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青海省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俞旸 杨晓霞 +1 位作者 董全民 张春平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6期123-129,共7页
以青海省现代草地畜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产值分析、区位商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了畜牧业的产业规模、产业优势和关联产业。结果表明,畜牧业作为青海省农牧业核心产业,是牧区支柱产业,1994-2017年间,产业区位商始终在1.12以... 以青海省现代草地畜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产值分析、区位商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了畜牧业的产业规模、产业优势和关联产业。结果表明,畜牧业作为青海省农牧业核心产业,是牧区支柱产业,1994-2017年间,产业区位商始终在1.12以上,最高达到2.39,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和产业优势,但产业规模偏小,经济效益较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即使近年来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和草产业在青海得到长足发展,也表现出生产方式较落后、产业结构单一、优质供给失衡、牧民观念落后、先进技术落地实施难等问题。青海省现代草地畜牧业应当遵守生态优先原则,依照农业伦理学理念,创新体制建设现代牧场体系,统筹规划着力产品差异化设计,并同步进行关联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草地畜牧业 农业供给侧 现代牧场 青海
下载PDF
590份燕麦种质资源营养器官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王凤宇 梁国玲 刘文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为明确燕麦(Avena sativa)种质资源营养器官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为燕麦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国内外收集的590份燕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对其从地上器官质量性... 为明确燕麦(Avena sativa)种质资源营养器官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为燕麦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国内外收集的590份燕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对其从地上器官质量性状、茎部性状、叶部性状和分蘖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分析,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评价其营养器官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水平。结果表明:590份燕麦种质资源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以茎节绒毛最高(1.026),苗期株型最低(0.162);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以第三茎节茎粗最高(2.09),旗叶叶面积最低(1.87);变异系数以无效分蘖数(54.92%)最大,茎节数最小(12.20%);茎部性状和倒二叶长、倒二叶叶面积是影响燕麦种子和饲草产量的重要因子。590份燕麦资源可分为4大类群,其中类群Ⅲ可作为饲草型育种目标的亲本材料,类群IV可作为抗倒伏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燕麦 茎部性状 叶部性状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青藏高原六种披碱草属牧草落粒性差异及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任春燕 刘文辉 +5 位作者 梁国玲 张永超 李文 于辉 胡伟 王凤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8-1015,共8页
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披碱草属(Elymus)不同物种间落粒性的差异,明确影响披碱草属落粒的主要农艺性状,筛选低落粒性披碱草属资源,为披碱草属抗落粒性牧草育种提供育种材料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采自于青海不同地区的披碱草属6种共18份资源... 为探究青藏高原地区披碱草属(Elymus)不同物种间落粒性的差异,明确影响披碱草属落粒的主要农艺性状,筛选低落粒性披碱草属资源,为披碱草属抗落粒性牧草育种提供育种材料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采自于青海不同地区的披碱草属6种共18份资源为研究对象,对供试材料的落粒性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种披碱草属牧草自然落粒率存在显著差异,垂穗披碱草(E.nutans)自然落粒率最高,达到49.54%;披碱草属牧草自然落粒率与小穗长、外稃长、芒长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关系,与单序籽粒数、小穗数、穗轴节数、株高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单序籽粒数、小穗数、株高、穗轴节数是培育低落粒性披碱草属牧草的目标性状,芒长、小穗长和外稃长是影响披碱草属牧草落粒的关键农艺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披碱草属 落粒性 农艺性状
下载PDF
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及其生态恢复近10年研究进展——兼论三江源生态恢复问题 被引量:119
4
作者 尚占环 董全民 +9 位作者 施建军 周华坤 董世魁 邵新庆 李世雄 王彦龙 马玉寿 丁路明 曹广民 龙瑞军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共21页
"黑土滩"是全球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行为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区的特殊表现形式,严重威胁着三江源区生态安全和草地畜牧业发展。该文在调研近10年290多个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近10年内黑土滩研究和治理工作的主要研究进展... "黑土滩"是全球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行为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区的特殊表现形式,严重威胁着三江源区生态安全和草地畜牧业发展。该文在调研近10年290多个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近10年内黑土滩研究和治理工作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一些新的观点,如"黑土滩二次发生"、"黑土滩的水热空洞效应"、"黑土滩人工草地暂稳态机制"等。作者建议针对黑土滩生态恢复,发展黑土滩治理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段"的技术体系;研究更多植物物种组合(>10种)的混合群落构建技术;研发启动和引导黑土滩人工草地自我恢复技术及近自然恢复模式;组织开展第二次"黑土滩"本底调查工作;完善低成本治理模式,推动三江源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三江源区 黑土滩退化草地 生态恢复 生产功能 生态功能
下载PDF
