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湖裸鲤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筛选与验证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思嘉 祁得林 +4 位作者 祁洪芳 韩步鹰 牛依萌 赵凯 田菲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3-423,共11页
为探明青海湖裸鲤候选内参基因在低温环境下的表达稳定性,根据RNA-seq定量结果筛选表达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候选基因在0℃和17℃下,脑、肝胰脏、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并通过Ge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3种... 为探明青海湖裸鲤候选内参基因在低温环境下的表达稳定性,根据RNA-seq定量结果筛选表达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候选基因在0℃和17℃下,脑、肝胰脏、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并通过Ge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3种分析程序分析其表达稳定性,筛选出理想的内参基因。结果显示:根据RNA-seq定量结果,共筛选获得脱水酶(Abhd18)基因、微球蛋白(B2m)基因、延伸蛋白A(Eloa)基因、DAZ相关蛋白2(Dazap2)基因、肌动蛋白(Actb)基因、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BCL细胞死亡激动因子(Bad)基因和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基因等8个候选基因;对上述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表达最稳定的是B2m和Eloa基因,表达最不稳定的是Fabp3基因;利用B2m和Eloa基因作为双内参基因对4个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在0℃和17℃脑、肝胰脏、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校正,其相对表达比值与RNA-seq结果高度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高原鱼类极端环境适应的研究提供候选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低温适应 实时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FXYD基因家族鉴定、分子进化及表达
2
作者 周秉正 陈生学 +5 位作者 刘思嘉 祁得林 祁洪芳 汪洋 赵凯 田菲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0-774,共15页
青海湖裸鲤是唯一一种适应青海湖高盐碱水环境的鲤科鱼类。苯丙氨酸-X-酪氨酸-天冬氨酸(FXYD)家族是一类小分子单跨膜蛋白,具有调节离子通道作用,在多种生物的盐度胁迫和盐度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基于青海湖裸鲤全基因组数据,利用... 青海湖裸鲤是唯一一种适应青海湖高盐碱水环境的鲤科鱼类。苯丙氨酸-X-酪氨酸-天冬氨酸(FXYD)家族是一类小分子单跨膜蛋白,具有调节离子通道作用,在多种生物的盐度胁迫和盐度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基于青海湖裸鲤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到16个青海湖裸鲤FXYD(gpFXYD)基因,通过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16个gpFXYD基因成员分属于5个亚型。共线性分析表明,青海湖裸鲤FXYD基因家族中12个成员起源于全基因组复制,且与斑马鱼FXYD基因存在共线性,推测全基因组复制导致了青海湖裸鲤FXYD基因的加倍。分子进化分析显示,gpFXYD1b/1c和gpFXYD5c/5d基因的进化选择压力(Ka/Ks)>1,表明其在进化过程中受到了正选择,可能发生了适应性进化。不同亚家族在青海湖裸鲤多种组织表达中,gpFXYD1s基因在青海湖裸鲤的心脏和脑组织特异性表达,而gpFXYD7s基因在青海湖裸鲤的脑组织中特异表达,分析gpFXYD基因不同亚型可能在不同组织中发挥功能。组织表达中,gpFXYD5s、gpFXYD6s、gpFXYD11s基因在青海湖裸鲤肾脏和鳃组织中出现显著表达变化,表明gpFXYD5s、gpFXYD6s以及gpFXYD11s可能与青海湖裸鲤在高盐度条件下的离子运输和渗透压调节密切相关。试验结果可为解析青海湖裸鲤盐度适应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为水产动物耐盐分子育种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苯丙氨酸-X-酪氨酸-天冬氨酸 基因家族 组织表达 盐度 适应
下载PDF
青海骆驼线粒体DNA D-loop区遗传多样性研究
3
作者 高雪 晁生玉 +3 位作者 王启菊 孟克达拉 乌兰巴特尔 贾功雪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旨在研究青海骆驼遗传多样性,揭示青海骆驼的母系起源进化。采集柴达木地区3个青海骆驼类群耳组织样品88份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分析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并与蒙古、内蒙古双峰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loop序列中共... 旨在研究青海骆驼遗传多样性,揭示青海骆驼的母系起源进化。采集柴达木地区3个青海骆驼类群耳组织样品88份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分析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并与蒙古、内蒙古双峰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loop序列中共检测到96个多态位点,定义了27种单倍型。3个青海骆驼类群占有16个单倍型,而蒙古双峰驼独有7个单倍型,内蒙古双峰驼独有4个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出两个独立的分支:第一支为青海骆驼3个类群与蒙古双峰驼,且德令哈双峰驼与其他两个类群间存在明显界限;第二支为内蒙古双峰驼。青海骆驼与内蒙古双峰驼的遗传距离均较远,但与蒙古双峰驼的遗传距离较近。因此,青海骆驼母系起源更倾向于蒙古双峰驼而非内蒙古双峰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双峰驼 线粒体DNA 系统发育 遗传多样性 单倍型
