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发展路径探析——以青海大学为例
1
作者 田丽慧 祁得林 +1 位作者 梁健 吴朝海 《教育进展》 2024年第8期1280-1288,共9页
教师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基本根基。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青年教师的发展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因此,以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为主题,分析其发展的现状及提出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对学校一流学科的建设... 教师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基本根基。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青年教师的发展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保障。因此,以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为主题,分析其发展的现状及提出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对学校一流学科的建设及高校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青海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青年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发展现状,进而提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措施,以期为全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撑与支持,为学校一流学科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的审核评估奠定坚实基础。Teacher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is the basic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and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theme,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ir development and proposing effective reform measures are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disciplines in schools and the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takes young teachers in the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Qinghai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ocusing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and then proposes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support and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in the whole school, provide strong guarante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disciplines in school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scho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高校 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
下载PDF
本科毕业论文中的思政教育实践——以青海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生《用DSC方法鉴定蜂蜜掺假》作为毕业论文为例
2
作者 柴明霞 《青海教育》 2024年第6期14-15,共2页
本文以青海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生毕业论文为例,探讨本科学生毕业论文中渗透思政教育的方法和过程。从论文选题、原料选择和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及论文撰写等方面,总结了如何将思政育人贯穿于每一个环节的思路。
关键词 化学与化工 本科毕业论文 思政教育
下载PDF
青海省草畜平衡动态变化过程及预警
3
作者 魏迁 赵新全 +5 位作者 王军邦 周秉荣 校瑞香 段迎珠 贾科 王文颖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0-487,共8页
运用CASA模型模拟研究青海省县域尺度1982-2018年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分析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畜牧承载力,选取理论载畜量作为畜牧承载力评价指标,结合现实载畜量,确定畜牧超载程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县域尺... 运用CASA模型模拟研究青海省县域尺度1982-2018年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分析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畜牧承载力,选取理论载畜量作为畜牧承载力评价指标,结合现实载畜量,确定畜牧超载程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县域尺度草地生态系统承载力整体呈现东高西低格局.1990、2000、2010和2018年草地生态系统承载力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单位面积年平均理论载畜量由1982年的0.420 SHU/hm^(2)(SHU:羊单位)分别上升到0.456、0.497、0.570和0.555 SHU/hm^(2).1982-2018年整体上处于超载状态,截至2018年,整体超载34.5%.红色预警区严重超载县域24个,亟需及时调整现实载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理论载畜量 现实载畜量 CASA模型
下载PDF
返青期休牧对三江源区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氮矿化的影响
4
作者 耿浦耀 王晓丽 +2 位作者 罗少辉 周选博 马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219-6231,共13页
返青期休牧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高寒草甸生产力,为了解其对氮矿化及微生物的影响。以玛沁县大武镇高寒草甸为试验样地,设立5个休牧时间,分别为CK(放牧)、休牧20d、30d、40d、50d,在牧草生长季(5—9月)研究了土壤微生物量和有效氮素的动态... 返青期休牧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高寒草甸生产力,为了解其对氮矿化及微生物的影响。以玛沁县大武镇高寒草甸为试验样地,设立5个休牧时间,分别为CK(放牧)、休牧20d、30d、40d、50d,在牧草生长季(5—9月)研究了土壤微生物量和有效氮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均随着休牧时间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SMBC在生长初期(5月、6月)休牧50d处理下较CK分别增加了22.49%、123.33%,生长末期休牧40d处理下含量较高。5月份SMBN在休牧40d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余月份均在休牧50d处理下含量较高。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在生长季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多数情况下,休牧30d土壤NH_(4)^(+)-N含量高于CK处理;不同休牧时间对土壤NO_(3)^(-)-N含量影响不明显。土壤氮矿化速率在不同月份间差异显著,但总体上呈现休牧30—40d土壤氮矿化速率较高、CK较低的趋势。因此,在返青期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进行适当的休牧活动利于其有机氮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青期休牧 高寒草甸 氮矿化 微生物量碳氮 硝化速率 氨化速率
