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化管理制度下的班级管理自动化 被引量:1
1
作者 宋美秀 李良智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3年第7期71-72,共2页
量化管理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促使学生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育实施量化管理,同时还强化了过程的管理,让学生有章可循,有“规矩”可成“方圆”。
关键词 量化管理制度 管理自动化 班级 教育实施 生活习惯 学生 学习
下载PDF
小爱&大爱
2
作者 张筠 凌宗伟 +1 位作者 张籍匀 李良智 《中国西部》 2014年第9期64-67,共4页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爱不等于教育!教育之爱,富有章法。没章法、没原则的爱,容易跌入溺爱的泥潭。溺爱无异于荼毒。质疑者认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上典型的矫情行为。"爱生如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爱不等于教育!教育之爱,富有章法。没章法、没原则的爱,容易跌入溺爱的泥潭。溺爱无异于荼毒。质疑者认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上典型的矫情行为。"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是通过人为地扭曲师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章法 理性 大爱 师生关系 溺爱 学生 爱生
下载PDF
当孩子遭遇网络不雅热词
3
作者 李良智 《今日教育》 2014年第3期57-57,共1页
高中时,学《水浒传》:“李逵大骂:你个鸟人。”老师读至此,一个憨得可爱的女生纠正遘“老师,这字不念鸟的。”班里哄堂大笑。这同学继续喃喃自语“不念鸟嘛。”
关键词 网络 孩子 《水浒传》 老师 高中 同学
下载PDF
教师如何保持工作激情
4
作者 李良智 《体育师友》 2013年第3期36-37,共2页
从事一个职业时间久了,倦怠感就会油然而生,这几乎占了职业人的全部,教师也不例外。但我们刚刚从事教师这个新职业时,却往往激情高涨,干着干着,在机械重复中,激情慢慢消退。如何保持教师的工作激情,克服职业倦怠呢?读出崇高孟... 从事一个职业时间久了,倦怠感就会油然而生,这几乎占了职业人的全部,教师也不例外。但我们刚刚从事教师这个新职业时,却往往激情高涨,干着干着,在机械重复中,激情慢慢消退。如何保持教师的工作激情,克服职业倦怠呢?读出崇高孟子说: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其中的一乐。古代人曾用“天、地、君、亲、师”的次序,来肯定教师的地位。我们现在也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教师。要重新审视教师职业的崇高属性.从而爱之,乐之,好之。从事这个职业,不会叫人满足世俗的升官发财的想法,但却是一项爱的事业,是神圣而崇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业 工作激情 职业倦怠 职业人 古代人 教育
下载PDF
功遂身退——读《道德经》有感之七
5
作者 李良智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第6X期71-72,共2页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经》第九章《道德经》第九章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经》第九章《道德经》第九章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意思是说:水碗已盛满,不如停止下来。捶打金属使它尖利,难保长久,必遭挫败。金玉满堂,没有守得住的。富贵而骄傲,自己招灾。功成业就,退位收敛,是合于自然规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遂身退 能守 天之道 九章 知进不知退 成业 富甲一方 韩红 趋之若骛 杯酒释兵权
下载PDF
太上,不知有之——读《道德经》有感之十五
6
作者 李良智 《基础教育论坛》 2015年第4X期71-72,共2页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道德经》第十七章《道德经》第十七章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说:最好的政治,人民根本意识不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的政治,人...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道德经》第十七章《道德经》第十七章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说:最好的政治,人民根本意识不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的政治,人民亲近君王、赞扬君王;再次一等的,人民害怕统治者;更次一等的,人民轻侮统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之外 寄情山水 不知道 随风潜入夜 演讲报告 《醉翁亭记》 教育效果 廖化 家庭教育 活着
下载PDF
复归其根——读《道德经》有感之十四
7
作者 李良智 《基础教育论坛》 2015年第3X期71-72,共2页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第十六章《道德经》第十六章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意思是说:万物纷...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第十六章《道德经》第十六章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意思是说:万物纷繁茂盛,但最终各自又会返回到它的出发点。归回本原,就回到了事物本应有的虚静状态。回到虚静状态,就回到了事物的本性。回到事物的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静 知常 小说情节 教育改革 疗效报告 散文笔法 教育设施 天地之间 下笔千言 执子之手
下载PDF
见素抱朴——读《道德经》有感之十六
8
作者 李良智 《基础教育论坛》 2015年第5X期76-77,共2页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道德经》第十九章《道德经》第十九章说:"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意思是说:圣智、仁义、巧利这三样东西全是巧饰的...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道德经》第十九章《道德经》第十九章说:"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意思是说:圣智、仁义、巧利这三样东西全是巧饰的东西,不足以治理天下。所以,要使人的认识有所归属,即外表单纯、内心质朴、减少私欲,抛弃所谓圣智礼法的学问,达到没有忧虑的境地。"见素抱朴"是老子的重要观点之一。见:呈现;素:没染色的生丝;朴:没加工的原木。"素"与"朴"都是指人的自然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朴 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 使人 九章 自然本性 廉而不刿 千万富翁 仰望星空 一朵花
