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汉交界地带的藏族文化——以青海省化隆县塔加村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桑才让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5-98,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地处藏汉交接地带的塔加村文化的归属问题、独特性及变化趋向 ,揭示了藏汉交界地带的藏族文化的独特性及其变迁。
关键词 青海 化隆县 塔加村 藏族文化 藏汉交界地带 文化归属问题 独特性 变化趋向
下载PDF
构建青海新农村和谐社会研究——以海东地区平安县、乐都县乡镇劳务输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韦仁忠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0-23,共4页
合理开发青海农村剩余劳动力,政府应正确引导农民既在农村之外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又要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双管齐下,齐头并进。即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培养带头人,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应积极实施"... 合理开发青海农村剩余劳动力,政府应正确引导农民既在农村之外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又要就地消化剩余劳动力,双管齐下,齐头并进。即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培养带头人,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同时,应积极实施"回归工程",引导那些有经验、眼界开阔的有成就的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使部分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达到雇主和被雇者双赢的目的。这样既稳定了家庭各种关系,又减少了面临的困难和不和谐因素,在总体上促进青海新农村的和谐发展,从而加快整个和谐青海社会的建设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剩余劳动力 劳务输出 新农村建设 和谐发展
下载PDF
西部民族教育实证探析——以青海省海北州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韦仁忠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92-97,共6页
近年来民族地区教育不断改善,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青海海北州教育现状的调研,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对策,力图进一步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西部 民族教育 探析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产城融合发展路径探析——以青海省玉树市为例
4
作者 韦仁忠 唐任伍 《中国名城》 2014年第12期27-30,共4页
2013年底,玉树的灾后重建已基本完成。一座跨越20年的新城拔地而起,硬件设施走在全省前列。但如何让"新玉树"在发展中有后劲,作者认为培育和发展生态产业,走产城融合道路,是玉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分析了玉树产业发... 2013年底,玉树的灾后重建已基本完成。一座跨越20年的新城拔地而起,硬件设施走在全省前列。但如何让"新玉树"在发展中有后劲,作者认为培育和发展生态产业,走产城融合道路,是玉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分析了玉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玉树产业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玉树 产城融合 发展路径
下载PDF
社会调查中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29
5
作者 何雨 石德生 《调研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48,共3页
"扎根理论"是当前正在蓬勃发展的一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它在传统质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较为成功地吸收了量化研究方法的思想与技术,如编码技术等,极大地拓展了质化研究成果的科学性、系统性,提高了质化研究成果的普遍化、通... "扎根理论"是当前正在蓬勃发展的一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它在传统质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较为成功地吸收了量化研究方法的思想与技术,如编码技术等,极大地拓展了质化研究成果的科学性、系统性,提高了质化研究成果的普遍化、通则化程度,使之具有较强的推广性、复制性、准确性、严谨性与可验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研究方法 编码
下载PDF
个体化:理论谱系及国家实践——兼论现代性进程中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变迁 被引量:14
6
作者 解彩霞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期111-117,共7页
现代社会最本质的变迁是个体与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和重塑。本文梳理了第一现代性中关于个体和社会关系研究的理论,诸理论都看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发展,能够自由流动的个体努力争取权利,主动从传统"集体"中脱离出来... 现代社会最本质的变迁是个体与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和重塑。本文梳理了第一现代性中关于个体和社会关系研究的理论,诸理论都看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发展,能够自由流动的个体努力争取权利,主动从传统"集体"中脱离出来的"社会事实"。第二现代性中的"个体化"理论则揭示出第一现代性下已经脱离出传统"集体"的个体,在福利国家和民主两个基本制度的保障之下,走上了一条不再是个体主动争取的,而是"强制的""不稳固的"甚至"自反性的""自己为自己负责的""制度个体化"的新路。世界历史实践表明,"个体化"是一种形式多样而又万河归流的浩荡历史潮流,是一种高度分化而又制度化的社会结构,因对他人和社会的高度依赖,使得个体化的社会朝向一种既注重个性化而又注重承担对他人义务的新伦理,从而使社会整合得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制度个体化 理论谱系 国家实践
下载PDF