下载PDF
青海省2000—2020年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5
作者 邹小玉 白蓉 +2 位作者 孙武 郑凯 蔡其刚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青海省近二十年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较大,但关于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及其对植被覆盖影响的研究较少。为了研究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青海省植被覆盖的影响,本文通过土地利用数据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相结合,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变... 青海省近二十年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较大,但关于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及其对植被覆盖影响的研究较少。为了研究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青海省植被覆盖的影响,本文通过土地利用数据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相结合,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发现,青海省NDVI在2000—2020年呈现增加趋势(0.030)。在土地利用方式未发生变化的地方,农田的植被覆盖增加最大;在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的地区,未利用土地转化为农田的植被覆盖增加最大,未利用土地转化为草地的面积最大,所以未利用土地转化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是植被覆盖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植被覆盖 归一化植被指数 青海省
下载PDF
三江源区退化高寒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与示范 被引量:27
6
作者 马玉寿 周华坤 +4 位作者 邵新庆 赵之重 赵亮 董世魁 王晓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078-7082,共5页
"三江源区退化高寒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与示范"(2016YFC0501900)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中"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与适应性管理"指南方向下的第二个项目。项目以综合生态系... "三江源区退化高寒生态系统恢复技术与示范"(2016YFC0501900)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中"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功能提升与适应性管理"指南方向下的第二个项目。项目以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法为支撑点,以三江源区退化严重的三类主体生态系统——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土)-植被(草)-动物(畜)"协同恢复的思路为指导,通过创新性、系统性、综合性的科学研究,自主研发三江源区生态恢复与生态衍生产业发展的综合技术体系,完善生态恢复及产业发展模式评估和监测技术体系,推动生态恢复和区域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提升生态整体恢复的技术水平和监管能力,解决三江源退化草地恢复重建及功能提升的重大问题,旨在为三江源的生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系统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高寒生态系统 草地综合利用 生态畜牧业 生态衍生产业 生态监测评估
下载PDF
青海省部分地区马铃薯Y病毒cp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程亮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88-1895,共8页
马铃薯Y病毒(PVY)是危害我国马铃薯的主要病毒之一,其在自然条件下极易发生基因变异而产生株系分化现象。为揭示青海马铃薯Y病毒分离物cp基因的分子变异,利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了16个马铃薯Y病毒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采用SDT、DANMAN、... 马铃薯Y病毒(PVY)是危害我国马铃薯的主要病毒之一,其在自然条件下极易发生基因变异而产生株系分化现象。为揭示青海马铃薯Y病毒分离物cp基因的分子变异,利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了16个马铃薯Y病毒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采用SDT、DANMAN、RDP和MEGA软件对其进行分子变异分析。序列一致率结果表明,16个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均为801个碱基,一致率为98.0%~100%,编码267个氨基酸,一致率为94.8%~100%。重组分析表明,16个分离物未发生基因重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11个分离物与PVY^N-Wi株系相聚成簇,表明其在系统发育关系上与PVY^N-Wi株系的亲缘关系最近,占被检出病毒分离物的68.7%;另外5个分离物与PVY^O株系相聚成簇,表明其在系统发育关系上与PVY^O株系亲缘关系最近;未发现PVY^C株系、PVY^N株系、PVY^E株系和PVY^NTN株系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 CP基因 序列分析 最大似然法 青海
下载PDF
基于供给—消耗关系的青海省高寒草地承载力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高婕 赵新全 +7 位作者 刘文亭 杨晓霞 张春平 俞旸 曹铨 刘玉祯 张雪 董全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共12页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究当地的草畜平衡状况,揭示其草地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时空变化趋势,对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海省放牧家畜养殖为切入点,结合遥感影像数据与青海省畜牧业统计数据,对...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究当地的草畜平衡状况,揭示其草地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时空变化趋势,对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海省放牧家畜养殖为切入点,结合遥感影像数据与青海省畜牧业统计数据,对青海省草地生态系统的承载状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05-2020年青海省放牧家畜数量共增长了25.35%;从家畜结构来看,玉树藏族自治州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以牦牛饲养为主,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及海东市以绵羊饲养为主。2)青海省草地资源消耗量在这16年间增加了13.21%,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且各地级行政区间有所差异。3)青海省严重超载的地级行政区数量在2010年首次降至3个以下,整体草畜平衡状况于2013年表现最佳,草地承载压力总体有减缓趋势;分地区而言,压力增幅最明显的为海南藏族自治州,降幅最明显的为果洛藏族自治州。结果表明,2005-2020年青海省放牧家畜数量有所增加,但载畜压力有缓解趋势,省内各地级行政区在牲畜结构和压力变化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明确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该结果可为青海省高寒草地生态管理及畜牧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畜平衡 草地承载状态 载畜压力 草地资源消耗 草地资源供给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湖泊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季节性差异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丹丹 黄跃飞 杨海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7-278,I0010-I0013,共16页