下载PDF
中国兽类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
4
作者 边疆晖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6-570,共15页
兽类种群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的核心研究内容。Charles Sutherland Elton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小哺乳动物种群波动现象,标志着现代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开始。什么因素调节种群波动的问题一直是现代种群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兽类种群生... 兽类种群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的核心研究内容。Charles Sutherland Elton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小哺乳动物种群波动现象,标志着现代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开始。什么因素调节种群波动的问题一直是现代种群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兽类种群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已走过了70年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本综述基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在主流中文期刊及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刊物发表的历史文献,分别从种群波动格局、种群统计参数变化、种群内部和外部调节等不同层面评述了我国在鼠类和大型兽类种群生态学的研究历程及现状,同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类 兽类 种群数量 种群调节
下载PDF
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对策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同作 江峰 +4 位作者 张婧捷 蔡振媛 高红梅 顾海峰 宋鹏飞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205,共13页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建立的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也是青藏高原第一个国家公园,对青藏高原乃至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多样性水平高且濒危物种占比大,其中兽类和鸟...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建立的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也是青藏高原第一个国家公园,对青藏高原乃至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多样性水平高且濒危物种占比大,其中兽类和鸟类受威胁比例分别为32.26%和19.90%;具有丰富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及青藏高原特有珍稀物种,包括46.77%的中国或青藏高原特有兽类和7.65%的中国特有鸟类,其生物多样性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本文简要回顾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研究重要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分析三江源野生动物濒危成因,提出了加强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动态监测、创新栖息地保护技术、建立野生动物迁移廊道及避难所、开展草畜平衡管理、疫源疫病控制、人兽冲突研究和建立野生动物基因资源库等多项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对策,为实现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严格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濒危成因 动物保护 管理对策 三江源国家公园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地区熊蜂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磊 赵芳 +4 位作者 陈振华 杨俊东 苏建平 张同作 林恭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539-1547,共9页
