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胃粘膜病理学表现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海涛 孙浩 +2 位作者 李凯 许发功 蒋汉梅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967-970,共4页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胃粘膜病理学变化。方法我院诊治的BRG患者618例和无胆汁反流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1486例,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抗-Hp抗体检测和对组织切片行硼酸亚甲蓝染色三种...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胃粘膜病理学变化。方法我院诊治的BRG患者618例和无胆汁反流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1486例,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血清抗-Hp抗体检测和对组织切片行硼酸亚甲蓝染色三种方法对受试者进行Hp感染诊断,常规行胃镜检查,参照新悉尼系统标准,将组织学上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炎性反应活动性、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和重4个等级。结果 BRG患者Hp感染率为32.7%(202/618),而CSG组患者为40.6%(603/1486),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02例Hp阳性的BRG患者中,胃粘膜轻、中、重度炎症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61.4%和27.7%,显著重于416例Hp阴性患者的40.4%、51.7%和7.9%(P<0.05),胃粘膜淋巴滤泡形成、肠化生和活动性炎症发生率分别为15.4%、5.4%和16.8%,也显著重于Hp阴性患者的2.7%、10.8%和0.7%(P<0.05);603例Hp阳性的CSG患者胃粘膜轻、中、重度炎症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2%、59.4%和11.5%,与883例Hp阴性患者的34.1%、54.0%和11.9%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粘膜淋巴滤泡形成、肠化生和活动性炎症发生率分别为10.4%、1.8%和8.5%,与Hp阴性患者的7.8%、1.0%和5.0%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胃粘膜病理学轻度、中度和重度炎症情况发现,117例内镜下胃粘膜Ⅲ级BRG患者炎症程度显著重于200例Ⅰ级或301例Ⅱ级患者(P <0.05)。结论 BRG患者无论是胃镜下表现还是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都存在明显的病变,胆汁反流和Hp感染是引起胃粘膜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胃粘膜病变 胃镜下分级 病理学分级
下载PDF
原发于直肠、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任海芬 张晓昉 贺菊香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764-767,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直肠、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原发于直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107例患者和原发于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患者5年生存率,... 目的探讨原发于直肠、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原发于直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107例患者和原发于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患者5年生存率,并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原发于直肠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55岁、淋巴结无转移、无远处转移、TNM分期Ⅰ~Ⅱ期、类癌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高于≥55岁、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Ⅲ~Ⅳ期、不典型类癌及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癌的患者(P<0.05);不同肿瘤直径、T分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于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55岁、典型类癌、远处无转移、TNM分期Ⅰ~Ⅱ期和周围型肿瘤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高于≥55岁、不典型类癌、远处有转移、TNM分期Ⅲ~Ⅳ期和中央型的患者(P<0.05)。结论年龄、TNM分期、病理类型、远处转移可能同时影响原发于肺和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直肠 临床病理特征 生存率
下载PDF
紫杉醇增强HeLa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航 李莉 +3 位作者 马玉芳 赵凯庆 刘春 祁璘 《肿瘤药学》 CAS 2018年第4期550-554,共5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增强HeLa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及机制研究。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顺铂组,紫杉醇组,顺铂+紫杉醇联合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yclin E、... 目的探讨紫杉醇增强HeLa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及机制研究。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顺铂组,紫杉醇组,顺铂+紫杉醇联合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yclin E、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p27蛋白表达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顺铂组、紫杉醇组及联合组细胞活力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提高(P<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0.01),Cyclin D1及Cyclin E表达量下调(P<0.01),p21及p27表达量上调(P<0.01),PI3K及p-AKT表达量下调(P<0.01)。与顺铂组及紫杉醇组比较,联合组细胞活力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提高(P<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0.01),Cyclin D1及Cyclin E表达量下调(P<0.01),p21及p27表达量上调(P<0.01),PI3K及p-AKT表达量下调(P<0.01)。结论紫杉醇、顺铂单独或联合给药均能显著抑制HeLa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且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顺铂 HELA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血清MMP-11、MMP-26水平对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任海芬 本巴吉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24期3746-3749,共4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在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肿瘤科收治的68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在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肿瘤科收治的68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MMP-11、MMP-26水平,进一步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MMP-11、MMP-26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MP-11、MMP-26表达均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分别以血清MMP-11、MMP-26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显示,MMP-11的AUC为0.922,截断值>4.99(ng/ml),诊断敏感性为86.76%,特异性为82.35%,MMP-26的AUC为0.821,截断值>9.96(ng/ml),诊断敏感性为82.35%,特异性为80.88%;MMP-11、MMP-26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 MMP-11、MMP-26参与疾病进展,MMP-11、MMP-26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11 基质金属蛋白酶-26 临床病理参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抑制AFP表达对肝癌小鼠模型肝脏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许发功 喇翠玲 郭新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探讨抑制甲胎蛋白(AFP)表达对肝癌小鼠模型肝脏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建立肝癌模型的小鼠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每只瘤内直接注射p-siRNA 50μl/0.1 ml,实验组每只瘤内直接注射p-siRNA-AFP 50μl/0.1 ... 目的探讨抑制甲胎蛋白(AFP)表达对肝癌小鼠模型肝脏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建立肝癌模型的小鼠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每只瘤内直接注射p-siRNA 50μl/0.1 ml,实验组每只瘤内直接注射p-siRNA-AFP 50μl/0.1 ml,模型组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代替,每7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计算各组小鼠的移植瘤重量和抑瘤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AFP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采用TUNEL染色法计算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Beclin-1、LC3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的移植瘤重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与对照组(P<0.05),抑瘤率显著高于模型组与对照组(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血清AFP与VEGF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与对照组(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移植瘤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模型组与对照组(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移植瘤的Beclin-1、LC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与对照组(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AFP表达在肝癌小鼠模型中的应用能促进肿瘤细胞自噬与凋亡,抑制VEGF的表达,能抑制肿瘤增殖,提高抑瘤率,从而发挥肝脏损伤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肝癌 甲胎蛋白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下载PDF