微生物是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的有机组分。了解不同时期青藏高原湖泊细菌群落特征、环境驱动因子及其群落构建过程的差异,对高原湖泊水生态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别于2020年6和12月采集青藏高原东北部5个湖泊水样,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 微生物是湖泊生态系统重要的有机组分。了解不同时期青藏高原湖泊细菌群落特征、环境驱动因子及其群落构建过程的差异,对高原湖泊水生态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分别于2020年6和12月采集青藏高原东北部5个湖泊水样,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统计分析和模型分析,解析高原湖泊群在非冰封期和冰封期细菌群落结构、环境驱动因子和中性过程、确定性过程以及随机性过程在细菌群落构建过程的贡献。结果表明:(1)非冰封期湖泊细菌群落的Chao1丰度指数、Simpson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低于冰封期,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非冰封期细菌群落的Chao1丰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与水温和海拔显著相关,而冰封期细菌群落的Chao1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与总氮显著相关;(2)水体细菌群落的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非冰封期细菌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平均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冰封期。另外,主坐标分析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非冰封期和冰封期的细菌群落组成差异极显著;(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湖泊群细菌群落结构的驱动因子不同,非冰封期环境因子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总氮>纬度>总溶解固体>经度>溶解有机碳,冰封期为:海拔>溶解氧>溶解有机碳>pH;(4)Sloan中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冰封期高原湖泊细菌群落比非冰封期更易受到中性过程的驱动,并且冰封期细菌群落的迁移率也大于非冰封期(冰封期:0.289;非冰封期:0.130),反映冰封期细菌菌群扩散能力较强。随机性的扩散限制过程是非冰封期(贡献率=54.74%)和冰封期(贡献率=55.56%)湖泊细菌群落的主要构建过程。本文解析了不同时期高原湖泊细菌群落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为高原湖泊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以及深入理解细菌群落构建过程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湖泊 细菌群落结构 驱动因子 中性模型 零模型
下载PDF
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与水体细菌群落共发生网络和群落构建过程差异解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丹丹 黄跃飞 杨海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9-971,共13页
研究高原湖泊沉积物和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对于水生态治理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选取青藏高原中东部共19个湖泊为研究对象,采集沉积物和水体样本,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统计分析,解析湖泊沉积物和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空间分... 研究高原湖泊沉积物和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对于水生态治理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选取青藏高原中东部共19个湖泊为研究对象,采集沉积物和水体样本,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统计分析,解析湖泊沉积物和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共发生网络模式、群落构建过程的差异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Chao1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Faith s系统发育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水体细菌群落。沉积物和水体细菌的优势门均为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为45.33%和41.77%),而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主坐标分析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和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极显著,海拔和纬度分别是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和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最显著的驱动因子。沉积物和水体细菌群落均具有明显的距离衰减模式,而沉积物细菌比水体细菌群落在空间上的周转率小。采样湖泊沉积物细菌群落共发生网络复杂度和稳定性高于水体细菌。沉积物和水体细菌群落的平均归一化随机率值分别为0.24和0.72,表明确定性过程在沉积物细菌群落构建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水体细菌群落的主导构建过程为随机性过程。本文在高原湖泊沉积物和水体中细菌群落特征、空间分布模式、生态网络稳定性、群落构建过程及其差异方面的研究,为深入理解高原湖泊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形成机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细菌群落 空间分布 共发生网络 群落构建
下载PDF
青海三江源地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强安丰 魏加华 解宏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4,共5页
基于青海三江源地区现有的18个气象台站1961~2013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泰森多边形、变异系数、反距离权重法和非参数Mann-Kendall等检测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地区降水和气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但增加... 基于青海三江源地区现有的18个气象台站1961~2013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泰森多边形、变异系数、反距离权重法和非参数Mann-Kendall等检测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地区降水和气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但增加速度不明显;三江源地区季节性降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夏季降雨量最多,春季和夏季线性趋势增幅比较明显;三江源各源区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澜沧江的增长速率最快,且不同源区气候突变表现不同,突变时间不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反距离权重法 突变点 MANN-KENDALL法
下载PDF
高原生态条件下23份大葱资源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洁 铁原毓 +1 位作者 李江 钟启文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1-68,共8页
