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浅析
1
作者 李生梅 《青海科技》 2004年第6期11-15,共5页
对于青海省来说,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达到经济、社会、生态的持续发展。二是控制人口增长,消除贫困,开发人力资源。三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系统中,人口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相互作用并作为推动力作用于环境... 对于青海省来说,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达到经济、社会、生态的持续发展。二是控制人口增长,消除贫困,开发人力资源。三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人类系统中,人口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相互作用并作为推动力作用于环境与资源,本文以此展开分析,提出青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路,为振兴青海经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 经济子系统 消除贫困 青海经济 人口 振兴 参考 基本内涵 浅析
下载PDF
青海省城市化进程与交通网络的相互关系研究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蒋贵彦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5年第4期23-24,共2页
交通网络的发展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体系与交通网络之间是相关互动、协同发展的,城市化水平与交通网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相关数学模型分析,讨论了青海省交通网络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青海省城市化水平与公路运... 交通网络的发展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体系与交通网络之间是相关互动、协同发展的,城市化水平与交通网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相关数学模型分析,讨论了青海省交通网络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青海省城市化水平与公路运输相关度最高,达到0.97,因此,公路是推动青海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交通网络 青海省
下载PDF
结合青海实际谈《中国自然地理》的教学
3
作者 刘峰贵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188-190,共3页
指出青海是祖国十分可爱的地方 ,但是由于地势高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因此教育也相对滞后 .文章还对处于经济与教育相对落后的省份 ,青海的高等师范院校应如何上好《中国自然地理》
关键词 青海 《中国自然地理》 教学改革 高师 教材建设 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
下载PDF
青海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分析
4
作者 王小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0-32,共3页
本文以人力资源的供求为主线,一是从背景角度,分析人力资源供给的潜力与可开发的能力;二是着力从现有人力资源存量方面,分析当前人力资源供给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不协调的诸多矛盾。并为缓解这种矛盾从严格控制人口、加快教育改革步伐、... 本文以人力资源的供求为主线,一是从背景角度,分析人力资源供给的潜力与可开发的能力;二是着力从现有人力资源存量方面,分析当前人力资源供给与经济发展需求之间不协调的诸多矛盾。并为缓解这种矛盾从严格控制人口、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激活现有劳动者的“活力”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增长 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 区域经济发展 资源配置 计划发展人口
下载PDF
浅析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小玲 《青海科技》 2005年第2期23-26,共4页
本文通过对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该区生态环境重建问题,而生态重建是一个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工程技术措施紧密相关的过程。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现状 生态环境重建 工程技术措施 自然条件 生态重建 社会条件
下载PDF
清朝前期青海历史地理初探
6
作者 密文天 《青海师专学报》 2005年第3期68-72,共5页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清朝入关以后,对青海这一西部战略要地实行了迅速而有效的管辖,使之成为我国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成员。满洲贵族认识到处于西部枢纽地带的青海的地理区位价值,并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套统治策...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清朝入关以后,对青海这一西部战略要地实行了迅速而有效的管辖,使之成为我国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成员。满洲贵族认识到处于西部枢纽地带的青海的地理区位价值,并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套统治策略和管理机制,牢牢地控制了西部的局势。此后,青海充分发挥了其战略区位优势,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青海 历史 地理
下载PDF
青海南部高寒区沙漠化灾害态势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强 刘峰贵 +2 位作者 张海峰 王小梅 卓玛措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4年第4期39-45,共7页
沙漠化灾害是我国青藏高原严重的灾害之一。青海南部高寒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 ,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本文分析了沙漠化的现状及主要灾害表现 ,阐述了沙漠化灾害的主要驱动机制。本区沙漠化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是自然沙化过程与人为... 沙漠化灾害是我国青藏高原严重的灾害之一。青海南部高寒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 ,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屏障。本文分析了沙漠化的现状及主要灾害表现 ,阐述了沙漠化灾害的主要驱动机制。本区沙漠化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是自然沙化过程与人为沙化过程共同作用于脆弱的承灾体的结果 ,它不仅影响和制约了当地的生存环境与经济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自然灾害 土地 风蚀 气候 温度
下载PDF
青海南部高原高寒草场退化机理及生态重建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海峰 刘峰贵 +1 位作者 周强 朵海瑞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5-120,共6页
在阐述青海南部高原草场退化现状的基础上,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了草场退化的成因及机理,认为高原自然地理环境本身的脆弱性、自然灾害及不适当的人类活动是导致该地区草场退化的主导因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对其进行恢复和... 在阐述青海南部高原草场退化现状的基础上,用系统的观点分析了草场退化的成因及机理,认为高原自然地理环境本身的脆弱性、自然灾害及不适当的人类活动是导致该地区草场退化的主导因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对其进行恢复和重建的宏观策略,提出了用控制论及系统工程方法对其进行治理的若干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南高原 草场退化 系统工程 生态系统重建
下载PDF
青海东部史前文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3
9
作者 侯光良 刘峰贵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1-846,共6页
对青海东部史前文化的分布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史前文化在空间上不断扩大,较为显著的扩大曾发生过两次;同时以黄河谷地和湟水谷地为通道,史前文化从东向西不断扩展。青海东部史前文化分布与温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尤其是与日平均气温≥10oC... 对青海东部史前文化的分布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史前文化在空间上不断扩大,较为显著的扩大曾发生过两次;同时以黄河谷地和湟水谷地为通道,史前文化从东向西不断扩展。青海东部史前文化分布与温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尤其是与日平均气温≥10oC期间的积温关系最密切;且史前文化变迁与气候变化在时相上具有一致性。初步证明了史前文化的发展、扩张与气候变化呈显著的相关性,而气候变化是引起这种变化的深层原因,因此气候成为青海史前文化变迁的重要激发因子,它对文明的分布、传播、扩展、演变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东部 扩大 黄河谷地 深层原因 变迁 发展 史前文化 明史 文明
下载PDF
青海高原地震重灾区的灾害特点及成因探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生奎 刘峰贵 +3 位作者 张海峰 鄂崇毅 樊启顺 陈宗颜 《灾害学》 CSCD 2005年第1期76-79,共4页
本文运用1950~2003年53年间青海高原地震主发区5.0级以上(包括5.0级)地震资料分析了该区地震灾害的特点。提出本研究区地震灾害具有频发性和轮回性、重灾轮回的时间周期长、强震的毁坏性大、以及强余震灾害连发而损害程度严重等特点,... 本文运用1950~2003年53年间青海高原地震主发区5.0级以上(包括5.0级)地震资料分析了该区地震灾害的特点。提出本研究区地震灾害具有频发性和轮回性、重灾轮回的时间周期长、强震的毁坏性大、以及强余震灾害连发而损害程度严重等特点,并认为青藏高原整体地壳构造运动和本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特别是北西西—北西向弧形断裂的发育)是该区地震灾害重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原 地震灾害 震害特点
