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毛德军 唐咏春 +1 位作者 李菲 高丽丽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7-187,共1页
关键词 亚低温疗法 大鼠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mir-325-3p激活RIPK3/TFEB信号通路减轻脑出血大鼠神经元损伤
2
作者 马晓维 周喜燕 +3 位作者 李彬 臧运华 王群 于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2-427,共6页
目的探讨mir-325-3p通过调控RIPK3/TFEB通路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agomir NC组、agomir-325-3p组、GSK872(RIPK3抑制剂)组、agomir-325-3p+GSK872组,每组18只。评估大鼠运动功能、... 目的探讨mir-325-3p通过调控RIPK3/TFEB通路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agomir NC组、agomir-325-3p组、GSK872(RIPK3抑制剂)组、agomir-325-3p+GSK872组,每组18只。评估大鼠运动功能、肢体协调能力、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测定大鼠脑含水量、血肿周围脑组织病理变化、神经细胞凋亡、神经元自噬、LC3与NeuN共定位、海马组织RIPK3/TFEB信号通路、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脑出血组CA1区神经元肿胀,排列疏松,可见大量溶酶体和自噬小体,前肢放置成功率、左侧转身百分比、TFEB下降(P<0.05),mNSS评分、脑含水量、神经细胞凋亡率、RIPK3、Beclin-1和LC3-II/LC3-Ⅰ、LC3/NeuN强阳性个数升高(P<0.05);agomir-325-3p、GSK872可减轻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增强自噬,且两者有协同作用。结论mir-325-3p过表达可通过调控RIPK3/TFEB促进自噬,减轻脑出血大鼠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25-3p RIPK3/TFEB 脑出血 神经元损伤
下载PDF
静脉溶栓联合Trevo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孙杨 王豪 +3 位作者 马腾 刘永吉 苗丹 石岭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究静脉溶栓联合Trevo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 目的探究静脉溶栓联合Trevo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2020年0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时间窗内接受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研究组接受静脉溶栓和Trevo支架机械取栓。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根据预后情况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46例)和预后不良组(74例),收集两组病人性别、年龄、BMI、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吸烟、治疗方式、血管完全再通率、术前NIHSS评分、术后NIHSS评分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研究组总有效88.33%(53/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4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两组性别、BMI、合并糖尿病、术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合并高血压、吸烟、治疗方式、血管完全再通率、术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治疗方式、血管完全再通率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Trevo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可以提高静脉溶栓时间窗内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临床疗效和预后质量。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预后还与病人的年龄和术后血管完全再通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机械取栓术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海风藤对局灶性脑缺血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郭瑞友 于义英 +2 位作者 方思羽 张苏明 杨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8期461-463,共3页
目的 :探讨海风藤提取物对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光化学诱导的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利用TTC染色、HE染色、TUNEL标记、原位分子杂交观察海风藤提取物对缺血灶大小、血脑屏障、缺血灶周围坏死细胞、凋亡细胞... 目的 :探讨海风藤提取物对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光化学诱导的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利用TTC染色、HE染色、TUNEL标记、原位分子杂交观察海风藤提取物对缺血灶大小、血脑屏障、缺血灶周围坏死细胞、凋亡细胞及P5 3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 :海风藤治疗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破坏明显减轻 ,缺血灶周围坏死细胞、凋亡细胞及P5 3阳性细胞的数量较未干预组显著减少 ,梗死灶直径也有减少的趋势。结论 :海风藤具有抵抗缺血后神经细胞DNA损伤 ,减轻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及神经细胞坏死 ,对缺血性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海风藤 治疗 实验研究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血清sTREM1联合ABCD-3I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于淼 陈卫 +2 位作者 孙杨 李彬 牛昱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联合ABCD-3I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缺血性脑卒中(AIS)的预测价值。方法288例TIA患者根据ABCD-3I评分将其分为低危组(102例)、中危组(131例)、高危组(55例),另根据患者90 d后...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联合ABCD-3I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缺血性脑卒中(AIS)的预测价值。方法288例TIA患者根据ABCD-3I评分将其分为低危组(102例)、中危组(131例)、高危组(55例),另根据患者90 d后是否发生AIS分为AIS组(41例)和非AIS组(247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TREM1水平。结果高危组的年龄、糖尿病比例、高血压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sTREM1水平和AIS比例均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中危组的sTREM1水平高于低危组(P<0.05)。AIS组年龄、高血压比例、LDL-C水平、ABCD-3I评分、sTREM1水平均高于非AI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ABCD-3I评分和sTREM1水平较高均是TIA患者近期发生AIS的危险因素(P<0.05)。ABCD-3I评分和sTREM1预测TIA患者发生AI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5(95%CI:0.723~0.867)和0.755(95%CI:0.672~0.839),两者联合后曲线下面积提升至0.881(95%CI:0.830~0.932)。结论血清sTREM1联合ABCD-3I评分对TIA患者近期AIS的预测价值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早期诊断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ABCD-3I评分
