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高原地区中老年人多维度认知功能及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文增 赵婷婷 +6 位作者 侯永兰 张桂娟 钟欣 李国峰 李鹤 张占军 朱爱琴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5-33,共9页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中老年人多维度认知功能的性别差异,以及不同性别中老年人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取青海地区(平均海拔3 000 m)中老年人500名(男性299...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中老年人多维度认知功能的性别差异,以及不同性别中老年人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取青海地区(平均海拔3 000 m)中老年人500名(男性299名、女性201名)。收集被调查者人口学信息、慢性病史、运动、经济和婚姻状况以及外周血指标,并进行多维度认知功能和心理评估,包括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筛查、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延迟回忆(complex figure test delay recall, CFT-DR)、连线测验A和B(trail making test, TMT-A&B)和数字符号转换测验(symbol-digit modalities test, SDMT)等,采用协方差分析不同性别人群年龄和教育程度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C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女性比较,男性总体认知、情景记忆、工作记忆评分均增高(P<0.05和P<0.01),但注意力和执行力以及睡眠质量和抑郁状态评分明显降低(P<0.01)。校正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后,男性在不同年龄组和受教育程度组中总体认知、情景记忆、注意力和执行力均优于女性(P<0.05,P<0.01)。进一步对比发现女性MCI患病率高于男性(25.9%比19.4%;χ^(2)=4.46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男80岁~=3.636,OR女70岁~=2.578,OR男70岁~=2.914,OR女80岁~=1.500)是中老年人群发生MCI的危险因素(P<0.05,P<0.01),受教育程度高(OR男初中=0.146,OR女初中=0.166,OR女高中=0.151)是中老年人群发生MCI的保护因素(P<0.01)。而未婚是男性发生MCI的危险因素(OR=1.855,P<0.05),睡眠质量差(OR=1.083,P<0.05)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1.081,P<0.05)是女性发生MCI的危险因素,教师职业是女性MCI的保护因素(OR=0.206,P<0.05)。结论 高原地区不同性别中老年人群存在多维度认知域的减退,其影响因素不同,随着增龄和教育水平低的影响,女性认知功能下降趋势比男性明显。女性是MCI发生的高危人群,针对性别差异应采取不同的预防和延缓认知损伤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中老年人群 多维度认知域 轻度认知障碍 性别差异
下载PDF
老年无痛胃镜检查应用PDCA理念下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干预效果探析
2
作者 马秀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52-0155,共4页
分析为无痛胃镜检查老年患者应用PDCA理念引导下制定临床路径模式干预效果。方法 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间,本院收治80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组设对照组、观察组,对应配合常规无痛胃镜检查护理、在PDCA理念引导下... 分析为无痛胃镜检查老年患者应用PDCA理念引导下制定临床路径模式干预效果。方法 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间,本院收治80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组设对照组、观察组,对应配合常规无痛胃镜检查护理、在PDCA理念引导下展开临床护理路径,各组40例。从组间在心理情绪、并发症事件、满意度评价差异评比。结果 焦虑、抑郁负面情绪方面,观察组分数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事件方面,观察组发生率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评价方面,观察组满意度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老年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应用PDCA理念引导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干预,有利于心理状态稳定,避免因此出现应激状态从而诱发并发症,提高患者对医护措施的信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无痛胃镜 PDCA理念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 并发症
下载PDF
老年COPD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失衡对继发真菌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振华 王蕾 魏永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5693-5696,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对继发真菌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COPD患者117例为研究组,依据真菌病原学检查结果,并参照《感染性疾病诊疗指南》,将研究组分为继发真菌感染...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对继发真菌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COPD患者117例为研究组,依据真菌病原学检查结果,并参照《感染性疾病诊疗指南》,将研究组分为继发真菌感染COPD组(n=31例)和单纯COPD组(n=86例),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9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继发真菌感染COPD组和单纯COPD组外周血Th17、Treg、Th17/Treg水平。