青引1号燕麦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对磷肥的响应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浩 刘文辉 +3 位作者 贾志锋 石红霄 梁国玲 马祥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25,共8页
探讨不同施磷处理下青引1号燕麦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规律,以了解燕麦生物分配格局对磷肥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施磷显著影响青引1号燕麦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总生物量、茎和叶在75kg/hm2施磷水平、穗在30~90kg/hm2施磷水平、根在90k... 探讨不同施磷处理下青引1号燕麦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和分配规律,以了解燕麦生物分配格局对磷肥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施磷显著影响青引1号燕麦各器官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总生物量、茎和叶在75kg/hm2施磷水平、穗在30~90kg/hm2施磷水平、根在90kg/hm2施磷水平下积累量最高,分别达到2245.48g/m2、1284.76g/m2、311.49g/m2、489.41kg/hm2和231.87kg/hm2。随生育期推进,茎、穗和根生物量持续增加,叶生物量呈先增后降变化。施磷处理下青引1号燕麦茎、叶、穗和根生物量分配比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其分配比例相对恒定。乳熟期青引1号燕麦生物量分配模式为茎>穗>叶>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引1号燕麦 磷肥 生物量积累 生物量分配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苦荞‘黑丰1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马祥 刘勇 +2 位作者 魏小星 梁国玲 贾志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8期7-10,共4页
旨在研究不同播期对荞麦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合青海东部农区荞麦种植的时间,以苦荞‘黑丰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试验,测定5个播种时间下生育期及其构成因素等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长,苦荞‘黑丰1号’的产量呈先上升后下... 旨在研究不同播期对荞麦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合青海东部农区荞麦种植的时间,以苦荞‘黑丰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试验,测定5个播种时间下生育期及其构成因素等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长,苦荞‘黑丰1号’的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A3处理时理论产量达到最高,为6133.5 kg/hm^2。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苦荞‘黑丰1号’的生育期呈缩短的趋势,且各个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地上部农艺性状中的主茎分枝数处理间差异显著;同时与产量相关的构成要素差异性明显,最终产量在A3处理时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播期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收获时间对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马祥 刘勇 +2 位作者 张永超 梁国玲 贾志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4期7-14,共8页
以‘青海444’、‘青海甜燕麦’、‘青引2号’为试验材料,于2018年在蜡熟期后进行收获,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青海地区燕麦发芽率的影响,旨在为青海地区燕麦的最佳收获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青海甜燕麦’最佳收获期在蜡熟期后12~15... 以‘青海444’、‘青海甜燕麦’、‘青引2号’为试验材料,于2018年在蜡熟期后进行收获,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青海地区燕麦发芽率的影响,旨在为青海地区燕麦的最佳收获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青海甜燕麦’最佳收获期在蜡熟期后12~15天左右,穗上部、穗中部、穗下部发芽率均在84%以上;‘青海444’最佳收获期在蜡熟期后10~15天左右,穗上部、穗中部、穗下部发芽率均在93.56%以上、‘青引2号’最佳收获期在蜡熟期后11~13天左右,虽穗上部、穗中部、穗下部发芽率均在96.44%,但‘青引2号’的最适宜收获期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收获时间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发芽率 蜡熟期
下载PDF
施氮量对荞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马祥 魏小星 +3 位作者 刘勇 刘文辉 张永超 贾志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5期16-20,共5页
旨在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荞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合青海东部农区荞麦种植的最佳施肥量。以甜荞‘六桥1号’和苦荞‘黑丰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试验,测定5个施氮水平下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并对种子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 旨在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荞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合青海东部农区荞麦种植的最佳施肥量。以甜荞‘六桥1号’和苦荞‘黑丰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试验,测定5个施氮水平下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并对种子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2个荞麦品种在产量和品质上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施氮量为90 kg/hm2时表现最佳。其中,苦荞‘黑丰1号’的株高、主茎分支数和主茎节数与对照相比显著(P<0.05)提高,分别增加了23.21%、15.63%、9.80%;甜荞‘六桥1号’分别提高了8.48%、15.29%、14.00%。与产量相关的构成要素也有大幅度的上升,90 kg/hm2施氮处理下为最高,产量表现也最高,且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品质方面,90 kg/hm2处理增加了2个荞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粗脂肪含量和总黄酮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施氮量(90 kg/hm2)对荞麦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