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生物诞生过程、新资源发掘与高值利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建国 刘洋 +3 位作者 王海艳 庞通 肖永双 杨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7-550,共14页
本文以46亿年来地球、海洋及生命的形成与演化为主线,简要回顾了生命体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水生到陆生逐级演化的历史进程,以及重大环境变化事件对生物毁灭性灭绝、生物适应与多样性演化的影响,阐明海洋尤其热带海洋在生命... 本文以46亿年来地球、海洋及生命的形成与演化为主线,简要回顾了生命体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水生到陆生逐级演化的历史进程,以及重大环境变化事件对生物毁灭性灭绝、生物适应与多样性演化的影响,阐明海洋尤其热带海洋在生命诞生、孕育及庇护等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同时,分析了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中心形成的重要自然环境因素及可能机制。并针对印太交汇区深海极端环境微生物生态系统、浅海典型的海草/藻床、珊瑚礁、生物多样性和热带渔业资源,论述了热带海洋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发掘与高值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资源多样性 适应演化 鱼类 贝类 珊瑚礁 海草/藻床 发掘利用
下载PDF
海洋线虫Litoditis marina低氧胁迫响应的转录组分析
2
作者 李博 谢玉素 张留所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6-798,共13页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氧含量降低,海水低氧胁迫对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以海洋线虫Litoditis marina为实验对象,观察了其在不同氧浓度(21%、3%、1%和0.5%)条件下的生长发育速率,并对不同氧浓度条件下的L1...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氧含量降低,海水低氧胁迫对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以海洋线虫Litoditis marina为实验对象,观察了其在不同氧浓度(21%、3%、1%和0.5%)条件下的生长发育速率,并对不同氧浓度条件下的L1幼虫样品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环境氧浓度从21%下降至3%时,L.marina的发育成熟速度明显加快,进一步下降至1%时,产卵时间延长并和21%氧浓度接近,但当氧浓度为0.5%时,L.marina的产卵时间显著延迟。比较转录组分析表明,相比于21%氧浓度环境,3%、1%和0.5%低氧条件下L.marina的糖酵解、糖异生、硫代谢和线粒体碳代谢等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而寿命调控通路、细胞色素P450代谢通路和ABC转运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研究结果发现的海洋线虫应对氧浓度胁迫的基因表达变化模式,为深入理解海洋无脊椎动物应答低氧胁迫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线虫 Litoditis marina 低氧胁迫 糖酵解 硫代谢 碳代谢通路
下载PDF
扩增子测序技术在牡蛎GⅡ型诺如病毒基因多样性研究中的评估
3
作者 赵璐 董蕾 +2 位作者 喻勇新 靳淼 王永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99-305,共7页
牡蛎中诺如病毒基因多样的研究对病毒的流行传播和疫情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的扩增子测序具有高通量、高准确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等领域。为评估... 牡蛎中诺如病毒基因多样的研究对病毒的流行传播和疫情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的扩增子测序具有高通量、高准确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表观基因组学等领域。为评估扩增子测序技术对牡蛎中诺如病毒多样性研究的可行性,采用经典的巢式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方法对人为污染诺如病毒的牡蛎样品进行检测并将产物进行扩增子测序,对病毒基因型覆盖度和灵敏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覆盖度方面,扩增子测序技术能够检测出人为添加到牡蛎中的6种GⅡ型诺如病毒,覆盖率达到100%;在灵敏度方面,对人为污染有不同数量诺如病毒的牡蛎进行检测及测序分析,证实扩增子测序的灵敏性较高,低于50个病毒粒子也能检测出。综上,扩增子测序技术提高了牡蛎中诺如病毒检测的准确性以及基因型的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贝类 扩增子测序 引物评估 多样性
下载PDF
海洋线虫Litoditis marina酸性pH胁迫响应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丛岩懿 谢玉素 张留所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72-1482,共11页
