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泮托拉唑对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所致消化道损伤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志英 陈倩 刘山秀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1529-1534,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使用泮托拉唑对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所致消化道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PCI治疗并成功随访≥12个月的142例冠...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使用泮托拉唑对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所致消化道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PCI治疗并成功随访≥12个月的142例冠心病患者相关资料,依据PCI术后是否使用泮托拉唑,分为常规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n=68)与研究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泮托拉唑,n=74)。对两组抗血小板效果、消化道损伤事件和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比较,并分析发生消化道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CI术后12个月消化道损伤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发生消化道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消化性溃疡史、肾功能不全,联用泮托拉唑是其保护因素(OR=0.382,95%CI:0.134~0.768,P<0.05)。结论:PCI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时联用泮托拉唑,能有效预防消化道损伤发生,且不影响抗血小板效果和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 消化道损伤 泮托拉唑 预防 心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肌酸激酶升高相关因素与转归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玮 王青 +1 位作者 王朝辉 张晓宁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肌酸激酶(CK)升高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为临床上CHB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CHB治疗中出现CK升高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不同抗病毒方案CK升高...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肌酸激酶(CK)升高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为临床上CHB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CHB治疗中出现CK升高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不同抗病毒方案CK升高的比例;分析3/4级CK升高(≥7×ULN)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使用甘草酸制剂类药物对患者CK水平影响。结果CK升高CHB患者364例,分析发现CK升高主要见于治疗方案中含有替比夫定的患者,另外,使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患者中CK也升高。本次研究中共有30例患者出现CK3/4级升高,这些患者主要以替比夫定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对这30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发现有23例(76.7%)患者转归良好,1例患者经肌活检被确诊为肌病。患者使用甘草酸制剂CK水平没有明显升高。结论CHB出现CK升高多见于使用替比夫定的患者,CK升高的患者预后效果较好,使用甘草酸制剂等对患者CK水平升高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肌酸激酶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酪酸梭菌活菌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肠道菌群影响
3
作者 王慧哲 崔云龙 +3 位作者 严雄 史昌河 付慧玲 邹晓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767-770,共4页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的效果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2020年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的CHB病人53例和健康体检者28例。将CHB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及保肝治疗,治...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的效果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2020年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的CHB病人53例和健康体检者28例。将CHB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及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治疗。对所有粪便样本DNA进行检测,利用LefSe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菌群差异;检测CHB病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与健康人相比,CHB病人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改变,相对丰度差异排名前9的科水平物种中,CHB病人丰度高于健康人的有7个(W=947~1178,P<0.05),低于健康人的有2个(W=492、503,P<0.05)。治疗后,治疗组酪酸梭菌和双歧杆菌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H=19.893、11.219,P<0.05),血清ALT、AST和TBIL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W=2732~3054,P<0.05)。结论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能调节CHB病人肠道菌群的结构,促使肠道内益生菌丰度增加,改善肝功能,发挥辅助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 乙型肝炎 慢性 胃肠道微生物组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酪酸梭菌对乙肝相关性慢性肝病病人肠道菌群的影响
4
作者 孙国欣 付慧玲 +3 位作者 刘诚聪 王慧哲 张民 邹晓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3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酪酸梭菌对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慢性肝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2020年在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53例、肝硬化病人49例和肝癌病人48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健康对... 目的探讨应用酪酸梭菌对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慢性肝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2020年在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系统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53例、肝硬化病人49例和肝癌病人48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8例作为健康对照。将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硬化病人、肝癌病人再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对所有入选病人及健康志愿者大便菌群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并分析其菌群多样性、丰度和酪酸梭菌含量,利用LefSe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菌群差异。结果所有样本检测显示,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是肠道菌群的绝对优势菌。与健康对照相比,乙肝相关性慢性肝病病人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所占百分比下降,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占比上升(H=8.69~13.59,P<0.05)。口服酪酸梭菌治疗后,治疗组肠道酪酸梭菌和双歧杆菌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H=24.29、33.64,P<0.05),chao指数和ace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H=30.86、34.06,P<0.05)。结论口服酪酸梭菌能够改善病人肠道菌群结构,促进益生菌生长,改善肠道微生态,可能成为干预乙肝相关性慢性肝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状芽孢杆菌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肝肿瘤 胃肠道微生物组
下载PDF
乙肝患者肠道微生态研究进展
5
作者 付慧玲 王炳东 +1 位作者 张民 邹晓 《青岛医药卫生》 2021年第5期377-380,共4页
中国是乙肝大国,有大约9300万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虽然抑制了病毒复制,但是仍有部分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肝癌,产生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与乙肝的... 中国是乙肝大国,有大约9300万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虽然抑制了病毒复制,但是仍有部分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肝癌,产生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与乙肝的发生和进展程度、治疗有很大关系,二者相互影响,乙肝患者肠道微生态因为肝脏受损而发生紊乱,而紊乱的肠道微生态又加重了肝脏损害,导致了乙肝患者病情恶化。肠道微生态参与人体内免疫、营养、代谢、生化等多种作用,尤其肠道菌群对机体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和脂肪等的消化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人类健康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就肠道微生态和乙肝之间的复杂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 肝硬化 肝癌 肠道微生态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