下载PDF
依诺肝素防治进展性脑梗死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毛德军 李彬 +2 位作者 王彩霞 陶晓杰 唐咏春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依诺肝素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 防、治疗作用与安全性。方法:将起病24h以内的 31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 150例用常规治疗,依诺肝素组162例除常规治疗 外给依诺肝素0.4mL(相当于4000AxaIU),sc,q 12h×10d,... 目的:观察依诺肝素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 防、治疗作用与安全性。方法:将起病24h以内的 31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 150例用常规治疗,依诺肝素组162例除常规治疗 外给依诺肝素0.4mL(相当于4000AxaIU),sc,q 12h×10d,治疗后观察2组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 率,治疗前后检测进展性脑梗死病人纤溶酶原活性、 凝血因子Ⅹ活性及脑梗死病灶体积的变化。治疗前 后评估进展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SS)。结果:依诺肝素组发生进展性脑梗死23 例,常规治疗组为35例(P<0.05),依诺肝素组进 展性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及脑梗死病灶的进展程 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依诺肝素组进 展性脑梗死病人的纤溶酶原活性和凝血因子X活 性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期间不 良反应轻微。结论:依诺肝素治疗能降低进展性脑 梗死的发病率,有利于进展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 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诺肝素 脑梗死 血液凝固因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脑血管病的卒中单元治疗模式及其优越性 被引量:19
7
作者 郭瑞友 秦璞 崔海岩 《中国康复》 2004年第1期64-64,F003,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脑卒中 单元治疗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唐咏春 谭兰 孙德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含量的动态变化 ,讨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动态变化的意义及与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 将 4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3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含量的动态变化 ,讨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动态变化的意义及与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 将 4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3 9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的 1、7、1 4d做血清 VEGF含量测定 ,并且对患者进行梗死面积测定。从而比较 VEGF含量与梗死面积的关系。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VEGF含量在 1、7、1 4d皆高于正常人 ,发病第 7天 VEGF含量最高 ,并且一直持续到发病后 1 4d仍高于正常人。 VEGF含量与梗死面积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 VEGF含量明显增高。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梗死面积与 VEGF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动态变化 梗死面积 VEGF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中c-myc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桂秋 孙学华 +1 位作者 马腾 胡丽婷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8-539,共2页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C-MYC基因 晶状体前囊膜 C基因表达 myc基因家族 晶状体上皮细胞 MRNA水平 mRNA表达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27
10
作者 郭瑞友 毛永芹 于义英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3期219-221,共3页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为加深对脑血 管痉挛的认识,提高防治意识,文章综述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病理变化和发生机制。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发病机制 并发症 病理学 钾通道活性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病人颈动脉内膜增厚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前 郭瑞友 唐咏春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31-232,235,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颈动脉内膜增生与胰岛素抵抗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方法对152例已确诊T2DM病人采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选择其中96例IMT〈1.3 mm(无斑块形成)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IMT分为IMT正常...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病人颈动脉内膜增生与胰岛素抵抗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方法对152例已确诊T2DM病人采用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选择其中96例IMT〈1.3 mm(无斑块形成)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IMT分为IMT正常组(IMT≤0.9 mm)47例和IMT增厚组(0.9 mm〈IMT〈1.3mm)49例。