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排放导致了海洋酸化。海水pH下降对无脊椎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和免疫等多个生命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但海洋无脊椎动物如何感知和响应酸性pH胁迫的分子机制还很不清楚。本研究以团队建立的海洋线虫Litoditis m... 工业革命以来,二氧化碳排放导致了海洋酸化。海水pH下降对无脊椎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和免疫等多个生命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但海洋无脊椎动物如何感知和响应酸性pH胁迫的分子机制还很不清楚。本研究以团队建立的海洋线虫Litoditis marina品系为模型,对其在不同酸性pH条件下的表型特征及转录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pH从实验室最佳生长条件5.92下降到5.33时,L.marina生长发育的速度明显减慢,但依然可以产卵繁殖;但当pH下降到4.33时,L.marina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表现为不能长成成体且不能产卵繁殖。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当pH从5.92下降到4.33时,海洋线虫L.marina脂肪酸β-氧化通路基因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表皮相关基因表达则呈现差异变化,2个nas基因和6个ptr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表皮胶原基因col类基因的表达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色素P450通路相关基因、凝集素C基因和HSP70家族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当pH从5.92下降到5.33时,上述提到的这些上调基因中的大多数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我们发现的海洋线虫应答酸化胁迫的主要调控模式,为理解生物体能够在低pH环境中生存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为筛选和识别生物体响应和适应酸化胁迫的关键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线虫 Litoditis marina 酸性pH胁迫 脂肪酸β-氧化 物质代谢细胞色素P450通路
下载PDF
微生物降解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吕鑫 孙延瑜 +2 位作者 闵军 胡晓珂 马莲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在土壤中分布广泛且存留时间长。利用理化手段去除PAHs不仅价格昂贵,还会对土壤、沉积物以及地下水层等自然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生物修复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代谢多样性降解有害污染物,被...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在土壤中分布广泛且存留时间长。利用理化手段去除PAHs不仅价格昂贵,还会对土壤、沉积物以及地下水层等自然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生物修复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代谢多样性降解有害污染物,被认为是最具有前景的修复技术。目前已分离鉴定出多种微生物具有降解PAHs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应用微生物修复土壤及环境中的PAHs污染,需要更加深入了解降解过程中微生物代谢途径的生理生化以及分子遗传机制。综述了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不同降解途径对不同分子量多环芳烃的生物代谢转化机理,为提高土壤中降解菌的生物修复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微生物降解 土壤
下载PDF
海洋线虫Litoditis marina早期发育的转录组分析
6
作者 王彤彤 张留所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58-1572,共15页
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影响海洋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过程,探究环境因子调控发育的分子机制,需要深入了解海洋动物早期发育的生理和分子特征。以实验室驯化的潜在模式动物海洋线虫Litoditis marina为研究对象,对其胚胎期和孵化后发... 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影响海洋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过程,探究环境因子调控发育的分子机制,需要深入了解海洋动物早期发育的生理和分子特征。以实验室驯化的潜在模式动物海洋线虫Litoditis marina为研究对象,对其胚胎期和孵化后发育早期2 h、4 h和6 h的L1幼虫样品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2 h、4 h和6 h的L1幼虫间差异较小,而三个L1幼虫样品与胚胎期相比,基因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与胚胎期相比,三个L1幼虫样品的多个通路如核糖体、核糖体生物发生、糖酵解/糖原异生、TCA循环和氧化磷酸化通路相关基因发生了显著上调。另外还发现多个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受体基因如dop-和npr-等在L1期转录水平显著上调。与胚胎期相比,L1幼虫的多个DNA复制和修复相关、Notch、Hippo和Hedgehog信号和剪切体等通路相关基因发生了显著下调。发现的L.marina早期发育转录组变化模式与已经发表的陆生模式生物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从胚胎期到L1幼虫的转录组变化特征非常相似,但同一上调或下调通路中具体发生表达变化的基因有些不同。另外,L1幼虫显著上调的核糖体生物发生通路相关基因在秀丽线虫中发生了显著下调。进一步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和方法深入研究发育调控关键基因的功能将为海陆近缘线虫间的发育进化机制、海洋线虫对潮间带环境适应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应答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线虫 Litoditis marina 早期发育 核糖体 能量 代谢 神经受体 DNA复制和修复
