼内炎兔眼中代谢呈一室模型,高峰质量浓度Cmax分别为24.94mg/L和687.66mg/L,t1/2分别为11.42h和12.91h,2组动物血药质量浓度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和眼内炎组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后随时间延长,玻璃体中万古霉素的质量浓度逐渐下降,而房水中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与正常组相应时间点比较,眼内炎组玻璃体和房水中万古霉素的质量浓度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HPLC能满足万古霉素药代动力学分析的需要;万古霉素在正常兔眼内的质量浓度较高,清除缓慢,而在细菌性眼内炎兔眼中质量浓度较低、清除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玻璃体 细菌性眼内炎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