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20年青海湖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及驱动分析
1
作者 李文斌 曹生奎 +3 位作者 曹广超 赵浩然 陈链璇 侯瑶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7-336,343,共11页
[目的]明确2000—2020年青海湖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时空格局变化特征,探究影响植被NPP的主要因素及驱动比例,为青海湖流域基础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植被NP... [目的]明确2000—2020年青海湖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时空格局变化特征,探究影响植被NPP的主要因素及驱动比例,为青海湖流域基础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植被NPP、气温、降水量、植被覆盖度、人类活动强度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植被NPP在子流域、海拔、微地形上的时空变化,并对流域NPP与气温、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及植被NPP的驱动要素进行研究。[结果](1) 21年间青海湖流域年植被NPP逐年波动上升,增速为2.22 g C·m^(2)/a,空间上自西北向东南递增。(2)年植被NPP与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植被覆盖度的显著相关区域占流域面积比依次为40%,9%,59%。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与年植被NPP的一级偏相关系数显著区域占流域面积比分别是59.26%和33.39%。(3)驱动分析表明气温(q=0.58)、海拔(q=0.54)、人类活动(q=0.38)是流域NPP的主要驱动因子,并且因子交互解释力强于单因子解释力。[结论]2000—2020年青海湖流域植被NPP整体逐年增长,在海拔、子流域和微地形格局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性,气温、海拔、人类活动的交互驱动是流域NPP的主要驱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格局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青海省囊谦县维管植物多样性、区系组成及保护现状
2
作者 窦全慧 宋扎磋 +3 位作者 陆徐伟 陈程浩 任飞 索南吉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0-45,共6页
过去很多研究报道了山地、河湖流域和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和区系特征,但是较少有人开展过县级尺度的植物本底调查和系统研究.本文结合实地调查、文献查阅和在线数据库建立了青海省囊谦县第一个系统的维管植物名录,分析了囊谦县维管... 过去很多研究报道了山地、河湖流域和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和区系特征,但是较少有人开展过县级尺度的植物本底调查和系统研究.本文结合实地调查、文献查阅和在线数据库建立了青海省囊谦县第一个系统的维管植物名录,分析了囊谦县维管植物多样性和区系组成,评估物种的保护状况,统计特有种和资源植物.结果表明:(1)囊谦县维管植物共有761种,分属71科288属;(2)囊谦县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类型为主,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以北温带分布类型为主要组成成分;(3)囊谦县共有19个受威胁物种,国家、青海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有35种和18种,其中全萼秦艽(Gentiana lhassica)和青海报春(Primula qinghaiensis)的濒危等级为极危(CR),亟需加强保护力度;囊谦县维管植物中中国特有种、青藏高原特有种和青海省特有种分别有290个、186个和18个;囊谦县具有各类经济用途的资源植物共有534种,其中以药用功能的物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囊谦县 维管植物 植物区系 特有种 资源植物
下载PDF
国际比较视野下世界大学内部治理对我国大学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包万平 郭茜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3年第9期8-11,共4页
文章基于国际比较视野分析国外部分国家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总结出世界大学内部治理的发展趋势和变革的主要特点。结合中国高校具体实情和国外高校大学内部治理的经验启示加快完善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的步伐,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文章基于国际比较视野分析国外部分国家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总结出世界大学内部治理的发展趋势和变革的主要特点。结合中国高校具体实情和国外高校大学内部治理的经验启示加快完善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的步伐,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总结分析世界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得出如下启示。首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次,加强建设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大学治理体系。最后,推进以学术委员会为中心的学术治理体系,提高学术权利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内部治理 高等教育 教育现代化 大学章程
下载PDF
祁连山南坡微地形下典型生态系统土壤蓄水能力差异
4
作者 袁杰 曹广超 +3 位作者 曹生奎 袁有靖 张虔 蒲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7,177,共10页
