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范医疗纠纷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树民 郑守虎 +1 位作者 梁锐 刁其先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9年第12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医疗纠纷 手术科室 医疗过程 文化素质 法律意识 自身权益 经济赔偿 医疗风险
下载PDF
胆石病合并肝硬化的外科治疗(附47例报道) 被引量:4
2
作者 张良斌 阎辉 张圣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6年第3期59-60,共2页
目的 探讨胆石病合并肝硬化病人外科治疗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6月收治并外科治疗的47例胆石病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 47例病人中,治愈44例。治愈率为93... 目的 探讨胆石病合并肝硬化病人外科治疗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6月收治并外科治疗的47例胆石病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 47例病人中,治愈44例。治愈率为93.6%;好转3例,好转率为6.4%。术中并发大出血3例。术后并发症有切12感染13例、难治性腹水6例、肺部感染6例、胆瘘3例。肝功能A级者发生率为25.8%,B级为84.6%,C级为100%。结论 充分认识胆石病合并肝硬化手术的危险性,采取相应措施,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积极有效的术后处理,才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病 肝硬化 并发症
下载PDF
miR-26a靶向HMGA1基因对结肠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廷刚 薛峰 +2 位作者 李宇 牛兆健 王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5-1211,共7页
目的:探讨miR-26a靶向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A1)基因对结肠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迁移的影响,阐明HMGA1基因是否为miR-26a的靶基因。方法:将miR-NC (对照)、miR-26amimics (模拟物)和miR-26ainhibitor (抑制物)转染人结肠癌SW480细胞作为miR... 目的:探讨miR-26a靶向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A1)基因对结肠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迁移的影响,阐明HMGA1基因是否为miR-26a的靶基因。方法:将miR-NC (对照)、miR-26amimics (模拟物)和miR-26ainhibitor (抑制物)转染人结肠癌SW480细胞作为miR-NC组、miR-26amimics组和miR-26ainhibitor组。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各组SW480细胞中HMGA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SW480细胞中双荧光素酶活性,以此确定HMGA1是否为miR-26a的靶基因。采用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侵袭数和迁移数。结果:HMGA1基因是miR-26a的靶基因。与miR-NC组比较,转染24、48和72h时miR-26amimics组SW480细胞增殖活力明显降低(P<0.01),而miR-26ainhibitor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升高(P<0.01)。与miR-NC组比较,各时间点miR-26amimics组和miR-26amimics+pcDNA3.1-HMGA1组细胞增殖活力、细胞侵袭数和细胞迁移数均降低(P<0.01),而miR-NC+pcDNA3.1-HMGA1组细胞增殖活力、细胞侵袭数和细胞迁移数均升高(P<0.01);与miR-26amimics组比较,各时间点miR-26amimics+pcDNA3.1-HMGA1组细胞增殖活力、细胞侵袭数和细胞迁移数均升高(P<0.01);与miR-NC+pcDNA3.1-HMGA1组比较,各时间点miR-26a+pcDNA3.1-HMGA1组细胞增殖活力、细胞侵袭数和细胞迁移数均降低(P<0.01)。结论:HMGA1是miR-26a的靶基因。上调miR-26a表达可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下调miR-26a表达可促进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6a 高迁移率族蛋白1 结肠肿瘤 增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39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的诊断价值及随访结果 被引量:17
4
作者 刁其先 王廷刚 +1 位作者 刘泳 王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评估超声检查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的病理类型和自然病程,为合理处理PLG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2008年397例超声检查发现的PLG的临床资料(不包括可疑胆囊癌患者),分析接受... 目的评估超声检查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the gallbladder,PLG)的病理类型和自然病程,为合理处理PLG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2008年397例超声检查发现的PLG的临床资料(不包括可疑胆囊癌患者),分析接受胆囊切除术患者病变的病理类型,随访患者息肉大小和数量的变化。结果随访120例,中位时间21个月(3~81个月),7例息肉继续增长(息肉直径增大3~6mm,平均3.5mm),103例息肉无变化,10例息肉变小或消失。80例接受胆囊切除者中,26例(32.5%)未见明确息肉(正常胆囊9例,慢性胆囊炎8例,胆石病9例);46例(57.5%)为非肿瘤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33例,炎性息肉3例,腺肌瘤样增生10例);腺瘤8例(10.0%),其中1例息肉直径14mm手术标本中发现原位癌。1例原位癌随访1年,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超声检查发现的病变直径≤10mm的PLG很少有伴随症状,无癌变患者可继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声检查 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替比夫定联合胸腺法新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千钧 杨华 +2 位作者 王贺 亓玉琴 孙风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8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替比夫定联合胸腺法新治疗的疗效及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86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比夫定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比较两...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替比夫定联合胸腺法新治疗的疗效及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86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用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比夫定联合胸腺法新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8周后,观察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改善最显著。治疗48周后观察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肝e抗原(HBe Ag)、乙肝核心抗体(HBc Ab)阴转情况(42、19、8例)均优于对照组(36、10、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联合胸腺法新在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方面效果较佳,且抗病毒能力较强,改善患者预后,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胸腺法新 乙型肝炎肝硬化 疗效
下载PDF
肝癌中Tiam-1和HPA-1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贺 孙风波 +1 位作者 张凤娟 亓玉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770-774,共5页
