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海彩陶人物图像与甲骨文字形体及民俗文化遗产的叙事渊流
1
作者
梁玉金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42-56,共15页
我国文字的早期形体大多数是线条图像,这些图像与原始时期彩陶、岩画上的动物、人物及活动场景等有渊源关系。青海地区彩陶上的人物图像多是展现古代祭祀活动的舞蹈场景,也是原始部落集体盛会的记录载体。彩陶人物图像的叙事不仅是我国...
我国文字的早期形体大多数是线条图像,这些图像与原始时期彩陶、岩画上的动物、人物及活动场景等有渊源关系。青海地区彩陶上的人物图像多是展现古代祭祀活动的舞蹈场景,也是原始部落集体盛会的记录载体。彩陶人物图像的叙事不仅是我国先民原始思维的独特叙事形式,也是我国文化的早期母题。通过对彩陶人物和甲骨文字形体的图像叙事比较分析,发现两者存在演变的一致性。结合青海及文化传播相关地区历史长河中的文物图像和民俗文化遗产的资料,文字形体图像之外,彩陶人物图像的叙事还存在另一条文化连绵发展的线索。本文主要以青海彩陶"二人抬物献祭"彩陶盆的主体图像■互为例,首先探究此人物图像所叙祭祀场景与甲骨文"■""■""■""■"等字(疑为今"公"字)的渊源关系;抬祭物的两个侧面之人"■""■"与甲骨文"■""■""■""■""■""■""■"(今"尸"或"人"字)等字,与金文"■"(疑为今"元"字)和"■"(今"巫"字)等字之间的渊源关系;献祭的物"■"与"■""■""■""■""■""■"(今"酉"字)等字之间的渊源关系。三者成为"公""人""酉"做造字部首的最初基本形体。其次,从历史时期的文物图像和青海多民族民俗文化遗产中,探究"巫""尸""神尸(神祗)"文化叙事的延展。在青海口传文学中还保留着较多数量的"尸语"系列故事,其叙事虽然受外来宗教文化的潜在影响,但从"尸"、青海原始丧葬、"骨骼"的灵魂观念看,更深层次的来源是上古时期中国本土的原始宗教。再次,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甲骨文字形从"尸"字到"仁"字的形体变化历程,是中国文化的文明进程,也是中国哲学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彩陶
人物图像
甲骨文字
民俗文化
叙事渊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国治边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塑造——以《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为中心
2
作者
刘海艳
杜常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3,共10页
民国时期政局危机重重,为固防边疆,国民政府采取怀柔示远的“治边”策略,向蒙藏民众进行宣化,以期达到边疆社会拥立中央的目的。在内忧外患的条件下,国民政府委任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为西陲宣化使,并于1935年成立西陲宣化使公署,随即刊发...
民国时期政局危机重重,为固防边疆,国民政府采取怀柔示远的“治边”策略,向蒙藏民众进行宣化,以期达到边疆社会拥立中央的目的。在内忧外患的条件下,国民政府委任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为西陲宣化使,并于1935年成立西陲宣化使公署,随即刊发《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作为公署的宣传刊物,月刊将宣传中央政令、宣慰边疆民众、团结民族关系、宣传抗战统一思想设为核心内容,从塑造民族身份、塑造共同政治立场的角度,深化和巩固边疆民众的“中华民族”身份,建构和加强边疆民众同仇敌忾的抗战思想。西陲宣化开拓了民国“治边”中对边疆民众塑造民族意识的思路和途径。这些举措客观上有效地沟通了中央与蒙藏民众的关系,促进了蒙藏社会的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国
治边
《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
意识塑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青海藏医药“曼唐”的人文意义
3
作者
刘海艳
《文化产业》
2019年第14期42-43,共2页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藏医药文化以其独特的传承体系及广泛应用价值而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尤其是"曼唐",更是多方位地展现了藏医药文化在宗教、教育、自然及绘画艺术等方面的人文价值。对"曼唐"进行分析,...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藏医药文化以其独特的传承体系及广泛应用价值而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尤其是"曼唐",更是多方位地展现了藏医药文化在宗教、教育、自然及绘画艺术等方面的人文价值。对"曼唐"进行分析,展现藏医药文化的内涵地,有助于深入了解藏医药文化的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
曼唐
人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环青藏地区多民族记忆中“猴”符号的神话探源
4
作者
梁玉金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5-51,共7页
“猴”作为中国神话的符号之一,广泛存在于青藏地区的环形文化圈里。世居不同地段的多民族都有集体记忆的“猴”神话、传说,这些民间文学里既有神话原型里的“猴”符号,也有再创造传说演绎的“猴”符号。比较典型的有藏族的猕猴魔女婚...