Bim和BCSG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师成英 漆亚文 师成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1316-1319,共4页
目的探讨Bcl-2相互作用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im)、乳腺癌特异基因1(BCSG1)蛋白与乳腺癌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95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im及BCSG1蛋白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Bcl-2相互作用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im)、乳腺癌特异基因1(BCSG1)蛋白与乳腺癌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18年12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95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im及BCSG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乳腺癌患者Bim及BCSG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Bim及BCSG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肿瘤直径≥4 cm、浸润性乳腺癌、远处转移的患者,Bim及BCSG1阳性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4 cm、非浸润性乳腺癌、无远处转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Bim表达阳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复发率及转移率显著低于阴性组;BCSG1蛋白表达阳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阴性组,复发率及转移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m、BCSG1蛋白与乳腺癌肿瘤直径、病理分期、是否转移、病理分型关系密切,Bim表达阳性、BCSG1表达阴性患者预后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cl-2相互作用细胞凋亡调节因子 乳腺癌特异基因1 预后
下载PDF
BRCA1、MIC-1、mTOR在老年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师成英 漆亚文 师成玲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1期32-34,38,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乙肝基因(BRCA1)、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老年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75例老年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乙肝基因(BRCA1)、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老年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75例老年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主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BRCA1、mTOR表达情况,分析BRCA1、MIC-1、mTOR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及对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BRC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MIC-1、mTO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BRCA1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TNM分期等临床病理资料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MIC-1阳性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mTOR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BRCA1阳性表达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情况显著优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MIC-1、mTOR阴性表达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情况显著优于阳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BRC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MIC-1、mTO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三者均与直肠癌老年患者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病理学 基因 BRCA1 他克莫司结合蛋白质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1例
8
作者 师成英 漆亚文 王洋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20-221,共2页
患者男性,4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胃部胀痛伴反酸、烧心、恶心半年”行胃镜检查,见胃角溃疡型病变,大小约5 cm×3.5 cm,质脆易出血。病理活检:腺癌。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平素体健,患病以来无皮肤潮红、哮喘,无胃纳减... 患者男性,48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胃部胀痛伴反酸、烧心、恶心半年”行胃镜检查,见胃角溃疡型病变,大小约5 cm×3.5 cm,质脆易出血。病理活检:腺癌。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平素体健,患病以来无皮肤潮红、哮喘,无胃纳减退及进行性消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 临床病理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miR-144-3p和SGK3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许发功 杨立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探讨miR-144-3p和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3(SGK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青海省中医院122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乳腺癌组)及120例乳腺癌旁组织标本(正常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 目的探讨miR-144-3p和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3(SGK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青海省中医院122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乳腺癌组)及120例乳腺癌旁组织标本(正常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miR-144-3p mRNA、SGK3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SGK3蛋白表达,根据检测结果分为miR-144-3p高表达组、低表达组,SGK3阳性组、阴性组,分析miR-144-3p mRNA、SGK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对乳腺癌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miR-144-3p mRNA与SGK3蛋白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iR-144-3p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 <0. 05),SGK3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 <0. 05)。与正常组相比,乳腺癌组SGK3蛋白阳性表达显著增强(P <0. 01)。临床病理参数显示,miR-144-3p 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核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Ki67、P53蛋白表达水平相关,SGK3 mRNA与核分级、Ki67、P53蛋白表达水平相关(P <0. 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miR-144-3p mRNA高表达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21. 23%、39. 47%)均高于低表达组(19. 68%、17. 48%),SGK3阴性表达组PFS、OS (23. 27%、41. 64%)均高于低表达组(9. 79%、17. 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44-3p mRNA与SGK3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 597,P=0. 030)。结论 miR-144-3p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SGK3高表达,两者呈负相关关系,miR-144-3p及SGK3的表达水平均与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乳腺癌患者临床评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iR-144-3p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3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