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干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马显志 韩生寿 +1 位作者 马骏 王凯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5期390-394,400,共6页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方法众多,但临床疗效报道不一。更换髓内钉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的金标准,极大提高了骨折不愈合治疗成功率,骨科医师至今仍首选此种治疗方法。但近期研究表明,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方法众多,但临床疗效报道不一。更换髓内钉一直被认为是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的金标准,极大提高了骨折不愈合治疗成功率,骨科医师至今仍首选此种治疗方法。但近期研究表明,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失败率越来越高,保留原髓内钉加接骨板及自体骨移植被认为是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目前的药物治疗研究集中于甲状旁腺激素(1-34),又称特立帕肽,其主要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最新研究证实其在加速骨折愈合方面有很好的疗效。目前关于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众多治疗方法缺乏循征医学等级支持。本文旨在对目前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骨折不愈合的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详细阐述及评价,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 不愈合
下载PDF
两次清创术在髋部骨折术后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凯 马显志 +1 位作者 王满宜 张伯松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观察两次清创术在髋部骨折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住院的25例髋关节感染患者详细资料。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0~71岁,平均44.76岁。治疗方案:第1次先清创、取... 目的观察两次清创术在髋部骨折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住院的25例髋关节感染患者详细资料。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0~71岁,平均44.76岁。治疗方案:第1次先清创、取出内固定、细菌培养、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植入,1周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再次清创、敏感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植入。术后血沉、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后,二期行新假体植入术。结果 25例患者中1例先后进行3次清创、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植入失败,至今感染未治愈。1例患者感染复发,准备再次手术。4例患者失访,其余21例患者随访24~80个月,平均60个月。19例患者治愈(90.48%),2例患者未治愈(9.52%)。术前术后血沉、C反应蛋白结果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Harris评分结果,优良10例(48%),较好7例(33%),尚可2例(9.5%),差2例(9.5%)。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部骨折内固定感染术后,应选择两次清创术。术中彻底清创、5套以上送检细菌标本、针对致病菌选用敏感抗生素间隔物、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等措施是提高髋部骨折术后感染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髋关节 感染 二次清创
下载PDF
初探慢性骨髓炎患者中不同细菌送检套数确定致病菌的能力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显志 王振栋 +1 位作者 王满宜 张伯松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慢性骨髓炎患者清创术中不同细菌送检套数与确定致病菌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25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2例,女性53例;年龄15~84岁,平均年龄(45.2±16.5)岁。共送检细菌...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慢性骨髓炎患者清创术中不同细菌送检套数与确定致病菌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255例慢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2例,女性53例;年龄15~84岁,平均年龄(45.2±16.5)岁。共送检细菌培养295次,其中送检套数分别为:63次(1套)、76次(2套)、51次(3套)、41次(4套)、64次(5套)。计算出总体细菌谱、各套数检出的细菌数及检出致病菌能力,并对其各套数之间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结果在295次送检细菌培养中,共检出细菌42种,前5位分别是金黄葡萄球菌(35.51%)、表皮葡萄球菌(14.29%)、铜绿假单胞菌(9.80%)、阴沟肠杆菌(5.31%)、大肠埃希菌(4.49%);各套细菌检出率依次为66.7%(1套)、69.7%(2套)、74.5%(3套)、78.0%(4套)及90.6%(5套及以上);确定致病菌能力依次为42.1%(2套)、51.9%(3套)、68.3%(4套)、82.8%(5套及以上),各套数之间比较结果为2套与4套、2套与5套、3套与5套之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确定致病菌方面,术中送检5套及以上细菌检出致病菌能力最强,1套送检细菌检出致病菌能力最差。因此推荐在术中至少送检5套及以上细菌标本来确定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细菌培养 套数
下载PDF
3D打印联合计算机辅助Taylor空间外固定架治疗下肢复杂畸形 被引量:1
4