目的:探讨Tiam-1和HPA-1基因在肝癌中的定量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6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iam-1 mRNA及HPA-1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目的:探讨Tiam-1和HPA-1基因在肝癌中的定量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6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Tiam-1 mRNA及HPA-1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配对癌旁组织(距癌2 cm)及正常肝脏组织中(距癌>5 cm)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Tiam-1 mRNA的表达水平(43.83±11.6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4.82±8.16)和正常肝脏组织(6.02±5.36)(均P<0.05),癌旁组织中Tiam-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0.05)。肝癌组织中HPA-1 mRNA的表达水平(35.28±11.8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2.94±6.25)和正常肝脏组织(4.17±3.49)(均P<0.05),癌旁组织中HPA-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0.05)。Tiam-1及HPA-1的表达增强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证明了Tiam-1和HPA-1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OR=0.523,P<0.05)。结论:Tiam-1mRNA和HPA-1 mRNA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增强可促进肝癌的侵袭转移。联合检测Tiam-1及HPA-1对于指导肝癌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M-1 HPA-1 肝癌 侵袭转移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肠舒汤保留灌肠对旷置性结肠炎病理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薛峰 赵婷 +2 位作者 牛兆建 王野 张圣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675-678,共4页
目的:观察肠舒汤保留灌肠对末端回肠造口术后旷置性结肠炎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6月在我科因梗阻性结肠癌或直肠癌保肛手术,一期肿瘤切除、吻合并行预防性末端回肠双腔造口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观察肠舒汤保留灌肠对末端回肠造口术后旷置性结肠炎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8年6月在我科因梗阻性结肠癌或直肠癌保肛手术,一期肿瘤切除、吻合并行预防性末端回肠双腔造口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以温生理盐水经肛门插管逆行灌肠治疗,观察组以同法给予肠舒汤保留灌肠治疗,连续治疗2周,每天1次,在灌肠治疗前及灌肠治疗2周后各行1次电子结肠镜检查。检查整个旷置结肠的黏膜改变情况。结果:灌肠2周后,对照组患者旷置结肠的黏膜红斑肿胀有效率为26.67%,观察组为70.00%;对照组炎性滤泡增生的有效率为20.00%,观察组为47.82%;对照组溃疡糜烂的有效率为5.56%,观察组为45.00%。观察组红斑肿胀、滤泡增生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溃疡糜烂及炎性息肉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舒汤保留灌肠可以较好地修复旷置性结肠肠黏膜的损伤,促进肠黏膜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疗 肠舒汤 灌肠疗法 旷置性结肠炎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辨证分型及中医外治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郝磊 徐云玲 +1 位作者 郝霞 杨方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76-2278,共3页
目的:探究中医外治在结直肠癌手术前后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结直肠癌的中医辨证分型,为当前的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意义。方法: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将接受非神经性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Ca7n AchR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 目的:探究中医外治在结直肠癌手术前后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结直肠癌的中医辨证分型,为当前的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意义。方法: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将接受非神经性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Ca7n AchR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及常规西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中医外治法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78.13%高于对照组的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气时间(191.32±8.56)min、全流饮食恢复时间(1 783.28±11.32)min及住院时间(18.37±1.25)d均少于对照组的(213.53±9.45)min、(1 943.66±12.56)min、(20.43±1.3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5.00%、再入院率12.50%,均低于对照组的53.13%、34.38%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中医辨证分型给予结直肠癌患者中医外治,能提高患者手术疗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外治
下载PDF
中国腹膜后肿瘤10年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邱法波 张圣林 +2 位作者 蔡亦军 孙大伟 黄飞龙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1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近10年腹膜后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总结中国1998—2007年间的腹膜后肿瘤的文献资料。结果中国10年共报道10 782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男女比例为1.3∶1,平均年龄41.8岁,48.4%分布在华北地区,44.3%的患者是以腹部... 目的探讨中国近10年腹膜后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总结中国1998—2007年间的腹膜后肿瘤的文献资料。结果中国10年共报道10 782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男女比例为1.3∶1,平均年龄41.8岁,48.4%分布在华北地区,44.3%的患者是以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超声和CT为主要的诊断方法,68.3%的患者为恶性腹膜后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论腹膜后肿瘤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流行病学特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中国腹膜后纤维化10年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法波 张圣林 +2 位作者 蔡亦军 孙大伟 黄飞龙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2期30-36,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近10年来腹膜后纤维化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总结中国1998-2007年间的腹膜后纤维化文献资料。