收集研究组临床病理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OPD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高风险因素,行一般线性回归检验分析Th17/Treg水平变化与老年COPD患者感染真菌的相关强度。结果 研究组Th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re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h17/Treg比值显著上调(P<0.001);继发真菌感染COPD组和单纯COPD组激素使用剂量、激素使用时长、抗菌药使用时长、血浆白蛋白、住院时长及外周血(Th17、Treg、Th17/Treg)水平呈明显差异(P<0.05,P<0.001);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大剂量激素使用、长期激素和抗菌药使用、长期住院、Th17/Treg比值下调是真菌侵袭老年COPD患者的高风险因素(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h17/Treg细胞失衡对真菌侵袭老年COPD患者有重要影响(P<0.001),并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1.418-0.737X。结论 Treg与Th17在COP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Treg/Th17细胞失衡为真菌侵袭老年COPD患者提供重要契机,临床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将Treg/Th17作为老年COPD患者继发真菌感染辅助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真菌感染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MRI探讨参芪益智颗粒对高原地区前驱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疗效观测
4
作者 茹宝根 刘文增 +5 位作者 杨国财 钟欣 李梓赟 刘金昊 张永海 朱爱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085-1091,共7页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参芪益智颗粒对低氧环境下前驱期阿尔茨海默病(pAD)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久居青海地区符合pAD纳入标准,年龄50~85岁、文化程度≥6年、汉族女性患者77例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参芪益智颗...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参芪益智颗粒对低氧环境下前驱期阿尔茨海默病(pAD)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久居青海地区符合pAD纳入标准,年龄50~85岁、文化程度≥6年、汉族女性患者77例作为受试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参芪益智颗粒)39例,对照组(安慰剂)38例进行临床观察24周。采集受试者临床信息、认知及神经心理测评和扩散张量成像(DTI)、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结果认知及神经心理结果显示,药物组患者MoCA、AVTL、SDMT、CFT-copy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ADAS-cog和GDS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ADAS-cog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1);治疗后药物组MoCA、AVTL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ADAS-cog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DTI结果显示,治疗后药物组多个脑区的轴向扩散系数升高(P<0.05)。rsfMRI结果显示,治疗后药物组右侧颞极:颞中回、三角部额下回、内侧和旁扣带回ALFF值升高,左侧小脑半球Crus1小叶、枕上回和缘上回ALFF值降低,药物组右侧背外侧额上回ALFF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药物组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和枕下回ReHo值升高,右侧小脑半球Crus1小叶下降(P<0.05),药物组左侧顶下缘角回ReHo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参芪益智颗粒通过调节认知相关脑区的白质微观结构和自发神经元活动,能够有效改善高原地区pAD总体认知和多认知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MRI 参芪益智颗粒 前驱期阿尔茨海默病 高原地区 多维度认知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与胃饥饿素、瘦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建刚 朱爱琴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977-1981,共5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减少,神经元α-突触核蛋白沉积及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胃饥饿素、瘦素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就PD与胃饥饿素、瘦素的关系进行综述,进一步...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减少,神经元α-突触核蛋白沉积及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胃饥饿素、瘦素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就PD与胃饥饿素、瘦素的关系进行综述,进一步探讨胃饥饿素、瘦素对PD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胃饥饿素 瘦素
下载PDF
性别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因素相关性的研究和进展
6