下载PDF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其在秀丽隐杆线虫中的应用
7
作者 赵金玲 安磊 任晓亮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8-170,共13页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使人们摆脱了细胞异质性问题的干扰,从而在单个细胞水平实现对基因表达及转录调控机制的探索,以及对不同细胞亚群和特殊细胞类型的识别,对系统发育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使人们摆脱了细胞异质性问题的干扰,从而在单个细胞水平实现对基因表达及转录调控机制的探索,以及对不同细胞亚群和特殊细胞类型的识别,对系统发育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由于体细胞数目固定、细胞分化路径清晰等特点,近年来成为了单细胞转录组学研究的重要模型。本文对目前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总结其在秀丽隐杆线虫的细胞谱系分析、单细胞轨迹推断以及神经元细胞图谱等研究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进一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秀丽隐杆线虫 细胞谱系
下载PDF
微生物参与海草床元素循环及其生态修复功能 被引量:3
8
作者 胡晓珂 孙延瑜 +1 位作者 刘鹏远 刘青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99-1916,共18页
海草是分布在全球海岸带的沉水被子植物,与周围环境共同形成的海草床生态系统是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20世纪以来,全球海草床衰退严重,研究海草床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现有修复方法未能足够重视微生物在海... 海草是分布在全球海岸带的沉水被子植物,与周围环境共同形成的海草床生态系统是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20世纪以来,全球海草床衰退严重,研究海草床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现有修复方法未能足够重视微生物在海草床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综合阐述了微生物在海草床生态系统有机物矿化和营养流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分析了微生物驱动下的海草床水体与沉积物之间的元素循环,提出了人类活动引起海草床退化的原因,总结了海草床微生物的系统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微生物生态的角度修复海草床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 元素循环 微生物修复
原文传递
2019-2023年上海市临港地区市售牡蛎中人源诺如病毒污染的调查研究
9
作者 徐佳乐 赵璐 +3 位作者 贾添慧 董蕾 王永杰 喻勇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0期28-34,共7页
目的 检测2019-2023年上海市临港地区市售牡蛎中人源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的污染状况,并分析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 本研究自2019年10月至2023年4月从上海市水产市场随机采集545份牡蛎样本,利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 目的 检测2019-2023年上海市临港地区市售牡蛎中人源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的污染状况,并分析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 本研究自2019年10月至2023年4月从上海市水产市场随机采集545份牡蛎样本,利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样本中的NoV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牡蛎中NoV污染的总阳性率为4.04%(22/545);共检出5种基因型病毒:GⅠ.3 (n=5), GⅠ.4 (n=3), GⅡ.17 (n=3), GⅡ.3 (n=9), GⅡ.4 (n=4),其中有4只牡蛎样本存在GⅠ和GⅡ型NoV混合污染的现象。基因型丰度上, 2019年检出以GⅠ型病毒为主,主要是GⅠ.3;2020年至2022年检出以GⅡ型病毒为主,主要是GⅡ.3和GⅡ.4;2023年上半年检出GⅠ、GⅡ型病毒, GⅡ型偏多。季节上,每年的秋冬季牡蛎中NoV的检出率最高,与人群中NoV的季节性暴发规律相吻合。结论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上海市临港地区市售牡蛎中NoV检出率大幅下降,阳性检出率和基因类群变化与国外研究结果 趋势一致。该研究结果 不仅填补了国内在新冠疫情期间对牡蛎中NoV监测的数据空缺,而且为牡蛎的食用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牡蛎 污染 基因型 风险防控
下载PDF
环境胁迫对大菱鲆C-型凝集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夏丹丹 马爱军 +4 位作者 黄智慧 王新安 孙志宾 崔文晓 曲江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70,共10页
