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常凝血酶原Ⅱ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1
作者 郭娜 孙明忠 苗艳艳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2期171-174,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诊断中使用异常凝血酶原Ⅱ+甲胎蛋白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目的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HCC)患者60例(HCC组),肝炎患...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诊断中使用异常凝血酶原Ⅱ+甲胎蛋白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目的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HCC)患者60例(HCC组),肝炎患者60例(肝炎组),肝硬化患者60例(肝硬化组),所有患者均行异常凝血酶原Ⅱ(Abnormal ProthrombinⅡ,PIVKA-Ⅱ)及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检测,对比3组的指标水平差异,分析AFP检验、PIVKA-Ⅱ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HCC组异常凝血酶原Ⅱ和甲胎蛋白高于其余两组,且肝硬化组高于慢性肝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检验的灵敏度96.66%、特异度91.66%和准确度93.33%明显高于AFP检验(81.66%、75.00%、77.22%)和PIVKA-Ⅱ检验(86.66%、82.50%、8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2、11.882、18.318,P均<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异常凝血酶原Ⅱ和甲胎蛋白水平较高,异常凝血酶原Ⅱ、甲胎蛋白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的诊断效能较高,能够提升临床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凝血酶原Ⅱ 甲胎蛋白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血清AFP、AFP-L3、PIVKA-Ⅱ联合检验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苗艳艳 郭娜 孙明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12-0015,共4页
探究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以AFP、AFP-L3、PIVKA-Ⅱ联合检验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180例患者,均分HCC组、良性组、健康组,均进行AFP、AFP-L3、PIVKA-Ⅱ检验,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HCC组AFP(215.85±20.53ng/mL)、... 探究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以AFP、AFP-L3、PIVKA-Ⅱ联合检验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180例患者,均分HCC组、良性组、健康组,均进行AFP、AFP-L3、PIVKA-Ⅱ检验,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HCC组AFP(215.85±20.53ng/mL)、AFP-L3(11.68±1.53%)、PIVKA-Ⅱ(542.65±15.86mAU/mL)高于健康组AFP(3.74±0.85ng/mL)、AFP-L3(3.07±0.63%)、PIVKA-Ⅱ(19.39±4.98mAU/mL)水平,P<0.05。结论 联合检验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效果优异,便于及时掌握患者血清水平,了解症状进展程度,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早期诊断 联合检验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 血清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
下载PDF
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郭娜 苗艳艳 孙明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31-0034,共4页
探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对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以及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检测价值和意义。方法 在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0月住院及门诊收治18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 探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对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以及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检测价值和意义。方法 在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0月住院及门诊收治18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HepaticCellCarcinoma,HCC)组、慢性肝炎组各60例,比较检验研究对象各项指标水平以及各项差异。结果 在三组不同患者的AEP(甲胎蛋白)、AEP-L3(甲胎蛋白异质体)、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中,结果 最高的组别为HCC组P<0.05;HCC组比慢性肝炎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比慢性肝炎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甲胎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AFP-L3(甲胎蛋白异质体)联合检验出的诊断效能结果值均高于单一检验P<0.05。结论 临床中使用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肿瘤坏死因子-α等三种联合进行检测原发性肝癌疾病,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合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敲低核纤层蛋白B1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在肝癌中发挥抑癌作用
4
作者 展沙沙 范琪琪 李雪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3期6-15,共10页
目的探讨核纤层蛋白B1(lamin B1,LMNB1)对肝癌进展的影响,发掘肝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利用工具网站基因表达水平值的交互式分析平台(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目的探讨核纤层蛋白B1(lamin B1,LMNB1)对肝癌进展的影响,发掘肝癌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利用工具网站基因表达水平值的交互式分析平台(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LMNB1的表达水平,使用Kaplan-Meier分析LMNB1表达水平差异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正常肝细胞系及肝癌细胞系中LMNB1表达水平。选取LMNB1表达水平较高的两种人肝癌细胞株Hep3B、HepG2,转染小干扰RNA敲低LMNB1表达,在LMNB1表达水平较低的细胞SUN475中构建LMNB1稳定过表达细胞系并使用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率,采用CCK8法检测敲低或过表达LMNB1后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平板克隆形成检测敲低或过表达LMNB1后细胞形成克隆的能力。采用Transwell检测敲低或过表达LMNB1后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的变化。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表明肝癌组织中LMNB1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高(P<0.05),且LMNB1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03)。实时定量PCR显示相对正常人肝细胞系,肝癌细胞中LMNB1 mRNA表达量分别为MHCC97H:1.80±0.10(t=11.08,P<0.001);SUN475:1.29±0.03(t=5.88,P=0.004);HepG2:2.97±0.04(t=39.68,P<0.001);PLC/Prf/5:1.74±0.04(t=14.51,P<0.001);HuH7:1.70±0.02(t=15.22,P<0.001);SK-HEP-1:1.59±0.05(t=11.17,P<0.001);Hep3B:2.27±0.09(t=18.50,P<0.001);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肝细胞系。Westernblot结果显示在HepG2及Hep3B细胞系中,与siScramble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siLMNB1实验组的LMNB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HepG2:0.60±0.10 vs 1.60±0.10,t=11.55,P<0.001;Hep3B:0.40±0.10 vs 1.70±0.10;t=15.61,P<0.001);而SUN475中转染质粒后LMNB1表达显著增加(0.70±0.20 vs 0.07±0.04;t=5.541,P=0.005)。敲低LMNB1后培养96 h,与对照组相比,Hep3B(10.81±0.67 vs 15.48±0.62;t=8.86,P<0.001)及HepG2(9.45±0.61 vs17.08±0.75;t=13.67,P<0.001)细胞增殖能力被显著抑制;而在SUN475中过表达LMNB1后,实验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加(16.94±1.52 vs 12.65±1.06;t=3.99,P=0.016)。在HepG2及Hep3B细胞系中敲低LMNB1后,细胞克隆形成数显著减少[HepG2:(90.30±7.24)个vs(382.01±25.27)个,t=19.24,P<0.001;Hep3B:(128.03±8.24)个vs(395.85±28.27)个,t=15.76,P<0.001],在SUN475中过表达LMNB1组比对照组克隆形成个数显著增加[(467.82±42.45)个vs(85.31±15.32)个;t=14.87,P=0.001]。在HepG2及Hep3B细胞系中敲低LMNB1后,肝癌细胞迁移数量显著减少[HepG2:(75.25±8.10)个vs(15.02±3.50)个,t=11.90,P<0.001;Hep3B:(168.20±12.26)个vs(34.83±7.61)个,t=15.96,P<0.001],侵袭的细胞数量同样显著减少[HepG2:(110.21±12.01)个vs(25.76±4.03)个,t=11.50,P<0.001;Hep3B:(150.22±15.16)个vs(22.03±14.26)个,t=10.65,P<0.001];在SUN475中,过表达LMNB1组比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显著增加[(50.11±5.55)个vs(349.85±25.26)个;t=11.33,P<0.001],侵袭的细胞数量同样显著增加[(40.11±5.26)个vs(80.13±12.20)个;t=5.21,P=0.007]。与对照组相比,敲低LMNB1后,AKT的磷酸化活性形式p-AKT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过表达LMNB1可导致p-AKT表达升高(P均<0.05)。而敲低或过表达LMNB1后,p-ERK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AKT和ERK的本底表达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抑制LMNB1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诊断肝癌的生物标记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核纤层蛋白B1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