作者 柴长彪 朱爱琴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4年第2期614-621,共8页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指患者出现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减退,但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是一种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认知功能障碍。MCI易转发为痴呆,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MCI的危险因素分为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指患者出现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减退,但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是一种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认知功能障碍。MCI易转发为痴呆,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MCI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性危险因素和可控性危险因素。对MCI相关因素的研究,有利于痴呆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减轻人民、社会及国家负担,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本文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关流行病学、载脂蛋白E4型基因、影像、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的多模态干预的最新相关研究及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流行病学 载脂蛋白E4型基因 影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红系前体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中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娜 刘晓莉 +1 位作者 朱爱琴 艾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81-987,共7页
目的探讨红系前体细胞(EPC)及其亚型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首次诊断与治疗的3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予以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同时选取相匹配的3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 目的探讨红系前体细胞(EPC)及其亚型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首次诊断与治疗的3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予以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同时选取相匹配的3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红系前体细胞及其亚型CD45^(+)EPC和CD45^(-)EPC比例;进一步培养原代皮质神经元并构建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AD模型组、CD45^(+)EPC组、CD45^(-)EPC组、Artemin阻断组神经元凋亡比例。结果AD组与对照组、AD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红系前体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D组治疗前CD45^(+)EPC比例(t=7.277,P=0.000)和活性氧含量(t=10.817,P=0.000)高于对照组、CD45^(-)EPC比例(t=7.277,P=0.000)和Artemin含量(t=6.547,P=0.000)低于对照组,而治疗前后CD45^(+)EPC和CD45^(-)EPC比例、活性氧和Artemin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元凋亡实验显示,不同处理组神经元凋亡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62,P=0.000),AD模型组(t=9.330,P=0.000)、CD45^(+)EPC组(t=14.362,P=0.000)、CD45^(-)EPC组(t=2.423,P=0.036)和Artemin阻断组(t=9.970,P=0.000)神经元凋亡比例均高于对照组,AD模型组(t=4.548,P=0.001)、CD45^(+)EPC组(t=8.759,P=0.000)和Artemin阻断组(t=5.387,P=0.000)均高于CD45^(-)EPC组,CD45^(+)EPC组亦高于AD模型组(t=5.091,P=0.000)和Artemin阻断组(t=3.175,P=0.004)。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外周血CD45^(+)EPC比例显著增加,CD45^(-)EPC比例显著减少。CD45^(-)EPC可以通过分泌Artemin减少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红系前体细胞 抗原 CD 细胞凋亡
下载PDF
TNF对造血调控的影响及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解友邦 年蔚 +3 位作者 刘彦民 高云梅 石雪峰 郗爱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4期48-51,共4页
作为造血抑制因子之一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主要有TNF-α和TNF-β两种,两者对干细胞和祖细胞的作用在不同的集落刺激因子(CSF)刺激下作用不同。TNF-α通过其经典途径激活核因子κB(NF-κB),其中NF-κB抑制剂(IκB)被磷酸化后释放NF-... 作为造血抑制因子之一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主要有TNF-α和TNF-β两种,两者对干细胞和祖细胞的作用在不同的集落刺激因子(CSF)刺激下作用不同。TNF-α通过其经典途径激活核因子κB(NF-κB),其中NF-κB抑制剂(IκB)被磷酸化后释放NF-κB二聚体,易位至细胞核以结合特异性NF-κB DNA结合位点以激活基因表达,正调节参与造血干细胞(HSC)和祖细胞维持和稳态的基因转录,TNF-α通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TNFR2)激活Notch和NF-κB信号传导途径,在炎症信号传导下促进HSC产生。TNF-β受体,即淋巴毒素-β受体(LTβR)表达于许多造血组织,TNF-β可以激活NF-κB信号通路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LTβR信号传导以细胞类型限制的方式导致NF-κB活化,而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骨髓上清中的TNF-β水平明显升高,同时骨髓CD71+细胞存在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提示TNF-β在HAPC红系造血调控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造血调控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下载PDF