为了探究高原生态条件下大葱植株的农艺性状及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青海省引进的23份大葱资源为试验材料,统计测定其根系强弱、叶片挺直度、叶姿等13项质量性状和产量、株高、株幅等9项数量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 为了探究高原生态条件下大葱植株的农艺性状及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青海省引进的23份大葱资源为试验材料,统计测定其根系强弱、叶片挺直度、叶姿等13项质量性状和产量、株高、株幅等9项数量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回归分析等多重分析。结果表明:大葱资源的13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其多样性指数在0.18~1.03之间;9个数量性状变异丰富,其变异系数范围为9.07%~260.09%。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葱产量与单株叶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假茎长、叶横径、株幅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主成分1为低产型品种形态因子(单株叶数、叶片长和分蘖数),主成分2为高产型假茎因子(假茎横径和假茎长),主成分3为高产控制因子(产量和株高)。通径分析表明,单株叶数对产量产生负向直接影响,株高对产量产生正向直接影响,分蘖数通过影响其他性状对产量产生负向间接影响。结合回归方程,确定单株叶数和株高为影响大葱产量的主要因子,可以作为青海高原大葱高产育种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葱 农艺性状 产量决定因子 主成分分析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人工克隆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增辉 卢素锦 +2 位作者 王雨欣 张春辉 尹鑫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38,共12页
克隆植物具有独特的竞争和繁殖方式,这可能会使其构建的群落呈现不一样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但是本议题却极少被研究。本研究利用垂穗披碱草、花苜蓿和鹅绒委陵菜构建了一个生物多样性试验,并将单播和混播重复3次,且将垂穗披... 克隆植物具有独特的竞争和繁殖方式,这可能会使其构建的群落呈现不一样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但是本议题却极少被研究。本研究利用垂穗披碱草、花苜蓿和鹅绒委陵菜构建了一个生物多样性试验,并将单播和混播重复3次,且将垂穗披碱草作为所有混播的固定物种,以此跨越两个生长季测试生物多样性对生产力的影响。本研究发现,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之间并没有线性正相关关系,但是大多数混播的净多样性效应(NE)都是显著的,且NE主要来源于非特征依赖性互补效应(TICE)。较强的TICE主要来自地上垂直空间的互补性利用;其次来自底层物种鹅绒委陵菜光吸收能力的增强。沿着时间和物种丰富度梯度,垂穗披碱草的优势度增强,鹅绒委陵菜的优势度下降,致使特征依赖型互补效应(TDCE)和优势度效应(DE)随之增强,但是它们对NE的贡献有限。另外,以上3种效应均随时间增强。总之,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克隆植物群落表现出了不一样的多样性-生产力关系模式,并且这种多样性效应主要来自地上垂直空间的互补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关系 克隆植物 净多样性效应 非特征依赖性互补效应 植物性状
下载PDF
青海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实践做法及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锋 马建海 +6 位作者 马春艳 宋维菊 周秉荣 周华坤 李宏林 季海川 马元杰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2年第2期39-42,共4页
为实施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通过文献分析、经验总结的方法,梳理了青海省过去几十年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实践做法,总结了青海省沼泽湿地封育修复补偿、鸟类迁飞耕地损失补偿、湖水上... 为实施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通过文献分析、经验总结的方法,梳理了青海省过去几十年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实践做法,总结了青海省沼泽湿地封育修复补偿、鸟类迁飞耕地损失补偿、湖水上涨淹没草场补偿、建立湿地生态管护员补偿、重要湿地生态移民搬迁补偿以及生态补偿+社区参与管护补偿6种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方式,进一步分析了青海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一般模式及其保障机制,为青海省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益补偿 湿地生态系统 青海省
下载PDF
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功能提升的关键科学问题
15
作者 朱剑霄 尚占环 +7 位作者 蒋胜竞 师研 冯琦胜 赵新全 辛晓平 闫玉春 苏艳军 贺金生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8-667,共10页
草地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7.6%,在保障我国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我国从单一追求草地资源的物质生产功能,到生产和生态兼顾,再到目前的生态优先、多功能目标管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草地保护与修复政策施力点及其在遏制草地... 草地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7.6%,在保障我国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我国从单一追求草地资源的物质生产功能,到生产和生态兼顾,再到目前的生态优先、多功能目标管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草地保护与修复政策施力点及其在遏制草地退化中的作用,分析了我国草地修复过程中的乡土草种质资源、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等制约因素,介绍了依靠自然过程,将退化草地恢复到生物多样性、稳定性与地带性群落接近的草地近自然恢复理念与途径;凝练了我国草地保护和修复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建议在新时代草地保护与修复政策的保障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践行近自然恢复理念,引领新时代由植被到生态系统的草地保护与修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退化草地 乡土草种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近自然恢复
下载PDF
青海省湟水河流域455个草本植物样方调查数据集
16
作者 王芊 尚策 +1 位作者 王春晶 万基中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1期321-329,共9页
青海省湟水河作为黄河上游重要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流经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市,掌握湟水河流域植物群落本底数据对于评估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研究其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反馈作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整理了2021-... 青海省湟水河作为黄河上游重要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流经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市,掌握湟水河流域植物群落本底数据对于评估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研究其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反馈作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整理了2021-2022年夏季两次对西宁市和海东市以及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湟水河流域草本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数据,共计455个样方,4113条植物数据,其中包括了277个植物物种(隶属于55科172属),并计算了455个草本植物样方的相关多样性指数(即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为青藏高原湟水河流域植被群落及其生态系统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本底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湟水流域 草本植物 植物群落 高寒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三江源草地多功能协同提升的科学问题及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新全 《民主与科学》 2023年第5期27-32,共6页