所有受试者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测定并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评估指数(HOMA—IR),分析T2DM病人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IMT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T2DM病人颈动脉IMT增厚的因素。结果IMT增厚组FINS和lnHOMA—IR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0、3.444,P〈0.05、0.01)。IMT增厚组hs—CRP和LDLC高于IMT正常组,HDL-C低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7~4.186,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2DM病人颈动脉IMT与年龄、FINS、lnHOMA-IR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011、0.105、0.181(t=2.105、3.305、2.024,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及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与T2DM颈动脉内膜增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勿动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国岚 唐咏春 +2 位作者 金丽英 龚薇薇 郭云良 《齐鲁医学杂志》 2004年第1期9-10,13,共3页
①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勿动蛋白 (Nogo A)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及肌苷对其表达的影响。②方法 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 6 0只 ,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 1.5h再灌注 2h、12h... ①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勿动蛋白 (Nogo A)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及肌苷对其表达的影响。②方法 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 6 0只 ,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 1.5h再灌注 2h、12h、1d、2d、3d、7d、14d组 (n =4 ) ,另外 4只作假手术组。应用Bederson等神经功能评分法评定脑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组织Nogo AmRNA的表达。③结果 对照组在缺血侧皮质和纹状体区Nogo AmRNA表达于 12h和 2d呈双峰增高 ,神经功能于 3d开始恢复。肌苷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Nogo AmRNA在皮质区的表达于 12h增高 ,7d下降 ,在纹状体区 12h、2d、3d增高 (t=1.93~ 14 .96 ,P <0 .0 5 ) ;神经功能于 7d恢复 ,差异有显著性 (t =2 .31,P <0 .0 5 )。④结论 肌苷可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恢复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ogo AmRNA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苷 大鼠 脑缺血再灌注后勿动蛋白 基因表达 神经功能 肌苷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咏春 王健平 毛德军 《齐鲁医学杂志》 2002年第3期276-277,279,共3页
关键词 结构 生物学功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小剂量尿酸氧化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咏春 王健平 毛德军 《齐鲁医学杂志》 2002年第1期39-40,共2页
①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酸氧化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②方法 将 10 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5 6例 ,对照组 5 0例。对照组应用脱水剂、活血化淤、脑保护剂及抗凝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酸氧化酶治疗... ①目的 探讨小剂量尿酸氧化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②方法 将 10 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5 6例 ,对照组 5 0例。对照组应用脱水剂、活血化淤、脑保护剂及抗凝剂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酸氧化酶治疗。③结果 在治疗后 2 4h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F =2 .17,P >0 .0 5 )。治疗后 7d ,30d临床评分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F =4 .6 6 ,q =12 .11,9.87,P <0 .0 5 ;F =6 .2 3,q =17.83,11.91,P <0 .0 5 ) ;6h以内与 7~ 2 4h溶栓治疗在 7d ,30d的临床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 (q=7.2 9,8.16 ,P <0 .0 5 )。④结论 小剂量尿酸氧化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 ,并且安全、方便。溶栓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尿酸氧化酶 血栓溶解
下载PDF
一种豆科药材提取物的光敏化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国钱 郭丽娜 伍期专 《齐鲁医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79-280,共2页
①目的 探讨一种豆科中药材 ( 8918A60 )的光敏化作用。②方法 以高压氙灯光照系统为激发光源 ,以移植性肿瘤小鼠为动物模型 ,通过对艾氏腹水癌 (EAC)细胞的体外光动力实验 ,观察 8918A60的光敏化作用 ,并检测其激发光谱。③结果 该... ①目的 探讨一种豆科中药材 ( 8918A60 )的光敏化作用。②方法 以高压氙灯光照系统为激发光源 ,以移植性肿瘤小鼠为动物模型 ,通过对艾氏腹水癌 (EAC)细胞的体外光动力实验 ,观察 8918A60的光敏化作用 ,并检测其激发光谱。③结果 该提取物在 5 0 4nm处有明显的激发峰 ,它对EAC细胞有明显的光动力灭活作用 ,当8918A60体积分数为 0 .5 0时 ,EAC细胞死亡率达 84 .4 5 %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 χ2 =63 9.8,P <0 .0 0 1)。④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感药 豆科药材 中药光敏剂 8918A60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周围区DNA损伤的研究
16