Alzheimer病临床症状概述 被引量:1
9
作者 滕长青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1999年第1期15-16,46,共3页
Alzheimer病是脑的广泛神经细胞脱落性疾病,多数患者存在老年斑(SPa)和Alzheimer神经元纤维变化(即NFTa)。遗传史或有或无.即分为家族性和散发性。家族性Alzheimer病病人的1号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的膜蛋白异常.19号染色体的。一脂蛋白... Alzheimer病是脑的广泛神经细胞脱落性疾病,多数患者存在老年斑(SPa)和Alzheimer神经元纤维变化(即NFTa)。遗传史或有或无.即分为家族性和散发性。家族性Alzheimer病病人的1号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的膜蛋白异常.19号染色体的。一脂蛋白E的ε4基因及21号染色体上的β-球蛋白前遗传基因变异共4种类型变化。而散发性病人中.α-脂蛋白E的ε4基因变异较常见。但是各种遗传基因异常引起的Alzheimer病和散发性Alzheimer病的临床症状并无多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病 散发性 家族性 病人 脂蛋白 遗传基因 常见 21号染色体 9号染色体 膜蛋白
下载PDF
高原反应——高原环境下的“亚健康”状态
10
作者 滕长青 《白云医药》 1999年第4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高原反应 高原环境 亚健康状态
下载PDF
缺氧诱导的神经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红秀 孟婕 朱爱琴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9-422,427,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约占痴呆的60%~80%,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及社会生活功能丧失,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缺氧是一种特殊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老年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约占痴呆的60%~80%,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及社会生活功能丧失,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缺氧是一种特殊环境因子,已证实与AD的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是缺氧诱导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释放炎性因子,引起脑内神经炎症反应,进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发认知功能障碍。现就缺氧诱发的炎性反应、神经炎症与AD间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缺氧 炎症 中枢神经系统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老年男性胆囊结石穿孔十二指肠内瘘合并胆石性肠梗阻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美 李国峰 +4 位作者 卢岩松 潘洪帅 马丽莉 马继登 朱爱琴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3-334,共2页
分析高海拔地区1例老年男性胆囊结石穿孔十二指肠瘘患者的诊疗经过,对胆囊十二指肠瘘的病因和诊断及预防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该患者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多发结石数年,现急性发作后致十二指肠球部穿孔,后形成肠瘘导致胆石性肠梗阻,内科... 分析高海拔地区1例老年男性胆囊结石穿孔十二指肠瘘患者的诊疗经过,对胆囊十二指肠瘘的病因和诊断及预防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该患者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多发结石数年,现急性发作后致十二指肠球部穿孔,后形成肠瘘导致胆石性肠梗阻,内科治疗无效后,成功开腹手术取出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胆囊结石 肠穿孔 肠梗阻
原文传递
接受治疗且动态血压参数正常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茂蔚 石晓琴 马靖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5期168-171,共4页
目的:调查接受治疗且动态血压参数正常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昼夜节律血压模式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月,选择本院130例在治疗期间达到正常动态血压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60~85岁)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 目的:调查接受治疗且动态血压参数正常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昼夜节律血压模式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月,选择本院130例在治疗期间达到正常动态血压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60~85岁)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动态血压得到控制(白天血压<135/85 mmHg,夜间血压<120/70 mmHg)。根据夜间收缩压变化和晨峰(MS),受试者分为MS正常或高(>23mmhg)的杓型和非杓型。随访记录心血管事件(卒中、冠状动脉事件、心力衰竭和外周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结果:在随访期间(16.3±2.6月;范围:7.5~20月),发生了76起心血管事件,包括14次卒中、43次冠状动脉事件、18次心力衰竭(10次射血分数保留,8次射血分数减少)和1次外周血运重建。全部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每100例患者2.09次/年。正常MS杓型、高MS杓型和非杓型组分别有16、38和22次事件。与正常MS杓型患者相比,高MS杓型和非杓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仍然很高。结论:在接受治疗并达到正常动态血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高MS杓型和非杓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 心血管事件 动态血压 晨峰