结果中国10年来共报道652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男女比例为1.81:1,平均年龄48.6岁;该病分布广泛,其中31.7%分布在华北地区... 目的探讨中国近10年来腹膜后纤维化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诊疗经验。方法总结中国1998-2007年间的腹膜后纤维化文献资料。结果中国10年来共报道652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男女比例为1.81:1,平均年龄48.6岁;该病分布广泛,其中31.7%分布在华北地区,22.2%分布在华东地区;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70.7﹪患者是以腰背痛,腹痛为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以B超、CT、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尿路造影为主,病理检查可以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结论腹膜后纤维化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华中地区,术前诊断困难,IVP和逆行尿路造影是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松解粘连和带蒂大网膜包裹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纤维化 流行病学 影像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对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炎性因子及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0
11
作者 王贺 王千钧 +2 位作者 孙风波 张新明 亓玉琴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1734-1738,共5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对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71)和对照组(n=71)。两组均给予...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对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71)和对照组(n=71)。两组均给予保肝、对症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恩替卡韦0.5 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1.5g,口服,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及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1.5%(65/71)和90.1%(64/71),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771);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AST、ALT、肝脏硬度值、TNFα、IL-6、IL-8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16.187、5.343、13.697、17.121、7.409、27.371、7.973、5.471、7.885、9.057、8.171,P值均〈0.001)。结论 ETV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相对于单独用ETV治疗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能更好的抗纤维化,抑制炎性因子TNF-α、IL-6、IL-8和hs-CRP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炎 乙型 慢性 恩替卡韦 扶正化瘀胶囊
下载PDF
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圣林 孙方利 +2 位作者 高伟 潘延涌 常方芝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45-946,共2页
关键词 化疗相关性腹泻 治疗效果 DIARRHEA 电解质平衡紊乱 急性肾功能不全 肿瘤患者 血容量减少 CID
下载PDF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圣林 李卫萍 +4 位作者 吴力群 邱法波 高伟 鲁德忱 张新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年第8期558-559,共2页
心理健康问题可影响到医学生的健康成长,主要属于发展性问题。医学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建立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制,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育体系中,并建立相应的咨询体系和环境体系,... 心理健康问题可影响到医学生的健康成长,主要属于发展性问题。医学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建立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体制,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育体系中,并建立相应的咨询体系和环境体系,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下载PDF
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对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贺 邢智远 +3 位作者 孙风波 张新明 成枫 亓玉琴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10期882-884,共3页
目的观察高病毒载量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替诺福韦(TDF)和恩替卡韦(ETV)治疗48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高病毒载量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TDF组应用TDF,300 mg顿... 目的观察高病毒载量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替诺福韦(TDF)和恩替卡韦(ETV)治疗48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高病毒载量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TDF组应用TDF,300 mg顿服,1次/d;ETV组应用ETV 0.5 mg顿服,1次/d。观察治疗4、12、24、48周时HBV-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ALT水平等。结果 TDF组治疗4、12、24和48周时HBV-DNA转阴率分别是62.5%、77.5%、95.0%、100%,ETV组分别是25.0%、55.0%、72.5%、9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12周时HBe Ag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F组治疗24、48周时HBe Ag转阴率(65.0%、77.5%)高于ETV组(37.5%、50.0%),P<0.05。两组在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F治疗高病毒载量HBe Ag阳性CHB疗效较ETV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诺福韦 恩替卡韦 高病毒载量 HBE Ag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球孢子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伟 张圣林 +1 位作者 张新明 邹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262-1263,共2页
球孢子菌病(coccidioidomvcosis)是由粗球孢子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限性或播散性疾病,于1892年首先在阿根廷被发现,后在美国广泛流行。本病系地方性流行病,病原菌为双相型真菌,主要经呼吸道吸入感染,也可因外伤后经皮肤感染而发病。... 球孢子菌病(coccidioidomvcosis)是由粗球孢子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限性或播散性疾病,于1892年首先在阿根廷被发现,后在美国广泛流行。本病系地方性流行病,病原菌为双相型真菌,主要经呼吸道吸入感染,也可因外伤后经皮肤感染而发病。我院于2007年诊断并治疗原发性皮肤球孢子菌病1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球孢子菌病 原发性 文献复习 地方性流行病 播散性疾病 双相型真菌 吸入感染 皮肤感染
下载PDF
小肠减压管在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辉 秦宪斌 王廷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633-2633,共1页