“猴”作为中国神话的符号之一,广泛存在于青藏地区的环形文化圈里。世居不同地段的多民族都有集体记忆的“猴”神话、传说,这些民间文学里既有神话原型里的“猴”符号,也有再创造传说演绎的“猴”符号。比较典型的有藏族的猕猴魔女婚和繁衍后裔类型;羌族的蛙变猴、猴变人、猴攀天梯造洪水类型;汉族的猴玃抢妇和孙悟空创造地方风物类型等。典型“猴”符号的原型神话产生于华夏上古时期,华夏族裔在迁移和民族融合中对原型神话因增加了新内容而衍化出了不同的类型,也不断丰富了“猴”符号。从环青藏地区多民族的“猴”神话、传说的多个原型分析,无论在民间怎么衍化,这些民族在本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一直集体记忆着、丰富着华夏“猴”符号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青藏地区
“猴”符号
神话探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丹噶尔地区民间谚语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
5
作者
史玉梅
《芒种(下半月)》
2017年第10期9-10,共2页
谚语流传于民间,既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又是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在谚语中既可以看到从古至今人们普遍遵循的社会法则,又能看到曾经的历史形貌以及文化现象。
关键词
丹噶尔
谚语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迹浊而心清:冯道忠贞思想论析
6
作者
杨丽花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2-77,共6页
冯道乃五代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身处“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之风云变幻的时代,历事数朝而不倒,成为后世争议不休的对象。痛斥、鞭挞者有之,称其为“无廉耻者”“奸臣之尤”;亦有少数为冯道辩护、开脱者;贬抑与赞誉的核心争论在...
冯道乃五代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身处“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之风云变幻的时代,历事数朝而不倒,成为后世争议不休的对象。痛斥、鞭挞者有之,称其为“无廉耻者”“奸臣之尤”;亦有少数为冯道辩护、开脱者;贬抑与赞誉的核心争论在于冯道是否忠贞。如果仅就仕宦多朝而对冯道竭力贬斥,是不足以全面反映冯道的真实面貌和历史贡献的。在当时,国亡身死并未成为评价士人忠贞与否的绝对标准。冯道在其仕宦生涯中,能够秉承公正、廉洁、果敢、慈爱之心践行臣责;匡谏君王推行仁政德治,关怀社稷民生;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维系斯文不坠。冯道时刻以国家、百姓为重,以其独特的经历和方式坚守了士人的忠贞气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道
五代
忠贞
原文传递
题名
青海彩陶人物图像与甲骨文字形体及民俗文化遗产的叙事渊流
1
作者
梁玉金
机构
青海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心
出处
《高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42-56,共15页
基金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神话符号在丝路南线河湟段多民族口传文学与民俗中的衍化研究”(项目编号:16BZW171)
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青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21-NK-A3)子课题“青海产为经济与青稞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文摘
我国文字的早期形体大多数是线条图像,这些图像与原始时期彩陶、岩画上的动物、人物及活动场景等有渊源关系。青海地区彩陶上的人物图像多是展现古代祭祀活动的舞蹈场景,也是原始部落集体盛会的记录载体。彩陶人物图像的叙事不仅是我国先民原始思维的独特叙事形式,也是我国文化的早期母题。通过对彩陶人物和甲骨文字形体的图像叙事比较分析,发现两者存在演变的一致性。结合青海及文化传播相关地区历史长河中的文物图像和民俗文化遗产的资料,文字形体图像之外,彩陶人物图像的叙事还存在另一条文化连绵发展的线索。本文主要以青海彩陶"二人抬物献祭"彩陶盆的主体图像■互为例,首先探究此人物图像所叙祭祀场景与甲骨文"■""■""■""■"等字(疑为今"公"字)的渊源关系;抬祭物的两个侧面之人"■""■"与甲骨文"■""■""■""■""■""■""■"(今"尸"或"人"字)等字,与金文"■"(疑为今"元"字)和"■"(今"巫"字)等字之间的渊源关系;献祭的物"■"与"■""■""■""■""■""■"(今"酉"字)等字之间的渊源关系。三者成为"公""人""酉"做造字部首的最初基本形体。其次,从历史时期的文物图像和青海多民族民俗文化遗产中,探究"巫""尸""神尸(神祗)"文化叙事的延展。在青海口传文学中还保留着较多数量的"尸语"系列故事,其叙事虽然受外来宗教文化的潜在影响,但从"尸"、青海原始丧葬、"骨骼"的灵魂观念看,更深层次的来源是上古时期中国本土的原始宗教。再次,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甲骨文字形从"尸"字到"仁"字的形体变化历程,是中国文化的文明进程,也是中国哲学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关键词
青海彩陶
人物图像
甲骨文字
民俗文化
叙事渊流
Keywords
Qinghai colored pottery
character image
oracle bone characters
folk culture
narrative flow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国治边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塑造——以《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为中心
2
作者
刘海艳
杜常顺
机构
青海
师范
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青海
师范
大学
青海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心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3,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宁夏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XM004)。
文摘
民国时期政局危机重重,为固防边疆,国民政府采取怀柔示远的“治边”策略,向蒙藏民众进行宣化,以期达到边疆社会拥立中央的目的。在内忧外患的条件下,国民政府委任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为西陲宣化使,并于1935年成立西陲宣化使公署,随即刊发《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作为公署的宣传刊物,月刊将宣传中央政令、宣慰边疆民众、团结民族关系、宣传抗战统一思想设为核心内容,从塑造民族身份、塑造共同政治立场的角度,深化和巩固边疆民众的“中华民族”身份,建构和加强边疆民众同仇敌忾的抗战思想。西陲宣化开拓了民国“治边”中对边疆民众塑造民族意识的思路和途径。这些举措客观上有效地沟通了中央与蒙藏民众的关系,促进了蒙藏社会的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国
