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鼠类的生态学衍变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姜法春 董礼艳 +3 位作者 张振堂 郝毕 薛在峰 马东强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鼠类的生态学衍变特征,为有效控制HFRS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10—2014年青岛市黄岛区HFRS病例资料,分析HFRS病例特征... 目的了解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鼠类的生态学衍变特征,为有效控制HFRS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10—2014年青岛市黄岛区HFRS病例资料,分析HFRS病例特征。从鼠情监测年报收集鼠情监测资料,分析不同季节、不同性别、不同地区宿主动物的捕获率。结果2010—2014年黄岛区报告的HFRS病例数分别为51、92、129、85和71例,各年度10-11月份发病例数最高,分别为43、59、78、37和37例。5年共捕鼠2902只,平均捕获率为4.87%(2902/59610),第3季度最高,为6.94%(910/13107),野外捕获率[5.80%(1681/28987)]高于居民区捕获率[3.99%(1221/30623),x2=324.35,P〈0.05];2013、2014年捕获的雄性鼠多于雌性,总构成比分别为62.82%(348/554)和37.18%(206/554);野外以黑线姬鼠、大仓鼠、褐家鼠、小家鼠、胸鼯为主,分别为556、432、217、211和139只;居民区以小家鼠、褐家鼠、鼢鼯为主,分别为514、469和181只。结论青岛市黄岛区鼠密度常年维持在较高水平,鼠种日趋复杂,家栖鼠与野栖鼠混杂栖息,增加了不同鼠种接触感染不同汉坦病毒的机会,直接影响着HFRS的传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鼠类 捕获率 生态学特征
原文传递
1979-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和胶南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规律演变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姜法春 董礼艳 +3 位作者 张振堂 张金太 郝毕 潘蓓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9-823,共5页
目的探讨疫源地改变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影响程度,为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979-2014年青岛市城市化发展快的黄岛区和发展速度一般的胶南市HFRS疫情资料,比较分析两地发病例数、发病率以及宿主动物... 目的探讨疫源地改变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影响程度,为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979-2014年青岛市城市化发展快的黄岛区和发展速度一般的胶南市HFRS疫情资料,比较分析两地发病例数、发病率以及宿主动物监测和携带汉坦病毒情况。结果1979-2014年,两地HFRS疫情共经历了3个高峰期,分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3-1987年)、90年代末期(1995-1999年)和2012年前后(2010-2014年),黄岛区和胶南市分别发病954、80、37和2506、614、432例。3个HFRS疫情高峰年份分别是1986、1999和2012年,黄岛区和胶南市年发病率分别为385.73/10万、15.64/10万、2.51/10万和67.07/10万、28.68/10万、14.68/10万。胶南市3个疫情高峰均以秋冬季(10-12月)和春季(1、2月)为主,黄岛区第1个高峰以秋冬季(10-12月)和春季(1、2月)为主,第2、3个高峰期仅秋冬季(10-12月)高发。2005-2014年胶南市监测到8种宿主动物,分别是小家鼠,占27.53%(1108/4024);褐家鼠,占25.50%(1026/4024):黑线姬鼠,占14.84%(597/4024);黑家鼠,占10.74%(432/4024);大仓鼠,占11.01%(443/4024);鼩鼱,占8.72%(351/4024);背纹仓鼠,占1.02%(41/4024);社鼠,占0.65%(26/4024)。黄岛区仅捕获到2种,为小家鼠和褐家鼠,分别占57.14%(16/28)和42.86%(12/28)。胶南市捕获率较高,2012年达到8.04%(855/10638).黄岛区均≤0.84%;胶南市总汉坦病毒检出率为2.81%(113/4024),而黄岛区10年未检测到带病毒鼠。结论黄岛区和胶南市HFRS总体流行强度渐次减弱,黄岛区在第1个流行高峰之后呈现出更明显的低流行状态.且宿主动物种群少、密度小导致这种可持续状态。HFRS流行规律演变与两地城市化发展差异带来的疫源地变化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城市化 疫源地 宿主动物 流行特征 生态学特征
原文传递
青岛市2010-2014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病例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西江 周静 +1 位作者 宋鑫 姜珍霞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538,共4页
目的 分析青岛市2010-2014年历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青岛市有针对性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青岛市2010-2014年HIV/AIDS报告病例及哨... 目的 分析青岛市2010-2014年历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青岛市有针对性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青岛市2010-2014年HIV/AIDS报告病例及哨点监测资料,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青岛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0.8:1,20-39岁年龄组病例占77.1%;65.6%为未婚者;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67.6%;同性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MSM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结论 MSM人群为青岛市艾滋病流行的主要高危人群,同时需要加强对女性性乱人群的监测检测,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控工作,探索适合的防控模式,有效遏制艾滋病在青岛市的传播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基于知识-教育-交流模型对SFTS重点人群干预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胡晓雯 张宗祎 +4 位作者 解婧敏 冯金涛 纪乾鹏 仇吉珊 贾静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539-154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知识-教育-交流模型干预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重点人群知识、信念、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该研究时间2023年5月20日至12月20日,采用干预前后测试的控制组设计、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青岛市高发乡镇居民共792人,整群... 目的探讨基于知识-教育-交流模型干预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重点人群知识、信念、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该研究时间2023年5月20日至12月20日,采用干预前后测试的控制组设计、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青岛市高发乡镇居民共792人,整群随机分配入干预组(n=394)和对照组(n=398)。干预组实施为期半年的基于知识-教育-交流模型的干预,对照组不做特殊干预。两组在相同条件下同步进行2次问卷调查,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比较两组知识、信念、行为的差别,评价干预短期效果。结果终末调查时,干预组蜱虫相关知识得分为(5.35±0.80)分,高于对照组的(3.75±1.08)分(t=-23.16,P<0.001);蜱传疾病相关知识得分为(2.59±4.74)分,高于对照组的(2.26±4.57)分(t=-22.82,P<0.001);干预组总信念得分为(16.50±2.22)分,高于对照组的(13.12±3.20)分(t=-16.82,P<0.001);干预组更倾向于“外出劳作做好防护”“劳作回来及时检查”“接触动物做好防护”“掌握蜱虫处理方法”,在控制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干预的效应OR分别为15.89、8.25、34.13、14.78,均P<0.001。结论通过基于知识-教育-交流模型的干预措施,可提升重点人群相关知识,改变防病信念,形成健康行为,干预的短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播疾病 发热 血小板减少 知识 态度 健康行为 健康教育 早期干预(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