目的探讨小肠减压管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行经鼻留置小肠减压管保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22例患者中有18例经留置小肠减压管保守治疗后梗阻症状缓解,平均缓解时间... 目的探讨小肠减压管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行经鼻留置小肠减压管保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22例患者中有18例经留置小肠减压管保守治疗后梗阻症状缓解,平均缓解时间为37h,4例患者行肠减压保守治疗的同时动态观察病情无好转而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经鼻留置小肠减压管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小肠减压管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单侧腺叶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圣林 刁其先 +3 位作者 王野 张新明 孙风波 刘志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5期400-403,共4页
探讨甲状腺良性结节行单侧腺叶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12月因甲状腺良性结节行单侧腺叶切除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不同分为中青年组(<60岁69例和老年组(≥60岁29例;根... 探讨甲状腺良性结节行单侧腺叶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12月因甲状腺良性结节行单侧腺叶切除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不同分为中青年组(<60岁69例和老年组(≥60岁29例;根据患者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为TSH较高组(TSH>2.5 u IU/m L34例和TSH较低组(TSH≤2.5 u IU/m L64例;根据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分为TPOAb阴性组75例和TPOAb阳性组23例。各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3个月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TSH。老年组患者术前的TSH水平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术后FT3、FT4较术前明显下降,TSH明显升高(P<0.05。TSH较高组患者术后FT3、FT4明显下降,TSH明显升高(P<0.05。TPOAb阳性组患者术前的TSH水平明显高于TPOAb阴性组(P<0.05;术后FT3、FT4较术前明显下降,TSH明显升高(P<0.05。老年患者、术前TSH水平高、TPOAb阳性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同人群行单侧腺叶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不同,老年患者、术前TSH水平高、TPOAb阳性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对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良性结节 腺叶切除术 甲状腺功能减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内镜辅助下经微小切口行胆囊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附86例报告 被引量:5
18
作者 鲁德忱 王野 +2 位作者 秦宪斌 张新明 高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经微小切口胆囊取石术 (EMC)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8年间采用内镜辅助下经微小切口胆囊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 86例的临床资料 ,并对 63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8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无手术并发...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经微小切口胆囊取石术 (EMC)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8年间采用内镜辅助下经微小切口胆囊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 86例的临床资料 ,并对 63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  8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无手术并发症。对 63例患者随访 1~ 3年 ,结石总复发率为 3 .2 % (2 / 63 ) ,其中 46例单发结石均无复发 ,17例多发结石者 2例复发 ,复发率为 11.8% (2 / 17)。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 ,EMC是简单、安全、疗效可靠、创伤小、并能保留胆囊功能的治疗胆囊结石的一种手术治疗方法 ,但不能取代胆囊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外科学 胆囊取石术 内窥镜术
下载PDF
肠减压与胃减压对急性小肠梗阻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辉 潘琪 秦宪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06-207,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小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小肠减压与胃管减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小肠梗阻患者48例,随机分为经鼻小肠内减压组和经鼻胃内减压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梗阻解除时间、基础营养状态、肝功能、肠道功能及治疗成功率等方面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小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小肠减压与胃管减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小肠梗阻患者48例,随机分为经鼻小肠内减压组和经鼻胃内减压组,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梗阻解除时间、基础营养状态、肝功能、肠道功能及治疗成功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均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死亡或严重并发症。肠减压组的梗阻平均缓解时间为(17.36±2)h,胃减压组的梗阻缓解平均时间为(31.25±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减压在急性小肠梗阻的治疗中梗阻缓解时间及治疗成功率等明显优于胃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小肠梗阻 肠减压 胃减压 非手术疗法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圣林 张焕华 +3 位作者 薛峰 高伟 王野 鲁德忱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08-609,共2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牵拉反应的干预方法。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品组和参附注射液组,记录各组患者牵拉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阿托品组无显著性差异,阿托品组与参附注射液组对牵拉反应有明显差异。结论...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牵拉反应的干预方法。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品组和参附注射液组,记录各组患者牵拉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阿托品组无显著性差异,阿托品组与参附注射液组对牵拉反应有明显差异。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减轻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时减轻牵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阑尾切除术 参附注射液 牵拉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