下载PDF
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克龙 李峰 +1 位作者 丁爱青 陈宗颜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80-82,共3页
自1987年以来,人们普遍接受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但如何测度较难,有  关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及其定量评价方法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生态足迹作为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具有简明而综... 自1987年以来,人们普遍接受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但如何测度较难,有  关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及其定量评价方法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生态足迹作为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具有简明而综合的特点。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依据2003年青海省统计年鉴,对青海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青海省人均生态足迹为1.8438ha,青海省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2681ha,人均生态足迹赤字0.7327ha;生态足迹赤字主要来源于能源、草地、耕地类产品的消费。青海地处高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因此加强生态意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其生态足迹赤字,逐步走向生态省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青海省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基于GIS的青海省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及问题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琼 王青 朵海瑞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是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数据库的实际建设,概述了利用GIS技术的建库技术路线、主要功能及注意要点,并系统建设的中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 GIS 土地利用 数据库建设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与青海省东北部地区43年气温变化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勇 陈宗颜 刘春娥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2-56,共5页
利用柴达木盆地6个站和青海省东北部9个站43年的器测气温序列资料,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两个亚区43年来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①两个亚区年与四季温度序列,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冷暖阶段、变化周期和极端冷暖年份;②... 利用柴达木盆地6个站和青海省东北部9个站43年的器测气温序列资料,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两个亚区43年来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①两个亚区年与四季温度序列,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冷暖阶段、变化周期和极端冷暖年份;②两个亚区年与四季平均温度序列,具有明显的增温趋势,其中冬季增温率大,年与四季增温率小,10年增温趋势各不相同;柴达木盆地平均增温率为0 367℃10a,青海东北部地区平均增温率为0 293℃10a,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两个地区更加明显;③青海省东北部,80年代以前,升温速率慢而降温速率快;80年代以后,升温速率快而降温速率慢,其特征在冬季和夏季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青海省东北部 气温变化
下载PDF
青海省生态旅游建设构想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建军 赵宏利 《青海科技》 2005年第1期18-21,共4页
本文分析了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劣势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青海省发展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旨在推动青海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业 青海 优劣势 生态旅游建设 可持续发展 开发模式 构想 对策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西宁市人口容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生梅 《青海社会科学》 2004年第6期50-52,共3页
环境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环境因素已成为城市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者从限制人类活动的环境因素与人口容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依据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西宁市合理的人口容量以及控制目标。
关键词 环境因素 西宁市 人口容量 影响因素 人文环境 城市环境
下载PDF
浅谈青海旅游购物品的开发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景义 《青海科技》 2003年第5期24-25,共2页
本文通过对青海旅游购物品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剖析,指出加快旅游购物品市场的深层开发是青海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青海 旅游购物品 现状 旅游市场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三江源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春花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7-80,共4页
本文采用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三江源区旅游资源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定量地评价了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从对三江源区的24处风景区所得的评分结果来看,分值均较低,这和它们的旅游开发条件较差有直接的关系。但由于生态旅游... 本文采用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三江源区旅游资源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定量地评价了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从对三江源区的24处风景区所得的评分结果来看,分值均较低,这和它们的旅游开发条件较差有直接的关系。但由于生态旅游本身的特点是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它对生态旅游者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恰好可以扬长避短来开发这些旅游景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生态旅游资源
下载PDF
青海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临界值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生梅 《青海农林科技》 2005年第1期16-18,共3页
以青海省农林牧区地域状况为背景,从人口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支撑、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广实施生态农业等四个方面,探讨青海省农村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临界值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青海 农业经济 农业自然资源 农村牧区经济 生态农业 政府决策 推广 临界值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师地理教育建设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海峰 《地理教育》 2003年第2期58-59,共2页
一、知识经济的特征 知识经济是一种刚刚兴起的新的经济形态.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知识和智力,而不是资本,也不... 一、知识经济的特征 知识经济是一种刚刚兴起的新的经济形态.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是知识和智力,而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或一般劳动力,知识的生产和创新、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应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 高等师范大学 教育模式 课程设置 教材 地理教育
下载PDF
黄河源区玛多县中藏药资源保护性开发诌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春花 《甘肃农业》 2005年第4期42-42,共1页
文章对黄河源区玛多县中藏药资源开发现状及其利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进行保护性开发提出一些思路。
关键词 黄河源区 玛多县 中藏药资源 保护性开发 生态环境建设 法制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