韦伯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逻辑 被引量:4
7
作者 石德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1-45,共5页
韦伯理解社会学是社会学学科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流派和方法论体系。本文主要探讨韦伯在理解社会学框架中对"社会"、"社会行动"、"动机"、"秩序""理想(理念)类型"、"理解&... 韦伯理解社会学是社会学学科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流派和方法论体系。本文主要探讨韦伯在理解社会学框架中对"社会"、"社会行动"、"动机"、"秩序""理想(理念)类型"、"理解"等概念的基本论述,进而分析关于"理解社会学"的基本逻辑及方法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伯 理解社会学 概念 逻辑 方法论
下载PDF
青海“花儿”和“拉伊”整体结构形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韦仁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8-81,共4页
青海"花儿"和"拉伊"是劳动人民即兴口头创作的智慧结晶,更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和稀有瑰宝。本文通过比较二者的整体结构形式,挖掘出其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魅力,从而对更加深入地研究其中的一种民歌提供更为立体的... 青海"花儿"和"拉伊"是劳动人民即兴口头创作的智慧结晶,更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和稀有瑰宝。本文通过比较二者的整体结构形式,挖掘出其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魅力,从而对更加深入地研究其中的一种民歌提供更为立体的认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花儿 拉伊 整体结构形式
下载PDF
明末湟水流域屯田民地化与社会转型 被引量:1
9
作者 石德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64-69,共6页
洪武十五年,湟水流域开始实施卫所屯田。由此,掀起汉族迁入高潮。至明中叶,湟水流域汉族屯田进入发展高峰期,呈现经济繁荣,社会、文化中兴景象。但由于屯政自身存在的弊端及管理过程中的诸多原因,和全国其他地区卫所屯田一样,湟水流域... 洪武十五年,湟水流域开始实施卫所屯田。由此,掀起汉族迁入高潮。至明中叶,湟水流域汉族屯田进入发展高峰期,呈现经济繁荣,社会、文化中兴景象。但由于屯政自身存在的弊端及管理过程中的诸多原因,和全国其他地区卫所屯田一样,湟水流域屯田出现了衰落迹象。针对屯政衰败,明政府采取确定地权、招种抛荒土地、租佃、典卖、统一屯科、田科则税等方法加以治理。这些措施的施行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湟水流域的卫所屯田和农业经济,但客观上造成了屯田民地化、屯卒平民化的结果,开启了明末湟水流域汉族社会由军事性屯堡社会向传统型乡土社会转型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末期 湟水流域 屯田 衰败 民地化
下载PDF
把自己尾巴当食物的蛇——消费社会解读
10
作者 解彩霞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57,共4页
该文分析了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包括:一切皆可消费的消费特征;疯狂的呼喊"把您的购物车堆满"的资本、商业和大众传媒对消费的刺激和塑造作用;在消费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和纠结的现代国家;以及不断地消费,但却缺乏安全感的消费... 该文分析了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包括:一切皆可消费的消费特征;疯狂的呼喊"把您的购物车堆满"的资本、商业和大众传媒对消费的刺激和塑造作用;在消费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和纠结的现代国家;以及不断地消费,但却缺乏安全感的消费者。并认为,没有节制的消费必将使地球无力支撑,导致全人类成为被地球所"废弃的生命",最终就像把自己尾巴当食物的蛇——自我毁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消费者 欲望 主体性 道德感
下载PDF
论青海生态文化及其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韦仁忠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3-49,共7页
生态文化是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灵魂,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积极构建青海生态文化体系,为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保护建设生态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走出一条经... 生态文化是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灵魂,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积极构建青海生态文化体系,为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保护建设生态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生态文化 体系构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热点问题探微
12
作者 吴玉敏 《青海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58-61,65,共5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科书 哲学研究 人的本质
下载PDF
葛兰西哲学观对马克思思想的继承与深化
13
作者 吴玉敏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8-32,共5页
葛兰西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继承者。他对作为世界观意义的哲学有着自己的深刻体会,与马克思主义在保持一致的同时,还有着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这其中的内在一致与细微差别值得关注。
关键词 葛兰西 马克思 哲学 世界观 实践
下载PDF
明初湟水流域汉族社会之经济
14
作者 石德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9-63,共5页