大菱鲆C-型凝集素(SmLec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因子,本实验通过分析其活性特点以及环境胁迫对其表达调控的影响,探讨其在大菱鲆先天免疫应答过程中的潜在功能以及养殖环境中的应用。实验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进行重组表达,并通过纯化获得19 ku... 大菱鲆C-型凝集素(SmLec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因子,本实验通过分析其活性特点以及环境胁迫对其表达调控的影响,探讨其在大菱鲆先天免疫应答过程中的潜在功能以及养殖环境中的应用。实验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进行重组表达,并通过纯化获得19 ku重组目的蛋白;活性分析结果显示,SmLec1对所选6种细菌的凝集作用存在差异,其中对鳗弧菌和爱德华氏菌具有明显的凝集作用;在选取的8种糖类中,木糖、果糖、蔗糖、乳糖和甘露糖能够抑制SmLec1的凝集活性;在理化因子(pH、温度)中,pH<7和温度>37°C时对SmLec1的凝集活性产生抑制;鳗弧菌感染实验显示,感染6 h时肝组织的SmLec1表达量明显上升,在12 h时达到最高值,随后有所下降;温度胁迫时肝组织的SmLec1 m RNA表达量受到温度的影响显著,在19°C开始升高,22~27°C呈降低趋势,其他组织变化不显著。盐度胁迫对SmLec1在各盐度的表达量变化不显著。研究表明,SmLec1能够抑制鳗弧菌的感染,其表达受到温度的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SmLec1蛋白的抗菌机理和探索对大菱鲆疾病的免疫学防治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C-型凝集素 鳗弧菌 蛋白重组 凝集活性 环境胁迫
下载PDF
3种对虾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文琪 杨敬昆 +2 位作者 徐世宏 刘清华 李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86,共6页
作者以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作为实验材料,研究3种稀释液(天然海水,人工无钙海水,Hank’s平衡盐溶液)、3种抗冻剂(二甲基亚砜、丙二醇和丙三醇)、... 作者以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作为实验材料,研究3种稀释液(天然海水,人工无钙海水,Hank’s平衡盐溶液)、3种抗冻剂(二甲基亚砜、丙二醇和丙三醇)、3种稀释比例(5%、10%和15%)、3种不同的降温程序对3种对虾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冻精解冻后通过台盼蓝染色的方法计算其存活率。结果显示,对于3种对虾,以天然海水作为稀释液,10%PG作为抗冻剂,4℃平衡20 min,以–2℃/min降温至–40℃,–40℃平衡10℃,以–15℃/min降温至–150℃,然后投入液氮作为降温程序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效果最好,冻精解冻后存活率分别为75.33%±2.56%、69.00%±3.00%和23.33%±8.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 中国明对虾 南美白对虾 精子 超低温冷冻 存活率
下载PDF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种业发展及相关前沿技术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爱军 王新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61-1466,共6页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原产于欧洲的重要的特有名贵鱼类之一,于1992年被引入中国。由于大菱鲆大规模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使其成为中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然而,在繁育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亲鱼管理,导致出现亲鱼近交,结果造...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原产于欧洲的重要的特有名贵鱼类之一,于1992年被引入中国。由于大菱鲆大规模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使其成为中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然而,在繁育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亲鱼管理,导致出现亲鱼近交,结果造成严重的种质衰退。因此,为了维持大菱鲆产业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自大菱鲆规模化养殖以来又开展了大菱鲆的遗传改良工作。本文从繁育和选育两个方面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大菱鲆种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总结了大菱鲆种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及应用,并对大菱鲆种业发展所需的技术研发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种业发展 前沿技术 应用
下载PDF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家系系谱认证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建华 马爱军 +6 位作者 崔文晓 王广宁 孙志宾 王新安 孟雪松 刘圣聪 张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2-403,共12页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经济型海水鱼类,但目前对其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谱信息研究成果较少。本文研究了目前红鳍东方鲀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情况和系谱信息,为其提供遗传改良的理论基础。从2015年所建的12...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经济型海水鱼类,但目前对其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谱信息研究成果较少。