[目的]探讨祁连山地区微地形形态下典型生态系统土壤蓄水能力差异性,为该区进一步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以微地形不同坡向青海云杉和高山草地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坡向对典型生态系... [目的]探讨祁连山地区微地形形态下典型生态系统土壤蓄水能力差异性,为该区进一步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以微地形不同坡向青海云杉和高山草地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坡向对典型生态系统土壤蓄水能力的影响。[结果](1)微地形高山草地所在阳坡区域,土壤水分贮存量随坡位上升逐渐呈减少趋势,坡中上(PZS)为土壤水分贮存量最低的坡位;坡位对土壤饱和蓄水量影响较小。(2)坡位显著影响着阴坡青海云杉土壤水分贮存量,土壤贮水量沿坡位上升呈增加趋势,坡顶处(PSD)土壤水分贮存量最高;坡位对青海云杉土壤潜在蓄水能力影响显著,坡中和坡中上土壤潜在蓄水能力最强。(3)两类典型生态系统土壤蓄水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高山草地(阳坡)土壤实际蓄水能力在不同坡位均高于青海云杉,青海云杉(阴坡)土壤潜在蓄水能力在坡位和土层尺度均显著大于高山草地(阳坡)。[结论]研究区微地形坡中上至坡顶段是该区保水增蓄的重点区域,坡中上以下区域是两类生态系统土壤蓄水能力核心区域,应继续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形 典型生态系统 土壤蓄水 差异分析
下载PDF
基于“活教育”理论开展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机制研究
5
作者 郭辉 谷帆 刘晓年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22-127,共6页
在解构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在逻辑和运用“活教育”理论中的生态文明观的基础上,从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文化环境的创设、幼儿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资源的研发、幼儿“自主—协同”学习形态的构建、家园共育模式对生态文明教育有效实践的... 在解构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在逻辑和运用“活教育”理论中的生态文明观的基础上,从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文化环境的创设、幼儿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资源的研发、幼儿“自主—协同”学习形态的构建、家园共育模式对生态文明教育有效实践的赋能四个维度,研究了基于“活教育”理论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机制,以期为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提供理念和实践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教育 幼儿园 活教育理论
下载PDF
高寒山地生态修复方式对土壤颗粒碳氮分配的影响
6
作者 汉光昭 曹广超 +2 位作者 曹生奎 冶文倩 程国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通过探讨草地和林地两种修复方式下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和全氮的分配规律,以期能够为高寒山地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颗粒碳氮的影响提供参考。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分别选取不同恢复年限的草地和林地作为研究对象,管理方式分... 通过探讨草地和林地两种修复方式下不同粒径土壤颗粒有机碳和全氮的分配规律,以期能够为高寒山地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颗粒碳氮的影响提供参考。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分别选取不同恢复年限的草地和林地作为研究对象,管理方式分别为仅在生长季封育和常年封育。对生长季野外现场采集的土壤样品在实验室采用离心法对土壤颗粒进行分级,分为砂粒(2000—50μm)、粉粒(50—2μm)和粘粒(<2μm),以此分析不同粒径土壤颗粒中有机碳和全氮的分配规律。结果显示:1)不同修复年限草地和林地土壤颗粒有机碳和全氮的分配主体分别为砂粒和粉粒,草地和林地土壤颗粒有机碳在砂粒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57.36%和46.46%,全氮在粉粒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44.79%和42.55%。2)两种修复用地三种粒径土壤颗粒碳氮分配比例均与其组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砂粒的碳氮分配比例主要受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总孔隙度影响,粘粒和粉粒碳氮分配比例主要受容重和pH的影响。本研究区植树造林的修复方式对土壤颗粒碳氮的分配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颗粒有机碳 全氮 生态修复 高寒山地
下载PDF
云南镇雄“1·22”山体滑坡灾害调查
7
作者 陈宁生 吴铭洋 +2 位作者 李安辉 田树峰 佘德彬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2-430,共9页
2024年1月22日5时51分,云南省镇雄县凉水村发生滑坡灾害,导致凉水村合兴、和平两个村民小组共44人死亡。基于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测和遥感解译分析确定该地质灾害属中小规模滑坡,并探讨了其成因机理。结果表明:(1)镇雄滑坡是一次典型的... 2024年1月22日5时51分,云南省镇雄县凉水村发生滑坡灾害,导致凉水村合兴、和平两个村民小组共44人死亡。基于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测和遥感解译分析确定该地质灾害属中小规模滑坡,并探讨了其成因机理。结果表明:(1)镇雄滑坡是一次典型的“小滑大灾”灾害事件,其规模约11.88万m^(3),导致44人死亡;(2)滑坡发生前的坡体为一个裂缝发育的临界稳定态斜坡,岩石节理裂隙达1.4条/m,滑坡堆积石块中陈旧的历史风化断面占比超60%;(3)低温冻胀作用极可能最终触发了滑坡的发生,坡体的后端汇水、砂泥岩互层的地层和滑坡发生前的低温三个因素奠定了坡体冻胀失稳的基础。此类冬季发生的地质灾害具有极强的意外性,需引起高度重视。本研究可为高原和高纬度地区由低温冻胀作用触发的滑坡防控提供案例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雄“1·22”山体滑坡 后端汇水 低温 冻胀
