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地区明代石室墓文化初探——以青川县明代墓为例
1
作者 李蓉 孙禹 +1 位作者 唐志工 马充 《东方收藏》 2024年第8期119-121,共3页
2006年,四川广元发现一处明代石室墓葬群,经地方文物部门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石室墓5座,出土瓷器、铁器等19件。从发掘现场分析,该墓葬群的墓葬形制与四川其他区域的宋明两代石室墓具有相似之处。对明代墓葬形制、墓室装饰、规模等... 2006年,四川广元发现一处明代石室墓葬群,经地方文物部门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石室墓5座,出土瓷器、铁器等19件。从发掘现场分析,该墓葬群的墓葬形制与四川其他区域的宋明两代石室墓具有相似之处。对明代墓葬形制、墓室装饰、规模等级展开研究,可以横向对比四川各地域文化和风俗民情的异同关系,为考古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明代石室墓 文化初探
原文传递
四川青川县郝家坪战国墓葬群2010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智彬 万靖 +5 位作者 李蓉 欧严艳 田春梅 赵璋 刘红庆 曾令玲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2,F0002,F0003,共20页
2010年4月至6月,考古工作者在四川青川县郝家坪战国墓葬群南侧抢救性发掘清理了34座墓葬,包括有椁墓和无椁墓,出土一定数量的陶器、铜器和漆器。此次发掘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四川地区战国中晚期墓葬形制及秦、蜀之间人员和文化交流等相... 2010年4月至6月,考古工作者在四川青川县郝家坪战国墓葬群南侧抢救性发掘清理了34座墓葬,包括有椁墓和无椁墓,出土一定数量的陶器、铜器和漆器。此次发掘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四川地区战国中晚期墓葬形制及秦、蜀之间人员和文化交流等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青川县 郝家坪战国墓葬群 战国中晚期 有椁墓 无椁墓
原文传递
四川青川县郝家坪战国墓群M50发掘简报 被引量:15
3
作者 左培鼎 吴光烈 +23 位作者 尹显德 左世权 张林 文然 陈光轩 胡国富 王小灵 孙亚樵 侯莉 罗军 戴福森 江聪 陈显双 王有鹏 于采芑 莫洪贵 李昭和 刘瑛 彭朝蓉 陈振戈 曾忠懋 马家郁 李昊 黄家祥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9,共7页
1979年2月-1980年8月,考古工作者对四川青川县郝家坪墓群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72座,其中M50出土了包括秦武王二年“更修为田律”木牍等器物共24件。
关键词 四川青川县 郝家坪 战国墓群 “更修为田律”木牍
原文传递
四川青川县阴平道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蓉(执笔) 杨凯奇(摄影/执笔) +2 位作者 唐志工(绘图/执笔) 黄家祥 孙禹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7,F0003,共12页
2020年11月,青川县文物管理所对四川省青川县境内的阴平道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新发现了写字岩、落衣沟、金桥、碑湾里栈桥立柱孔等遗迹,为研究阴平道的开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百雄关遗址是阴平道上保存最完整的关隘遗址,对研究明代... 2020年11月,青川县文物管理所对四川省青川县境内的阴平道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新发现了写字岩、落衣沟、金桥、碑湾里栈桥立柱孔等遗迹,为研究阴平道的开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百雄关遗址是阴平道上保存最完整的关隘遗址,对研究明代川北地区汉、番、羌民族的发展史极为重要。部分地段碥道保存完整,对研究川北地区古蜀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青溪古城对研究明代川北地区的民族历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川 阴平道 考古调查
原文传递
《青川郝家坪戰國墓木牘考古發現與研究》評議
5
作者 胡平生 李蓉 《出土文献研究》 2019年第1期442-451,共10页
1979年至1980年間,四川省博物館和青川縣文化館在青川縣郝家坪發掘了一批戰國墓,在M50中發現兩枚木牘,一枚已殘損,字迹漫漶不可辨識。一枚正背文字大致清楚,内容是秦武王二年(前309年),秦王“命丞相戊(茂)、内史匽民、臂更脩《爲田律》... 1979年至1980年間,四川省博物館和青川縣文化館在青川縣郝家坪發掘了一批戰國墓,在M50中發現兩枚木牘,一枚已殘損,字迹漫漶不可辨識。一枚正背文字大致清楚,内容是秦武王二年(前309年),秦王“命丞相戊(茂)、内史匽民、臂更脩《爲田律》”。這枚木牘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充分重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川郝家坪戰國墓木牘考古發現與研究》 胡平生
原文传递
战国兵器铭文研究三则 被引量:1
6
作者 常淑敏 李蓉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2-214,共3页
本文从战国兵器铭文出发,讨论了三个小问题:第一,四川省青川县出土的"九年相邦吕不韦戈"铭中的蜀守名应为"登";第二,"四十六年上郡守凌"戈铭中的"凌"应即秦昭王时期的"王陵";第三,... 本文从战国兵器铭文出发,讨论了三个小问题:第一,四川省青川县出土的"九年相邦吕不韦戈"铭中的蜀守名应为"登";第二,"四十六年上郡守凌"戈铭中的"凌"应即秦昭王时期的"王陵";第三,赵国兵器铭文"邦大夫"的执掌可能与后世的"户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守戈 上郡戈 王陵 邦大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