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止血散瘀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脉络瘀滞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宋娅琴 吴敬 +1 位作者 杨露 王笃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究止血散瘀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脉络瘀滞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共计纳入108例脉络瘀滞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由医院门诊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究止血散瘀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脉络瘀滞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共计纳入108例脉络瘀滞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由医院门诊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止血散瘀明目汤和羟苯磺酸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患者黄斑厚度、出血斑及视野灰度值、视力变化情况及视网膜电生理结果、血清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1)水平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30%(52/54)高于对照组83.33%(45/5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黄斑厚度、出血斑及视野灰度值、视力、视网膜电生理结果、hs-CRP、VEGF、IGF-1、血液流变学指标均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黄斑厚度、出血斑及视野灰度值、视力、视网膜电生理结果、hs-CRP、VEGF、IGF-1、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3.70%)与对照组(1.85%)均较低(P>0.05)。结论止血散瘀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脉络瘀滞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佳,不良反应率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瘀滞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止血散瘀明目汤 羟苯磺酸钙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肝癌患者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金剑 白峻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3期2148-215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动脉期、全肝静脉期、病灶平衡期扫描,对照组采用119〗多层螺旋CT平扫。...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动脉期、全肝静脉期、病灶平衡期扫描,对照组采用119〗多层螺旋CT平扫。观察两种扫描方式在病灶显示率及病灶阳性诊断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CT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病灶显示率分别为95.56%、91.11%、95.56%,对照组CT平扫显示率为75.56%,研究组各期显示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诊断肝癌42例,诊断阳性率为93.33%,对照组诊断肝癌26例,诊断阳性率为57.78%,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不同类型肝癌诊断率方面,研究组对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93.10%、87.50%,对照组对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50.00%、20.00%,其中结节型、弥漫型诊断准确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肝癌进行多期扫描,能够为早期临床诊断肝癌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有助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特别对于结节型、弥漫型等类型的肝癌早期诊断,能够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肝癌 多期扫描 影像特征 价值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在肿块型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金剑 白峻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1578-1579,共2页
目的研究肿块型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采用CT动态增强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纳入30例我院2015年1—9月期间收治的肿块型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患者,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CT资料,患者均给予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包括动脉期、门脉期... 目的研究肿块型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采用CT动态增强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纳入30例我院2015年1—9月期间收治的肿块型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患者,回顾性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CT资料,患者均给予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包括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经CT动脉增强扫描后观察患者病灶的相关情况,如病灶大小、数目、形态、部位、边缘、密度等,同时观察动态增强的模式。结果研究对象肿瘤的大小为2.6-9.4 cm,平均(5.5±1.0)cm;肿块临近肝包膜回缩者5例,肝门区、肠系膜根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9例,肿块周围胆管扩张者22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者6例,门静脉和肝静脉血管侵犯者9例。平扫时肿块呈现低密度;动脉增强时,动脉期23例、门脉期24例可见肿块周围环状强化,延迟期有29例可见肿块中心出现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肿块型周围型胆管细胞性肝癌诊断中起到重要的临床作用,具有一定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态增强 肝脏 胆管细胞性癌 临床价值
下载PDF
CT强化值及形态学表现在不典型T4a期胃癌分期诊断中的参考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金剑 白峻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3期554-556,共3页
目的:探讨CT强化值以及形态学表现在不典型T4a期胃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临床纳入浆膜面光滑的T3、T4a期胃癌患者51例,分别检测病灶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的CT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期CT值以及动、静脉期CT... 目的:探讨CT强化值以及形态学表现在不典型T4a期胃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临床纳入浆膜面光滑的T3、T4a期胃癌患者51例,分别检测病灶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的CT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期CT值以及动、静脉期CT强化值对胃癌T4a期分期诊断效能间的差异性。另外,分析CT值法诊断效能最佳者与常规CT形态学诊断标准及二者相结合法诊断胃癌T4a期诊断效能间的差异性,分别计算不同诊断方法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CT静脉期-平扫强化值诊断效能最优,CT强化值43.6HU作为胃癌T4a期诊断阈值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4.07%、70.83%,曲线下面积(AUC)为0.80;常规CT形态学诊断标准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6.67%、33.33%;将上述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后,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26.31%。结论:CT静脉期-平扫强化值对胃癌T4a期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常规CT形态学的诊断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强化值 形态学表现 不典型T4a期胃癌 诊断
下载PDF
高原地区1342例体检者高尿酸血症检出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党占翠 赵忠智 +3 位作者 黄其安 王小春 佛梅兰 袁新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第9期666-668,671,共4页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人群高尿酸血症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尿酸酶法对对青海省级医院进行体检的1342例体检者进行尿酸测定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被调查者血尿酸均值为(329.3±90.9)μmol/L,高尿酸血症的...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人群高尿酸血症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尿酸酶法对对青海省级医院进行体检的1342例体检者进行尿酸测定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被调查者血尿酸均值为(329.3±90.9)μmol/L,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17.88%,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收缩压(SBP)、舒张压(SD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与尿酸均呈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与尿酸呈负相关(r<0,P<0.05)。高密度脂蛋白是影响西宁地区人群尿酸异常的保护因素,BMI、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是尿酸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原地区体检人群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较高,应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倡导居民低脂饮食、控制体重、积极戒烟、改善不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减少高尿酸血症的可控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检出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西宁地区834名企事业单位体检人员高血压现况调查
6
作者 袁新 赵忠智 +1 位作者 张雄英 党占翠 《青海医药杂志》 2017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了解西宁地区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危险因素的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1月—2015年4月采用自编问卷对在青海省人民医院体检企事业单位人群中的85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 目的:了解西宁地区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危险因素的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1月—2015年4月采用自编问卷对在青海省人民医院体检企事业单位人群中的85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体格检查的方法。结果:高血压的检出率为17.39%,男性高于女性;脑力活动、饮酒、喜食红肉可使高血压检出率增加;食鱼肉及锻炼使高血压检出率降低;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西宁地区居民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大、多食红肉。结论:西宁地区高血压检出率有所降低,与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影响因素 检出率 预防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异常与CT灌注成像参数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金剑 白峻虎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6年第4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异常与 CT 灌注成像(CTP)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发病6 h 内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 CT 平扫、CTP 及 CT 血管造影(CTA),分析 CTP 各个参数并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异常与 CT 灌注成像(CTP)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发病6 h 内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 CT 平扫、CTP 及 CT 血管造影(CTA),分析 CTP 各个参数并评估患侧大血管情况。以血管情况分为血管正常组(17例)、血管狭窄组(10例)和血管闭塞组(18例)。另外,发病时、发病14 d 、发病90 d 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 指数(BI)、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估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预后功能残疾水平。结果 CTA 检查显示:血管大致正常者1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者6例,大脑中动脉闭塞者8例,颈内动脉狭窄者4 例,颈内动脉闭塞者10例。3组患者在缺血区脑血流(CBF)面积、脑血容量(CBV)面积、梗死区相对 CBF(rCBF)、梗死区相对 CBV(rCBV)、局部灌注达峰时间(TTP)面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血管闭塞组以上参数均差于血管正常组,血管狭窄组仅 CBF 面积高于正常组,血管狭窄组与血管闭塞组比较,CBF 面积、CBV 面积、TTP 面积均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时,各组间患者仅 NIHS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正常组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血管狭窄组及血管闭塞组(P <0.05)。发病后14 d 、90 d ,各组患者 NIHSS 、BI 、mRS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正常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血管闭塞组(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侧血管异常与 CTP 显示的缺血范围存在密切的联系,能够作为患者临床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血管异常 CT 灌注成像参数 关联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