要建立新时期草地多功能协同提升理念,提升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生产价值和文化价值,统筹区域生态资源、气候资源、草畜资源,构建资源空间优化配置及耦合的绿色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保护自然、服务人民和永续发展的管理目标。
关键词 三江源 永续发展 气候资源 草地生态系统 绿色发展模式 草畜资源 协同提升 空间优化配置
下载PDF
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撑本科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2
18
作者 梁健 尹卫 +3 位作者 尚千涵 高强 苏占海 祁得林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51-254,共4页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高校开展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以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分析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撑本科教学具备的条件与优势,探讨了重点实验室在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大型仪器设备培训、营...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高校开展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以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分析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撑本科教学具备的条件与优势,探讨了重点实验室在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大型仪器设备培训、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和建议设置实践课程等方面支撑本科教学的途径和具体措施,是对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促进本科教学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学 重点实验室 实践教学
下载PDF
黄河源区高寒湿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其温度敏感性
19
作者 宋娴 柴瑜 +4 位作者 徐文印 益西卓玛 于金峰 马昀峤 李希来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05-2213,共9页
探索土壤碳固存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是当前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为厘清黄河源区高寒湿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特征,本研究利用碱液吸收法测定不同温度(5℃,15℃,25℃)条件下湿地土壤各粒径(>2 mm,2~0.25 mm和<0.25 mm)团聚体有... 探索土壤碳固存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是当前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为厘清黄河源区高寒湿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特征,本研究利用碱液吸收法测定不同温度(5℃,15℃,25℃)条件下湿地土壤各粒径(>2 mm,2~0.25 mm和<0.25 mm)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特征,以期明晰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寒湿地土壤团聚体固碳特征。结果显示:温度变化对高寒湿地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具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量越大;高寒湿地土壤大团聚体(>0.25 mm)有机碳矿化速率显著高于微团聚体(<0.25 mm,P<0.05);高寒湿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加,随粒径变化由大到小依次为2~0.25 mm,>2 mm,<0.25 mm。综上所述,温度升高降低了黄河源区高寒湿地土壤团聚体的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温度 团聚体 有机碳矿化 Q_(10) 高寒湿地
下载PDF
利用130K液相芯片分析中国蚕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20
作者 张红岩 敏玉霞 +5 位作者 滕长才 彭小星 陈志凯 周仙莉 娄树宝 刘玉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89-2000,共12页
全面了解我国蚕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对优异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利用130K液相芯片对822份中国蚕豆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分型,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经过严格过滤,获得了30,946个高质量SNP位点,其中多态性信... 全面了解我国蚕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对优异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利用130K液相芯片对822份中国蚕豆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分型,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经过严格过滤,获得了30,946个高质量SNP位点,其中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0905~0.3750,平均为0.260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0950~0.5000,平均为0.3222。基于地理来源,利用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PIC评价蚕豆资源遗传多样性,发现江苏和四川蚕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新疆蚕豆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低。群体结构分析表明,822份蚕豆资源可被划分为2个亚群,当Q≥0.6时,717份资源遗传背景相对比较单一;同一亚群内包含不同生态类型的材料,表明材料间发生了基因交流或渐渗现象。基于邻接法(NJ)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822份蚕豆资源同样分为2个类群,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总体而言,地理来源邻近和生境相近的资源间的遗传关系较近,且常被归为同一类群或亚群。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个体间的遗传变异是总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芯片 蚕豆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遗传变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