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地区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氧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孙东明 张海明 +2 位作者 顾玉海 李荧 马四清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9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氧动力学的基本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wanGanz导管及热稀释法心输出量测定技术对西宁地区2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临床监测。结果:在机械通气条...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氧动力学的基本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wanGanz导管及热稀释法心输出量测定技术对西宁地区2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临床监测。结果:在机械通气条件下,全部患者氧输送(DO2)水平在监测开始第1日略有升高,而氧耗量(VO2)升高不明显,二者之间无相关(r=0.0320,P>0.05);第2~3日DO2继续升高到600ml·min-1·m-2以上时,VO2亦随之升高,出现病理性氧供依赖(r=0.6547,P<0.05),在DO2超过720ml·min-1·m-2以后,VO2的上升趋于平缓,相关关系消失(r=0.1943,P>0.05),氧摄取率在DO2低于550ml·min-1·m-2时出现低水平代偿,以后均处于较低水平,与VO2呈负相关关系(r=-0.4068,P<0.01)。结论:肺心病患者氧摄取功能已出现明显障碍,致使DO2与VO2之间出现病理性氧供依赖;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最佳氧供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氧输送 氧耗量 病理性 氧供依赖 高原
下载PDF
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治疗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石青军 杨正平 孙斌 《青海医药杂志》 1999年第7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哮喘危重状态时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哮喘伴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呼吸性酸中毒患者,行低通气量、低频率的机械通气方式,监测带机前与带机后24小时内血气变化;结果:酸中毒、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明显改善(P...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哮喘危重状态时的疗效;方法:选择12例哮喘伴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呼吸性酸中毒患者,行低通气量、低频率的机械通气方式,监测带机前与带机后24小时内血气变化;结果:酸中毒、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明显改善(P均<0.01),无气压伤发生;结论:适宜的机械通气短期可纠正缺氧,改善二氧化碳潴留,防止气压伤发生,在哮喘危重状态的救治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呼吸功能不全 酸中毒 机械通气
下载PDF
西宁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病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
3
作者 曹梅香 孙东明 +1 位作者 马四清 严宪才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7年第1期19-20,共2页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 1992~ 1995年对 2 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病人进行TPN支持治疗并与 1992年前 30例进行比较 ,尽管两组病情基本一致 ,APACHEⅡ评分P >0 .0 5,但1992年后经TPN治疗组的病情明显好转。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 1992~ 1995年对 2 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病人进行TPN支持治疗并与 1992年前 30例进行比较 ,尽管两组病情基本一致 ,APACHEⅡ评分P >0 .0 5,但1992年后经TPN治疗组的病情明显好转。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病人用TPN治疗有以下表现 :①呼吸肌力增加 ,肺自主通气量和潮气量增加 ;②脱离呼吸机时间与 1992年前组相比较均提前 3~ 5d ;③血清白蛋白 1周内均恢复正常 ,有利于损伤的肺泡和支气管上皮的修复 ;④体内各种电介质维持稳定 ;⑤医源性肺感染及其并发症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全胃肠外营养 营养支持
下载PDF
大剂量肾上腺素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
4
作者 马四清 孙东明 曹梅香 《青海医药杂志》 1997年第8期17-18,共2页
本文11例均经常规CPR(包括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0.02mg/kg)无效后,逐渐增加肾上腺素量(一次最大量8mg)直至总量达目前推荐剂量(0.2mg/kg)取得满意效果。作者认为:心肺脑复苏时,目前推荐的标准剂量太小,早期应用且逐渐增量可... 本文11例均经常规CPR(包括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0.02mg/kg)无效后,逐渐增加肾上腺素量(一次最大量8mg)直至总量达目前推荐剂量(0.2mg/kg)取得满意效果。作者认为:心肺脑复苏时,目前推荐的标准剂量太小,早期应用且逐渐增量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 心肺脑复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高原地区ARDS患者氧输送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严宪才 杨正平 +1 位作者 孙东明 马四清 《青海医药杂志》 2001年第10期11-12,共2页
目的 :充分了解和掌握高原地区ARDS患者氧输送变化规律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Swan -Ganz导管及热稀释法输出量测定技术对西宁地区 2 0例ARDS患者进行监测 ;结果 :①监测开始第 1天至第 2天全部患者氧输送 (DO2 )逐渐上... 目的 :充分了解和掌握高原地区ARDS患者氧输送变化规律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Swan -Ganz导管及热稀释法输出量测定技术对西宁地区 2 0例ARDS患者进行监测 ;结果 :①监测开始第 1天至第 2天全部患者氧输送 (DO2 )逐渐上升 ,氧耗量 (VO2 )也随之上升 ,出现病理性氧供依赖 (r=0 .6 1 76 ,P <0 .0 5) ;②在抢救的第 4到第 5天以后成活组患者DO2 水平仍有继续升高 ,但VO2 上升趋势平缓 ,出现平台效应 ,DO2 与VO2 相关关系下降 (r=0 .457,P <0 .0 5) ,死亡组患者DO2 及VO2 再无升高 ,两者继续呈明显氧供依赖 (r =0 .7493,P <0 .0 5) ;③氧摄取率在整个监测期间均处于较低水平 ;结论 :ARDS患者氧摄取的代偿功能出现明显障碍 ,从而导致VO2 对DO2 发生氧供依赖 ,另外成活组患者存在临界DO2 、DO2 与V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ARDS 氧输送 氧耗量 氧供依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感染性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孙东明 马四清 +1 位作者 陈淑娟 严宪才 《高原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36-38,共3页
目的:通过对感染性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监测,充分了解高海拔地区该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Swan—Ganz导管及热稀释法心输出量测定技术对29例患者进行临床监测;结果:在给予容量复苏后,... 目的:通过对感染性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监测,充分了解高海拔地区该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Swan—Ganz导管及热稀释法心输出量测定技术对29例患者进行临床监测;结果:在给予容量复苏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呈明显高动力状态,其主要表现为心脏指数增加的体循环阻力指数下降,此变化在生存组和死亡组是一致的,但在抢救后的第3~4天,生存组心脏指数逐渐降至正常,体循环阻力指数逐渐回升,而死亡组则无任何变化;结论:体循环阻力指数的下降是感染性休克的关键环节,且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与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而心脏指数的增加,则是针对缺氧和体循环阻力指数下降所出现的代偿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感染性休克 多器官衰竭 血液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