治边
《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
意识塑造
Keywords
a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Republic of China
border areas governance
The Monthly of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fice in the Western Border Areas
sense shaping
分类号
K2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青海藏医药“曼唐”的人文意义
3
作者
刘海艳
机构
青海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心
出处
《文化产业》
2019年第14期42-43,共2页
基金
青海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青海大学本科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探析》(项目编号:JY2017006)
文摘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藏医药文化以其独特的传承体系及广泛应用价值而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尤其是"曼唐",更是多方位地展现了藏医药文化在宗教、教育、自然及绘画艺术等方面的人文价值。对"曼唐"进行分析,展现藏医药文化的内涵地,有助于深入了解藏医药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
藏医药
曼唐
人文
分类号
R29 [医药卫生—民族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青藏地区多民族记忆中“猴”符号的神话探源
4
作者
梁玉金
机构
青海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心
出处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5-51,共7页
基金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神话符号在丝路南线河湟段多民族口传文学与民俗中的衍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6BZW171)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猴”作为中国神话的符号之一,广泛存在于青藏地区的环形文化圈里。世居不同地段的多民族都有集体记忆的“猴”神话、传说,这些民间文学里既有神话原型里的“猴”符号,也有再创造传说演绎的“猴”符号。比较典型的有藏族的猕猴魔女婚和繁衍后裔类型;羌族的蛙变猴、猴变人、猴攀天梯造洪水类型;汉族的猴玃抢妇和孙悟空创造地方风物类型等。典型“猴”符号的原型神话产生于华夏上古时期,华夏族裔在迁移和民族融合中对原型神话因增加了新内容而衍化出了不同的类型,也不断丰富了“猴”符号。从环青藏地区多民族的“猴”神话、传说的多个原型分析,无论在民间怎么衍化,这些民族在本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一直集体记忆着、丰富着华夏“猴”符号的内容。
关键词
环青藏地区
“猴”符号
神话探源
分类号
C955 [社会学—民族学]
B932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丹噶尔地区民间谚语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
5
作者
史玉梅
机构
青海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心
出处
《芒种(下半月)》
2017年第10期9-10,共2页
基金
2016年青海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16003)
2016年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6-QSY-2)“明代以来青海安多地区茶马贸易对多元文化融合的作用和影响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谚语流传于民间,既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又是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在谚语中既可以看到从古至今人们普遍遵循的社会法则,又能看到曾经的历史形貌以及文化现象。
关键词
丹噶尔
谚语
文化内涵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迹浊而心清:冯道忠贞思想论析
6
作者
杨丽花
机构
兰州
大学
文学院国学研究
中心
青海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心
出处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2-77,共6页
文摘
冯道乃五代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身处“置君犹易吏,变国若传舍”之风云变幻的时代,历事数朝而不倒,成为后世争议不休的对象。痛斥、鞭挞者有之,称其为“无廉耻者”“奸臣之尤”;亦有少数为冯道辩护、开脱者;贬抑与赞誉的核心争论在于冯道是否忠贞。如果仅就仕宦多朝而对冯道竭力贬斥,是不足以全面反映冯道的真实面貌和历史贡献的。在当时,国亡身死并未成为评价士人忠贞与否的绝对标准。冯道在其仕宦生涯中,能够秉承公正、廉洁、果敢、慈爱之心践行臣责;匡谏君王推行仁政德治,关怀社稷民生;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维系斯文不坠。冯道时刻以国家、百姓为重,以其独特的经历和方式坚守了士人的忠贞气节。
关键词
冯道
五代
忠贞
分类号
K825.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海彩陶人物图像与甲骨文字形体及民俗文化遗产的叙事渊流
梁玉金
《高原文化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民国治边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塑造——以《西陲宣化使公署月刊》为中心
刘海艳
杜常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浅析青海藏医药“曼唐”的人文意义
刘海艳
《文化产业》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环青藏地区多民族记忆中“猴”符号的神话探源
梁玉金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青海丹噶尔地区民间谚语的历史文化内涵研究
史玉梅
《芒种(下半月)》
2017
0
原文传递
6
迹浊而心清:冯道忠贞思想论析
杨丽花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