采用形态学和基于线粒体16SrDNA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采自青海省东部地区20个县(市)的熊蜂(Bombus spp.)进行了物种鉴定及组成分析,并探讨了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0个采样点共采集到3 195份熊蜂标本,鉴定为2... 采用形态学和基于线粒体16SrDNA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采自青海省东部地区20个县(市)的熊蜂(Bombus spp.)进行了物种鉴定及组成分析,并探讨了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0个采样点共采集到3 195份熊蜂标本,鉴定为23个物种,隶属10个亚属;所有熊蜂的总体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67,总体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5,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有5个物种[兰州熊蜂(B.lantschouensis)、密林熊蜂(B.patagiatus)、明亮熊蜂(B.lucorum)、火红熊蜂(B.pyrosoma)和黑尾熊蜂(B.melanurus)]具有商业开发的潜力,其数量占总标本数的17.9%;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均温是影响熊蜂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素;随着温度的降低,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显著下降。本研究结果为了解、利用和保护青藏高原熊蜂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关键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蜂 物种多样性 青藏高原 年均温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和黄河裸裂尻鱼感染多子小瓜虫的病理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德昭 田菲 +6 位作者 刘思嘉 汤永涛 宋文珠 王虹蕾 史建全 祁洪芳 赵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1-1091,共11页
为探讨不同裂腹鱼类感染多子小瓜虫后的病理学差异,利用多子小瓜虫对青海湖裸鲤指名亚种(Gymnocypris przewalskii przewalskii)和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 Kessler)实施感染实验,并对2种鱼进行了深入的病理学研究。研究结... 为探讨不同裂腹鱼类感染多子小瓜虫后的病理学差异,利用多子小瓜虫对青海湖裸鲤指名亚种(Gymnocypris przewalskii przewalskii)和黄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pylzovi Kessler)实施感染实验,并对2种鱼进行了深入的病理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2种鱼的死亡量均呈现先激增后明显回落的趋势,青海湖裸鲤死亡高峰在感染后第3至第4天,黄河裸裂尻鱼死亡高峰在第3至第5天,青海湖裸鲤的死亡比黄河裸裂尻鱼急剧。(2)感染后2种鱼体表均出现大量肉眼可见的白点。青海湖裸鲤皮肤黏液分泌量明显增加,体表形成胶状黏液层,黏液层中见不同细胞期小瓜虫包囊。黄河裸裂尻鱼鳍出现蛀鳍现象,皮肤出现细菌感染样溃烂。(3)解剖发现,感染组青海湖裸鲤和黄河裸裂尻鱼肝脏发生病理改变呈淡黄色,胆有不同程度肿大。(4)组织切片和电镜观察显示,小瓜虫在鳃部位的寄生导致青海湖裸鲤和黄河裸裂尻鱼鳃丝黏连,鳃小片和鳃丝上皮细胞萎缩、脱落,鳃丝结构被严重破坏。小瓜虫在2种鱼皮肤的寄生使寄生部位组织突起,周围组织塌陷。青海湖裸鲤表皮下层出现空隙,表皮结构被严重破坏。黄河裸裂尻鱼皮肤表皮细胞出现空泡化病理改变,失去原有紧密结构,表皮层和固有层间界限变模糊。综上所述,小瓜虫的感染对青海湖裸鲤和黄河裸裂尻鱼的鳃和皮肤组织造成严重损伤,但2种鱼表现的症状和造成的组织损伤类型有明显差异,这与2种鱼长期适应不同水体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指名亚种 黄河裸裂尻鱼 多子小瓜虫 病理学
下载PDF
青海省东部地区喜马拉雅旱獭种群遗传结构
8
作者 闫京艳 林恭华 +4 位作者 陈洪舰 李千 覃雯 苏建平 张同作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8-466,共9页
本研究利用11个微卫星标记对采自青海省东部地区的13个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种群149个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并运用种群遗传学方法对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共计检测到97个等位基因,各种... 本研究利用11个微卫星标记对采自青海省东部地区的13个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种群149个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并运用种群遗传学方法对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共计检测到97个等位基因,各种群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范围分别为0.58~0.82和0.60~0.79,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遗传结构分析表明,青海省东部地区的喜马拉雅旱獭种群具有显著的遗传结构,13个地理种群形成了3个遗传聚类群,且3个遗传聚类群与湟水河和黄河上游干流所划分的地理单元完全一致,因此我们认为湟水河和黄河上游干流是阻碍该地区喜马拉雅旱獭种群进行迁移扩散和基因交流的天然屏障。同时,STRUCTURE分析结果还显示3个遗传聚类群间仍有明显的基因流,AMOVA分析也显示3个聚类群间变异百分比为6.60%,仅略高于聚类群内种群间的变异(4.51%),而远低于种群内变异水平(88.90%),表明3个聚类群间的分化程度并不是很深。这说明喜马拉雅旱獭可能通过桥梁或在枯水期等穿越河流进行基因交流。以上结果为该地区的旱獭种群监控和鼠疫防控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獭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微卫星
下载PDF
USP26基因在热应激前后绵羊睾丸中的差异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9
