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根据表面肌电图(sEMG)选穴电针与常规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病程前15天两组均进行常规电针治疗,穴取下关、颊车、地仓、阳白、太阳、颧髎、合谷,每日1...目的:观察根据表面肌电图(sEMG)选穴电针与常规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病程前15天两组均进行常规电针治疗,穴取下关、颊车、地仓、阳白、太阳、颧髎、合谷,每日1次。病程15天之后,观察组根据表面肌电图检测面肌的情况,在原针刺穴位的基础上,重新选取相应穴位连接电针;对照组仍采用常规电针治疗,隔日1次至病程第35天。分别于病程第5、15、35天对两组患者进行表面肌电图检测,记录、分析患者患健侧颊肌群、口轮匝肌群、额肌群及鼻肌群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平均值比值。结果:两组组内病程第15天较第5天、第35天较第15天患健侧颊肌群、口轮匝肌群、额肌群、鼻肌群RMS比值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第35天与第15天患健侧各肌群RMS平均值比值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辅助电针选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且优于常规电针治疗。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根据表面肌电图(sEMG)选穴电针与常规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病程前15天两组均进行常规电针治疗,穴取下关、颊车、地仓、阳白、太阳、颧髎、合谷,每日1次。病程15天之后,观察组根据表面肌电图检测面肌的情况,在原针刺穴位的基础上,重新选取相应穴位连接电针;对照组仍采用常规电针治疗,隔日1次至病程第35天。分别于病程第5、15、35天对两组患者进行表面肌电图检测,记录、分析患者患健侧颊肌群、口轮匝肌群、额肌群及鼻肌群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平均值比值。结果:两组组内病程第15天较第5天、第35天较第15天患健侧颊肌群、口轮匝肌群、额肌群、鼻肌群RMS比值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第35天与第15天患健侧各肌群RMS平均值比值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辅助电针选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且优于常规电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