下载PDF
教科书评价中学生主体性参与的缺失与回归
8
作者 陈月婷 李晓华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3-58,共6页
学生参与教科书评价是教科书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现实诉求。教科书评价中学生主体性参与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价值。我国在推进学生参与教科书评价的过程中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未参与、被动参与和形式参与... 学生参与教科书评价是教科书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现实诉求。教科书评价中学生主体性参与具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价值。我国在推进学生参与教科书评价的过程中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未参与、被动参与和形式参与三个方面。为了实现教科书评价中学生主体性的回归,需落实学生的评价权力,提供主体性参与的实践场域;强化学生的评价意识,加强主体性参与的意识引领;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激发主体性参与的内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科书评价 学生 主体性参与
下载PDF
近15年来青海湖流域气温、降水变化对植被物候驱动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志刚 曹生奎 曹广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9-255,共7页
研究气候变化对植被物候的驱动分析,对于深入理解高寒植被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选取MCD12Q2植被物候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和GIS空间分析,对近15年来青海湖流域气温、降水变化与植被物候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15年来青海湖... 研究气候变化对植被物候的驱动分析,对于深入理解高寒植被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选取MCD12Q2植被物候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和GIS空间分析,对近15年来青海湖流域气温、降水变化与植被物候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15年来青海湖流域植被返青期(start of growing season,SOS)、植被生长期长度(Length of growing season,LOS)、休眠期(Dormancy of growing season,DOS)与年均气温呈显著相关关系,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36,-0.89~0.81和-0.29~0.51;与年均降水量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8~0.38,-0.82~0.93和-0.23~0.23,表明流域植被SOS和LOS变化主要受年均气温和降水量共同影响,DOS变化主要受年均气温影响。青海湖流域植被SOS,LOS和DOS在空间上受气温、降水及其共同驱动的区域占比分别为33.7%,22.5%和36.67%,其受非气温—降水驱动的区域占比分别为66.3%,77.5%和63.33%;沿海拔梯度方向上(海拔每上升100 m),年均气温上升1℃,植被SOS提前0.35 d,植被LOS延长0.15 d,植被DOS推迟0.25 d;年均降水量增加1 mm,植被SOS推迟4 d,植被LOS缩短1.69 d;植被DOS提前2.85 d。可见,近15年气温、降水变化对青海湖流域植被物候的驱动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性,空间上植被物候主要受非气温—降水影响,海拔梯度上植被物候受气温和降水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气温降水变化 植被物候 驱动分析
下载PDF
大学内部治理与大学内部管理之辨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包万平 路璐 娄洁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57,共7页
大学内部治理的研究起点是一系列相关概念的辨考,而目前关于大学内部治理的研究中存在大学内部治理与大学内部管理混淆不清等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二者存在诸多不同。大学内部治理是大学内部利益相关者根据责权划分所形成的结构性制度... 大学内部治理的研究起点是一系列相关概念的辨考,而目前关于大学内部治理的研究中存在大学内部治理与大学内部管理混淆不清等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二者存在诸多不同。大学内部治理是大学内部利益相关者根据责权划分所形成的结构性制度安排,通过参与大学事务决策等过程而达到平衡的动态活动。而大学内部管理是通过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等手段和方式来实现大学发展目标。另外,大学内部治理的核心要义在于治理主体在“结构+过程”中完成治理,因而在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过程等方面,大学内部治理也和其他类型组织有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内部治理 大学内部管理 治理结构 治理过程
下载PDF
教师工作负担的时间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5,共15页
