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近海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宁 庄昀筠 +4 位作者 刘光兴 陈洪举 王宁 贺雨涛 李浩然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0-199,共10页
为研究青岛近海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利用2015-2016年在青岛近海海域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生物多样性以及季节变化。研究海域共记录浮游动物成体44种,浮游幼虫17类,浮游动物主要以近岸暖温及广... 为研究青岛近海浮游动物的群落特征,利用2015-2016年在青岛近海海域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生物多样性以及季节变化。研究海域共记录浮游动物成体44种,浮游幼虫17类,浮游动物主要以近岸暖温及广温、广盐种类为主,优势种季节变化明显。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和近缘大眼剑水蚤(Corycaeus affinis)全年都是研究海域的优势种。浮游动物丰度6月最高[(8662.0±8890.0)ind./m^(3)],12月最低[(426.9±148.5)ind./m^(3)],年平均丰度为(3059.2±3012.4)ind./m^(3)。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12月最高,6月最低。研究海区浮游动物可划分为胶州湾群落、南黄海沿岸群落和南黄海中部群落。浮游动物的群落组成季节变化明显,可分为冬季组(12月和1月)、春-夏初组(4月和6月)和秋季组(9月)。环境因子温度、盐度、深度以及Chl a中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为底层盐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近海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原文传递
2013年夏季渤海和黄海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比较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侯天琪 王珊珊 +3 位作者 陈洪举 庄昀筠 刘光兴 王宁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1-600,共10页
为比较分析渤、黄海夏季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本研究于2013年夏季在渤海、北黄海和南黄海(31.19°N-39.82°N,118.89°E-125.65°E)设50个站位采集水样,研究各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优势种和群落多样... 为比较分析渤、黄海夏季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本研究于2013年夏季在渤海、北黄海和南黄海(31.19°N-39.82°N,118.89°E-125.65°E)设50个站位采集水样,研究各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优势种和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种类数和香农-威纳指数均为南黄海最高,北黄海次之,渤海最低,多样性高值区集中在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南黄海中部和长江口毗邻海区。研究海域水柱浮游植物丰度为0.01×10^(3)~418.2×10^(3) cells/L,渤海、北黄海和南黄海的平均值分别为(14.6±12.8)×10^(3) cells/L、(11.5±14.9)×10^(3) cells/L和(35.7±92.3)×10^(3) cells/L。甲藻和硅藻是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甲藻分别占渤海、北黄海和南黄海水柱总丰度的52.7%、26.4%和77.9%;硅藻分别占渤海、北黄海和南黄海水柱总丰度的46.6%、73.1%和22.1%。渤海和南黄海浮游植物多分布于表层及次表层,北黄海浮游植物多分布于中层至底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黄海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优势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