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藏医学与中医学之药味理论比较研究
1
作者
夏吾卓玛
占堆
+1 位作者
顿珠
卓玛措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8期112-116,共5页
通过查阅藏医学与中医学相关文献,从药味的含义、味源、种类、功效四个角度比较藏药学与中药学的药味理论,发现藏医学与中医学的药味理论有一定的共性也有显著的区别。两者均认为“药味”即舌头遇到药物时所感受到的滋味。在藏医学中有...
通过查阅藏医学与中医学相关文献,从药味的含义、味源、种类、功效四个角度比较藏药学与中药学的药味理论,发现藏医学与中医学的药味理论有一定的共性也有显著的区别。两者均认为“药味”即舌头遇到药物时所感受到的滋味。在藏医学中有甘、酸、咸、苦、辛、涩等六味,皆由四源所生;在中医学中把涩味归为酸味,有甘、酸、咸、苦、辛等五味,皆由五行产生,根据天文历算五行可归属于四源。因此两者在药味含义、味源、种类上具有共性。在六味功效方面,甘味在藏医学中具有延年益寿、滋养机体、缓解中毒、医治隆病与赤巴病、诱发培根病等功效,在中医学中具有“能补、能和、能缓”功效。藏医学认为酸味生热开胃、顺气、克制培根病、诱发血液病和赤巴病;中医学认为酸味“能收、能涩”。藏医学认为咸味消除淤积、疏通孔道、生热开胃、克制隆病与培根病、诱发赤巴病及血液病;中医学认为咸味“能软、能下”。在藏医学中苦味主要开胃、解渴、解毒、止吐、治疗麻风病与赤巴病、诱发培根病及隆病;中医学认为苦味“能泄、能燥”。藏医学认为辛味生热开胃、疏通孔道、去腐生肌、消除水肿、克制培根病与隆病、诱发赤巴病;中医学认为辛味“能散、能行”。藏医学认为涩味可提亮肤色、祛除油脂、克制赤巴病和血液病、诱发培根病与隆病;中医学中无涩味。因此两者在六味功效上既有共性也有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学
中医学
药味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医学与中医学之药味理论比较研究
1
作者
夏吾卓玛
占堆
顿珠
卓玛措
机构
青海尖扎县坎布拉镇卫生院
拉萨市尼木县人民医院
西藏藏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8期112-116,共5页
基金
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管理局2021年度局级科研项目(JJKT2021012)。
文摘
通过查阅藏医学与中医学相关文献,从药味的含义、味源、种类、功效四个角度比较藏药学与中药学的药味理论,发现藏医学与中医学的药味理论有一定的共性也有显著的区别。两者均认为“药味”即舌头遇到药物时所感受到的滋味。在藏医学中有甘、酸、咸、苦、辛、涩等六味,皆由四源所生;在中医学中把涩味归为酸味,有甘、酸、咸、苦、辛等五味,皆由五行产生,根据天文历算五行可归属于四源。因此两者在药味含义、味源、种类上具有共性。在六味功效方面,甘味在藏医学中具有延年益寿、滋养机体、缓解中毒、医治隆病与赤巴病、诱发培根病等功效,在中医学中具有“能补、能和、能缓”功效。藏医学认为酸味生热开胃、顺气、克制培根病、诱发血液病和赤巴病;中医学认为酸味“能收、能涩”。藏医学认为咸味消除淤积、疏通孔道、生热开胃、克制隆病与培根病、诱发赤巴病及血液病;中医学认为咸味“能软、能下”。在藏医学中苦味主要开胃、解渴、解毒、止吐、治疗麻风病与赤巴病、诱发培根病及隆病;中医学认为苦味“能泄、能燥”。藏医学认为辛味生热开胃、疏通孔道、去腐生肌、消除水肿、克制培根病与隆病、诱发赤巴病;中医学认为辛味“能散、能行”。藏医学认为涩味可提亮肤色、祛除油脂、克制赤巴病和血液病、诱发培根病与隆病;中医学中无涩味。因此两者在六味功效上既有共性也有异性。
关键词
藏医学
中医学
药味
比较研究
Keywords
Tibetan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flavor
Comparative study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藏医学与中医学之药味理论比较研究
夏吾卓玛
占堆
顿珠
卓玛措
《中医临床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