教师工作负担作为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概念,需要回到时间社会学的商品化价值、政治性结构和道德化规范等3个维度中去分析。社会时间的尺度效应及其引发的绩效管理,导致教师的工作量高企和压力倦怠;社会时间的层级嵌套、权力结构和公共治理... 教师工作负担作为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概念,需要回到时间社会学的商品化价值、政治性结构和道德化规范等3个维度中去分析。社会时间的尺度效应及其引发的绩效管理,导致教师的工作量高企和压力倦怠;社会时间的层级嵌套、权力结构和公共治理时间困境,致使教师自我时间稀缺、时间失控,并导致教师时间透支;社会时间的道德之紧密性要求和道德陷阱,吞噬教师的主体意义,并引发教师时间贫穷。而加速社会强化了时间规范对主体的宰制,并引发教师工作一系列的病变。因此,需要通过价值重构、主动减速、技术革新等一系列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工作负担过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工作负担 时间社会学 加速社会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教师负担生成机制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萑 吴健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37,共22页
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然而,目前我国教师负担研究中,对教师如何感知和应对工作负担的讨论有限,也缺乏对教师负担生成过程或机制的揭示。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范式,基于对49名中小学教师、校长和基层行政部... 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然而,目前我国教师负担研究中,对教师如何感知和应对工作负担的讨论有限,也缺乏对教师负担生成过程或机制的揭示。本研究采取质性研究范式,基于对49名中小学教师、校长和基层行政部门负责人的访谈数据,以扎根理论方法论,探索我国中小学教师对工作负担的感知和应对方式,以及教师负担的生成过程。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负担有三类:让教师“累也心甘情愿,殚精竭虑以为之”的学科教学负担、让教师感到“辛劳难分份内外,责任与良心使然”的特定角色负担和让教师“耗时再少也心烦,想方设法来糊弄”的增量负担。我国中小学教师负担来源复杂,纵横交错,层层加码,教师负担过重的根源在于基层治理现代化和现代学校制度的缺失,同时也受到数字技术全面渗透、社会教育化等共同形塑,而学校作为组织中介可能为教师负担“做加法”或“做减法”。研究讨论了教师身份对教师感知和应对工作负担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教师负担的生成机制,以及在教师负担生成过程中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师负担 教育治理
下载PDF
三种物理因素处理对青海野生唐古特大黄种子萌发的影响
13
作者 刘力宽 袁伟博 +4 位作者 张俊焱 马慧 石永梅 曾阳 李锦萍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63-67,共5页
[目的]为探究唐古特大黄种子萌发的特性,探索提高种子萌发率的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研究0、10、20、30、40、50 min不同超声时间,0、20、30、40、50、60℃不同浸种温度以及15、20、25、30、35、40℃不同气温对唐古特大黄种... [目的]为探究唐古特大黄种子萌发的特性,探索提高种子萌发率的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研究0、10、20、30、40、50 min不同超声时间,0、20、30、40、50、60℃不同浸种温度以及15、20、25、30、35、40℃不同气温对唐古特大黄种子萌发的影响情况,分别测定三种因素处理条件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简化活力指数.[结果]在超声处理30min、浸种温度20℃及气温为25℃的处理条件下,唐古特大黄种子的萌发率有显著提升.[结论]采用适当方法处理种子可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唐古特大黄种子萌发率及成苗率,为唐古特大黄的种苗培育和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超声波 温度 热水浸种 种子萌发
下载PDF
数智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主题嬗变与趋势展望——基于 CNKI 文献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孔祥丹 李晓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21-128,共8页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智信息技术不断助推中国高职教育创新变革的高质量发展。运用经验总结法,借助CiteSpace对2014~2022年CNKI学术期刊有关“数智信息技术+高职教育”的文献可视化计量分析发现:数智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教育的...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智信息技术不断助推中国高职教育创新变革的高质量发展。运用经验总结法,借助CiteSpace对2014~2022年CNKI学术期刊有关“数智信息技术+高职教育”的文献可视化计量分析发现:数智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教育的研究逐年升温,总体可分为“相遇探索”(2014~2016年)、“全面结合”(2017~2019年)、“精准推进”(2020~2022年)三个阶段;研究主题呈现多元,由高职教育边缘性的琐碎问题研究转向高职教育本体的全方位研究,所涉领域日趋全面,不断聚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智慧校园七个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在数智信息技术不断融汇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专业调整、个性化动态课程模块创新、线上线下嵌合的实训平台优化、数文明建设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信息技术 高职教育 CiteSpace知识图谱 可视化
下载PDF