作者 郭瑞友 方思羽 +2 位作者 张苏明 杨渊 徐广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探讨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周围DNA损伤特点。方法 应用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标记、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 ,分别对缺血 4、2 4h和 5d组大鼠脑组织中坏死细胞、凋亡细胞、p5 3mR NA、p5 3蛋白阳性细胞密度... 目的 探讨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周围DNA损伤特点。方法 应用HE染色、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标记、原位分子杂交、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 ,分别对缺血 4、2 4h和 5d组大鼠脑组织中坏死细胞、凋亡细胞、p5 3mR NA、p5 3蛋白阳性细胞密度及空间分布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不同时间点病灶周围每高倍视野TUNEL、p5 3蛋白、p5 3mRNA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4h :8.0± 1.5、2 5 .1± 2 .6、10 .3± 1.9;2 4h :2 0 .5± 2 .4、6 0 .0± 4.8、2 2 .0± 1.8;5d :2 .1± 0 .4、3.6± 1.4、3.5± 0 .8。p5 3基因主要在形态完整和可逆性损伤细胞中表达、分布范围较TUNEL细胞广泛。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后 ,缺血周围DNA损伤区大于凋亡区 ,p5 3基因表达范围可能代表病理意义上的半暗带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DNA损伤 P53基因 半暗带 HE染色法 原位末端标记法 原位分子杂交法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重症脑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萍 郭瑞友 范天利 《精准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537-539,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重症脑炎的早期识别及诊治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重症脑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病例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起病,后逐渐出现多...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重症脑炎的早期识别及诊治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重症脑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病例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起病,后逐渐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主要是伴发意识丧失、抽搐、烦躁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最终诊断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诱发重症脑炎。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重症脑炎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需总结病例特点,提高临床认识及诊治水平,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白蛉病毒 脑炎 体征和症状 病例报告 诊断
下载PDF
纳洛酮治疗重度酗酒所致脑出血43例分析
18
作者 杜秀民 李彬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52-352,共1页
关键词 重度酗酒 脑出血 药物治疗 纳洛酮
下载PDF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晓岩 侯荣耀 +5 位作者 许宏伟 姜德波 杨晶 肖波 杨期东 唐北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基因511C/T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ACI患者150例(ACI组)和健康体检者122例(对照组)LCAT511C/T多... 目的探讨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基因511C/T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ACI患者150例(ACI组)和健康体检者122例(对照组)LCAT511C/T多态性。根据基因多态性将ACI组分为2个亚组,511CC组(135例)和511CT组(15例)。结果LCAT第四外显子511位点存在多态现象,此多态位点C/T在ACI组和对照组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ACI组CT基因型频率、T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11CC组HDL-C水平高于511CT组(P<0.05)。结论LCAT第四外显子511C/T多态性可能为中国汉族人群ACI易感因素,T等位基因可能与HDL-C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胆碱-甾醇 O-酰基转移酶 多态现象(遗传学) 动脉硬化 脑梗塞 基因频率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症状学、影像学及病因学分类之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海燕 杜秀民 陈国钱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7-90,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症状学、影像学及病因学分类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2 5例起病 4 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 3步骤分类诊断 ,第一步为症状学分类 :(1)完全前循环梗死 (TACI) ;(2 )部分前循环梗死 (PACI) ;(3)腔隙性梗死 (LACI) ...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症状学、影像学及病因学分类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12 5例起病 4 8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 3步骤分类诊断 ,第一步为症状学分类 :(1)完全前循环梗死 (TACI) ;(2 )部分前循环梗死 (PACI) ;(3)腔隙性梗死 (LACI) ;(4 )后循环梗死 (POCI)。第二步为影像学分类 :(1)前循环皮质梗死或纹状体内囊区梗死 (CO) ;(2 )低灌流梗死 (LFI) ;(3)深穿枝区的皮质下小梗死 (SSI) ;(4 )除SSI以外的后循环梗死 (PCI) ;(5 )无异常发现 (NO)。第三步为病因学分类 :(1)大动脉粥样硬化 (LAA) ;(2 )心源性栓塞 (CE) ;(3)小动脉病 (SAD) ;(4 )其它病因、病因不明或混合性病因。结果 在症状学分类诊断为TACI、PACI和POCI的患者中 ,CT或MRI所示病灶与其临床症状的对应性良好 ,但只有 6 7.3%的LACI影像学分类为SSI。大多数TACI患者是由CE造成的。在PACI患者中 ,CE和LAA的数量相同。只有 5 7.7%的LACI患者被划分为SAD ,而 2 8.8%被划分为LAA。用LACI和SSI来预测SAD的阳性预测率较高 (78% )。POCI的病因诊断多种多样。结论 除LACI以外 ,症状学分类与影像学分类的对应性良好 ,用症状学分类可预测TACI和PACI患者的病因分类 ,但难以预测POCI患者的病因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症状学 影像学 病因学分类 腔隙性梗死 后循环梗死 完全前循环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