作者 赵尚尚 张晓茜 +3 位作者 宋玉坤 樊琛 贾功雪 阿布力孜·吾斯曼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9-15,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USP26基因在热应激前后的吐鲁番黑羊及萨福克羊睾丸中的差异表达,以期为研究USP26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依据。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绵羊USP26基因序列、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疏水性、跨膜区域、信号肽、二级结构和... 试验旨在探究USP26基因在热应激前后的吐鲁番黑羊及萨福克羊睾丸中的差异表达,以期为研究USP26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依据。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绵羊USP26基因序列、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疏水性、跨膜区域、信号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然后选取热应激前后的吐鲁番黑羊及萨福克羊活体去势后提取睾丸总RNA,反转录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USP26基因在热应激前后不同羊之间mRNA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绵羊USP26基因序列与山羊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弯角大羚羊次之,与野猪最远。绵羊USP26蛋白分子量100617.20,不稳定系数46.91,总平均亲水系数-0.580,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通过对蛋白亚细胞定位发现,绵羊USP26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核(69.6%)和细胞质(17.4%)中;绵羊USP26蛋白不属于跨膜蛋白和分泌蛋白;通过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发现,其主要包含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4种结构,其中α-螺旋(39.27%)及无规则卷曲(44.75%)占绝大部分。吐鲁番黑羊的USP26基因在热应激前后的睾丸中mRNA的表达无差异(P>0.05),但萨福克羊的USP26基因在热应激前后的睾丸中mRNA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绵羊USP26基因与山羊进化关系较近,USP26蛋白为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的不稳定亲水性蛋白;USP26基因在热应激前后的吐鲁番黑羊中表达无差异,但在萨福克羊中显著降低,表明热应激对USP26基因的表达有影响,进一步推测热应激后萨福克羊USP26基因表达的下降可能会导致雄激素的下降及精液品质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P26 热应激 吐鲁番黑羊 萨福克羊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乳酸调控小鼠支持细胞增殖和基因表达的潜在机制分析
10
作者 张晓娜 贾功雪 +3 位作者 伍仕鑫 万瑞东 王玉军 杨其恩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8-579,共12页
精子发生是哺乳动物产生功能配子的细胞分化过程。作为曲细精管中唯一的体细胞,支持细胞为各级生精细胞提供结构、营养和调节支持,在精子发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睾丸中支持细胞总量是决定精子数量和生育能力的关键因素。支持细胞在... 精子发生是哺乳动物产生功能配子的细胞分化过程。作为曲细精管中唯一的体细胞,支持细胞为各级生精细胞提供结构、营养和调节支持,在精子发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睾丸中支持细胞总量是决定精子数量和生育能力的关键因素。支持细胞在胚胎发育后期和新生期睾丸中增殖,在成年睾丸中停止增殖。已发表的数据表明,支持细胞分泌的乳酸为精子发育提供能量和调控信号,但乳酸是否调控支持细胞增殖并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乳酸脱氢酶A(LDHA)在支持细胞中表达。利用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发现,LDHA功能缺失导致支持细胞明显减少。进一步分析发现,敲除小鼠睾丸中支持细胞增殖指数在胚胎期16.5 d和出生后0 d分别下降了17.0%和9.0%,细胞凋亡的比例分别增加了86.9%和459.0%。分离纯化的支持细胞在添加10 mmol/L乳酸的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与对照相比,936个基因显著差异表达,其中695个表达上调,241个表达下调。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乳酸处理支持细胞的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显著上调,而DNA复制和氧化磷酸化显著下调。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LDHA在小鼠支持细胞中表达,并对调节支持细胞增殖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支持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不同干扰强度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变化的影响
11
作者 李婧 王苏芹 +1 位作者 谈昭贤 曲家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17,共11页