从政策留人到发展留人:合作交流的专业发展氛围可以留住乡村教师吗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琼 何柯薇 周敬天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探讨影响乡村教师留任的关键因素,包括乡村教师感知的合作交流氛围、有效专业发展和教学效能感,试图揭示影响乡村教师留任因素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采取分层抽样,选取我国中西部五个省市发展薄弱地区的1643名乡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 探讨影响乡村教师留任的关键因素,包括乡村教师感知的合作交流氛围、有效专业发展和教学效能感,试图揭示影响乡村教师留任因素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采取分层抽样,选取我国中西部五个省市发展薄弱地区的1643名乡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乡村教师感知的合作交流氛围、有效专业发展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留任意愿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的链式中介模型表明,乡村教师感知的专业合作氛围对其留任意愿的影响作用,是通过教师的有效专业发展与教学效能感作为完全的中介变量来实现的。因此,在乡村学校为教师创建合作交流的专业发展文化氛围,成为留住与促进乡村教师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合作氛围 有效专业发展 教学效能感 留任意愿
下载PDF
职前教师培养实证研究的系统文献述评(2015—2019) 被引量:16
16
作者 宋萑 田士旭 吴雨宸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8-102,共25页
职前教师培养是教师教育政策、实践与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议题。在中国,随着师范教育的转型升格,教育学领域研究范式的逐步多元化、证据本位的政策决策和教育实践日益得到重视,职前教师培养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起来。本研究以2015至2019... 职前教师培养是教师教育政策、实践与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议题。在中国,随着师范教育的转型升格,教育学领域研究范式的逐步多元化、证据本位的政策决策和教育实践日益得到重视,职前教师培养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起来。本研究以2015至2019年为期限,基于“教师培养研究作为社会实践”的分析框架,对国内教师培养实证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者身份、研究主题、研究发现等外显内容进行梳理与归纳,并进一步挖掘研究中的基本假设、论证逻辑、微观政治、证据质量和假定影响。研究发现,近五年来,我国教师培养实证研究与相关政策改革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缺乏对社会政经环境变化和教育改革需求的回应;整体趋势上,在呈现出明显的“实践色彩”的同时,也落入对理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关注不足的境地;具体的研究内容重复性明显,本土化探索不足,且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研究设计规范性不强、方法单一性现象突出、伦理关切不够、论证逻辑有待加强几方面的问题。在未来,应进一步丰富职前教师培养研究的主题领域、扩大研究者队伍、拓宽研究方法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教师培养 实证研究 系统文献述评
下载PDF
1956-2016年大通河温度和降水及其与径流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美亮 曹广超 +5 位作者 曹生奎 刘富刚 李洋洋 张卓 刁二龙 陈治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117,125,共8页
大通河流域位于祁连山南坡,是青海省东北部和甘肃西部重要的地表水源地,明晰大通河径流变化规律对其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1956—2016年大通河尕日得、青石嘴和享堂水文站径流数据及其附近区域7个气象基站的气... 大通河流域位于祁连山南坡,是青海省东北部和甘肃西部重要的地表水源地,明晰大通河径流变化规律对其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1956—2016年大通河尕日得、青石嘴和享堂水文站径流数据及其附近区域7个气象基站的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MK分析、小波分析及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大通河径流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 1956—2016年大通河流域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气温变化速率为0.22℃/(10 a)(p<0.01),降水变化速率为26.78 mm/(10 a)(p<0.01);(2)尕日得和青石嘴站径流量分别以0.1亿m^(3)/(10 a),0.3亿m^(3)/(10 a)的速率上升,享堂站以-0.87亿m^(3)/(10 a)(p<0.05)的速率下降,三站均存在22 a尺度的主周期变化,分别在2010年、2001年、2000年发生突变;(3) 3个水文站径流量与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的来看降水是其主要补给来源;跨流域调水是引起大通河径流减小的主要人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径流量 敏感性 大通河
下载PDF
祁连山南坡农田土壤碳氮含量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邱巡巡 曹广超 +5 位作者 曹生奎 张卓 程梦园 何启欣 高斯远 赵美亮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6-372,共7页
[目的]分析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氮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高寒地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理论借鉴。[方法]在祁连山中段南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田样地共19个,结合野外采样及室内试验,运用回归、通径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农田土壤全碳含量(T... [目的]分析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氮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高寒地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理论借鉴。