本文研究了目前红鳍东方鲀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情况和系谱信息,为其提供遗传改良的理论基础。从2015年所建的12个红鳍东方鲀家系中随机选取5个家系,采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和系谱认证。8个位点共检测得到32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36个,平均值为4个。平均观测杂合度(A)范围为0.453 30.953 3,平均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490 80.790 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455 50.754 6。不同位点共发现8个特异性等位基因,7#家系发现3个,3#和11#家系各发现2个,12#家系发现1个,10#家系未发现特异性等位基因。根据子代基因型成功推断出5个家系的亲本基因型,据此鉴别各个家系。在fms15位点,可将3#和11#家系与其他家系相区别;TOG01位点可将7#家系与其他家系相区别;f1497位点可将12#家系相区别。因此,fms15,TOG01,f1497这3个标记可以作为鉴别5个家系的特异性标记。结果说明,所选的8个微卫星标记在这5个家系中多态信息含量较高,且在已选用的8个微卫星标记中,最少用3个标记可鉴别5个红鳍东方鲀家系。综合分析表明微卫星标记能有效地为红鳍东方鲀群体的系谱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为今后红鳍东方鲀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系谱认证
下载PDF
双壳类软体动物贝壳DNA高效提取及方法学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凤梅 连姗姗 +3 位作者 刘思诺 胡乃娜 陈晓妹 王师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1-47,共7页
通过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侏儒蛤(Mulimia lateralis)4种双壳贝类进行壳DNA提取实验,本研究提出一种适用于双壳类软体动物贝壳DNA提取方法。首先用EDTA(15%)脱... 通过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侏儒蛤(Mulimia lateralis)4种双壳贝类进行壳DNA提取实验,本研究提出一种适用于双壳类软体动物贝壳DNA提取方法。首先用EDTA(15%)脱钙液对贝壳进行预处理去除表面的杂质,经PBS缓冲液(4×)清洗后放入37℃烘箱30 min,称取重量为1 g的壳放入液氮中冷却后使用中通量组织研磨仪研磨成粉末,分装到2 mL离心管中,加入裂解液后在56℃、200 r/min条件下裂解3 h后,常温下12 000 r/min离心10 min得到上清液,加入无水乙醇和醋酸钠沉淀DNA。经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和全基因组重测序比对分析来评价提取到的基因组DNA质量,结果显示该方法可获得完整性好的高质量DNA。本研究提出的贝壳DNA提取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且成本低,为双壳贝类的遗传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法,本方法在贝类遗传学和分子育种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贝类 贝壳 DNA提取 遗传分析
下载PDF
鱼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研究及进展
15
作者 周莉 刘清华 李军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8-55,共8页
鱼类生殖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作为供体细胞移入同种或异种受体,在受体内迁移、定居、增殖、分化、成熟,产生供体来源功能性配子和后代,称为鱼类生殖细胞移植。作为一项辅助生殖技术,与冷冻保存技术相结合,已经在多种鱼类上进行研究... 鱼类生殖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作为供体细胞移入同种或异种受体,在受体内迁移、定居、增殖、分化、成熟,产生供体来源功能性配子和后代,称为鱼类生殖细胞移植。作为一项辅助生殖技术,与冷冻保存技术相结合,已经在多种鱼类上进行研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鱼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逐渐成熟,目前已经建立了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囊胚胚胎、孵化幼鱼、成鱼为受体的移植体系。生殖细胞移植技术未来将在濒危物种保护、代理养殖、干细胞诱导分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分析了目前已经报道的鱼类生殖干细胞移植技术,以及鱼类生殖干细胞移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生殖干细胞 移植 冷冻保存
下载PDF
孔鳐雄性生殖系统解剖学与组织学观察
16
作者 高广 肖志忠 +1 位作者 姬广磊 李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8-87,共10页
本研究对成年雄性孔鳐(Okamejei kenojei)的生殖系统进行解剖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孔鳐的生殖系统主要由精巢、附睾、输精管、储精囊、间质腺、鳍脚腺和鳍脚组成。其中孔鳐的精巢中的精小囊,按照成熟度依次由中心向小叶外周辐射状排... 本研究对成年雄性孔鳐(Okamejei kenojei)的生殖系统进行解剖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孔鳐的生殖系统主要由精巢、附睾、输精管、储精囊、间质腺、鳍脚腺和鳍脚组成。其中孔鳐的精巢中的精小囊,按照成熟度依次由中心向小叶外周辐射状排列,其精子发育成熟过程根据精巢支持细胞的位置、精小囊的大小和精小囊中的生精细胞所处的状态可划分为7个时期:精巢支持细胞未迁移期、精巢支持细胞迁移期、精巢支持细胞定植早期、精巢支持细胞定植晚期、精子变形期、精子迁移期、精子聚拢期。变态成熟的精子最终每59~64根精子组成精子束进入附睾。精子束在附睾中经历“游离-聚拢-游离”3个过程后,最终储存在储精囊中。鳍脚是孔鳐的外生殖器,主要有鳍扇、扇盾等结构组成,它与储精囊相连,是将精液输送至体外的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鳐(Okamejei kenojei) 雄性 生殖系统 精子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AFP、CIRP、HMGB1和YB-1基因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志峰 马爱军 +4 位作者 孙建华 朱理光 包玉龙 张涛 俞兰良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67,共10页