下载PDF
道法自然——读《道德经》有感之十九
9
作者 李良智 《基础教育论坛》 2015年第9X期75-76,共2页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说: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则纯任自然,以它自己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说: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则纯任自然,以它自己的样子为法则。大地哺育了人类,所以"人法地"。天润万物,地上万物的运作需符合天时,故"地法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法自然 以天为法 法天 人法 正确引领 虚静 三种人 王天下 声光电 社会不良风气
下载PDF
有一种被误读的学业负担过重
10
作者 李良智 《基础教育论坛》 2012年第12X期29-29,39,共2页
与一知名小学校长座谈,他对我大倒苦水。他向我讲了一个令他啼笑皆非的苦恼事,这事是关于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他说,刚刚处理完了一件群众关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举报。早上,和往常一样,校长第一个来学校工作。刚坐下,地区教育局规范教... 与一知名小学校长座谈,他对我大倒苦水。他向我讲了一个令他啼笑皆非的苦恼事,这事是关于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他说,刚刚处理完了一件群众关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举报。早上,和往常一样,校长第一个来学校工作。刚坐下,地区教育局规范教育办学行为督导小组成员,在没和县级教育局打招呼的情况下,就径直来到了这所学校,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调查处理一份群众举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负担 办学行为 学生课业负担 教育督导 教育管理 问卷调查 七言律诗 基层单位 填空题 事件真相
下载PDF
个案研究:在实“事”中求“是”
11
作者 李良智 《辽宁教育》 2016年第1期1-1,共1页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会遇到无数的教育个案,它们鲜活地发生着,不可预测、猝不及防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处理这一个个教育案例的时候,或思维介入,或行为介入,从而让我们从一个个的实事中,摸索出教育的规律。这是一个"实...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会遇到无数的教育个案,它们鲜活地发生着,不可预测、猝不及防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处理这一个个教育案例的时候,或思维介入,或行为介入,从而让我们从一个个的实事中,摸索出教育的规律。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教师个人得到了成长,境界得到了升华,教育教学艺术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研究 教育案例 “实事求是” 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 实践理性 案例研究 倒逼机制 教育过程 借鉴使用
下载PDF
不求圆满——读《道德经》有感之十三
12
作者 李良智 《基础教育论坛》 2015年第Z1期143-144,共2页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道德经》第十五章《道德经》第十五章说:"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意思是说:保持这种"道"的人,他不要求圆满。正因为他不自求圆满,所以能够去故...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道德经》第十五章《道德经》第十五章说:"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意思是说:保持这种"道"的人,他不要求圆满。正因为他不自求圆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王弼本此句为"蔽不新成",帛书乙本为"蔽而不成",司马光本是"蔽而复成"。很多专家研究认为,此句应为"蔽而复成"或"蔽而新成"。今据北京大学李中华教授讲解的通行本:"蔽而新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中华 通行本 日中则昃 月盈则食 与时消息 在路上 加西莫多 王母宫 这个世界 教学任务
下载PDF
执古御今——读《道德经》有感之十二
13
作者 李良智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第12X期67-68,共2页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道德经》第十四章《道德经》第十四章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意思是说:根据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此句有争议。帛书本为:"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到底是...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道德经》第十四章《道德经》第十四章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意思是说:根据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此句有争议。帛书本为:"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到底是"执古之道",还是"执今之道",两种说法,如果不谈原典文字的对错,单从道理上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典 颜如玉 《三字经》 文化典籍 人能 九天揽月 王母宫 孔家店 教育思想 郭巨埋儿
下载PDF
能如婴儿——读《道德经》有感之八
14
作者 李良智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第Z2期139-140,共2页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道德经》第十章《道德经》第十章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意思是说:精神和身体合一,能不分离吗?结聚精气,致力柔和,能像无欲的婴儿吗?"能如婴儿乎...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道德经》第十章《道德经》第十章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意思是说:精神和身体合一,能不分离吗?结聚精气,致力柔和,能像无欲的婴儿吗?"能如婴儿乎",王弼本、帛书本皆作"能婴儿乎",今从傅奕本。婴儿、水、女性,这是老子常用的意象,正可以代表老子的无为、柔软、低下、谦和、素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奕 无欲 老子五千言 使人 绝学无忧 绝圣弃智 上善若水 初生牛犊 十八章 子务