[方法]在祁连山中段南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田样地共19个,结合野外采样及室内试验,运用回归、通径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农田土壤全碳含量(TC),全氮含量(TN)与有机碳含量(SOC),含水量(SWC),土壤容重(ρb),粒度(黏粒、粉砂、砂粒),pH值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①研究区土壤全碳含量、全氮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有表聚现象,平均含量分别为35.47,2.41 g/kg。②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有机碳、含水量、黏粒和粉粒含量减少;土壤容重、pH值和砂粒含量增大。③土壤理化性质因子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影响土壤碳氮含量。土壤全碳含量、全氮含量之间直接作用显著,土壤容重对土壤全碳含量产生直接作用效应,土壤含水量通过土壤全氮含量对土壤全碳含量产生间接正效应;土壤粉粒、黏粒含量对土壤全氮含量产生直接作用效应,土壤pH值通过土壤粉粒,黏粒含量对土壤全氮含量产生间接负效应。[结论]祁连山南坡农田土壤比较肥沃,其土壤全氮含量及有机质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可为研究区植被生长提供较为充足的土壤养分。在当前耕作水平下,土壤全氮含量及含水量的增加有利于土壤全碳含量的积累。土壤全碳含量、黏粒及含水量的增加有利于土壤全氮含量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土壤理化特性 线性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祁连山南坡
下载PDF
复杂地形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分析及制图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欢 高小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100,共8页
数字土壤制图作为获取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的一种新方法,目前已成为土壤科学的研究热点。探究土壤有机质在复杂地形区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制图,可为土地利用合理规划与管理、精准农业及生态环境模拟等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复杂地形区... 数字土壤制图作为获取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的一种新方法,目前已成为土壤科学的研究热点。探究土壤有机质在复杂地形区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制图,可为土地利用合理规划与管理、精准农业及生态环境模拟等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复杂地形区由于其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多样以及采样点获取难度大等,对土壤属性制图带来一定的困难,也使得获取的属性空间分布图很难用于实际的使用。基于湟水流域2016年10—11月份采集的0—20 cm的253个土壤表层数据,采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协同克里格(COK)、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GWRK)以及结合土地利用类型的均值、中值修正协同克里格4种方法在湟水流域的预测精度并进行比较,旨在探索复杂地形区土壤有机质制图中地统计学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4种插值方法对SOM的解释能力均较优,均可用于复杂地形区土壤有机质制图。(2)均值、中值修正协同克里格方法与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模型准确度分别为0.905,0.923,0.909,中值修正协同克里格精度最高,未考虑土地利用类型的协同克里格插值精度最低,为0.883。(3)有机质的变异系数为90.90%,存在中等空间变异性;表明其空间变异主要受土壤母质、土壤类型与土地利用管理方式、施肥等共同影响。(4)4种方法预测图表明湟水流域的SOM高值主要分布在大通县西北部、海晏县南部等地,低值主要分布在民和县东南部等地;整体来看研究区SOM含量有利于农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协同克里格 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 残差 土地利用 复杂地形区 湟水流域
下载PDF
基于光释光测年法的三江源地区高山草甸土形成年代与成因研究
20
作者 先巴吉 鄂崇毅 +3 位作者 孙满平 张晶 张帅旗 谢丽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8-165,共8页
[目的]分析三江源区高山草甸土壤的年代及发生发育过程,为维系该区土壤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粗颗粒石英与钾长石光释光(OSL)测年法,对三江源区4个高山草甸土剖面夏琼(X_(Q))、歇武(X_(W))、桐勒栋(T_(LD))、斗地村(D_(DC)... [目的]分析三江源区高山草甸土壤的年代及发生发育过程,为维系该区土壤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粗颗粒石英与钾长石光释光(OSL)测年法,对三江源区4个高山草甸土剖面夏琼(X_(Q))、歇武(X_(W))、桐勒栋(T_(LD))、斗地村(D_(DC))土壤的形成发育时间进行研究,结合土壤粒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该区土壤形成过程。[结果]三江源区高山草甸土在末次冰消期至早全新世(13—8 ka)和晚全新世(3—0 ka)均有发育;4个土壤剖面分别在坡积母质和风积母质上发育而成,但其不同土壤发生层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该区典型风成黄土一致。[结论]高山草甸土的发育集中在全新世期间,土壤的母质以坡积物和风积物的混合母质为主,风尘输入对于三江源地区的土壤形成意义重大,也是该区坡积物的原始物源,全新世气候相对干旱期的风尘释放对草甸土的形成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草甸土 光释光测年法 全新世 三江源地区 元素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