高原鼠兔通过取食植物、排泄粪尿及掘土等行为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产生广泛干扰,进而可能会影响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本研究选择高密度组(H)、低密度组(L)、对照组(CK)3种鼠兔干扰强度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揭示温室气体... 高原鼠兔通过取食植物、排泄粪尿及掘土等行为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产生广泛干扰,进而可能会影响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本研究选择高密度组(H)、低密度组(L)、对照组(CK)3种鼠兔干扰强度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揭示温室气体排放速率对不同高原鼠兔干扰强度的响应规律及主要调控因素。结果表明,H组高寒草甸土壤CO_(2)排放速率为596.66 mg·(m^(2)·h)^(-1),显著低于CK组的695.45 mg·(m^(2)·h)^(-1)(P<0.05)。高原鼠兔干扰强度、地上生物量、土壤pH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CO_(2)排放速率的主要调控因素。H组高寒草甸CH_(4)吸收速率为-43.46mg·(m^(2)·h)^(-1),显著低于L组的4.92mg·(m^(2)·h)^(-1)(P<0.05),H和L组高寒草甸N_(2)O排放速率分别为8.03、-2.39μg·(m^(2)·h)^(-1),均显著高于CK组的-16.69μg·(m^(2)·h)^(-1)(P<0.05)。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pH和含水量是影响CH_(4)吸收和N_(2)O排放的重要因素。因此,高原鼠兔干扰强度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因素之一,进一步研究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有效洞穴密度 温室气体 植物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随机森林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食物中蛋氨酸含量对高原鼠兔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2
作者 董昕 陈慧青 +3 位作者 张璐 尚国珍 吴雁 边疆晖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1-426,共16页
过度放牧引起的退化草地为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食物资源,而食物中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含量的变化会影响宿主体内肠道微生物群落。本研究依据不同退化草地高原鼠兔胃内容物中的蛋氨酸含量,使用0.26%和0.... 过度放牧引起的退化草地为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食物资源,而食物中必需氨基酸(尤其是蛋氨酸)含量的变化会影响宿主体内肠道微生物群落。本研究依据不同退化草地高原鼠兔胃内容物中的蛋氨酸含量,使用0.26%和0.45%蛋氨酸含量的兔颗粒饲料分组饲喂高原鼠兔,50 d后收集粪便,利用宏基因组学以及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评估高蛋氨酸处理对高原鼠兔肠道微生物群落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蛋氨酸组相比,高蛋氨酸组高原鼠兔肠道微生物群落的α、β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但Candida⁃tus_Saccharibacteria、软壁菌门(Tenericutes)等菌群的丰度显著增加,丁酸代谢、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等菌群功能显著表达,其上调的代谢产物主要在初级胆汁酸合成、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Th17细胞分化、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F⁃κB途径等通路富集;而低蛋氨酸组高原鼠兔菌群的糖类代谢功能显著表达,其上调的代谢产物主要在氨基酸代谢相关通路富集。上述结果表明,高蛋氨酸食物可改变高原鼠兔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而可能增强宿主的免疫和繁殖性能,对提高高原鼠兔个体适合度及其种群数量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蛋氨酸 肠道微生物 宏基因组学 非靶向代谢组学
下载PDF
祁连山南坡鸟类物种多样性与垂直分布格局
13
作者 张萌 李斌 +10 位作者 高红梅 梁程博 宋鹏飞 顾海峰 覃雯 张婧捷 刘道鑫 江峰 蔡振媛 徐波 张同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826-8843,共18页
祁连山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西北重要生态屏障,具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地貌类型。为探究祁连山南坡鸟类组成与垂直分布特征,于2019年5月和9月采用样线法和直接计数法对不同生境、季节和分布海拔的鸟类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 祁连山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中国西北重要生态屏障,具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地貌类型。为探究祁连山南坡鸟类组成与垂直分布特征,于2019年5月和9月采用样线法和直接计数法对不同生境、季节和分布海拔的鸟类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祁连山南坡共观测到鸟类17目41科157种,其中留鸟81种(51.59%)、夏候鸟61种(38.85%)、冬候鸟3种(1.91%)、旅鸟12种(7.64%);在区系组成上以古北界鸟类为主,共102种(64.97%),其次为广布种34种(21.66%)、东洋界21种(13.38%)。在季节变化中,夏季鸟类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秋季(P<0.001);在划分的8种生境类型中,草地生境鸟类丰富度最高(108种),且与湿地生境鸟类群落最相似,而与荒漠生境鸟类群落相似度最低;在鸟类垂直分布格局上,祁连山南坡鸟类丰富度随海拔升高呈现为中锋模式,在海拔3100—3400 m处达到最大值。另外,该地区留鸟垂直分布特征存在季节性变化,随着夏季向秋季的季节变换,鸟类的垂直分布范围主要向下或向上移动。物种本底数据的调查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基础,了解该地区鸟类物种多样性数据及其随海拔梯度变化的规律,对保护祁连山南坡地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南坡 鸟类多样性 垂直分布格局