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受环境条件的调节,冬季的低温会给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产业带来不利影响。为研究红鳍东方鲀耐低温机制,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抗冻蛋白(AFP)基因、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基因、高速迁移蛋白... 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受环境条件的调节,冬季的低温会给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产业带来不利影响。为研究红鳍东方鲀耐低温机制,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抗冻蛋白(AFP)基因、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基因、高速迁移蛋白家族蛋白(HMGB1)基因、Y-box结合蛋白(YB-1)基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8℃、13℃、8℃和5℃),在红鳍东方鲀的肝、脾、肾、脑、心、肠、肌肉、性腺和皮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FP基因呈广泛性表达,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随着温度的降低,各组织中AFP基因的表达量基本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在5℃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IRP基因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随着温度的降低,各组织中CIRP基因的表达量的升降程度有所不同,在肝、肾、脑、心、肠、皮肤中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脾、肌肉和性腺中表达量呈上升趋势。HMGB1基因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在脑、心、肝和皮肤中也有较高的表达量;随着温度的降低,除肝脏外,各组织中HMGB1基因的表达量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8℃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YB-1基因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较低;随着温度的降低,大部分组织中(脑、心、肠、肾、肝、肌肉和脾)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8℃组达到最小值(P<0.05)。以上结果表明,4种基因表达水平因组织、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反映了这4种基因的功能特异性;在低温胁迫下,4种基因积极响应,表达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表明4种基因在红鳍东方鲀低温环境适应中可能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另外,从表达变化规律来看,8℃可能是红鳍东方鲀应对低温胁迫的关键调控点,过低的温度会造成其调控紊乱,这可为研究红鳍东方鲀低温应答调控机制提供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低温胁迫 AFP CIRP HMGB1 YB-1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大菱鲆幼鱼视网膜结构及不同光谱下视蛋白基因表达特征的研究
18
作者 刘峰 吴乐乐 +4 位作者 王雨浓 齐婷 徐世宏 李军 李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39,共10页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中国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其生活史经历不同的栖息地和光环境,视觉器官结构及视觉功能也具有适应性发育特征和可塑性。本研究以不同发育阶段的大菱鲆幼鱼为对象,探究了其视网膜结构变化、视蛋白基因的表...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中国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其生活史经历不同的栖息地和光环境,视觉器官结构及视觉功能也具有适应性发育特征和可塑性。本研究以不同发育阶段的大菱鲆幼鱼为对象,探究了其视网膜结构变化、视蛋白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与光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大菱鲆幼鱼的生长发育,其视网膜的外核层逐渐变厚;视锥视杆层的厚度变化不明显;而内核层与神经节细胞层逐渐变薄。视紫红质基因rh1与视蛋白基因总表达量的比例上升,由2月龄的57.35%上升到9月龄77.19%;视锥蛋白基因与视蛋白基因总表达量的比例下降;其中红视蛋白基因lws由2月龄的4.49%下降至9月龄的0.13%。将7月龄的大菱鲆幼鱼用不同光谱处理75d后,其视蛋白基因的表达会随光谱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与全光谱相比, rh2b1、sws2、sws1在红、黄光下的表达量显著下降,而rh2b1在蓝、绿光下表达显著上升、sws2在绿光下表达显著上升,其他则变化不显著(P<0.05)。黄、绿、蓝及全光谱下rh2基因家族与视蛋白基因总表达量的比例最高,而红光下基因rh1的表达量占比最高。大菱鲆幼鱼在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光谱处理下表现出了视蛋白基因表达的可塑性以适应不同水层的光谱环境。本研究为探究大菱鲆对光环境的适应机制及工厂化养殖光照调控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视网膜结构 视蛋白 光谱适应性