原文传递
以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为主要表现的老年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例
14
作者 马美 刘媛超 +4 位作者 廖佳 钟欣 朱爱琴 李国峰 廖宝霞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4-856,共3页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1种罕见的T细胞淋巴瘤,发病年龄偏大,分期晚,预后极差。临床表现不典型,除发热、盗汗、消瘦、浅表淋巴结肿大、高γ球蛋白血症等一系列代谢亢进的淋巴瘤共同临床表现外,也可有皮疹、关节炎、多浆膜...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1种罕见的T细胞淋巴瘤,发病年龄偏大,分期晚,预后极差。临床表现不典型,除发热、盗汗、消瘦、浅表淋巴结肿大、高γ球蛋白血症等一系列代谢亢进的淋巴瘤共同临床表现外,也可有皮疹、关节炎、多浆膜腔积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间质性肺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等全身炎症反应的表现。本文报告1例老年男性以血小板进行性下降为主要表现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以提高临床医师对AITL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淋巴瘤 大细胞 免疫母细胞 血小板减少
原文传递
老年女性髋部未分化多形性肉瘤1例
15
作者 马美 叶谢智华 +3 位作者 黄国强 祁玉娟 赞梅 钟欣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1-311,共1页
患者女,68岁,因“发现左髋部包块1年余”入院。查体:左侧髋部可触及1个大小约30 mm×20 mm包块,质韧,活动度差,边界清楚,无触痛。血清肿瘤指标:糖类抗原72-4 20.07 U/ml,人附睾分泌蛋白91.24 pmol/L。B超检查结果提示体表包块,见图... 患者女,68岁,因“发现左髋部包块1年余”入院。查体:左侧髋部可触及1个大小约30 mm×20 mm包块,质韧,活动度差,边界清楚,无触痛。血清肿瘤指标:糖类抗原72-4 20.07 U/ml,人附睾分泌蛋白91.24 pmol/L。B超检查结果提示体表包块,见图1。红细胞沉降率61 mm/h。局麻下行左髋皮下包块切除术:见皮下脂肪层1个大小约4 cm×3 cm的白色囊实性包块,边界清楚,周围组织无侵犯,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有完整包膜。术后病理检查示:(左髋部包块)灰白皮肤及皮下组织1块,位于皮下组织,紧邻基底切缘,大小3.7 cm×2.6 cm×1.2 cm,梭形皮瓣,大小3.5 cm×1 cm,皮肤下方可见1个灰白结节,大小3.5 cm×2.5 cm×1.2 cm,界限清楚,切开灰白,实性,质细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脂肪层 组织界限 老年女性 髋部 囊实性包块 包块切除术 红细胞沉降率 术后病理检查
原文传递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多组学研究进展
16
作者 郑桂萍 年蔚 +1 位作者 石雪峰 解友邦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5-800,共6页
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或Monge综合征是一种在海拔超过2500 m地区流行的疾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CMS的亚型之一。藏族人群基因组中的高原适应基因以EPAS1和EGNL1最为关键;HIF-PHD... 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或Monge综合征是一种在海拔超过2500 m地区流行的疾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CMS的亚型之一。藏族人群基因组中的高原适应基因以EPAS1和EGNL1最为关键;HIF-PHD-VHL蛋白系统在HAPC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SENP1基因编码一种蛋白酶,具有调节缺氧相关转录因子如HIF和GATA的功能,调节EPO或EPO受体表达参与红细胞生成。随着基因检测和组学技术的发展,关于HAPC发病机制的研究在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为骨髓血液生态和造血调控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CMS的诊断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诊断应该完善先天性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推荐的基因检测。本文就HAPC在各组学技术、造血调控及诊断流程方面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更有利于对HAPC发病机制的认识,强调基因检测在红细胞增多的临床诊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 组学技术 慢性高原病 基因检测 红细胞生成 造血调控 诊断流程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体重减轻与胃饥饿素和瘦素以及低氧环境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建刚 朱爱琴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0,共5页
体重减轻是帕金森病(PD)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通常比运动症状早几年出现,并贯穿疾病全程。目前PD患者体重减轻的原因尚未明了,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能量平衡紊乱、神经内分泌异常等有关,胃饥饿素及瘦素可能在PD患者体重减轻中扮演重... 体重减轻是帕金森病(PD)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通常比运动症状早几年出现,并贯穿疾病全程。目前PD患者体重减轻的原因尚未明了,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能量平衡紊乱、神经内分泌异常等有关,胃饥饿素及瘦素可能在PD患者体重减轻中扮演重要作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能是P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可显著影响PD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其他非运动症状等,而研究报道低氧环境可增加致病蛋白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和聚集,提示缺氧应激、低氧/间歇性缺氧可能是导致PD的致病因素之一。本文就近年来PD患者体重减轻与胃饥饿素、瘦素以及低氧环境对其影响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体重减轻 瘦素 胃饥饿素