卫所军兵涌入、屯田广开,明初湟水流域汉族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经济再次繁荣于湟水流域,奠定了湟水流域汉族社会兴起的基础。探讨明初湟水流域汉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可明了明初汉族社会兴起的原因及其对后世湟水流域社会、文化发展的... 卫所军兵涌入、屯田广开,明初湟水流域汉族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经济再次繁荣于湟水流域,奠定了湟水流域汉族社会兴起的基础。探讨明初湟水流域汉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可明了明初汉族社会兴起的原因及其对后世湟水流域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湟水流域 汉族 经济
下载PDF
遗产何以可能?——一种现代性的反思 被引量:3
15
作者 解彩霞 《文化遗产》 CSSCI 2013年第1期63-69,共7页
遗产保护或遗产保护运动无疑是目前遗产状况的客观事实。但是"遗产"何以成为"遗产",哪些事物成了"遗产"是应该被质问的。本文认为在现代性语境下,理性,是遗产保护的思想基础;资本,是遗产保护的动力机制;... 遗产保护或遗产保护运动无疑是目前遗产状况的客观事实。但是"遗产"何以成为"遗产",哪些事物成了"遗产"是应该被质问的。本文认为在现代性语境下,理性,是遗产保护的思想基础;资本,是遗产保护的动力机制;工业,是遗产保护的技术保障;制度,是遗产保护的刚性支持;民族—国家,是遗产保护的重要推手,并且在这四个现代性维度的共同建构下,"遗产"才成为"遗产",进而也成为了一种"遗产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 现代性 遗产事实
下载PDF
羌浑族群关系考辨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德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76-80,共5页
羌人和吐谷浑是西北史上两个重要的古代族群,关于浑、羌族群关系曾有"羌化浑"及"形成新族群"的两个不同的结论。本文结合现有文史资料详细地考察了羌、浑族群互动、社会结构同化、族群权力分布、族群意识、族群身... 羌人和吐谷浑是西北史上两个重要的古代族群,关于浑、羌族群关系曾有"羌化浑"及"形成新族群"的两个不同的结论。本文结合现有文史资料详细地考察了羌、浑族群互动、社会结构同化、族群权力分布、族群意识、族群身份认同等状况,得出了羌、浑族群关系处于互化状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关系 羌人 吐谷浑 互化
下载PDF
浅析藏族“拉伊”中的口头程式语 被引量:3
17
作者 韦仁忠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5-48,139,共4页
"拉伊"是雪域高原藏族群众即兴口头创作的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和稀有瑰宝。本文通过分析其中的程式套语,探析高度程式化的形式结构在"拉伊"传承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为歌者提供记忆上的便利,使"表演中的创作"... "拉伊"是雪域高原藏族群众即兴口头创作的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和稀有瑰宝。本文通过分析其中的程式套语,探析高度程式化的形式结构在"拉伊"传承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为歌者提供记忆上的便利,使"表演中的创作"和歌者在瞬间内唱出妙语连珠的词句成为可能的根本原因。同时通过分析挖掘其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魅力,从而对更加深入地研究提供更为立体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拉伊 程式套语
下载PDF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机制
18
作者 石德生 《青海社会科学》 2003年第1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心理机制 创造性思维 心理过程 顿悟 灵感
下载PDF
收入再分配调节问题探讨
19
作者 吴玉敏 郑丽娅 《甘肃农业》 2005年第9期37-38,共2页
收入分配包括两个环节: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初次分配侧重于解决效率问题,二次分配则是主要解决公平问题。通过收入的二次分配或再分配解决各种形式的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同步,是十六大确立的重要方针,也是近些年理论... 收入分配包括两个环节: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初次分配侧重于解决效率问题,二次分配则是主要解决公平问题。通过收入的二次分配或再分配解决各种形式的收入差距和两极分化,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同步,是十六大确立的重要方针,也是近些年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就要注意解决经济收入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需要对问题本身作深入的分析,结合一般通行的解决手段并加以完善,使社会实现公平与和谐。因此,重视对有关再分配中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寻求有效解决途径,就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再分配 两极分化 公平 收入分配 再分配 理论与实践 效率问题 收入差距 经济收入 解决途径
下载PDF
河湟“花儿”中的口头程式语探析
20
作者 韦仁忠 《河西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6-70,共5页
河湟"花儿"作为一种在劳动群众中产生,并在劳动群众中流传和发展的音乐形式,有着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和稀有瑰宝。现通过分析其中的程式套语,挖掘出其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魅力,从而对更加深入地研究它提... 河湟"花儿"作为一种在劳动群众中产生,并在劳动群众中流传和发展的音乐形式,有着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和稀有瑰宝。现通过分析其中的程式套语,挖掘出其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魅力,从而对更加深入地研究它提供更为立体的认识作用。探悉高度程式化的形式结构在"花儿"传承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为歌者提供记忆上的便利,使"表演中的创作"和歌者在瞬间内唱出妙语连珠的词句成为可能的根本原因。这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这种民歌,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对河湟地区这些不同民族的大同小异的"花儿"进行梳理和分析,对于我们解读西部文化的多元整合现象也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认识作用,有利于推动民族杂居地区文化的向心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 花儿 程式套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