下载PDF
青海祁连山区鱼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4
14
作者 汤永涛 张宇 +4 位作者 周秉正 王国杰 简生龙 李柯懋 赵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了解青海祁连山区鱼类资源状况,为今后的鱼类多样性的保护和长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6~9月,对该地区42个样点开展80次的实地调查.【结果】共采集鱼类标本2116尾,隶属于2目3科8属18种及1亚种.高原鳅属鱼类为最大的类... 【目的】了解青海祁连山区鱼类资源状况,为今后的鱼类多样性的保护和长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6~9月,对该地区42个样点开展80次的实地调查.【结果】共采集鱼类标本2116尾,隶属于2目3科8属18种及1亚种.高原鳅属鱼类为最大的类群,有10种,占总种数的52.63%.文献有记载但本次未采集到的土著鱼类有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刺鮈(Acanthogobio guentheri)和黄河雅罗鱼(Leuciscus chuanchicus),未采集到的入侵物种有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北方花鳅(Cobitis sibirica)、小黄黝鱼(Micropercops swinhonis).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现在的鱼类个体趋于减小,数量趋于减少.【结论】该地区的鱼类资源组成变化主要受到各种类型人类活动影响,并就此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区 鱼类资源 生物多样性 保护
下载PDF
藏羚交配群成员间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15
作者 赛青高娃 王子涵 +2 位作者 李全邦 王东 连新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多集群生活且具有典型的性别分离现象。除交配季节外,雌雄两性个体组成的同性集群分开活动。本研究于2021年12月下旬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片区以藏羚集群为单元采集了32个集群共188...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i)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多集群生活且具有典型的性别分离现象。除交配季节外,雌雄两性个体组成的同性集群分开活动。本研究于2021年12月下旬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片区以藏羚集群为单元采集了32个集群共188份新鲜粪便样品,利用多态性较高的1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亲缘关系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88份新鲜粪便样品来自145只藏羚个体,其中10只藏羚个体(8只雌羚,2只雄羚)出现更换集群现象,导致前后集群发生变化。结合野外实地记录,推测藏羚交配群的变化存在3种方式:集群解散,雄性个体离开(加入),雌性个体离开(加入)。新加入的藏羚个体与原集群成员间的亲缘关系较远。雄性藏羚更换的集群中雌性个体均多于之前的集群,能够获得更多交配机会。(2)10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6.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66。观测杂合度(Ho)0.607~0.993,平均值为0.819;期望杂合度(He)0.575~0.930,平均值为0.798,表明藏羚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3)经过亲缘关系鉴定,种群内所有亲子关系中14对(43.75%)发生在集群内并且以母女(71.43%)为主,与雄性个体相关的亲子对(母子/父女/父子)有4对(28.57%)。对比集群内及集群间藏羚的平均亲缘系数,结果表明雄性个体对集群内成员间的亲缘关系影响不大。针对集群间藏羚亲缘关系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藏羚种群的近交比例处于较低水平。由于藏羚雌性比雄性个体有更多时间和机会组成含有多个雌性成员的集群,因此,集群内雌性个体的亲缘关系较高不仅有利于提高集群的稳定性,还有利于迁徙信息的交流和传递,从而为进一步验证藏羚迁徙的集体记忆猜想提供科学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羚 粪便DNA 交配群 亲缘关系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高原鼠兔发情周期性激素与性器官变化特征
16
作者 王玉军 张晓茜 +2 位作者 方有贵 杨其恩 贾功雪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1-359,共9页
为研究雌性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发情表征变化及其与性激素含量、生殖器官发育之间的关系,选取繁殖期与非繁殖期雌性高原鼠兔,通过外阴形态观察与阴道细胞涂片检测阴道的周期性变化,确定繁殖期鼠兔的发情周期在7~11 d,发情期... 为研究雌性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发情表征变化及其与性激素含量、生殖器官发育之间的关系,选取繁殖期与非繁殖期雌性高原鼠兔,通过外阴形态观察与阴道细胞涂片检测阴道的周期性变化,确定繁殖期鼠兔的发情周期在7~11 d,发情期持续3~4 d,而非繁殖期鼠兔的阴道维持在接近发情前期的状态。采集发情期、发情间期与非繁殖期雌性高原鼠兔的血清与尿液样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雌二醇和孕酮含量。结果显示,发情期高原鼠兔血清雌二醇含量显著高于发情间期与非繁殖期(P=0.0338),而非繁殖期血清孕酮含量显著高于发情期与发情间期(P=0.0195)。尿液检测的灵敏度整体弱于血清,仅在发情期与非繁殖期间存在尿液雌二醇含量的显著差异(P=0.0009)。发情期卵巢重量极显著高于发情间期与非繁殖期(P<0.0001),且发情间期卵巢重量也显著高于非繁殖期(P=0.0072)。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高原鼠兔卵巢在发情期以有腔卵泡为主,在发情间期则同时分布次级卵泡、有腔卵泡与黄体,而在非繁殖期卵巢皮质区分布有大量的原始与初级卵泡。高原鼠兔子宫内膜、肌层与外膜三层结构区分明显,发情期子宫内膜较厚,固有层分布大量腺体,外膜区域血管丰富;发情间期子宫腺体与血管数量均大幅减少;非繁殖期子宫明显退化,内膜上皮变薄,腺体与血管基本消失。本研究确定了阴道细胞涂片法在高原鼠兔发情阶段判定中的有效性,描述了不同发情阶段高原鼠兔性激素与性器官变化特征,为雌性高原鼠兔季节性繁殖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发情周期 阴道脱落细胞 雌二醇 卵巢 子宫