原文传递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严露萱 朱爱琴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90-1495,共6页
帕金森病(PD)病因复杂, 机制尚不清楚, 由于涉及基因、环境和衰老, 寻找共同的因素是确定干预目标的关键。缺氧在自然环境和疾病状态中普遍存在, 它被认为与PD的病因密切相关。缺氧可能增加致病蛋白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和聚集, 通过多... 帕金森病(PD)病因复杂, 机制尚不清楚, 由于涉及基因、环境和衰老, 寻找共同的因素是确定干预目标的关键。缺氧在自然环境和疾病状态中普遍存在, 它被认为与PD的病因密切相关。缺氧可能增加致病蛋白α-突触核蛋白的表达和聚集, 通过多靶点来影响PD的发生和发展。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与缺氧密切相关, 是机体调节氧化应激的重要信号通路, 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神经元凋亡、降低炎性反应和减轻氧化应激有密切关系。研究显示, 激活HIF-1α、Nrf2因子相关信号通路后可保护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作用, 本文就近年来HIF-1α、Nrf2与PD的相关性, 以及低氧环境对PD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
原文传递
高海拔地区帕金森病患者伴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外周炎症标记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冀磊 曹羽 +3 位作者 阿祥仁 刘芝兰 马婧 朱爱琴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47-1452,共6页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帕金森病(PD)患者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外周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青海省西宁地区(海拔2260 m)的PD患者120例,使用PD运动症状量表与非运动症状量表进行评分。采用13C呼气试...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帕金森病(PD)患者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外周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青海省西宁地区(海拔2260 m)的PD患者120例,使用PD运动症状量表与非运动症状量表进行评分。采用13C呼气试验检查患者Hp感染情况,并根据结果分为Hp感染组和Hp未感染组。同时测定外周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PD患者Hp感染发生率56.67%(68/120)。PD伴Hp感染组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UPDRS)-Ⅲ、UPDRS-Ⅳ、UPDRS总分、改良的Hoehn-Yahr(H-Y)分级、便秘评分系统(CSS)和利兹消化不良调查问卷(LDQ)评分均高于未感染组,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低于未感染组(均P<0.05)。Hp感染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TNF-α、NLR和H-Y分级是PD合并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3、1.188、3.320、4.593,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L-6、TNF-α、NLR与UPDRS-Ⅲ(r=0.676、0.644、0.488)、UPDRS-Ⅳ(r=0.679、0.660、0.430)、UPDRS-总分(r=0.391、0.448、0.319)、H-Y分级(r=0.610、0.750、0.460)、CSS(r=0.529、0.366、0.212)、LDQ(r=0.581、0.440、0.263)呈正相关,与MMSE呈负相关(r=-0.617、-0.596、-0.321)(均P<0.05)。结论Hp感染导致外周炎症指标的升高可能参与高原地区PD的发生和发展,血清IL-6、TNF-α、NLR等炎症因子可能作为PD伴Hp患者病情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螺杆菌 幽门 高海拔 炎症趋化因子类
原文传递
胃体幽门腺腺瘤1例
20
作者 杜灿 王伟 +1 位作者 张梦岚 逯艳艳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852-1853,共2页
本文报道1例64岁女性胃体幽门腺腺瘤(PGA)患者,系罕见散发病例,且该患者无自身免疫性胃炎、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史、未感染幽门螺杆菌及无萎缩性胃炎。PGA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肿瘤。腺体呈现胃幽门腺分化,细胞呈立方或柱状,胞质嗜酸性... 本文报道1例64岁女性胃体幽门腺腺瘤(PGA)患者,系罕见散发病例,且该患者无自身免疫性胃炎、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史、未感染幽门螺杆菌及无萎缩性胃炎。PGA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肿瘤。腺体呈现胃幽门腺分化,细胞呈立方或柱状,胞质嗜酸性至嗜两性,无黏蛋白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具有胃幽门腺分化的标志物,包括黏蛋白5Ac(MUC5Ac)和MUC6。患者于2018年1月19日在静脉麻醉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最终病理诊断:胃PGA;肉眼分型:0~Ⅱa;病变范围:1.0 cm×0.5 cm;水平切缘及基底切缘净。PGA可以进行保守治疗,也可行ESD完全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体幽门腺腺瘤 黏蛋白5AC 黏蛋白6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