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德都蒙古族剪发礼及其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2
1
作者 项秀才让 李朝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7-70,共4页
本文就德都蒙古族的剪发礼进行了田野考察和记录,并就其人类学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这样一个典型的通过仪式上,主要是认可孩子作为正式的社会成员,肯定这个孩子在族人中身份和地位的合法性;第二,作为对社会新成员生存和成长的关心,为... 本文就德都蒙古族的剪发礼进行了田野考察和记录,并就其人类学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这样一个典型的通过仪式上,主要是认可孩子作为正式的社会成员,肯定这个孩子在族人中身份和地位的合法性;第二,作为对社会新成员生存和成长的关心,为这个孩子提供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做好正常生活和生计的基本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礼仪 青海蒙古族 剪发礼
下载PDF
论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路径
2
作者 吴秀兰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3-46,共4页
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路径选择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民族区域自治及其相关法律有其正当性,我们必须从依法保障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入手,使自治机关自治权充分得到实现,进一步完善资源与生态环... 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路径选择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民族区域自治及其相关法律有其正当性,我们必须从依法保障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民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入手,使自治机关自治权充分得到实现,进一步完善资源与生态环境立法,从而探求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 自治地方 发展 法治路径
下载PDF
论藏族牧民定居化模式及其特点——以甘肃省玛曲县、青海省果洛州为个案 被引量:5
3
作者 苏发祥 才贝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63,共5页
牧民定居是新世纪以来政府在藏族牧区推行的主要惠民政策之一,但定居的方式、规模等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甘肃省玛曲县和青海省果洛州大武镇有扶贫、定居、移民三种不同牧民定居模式,各具特点。牧民定居是个复杂问题,牵涉到牧民生活的... 牧民定居是新世纪以来政府在藏族牧区推行的主要惠民政策之一,但定居的方式、规模等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甘肃省玛曲县和青海省果洛州大武镇有扶贫、定居、移民三种不同牧民定居模式,各具特点。牧民定居是个复杂问题,牵涉到牧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能简单地用"生态移民"一言而蔽之。此外,应从多视角具体分析牧民定居,牧民定居化,未必像一些学者坚持的那样,是游牧文化的终结,相反,可能是一种新的游牧生活的肇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牧区 定居化 模式 甘肃 青海
下载PDF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关系研究--以青海河湟地区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羊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7,共5页
本文立足于青海河湟地区自古以来形成的多民族杂居、多种文化现象并存的实际,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及田野调查情况,着重从语言、宗教信仰和民俗活动、族际通婚和经济交往等方面,分析并论述河湟地区各民族在长期互动中形成的和谐的民族关系,... 本文立足于青海河湟地区自古以来形成的多民族杂居、多种文化现象并存的实际,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及田野调查情况,着重从语言、宗教信仰和民俗活动、族际通婚和经济交往等方面,分析并论述河湟地区各民族在长期互动中形成的和谐的民族关系,探寻其兼容并包、寻求共识、共生共荣的民族关系发展特点及原因,从而为我国建构和谐的民族关系提供一个良好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河湟地区 民族关系 多元文化 族际交往 民族融合
原文传递
百年诉讼:村落水利资源的竞争与权力——对家藏村落文书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之一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成俊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0-88,222,共10页
历史人类学在注重文献、碑记资料的同时,特别强调田野调查,以增加学术的“现场感”,把注意力转向传统历史学的“宏大叙事”所遗漏和忽视的基层社会与地方社会,尤其关注那些被认为是“没有历史的人民’’和无文字社会的历史研究。本... 历史人类学在注重文献、碑记资料的同时,特别强调田野调查,以增加学术的“现场感”,把注意力转向传统历史学的“宏大叙事”所遗漏和忽视的基层社会与地方社会,尤其关注那些被认为是“没有历史的人民’’和无文字社会的历史研究。本文对自己在田野中发现的循化县清水乡两个村落之间水利纠纷事件进行探讨,借以解释地方社会的组织结构、权力结构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 水利 权力 历史人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