作者 宗群川 张启福 +5 位作者 杨建成 曹志强 陈贝贝 张鹤令 胡一博 王涛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联合计算机辅助下Taylor空间外固定架治疗下肢复杂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13例下肢畸形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18~41岁,平均(31.62±8.99)岁。13例... 目的研究3D打印技术联合计算机辅助下Taylor空间外固定架治疗下肢复杂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13例下肢畸形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18~41岁,平均(31.62±8.99)岁。13例患者中足畸形患者12例(3例双足)和小腿畸形患者1例,患者通过3D打印技术重建畸形模型,辅助Taylor空间外固定架进行矫形手术治疗,术后评价主要根据Paley标准,足畸形患者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及曼彻斯特-牛津足部问卷(Manchester-Oxford Foot Questionnaire,MOXFQ)评分量表进行术前和术后的评价。结果术后患者随访时间46~132周,平均(79.76±32.68)周。拆除外架后患肢进行Paley评价,优6例次,良7例次,一般3例次,手术前后AOFAS及MOXF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联合计算机辅助下Taylor空间外固定架治疗下肢复杂畸形具有数据精准、可控性强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Taylor空间外架 下肢复杂畸形
下载PDF
微创接骨板技术联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建斌 李春亮 +1 位作者 田少斌 刘智深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观察前外侧入路微创接骨板技术联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12诊治的18例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复位和固定胫骨平台关节面,然后有限切开置入交锁髓内钉... 目的观察前外侧入路微创接骨板技术联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12诊治的18例复杂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复位和固定胫骨平台关节面,然后有限切开置入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或CT片,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并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及胫骨平台后倾角,记录膝关节KSS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5.3(24~30)个月。围手术期无骨筋膜室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3天X线片与CT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15例关节面台阶<2 mm,3例关节面台阶为2~5 mm。末次随访时胫骨平台内翻角及胫骨平台后倾角在正常范围,未出现骨折复位丢失,无膝关节活动受限与内外翻畸形发生。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7个月。1例随访期间出现膝关节僵直,行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末次随访时膝关节KSS临床评分:优11例,良4例,可3例。结论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特别是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联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能够有效保护内侧软组织,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能够提供足够的内固定强度,避免骨折复位丢失及骨折不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双髁骨折 微创接骨板技术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吉马酮调控miR-9a-5p/PTEN表达对脂多糖致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容榕 李春亮 +2 位作者 秦凤 盛观星 林鹏程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43-1647,共5页
目的探讨吉马酮调控miR-9a-5p/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轴对脂多糖(LPS)致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正常培养的心肌细胞),模型组(10 mg·L^-1的LPS处理心肌细胞6 h),低、... 目的探讨吉马酮调控miR-9a-5p/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轴对脂多糖(LPS)致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正常培养的心肌细胞),模型组(10 mg·L^-1的LPS处理心肌细胞6 h),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50,100和200μmol·L^-1吉马酮处理模型组细胞),A组(转染miRNA模拟物阴性对照后,进行LPS处理),B组(转染miR-9a-5p模拟物后,进行LPS处理),C组(转染miRNA抑制物阴性对照后,进行LPS和200μmol·L^-1吉马酮处理),D组(转染miR-9a-5p抑制物后,进行LPS和200μmol·L^-1吉马酮处理)。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记法分别检测miR-9a-5p和PTEN 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miR-9a-5p和PTEN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空白组、模型组、高剂量实验组、A组、B组、C组和D组的心肌细胞MDA含量分别为(9.87±0.98),(33.48±3.41),(13.48±1.64),(34.87±3.49),(15.69±1.58),(12.69±1.27)和(29.87±2.88)μmol·g^-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54±0.63)%,(25.36±2.51)%,(9.74±1.01)%,(25.14±2.55)%,(12.36±1.31)%,(10.98±1.06)%和(19.64±1.83)%,miR-9a-5p分别为1.01±0.09,0.32±0.03,0.82±0.08,0.38±0.04,0.86±0.07,2.38±0.24和1.43±0.14,PTEN蛋白分别为0.38±0.04,0.87±0.06,0.51±0.04,0.82±0.07,0.51±0.05,0.45±0.05和0.74±0.06。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或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或A组与B组比较,或C组和D组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EN是miR-9a-5p的靶基因,miR-9a-5p负性调控PTEN表达。结论吉马酮可抑制LPS所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其机制与调控miR-9a-5p/PTEN通路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马酮 miR-9a-5p 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酶基因 脂多糖 心肌细胞 氧化应激损伤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