下载PDF
黄渤海海草分布区日本鳗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功能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鹏远 张海坤 +4 位作者 陈琳 孙延瑜 王彩霞 宋虹 胡晓珂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84-1499,共16页
日本鳗草(Zostera japonica)是亚洲特有的海草种类,具有重要生态价值。近年来,黄渤海海草分布区中的日本鳗草海草床持续退化,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的]基于根际微生物的分布与日本鳗草的健康生长密切相关的设想,本文旨在探究黄... 日本鳗草(Zostera japonica)是亚洲特有的海草种类,具有重要生态价值。近年来,黄渤海海草分布区中的日本鳗草海草床持续退化,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的]基于根际微生物的分布与日本鳗草的健康生长密切相关的设想,本文旨在探究黄渤海海草分布区日本鳗草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并分析其与海草健康生长的内在联系。[方法]选取黄渤海海草分布区中东营、威海、大连3个地点的日本鳗草根际与非草区表层沉积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Seq PE300)解析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并结合相关环境参数分析其环境功能。[结果]日本鳗草根际表层沉积物中主要存在的细菌类群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比例为41.1%,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占15.4%,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12.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占9.3%。不同地点之间以及样品类型(海草床根际与非根际)之间的微生物群落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根际富含硫酸盐还原菌和固氮菌。环境因素:TN(total nitrogen)、TC(total carbon)、TOC(total organic carbon)、黏土(Clay)、砷(As)与根际群落组成与分布显著相关。[结论]从功能的角度来看,不同地点、不同样品类型之间的差异物种多与硫、氮代谢相关,硫酸盐还原菌对维持日本鳗草的生态健康起关键作用;日本鳗草根际微生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空间分布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渤海 海草床 根际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原文传递
水位深度对工厂化流水养殖大菱鲆生长的影响
20
作者 李纪元 郭腾 +4 位作者 徐世宏 吴乐乐 于佳辰 王彦丰 李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69,共10页
为探讨水深对工厂化流水养殖水环境的影响,本实验将9000尾初始体质量为141.62±24.47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按照低水深(20 cm)、中水深(40 cm)、高水深(60 cm)条件分为3个不同养殖水深组,实验周期为80 d。实验期间,跟踪... 为探讨水深对工厂化流水养殖水环境的影响,本实验将9000尾初始体质量为141.62±24.47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按照低水深(20 cm)、中水深(40 cm)、高水深(60 cm)条件分为3个不同养殖水深组,实验周期为80 d。实验期间,跟踪检测长期和特定时期(投喂后8 h内)不同养殖水深水体中总氨氮(TAN)、亚硝酸盐(NO2–-N)、固体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等参数,并在实验结束时对大菱鲆成活率、体质量、饲料系数水平进行测量。研究表明,水池内水流速度与水深呈负相关,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高水深组的固体悬浮物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两组,低水深组的化学需氧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两组,各水深组中氨氮、亚硝酸盐都在大菱鲆幼鱼安全浓度范围内,且无显著性差异。在投喂后,固体悬浮物含量在各水深组中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低水深组波动最大。氨氮含量在投喂后3 h开始上升,其中低水深组涨幅最大。各水深组中化学需氧量随着投喂时间延长而逐渐积累,而亚硝酸盐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实验结束,低水深组中大菱鲆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体质量变异系数均显著(P<0.05)高于高水深组,而存活率、肥满度、饲料系数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增加水深有利于提高养殖水环境水质恶化的缓冲能力。在保证养殖系统水质指标安全的前提下,低水深在大菱鲆工厂化流水养殖中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生长 水质 水深 工厂化流水养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