下载PDF
无的玄妙——读《道德经》有感之九
15
作者 李良智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第9X期66-67,共2页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第十一章《道德经》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是说:三十根辐条汇集...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第十一章《道德经》第十一章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是说: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上,有了毂中间的洞孔,才有了车的作用。揉捏黏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中间的虚空,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间的空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室 有生于无 如意金箍棒 天下人 声光电 教育管理者 天地之始 赵括 自然造化 辩证思维
下载PDF
为腹不为目——读《道德经》有感之十
16
作者 李良智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第10X期67-68,共2页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第十二章《道德经》第十二章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第十二章《道德经》第十二章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意思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纷繁的音乐,使人听觉不灵敏;丰美的饮食,使人味觉迟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令 十二章 目盲 使人 味觉迟钝 令人 贵大患若身 我长大了 事业有成 人欲横流
下载PDF
宠辱若惊——读《道德经》有感之十一
17
作者 李良智 《基础教育论坛》 2014年第11X期66-67,共2页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道德经》第十三章《道德经》第十三章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意思是说:得宠和...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道德经》第十三章《道德经》第十三章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意思是说: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重视身体像重视大祸患一样。什么叫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呢?得宠本质上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惊恐不安,失去宠爱也感到惊恐不安,这就叫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在老子看来,得宠和受辱一样,都不是什么好事。宠爱加身,总有失去的那一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大患若身 失之若惊 三章 高处不胜寒 理事情 士可杀不可辱 故贵 花开花落 云卷云舒 知耻
下载PDF
不言之教——读《道德经》有感之二
18
作者 李良智 《基础教育论坛》 2013年第12X期69-70,共2页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二章《道德经》第二章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是: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世事,实行"不言"的教导。这里的"圣人",不是儒家意义上...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二章《道德经》第二章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是: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世事,实行"不言"的教导。这里的"圣人",不是儒家意义上的圣人,是心灵与自然合一的人。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不刻意而为,是顺任自然而为。"不言",就是不发号施令、不滥用命令的意思。实行"不言"的教导,就是不硬去发布不符合规律的教令。《史记》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言之教 意而 岳母刺字 乐羊子 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一杯水 老和尚 无言之教 寿镜吾
下载PDF
诗无达诂——读《道德经》有感之一
19
作者 李良智 《基础教育论坛》 2013年第11X期68-69,共2页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一章《道德经》第一章开篇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道",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词说出来的"名&qu...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一章《道德经》第一章开篇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道",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词说出来的"名",不是永恒的"名"。永恒的道,是不能言说的。道不远人,却往往叫我们欲辩忘言。正如四季更迭,正如空气之与我们的关系,我们能感觉到,能懂得其重要性,却找不到恰当的言辞来言说其详。事物的名称也是一样,叫了张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可道 诗无达诂 用言 道不远人 词说 唐诗三百首 诗味 宋代理学家 孔融让梨 趣味盎然
下载PDF
发挥育人基地的作用
20
作者 李良智 宋美秀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第8期24-24,共1页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不可或缺。这种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课堂外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育人基地 社会实践活动 中小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德育工作 核心价值观 学习兴趣 实践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