下载PDF
三江源国家公园迁徙藏羚对野生动物通道的利用——以青藏铁路五北大桥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赛青高娃 李宏奇 +2 位作者 王东 王子涵 连新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1-608,共8页
道路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沿线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如造成动物栖息地隔离或破碎化(李俊生等,2009;黄青东智等,2022)、车辆碰撞导致动物死亡(Abra etal.,2018;Wadey etal.,2018;Delgado etal.,2019;Pagany,2020)、阻隔两侧... 道路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沿线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如造成动物栖息地隔离或破碎化(李俊生等,2009;黄青东智等,2022)、车辆碰撞导致动物死亡(Abra etal.,2018;Wadey etal.,2018;Delgado etal.,2019;Pagany,2020)、阻隔两侧动物基因交流(Kellerand Largiad-er,2003;蔡志洲,2020)等。目前,通常采用设立野生动物通道(孔亚平等,2011)、围栏封闭道路(Clevenger etal.,2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藏羚 野生动物通道 集群规模 迁徙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戎战磊 高雅月 +1 位作者 陈生云 张同作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3-562,共10页
雪豹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精准评估雪豹栖息地质量可为其种群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本文选取地形、气候、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等环境因子,采用景观连接度和MaxEnt模型两种方法,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栖息地质量进行评价... 雪豹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精准评估雪豹栖息地质量可为其种群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本文选取地形、气候、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等环境因子,采用景观连接度和MaxEnt模型两种方法,对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雪豹栖息地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高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和中部,适宜面积占青海片区总面积的71.8%~77.5%,两种方法预测的适宜栖息地重叠区为8979.1 km^(2),占青海片区总面积的56.7%;39.8%~43.3%的适宜栖息地分布在一般控制区,56.7%~60.2%的适宜栖息地分布在核心保护区;疏勒河源区适宜栖息地面积最多,石羊河源区适宜栖息地面积最少,黑河源区适宜栖息地面积占比最高,约为77.1%~91.8%。适宜栖息地面积整体呈现自东向西递增的趋势。一般控制区分布有较大面积的雪豹栖息地,人类活动将是一般控制区雪豹栖息地的潜在威胁。本研究对优化雪豹就地保护措施提供科学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豹 栖息地 景观连接度 MaxEnt模型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原鼠兔个性特征与SERT基因多态性关联
19
作者 朱红娟 李婧 +3 位作者 王苏芹 唐琦 蓝贤勇 曲家鹏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0-552,共13页
个性特征是指动物个体间稳定、可遗传的行为差异,与相关基因多态性有关,反映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模式,探究个性相关基因变异,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与进化机制。本文以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对象,研究了5个不同海... 个性特征是指动物个体间稳定、可遗传的行为差异,与相关基因多态性有关,反映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模式,探究个性相关基因变异,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与进化机制。本文以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对象,研究了5个不同海拔地区高原鼠兔的个性(探究性、勇敢性和温顺性)差异特征,并检测了个性相关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SERT)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mRNA表达。结果发现,高海拔地区高原鼠兔的探究性和勇敢性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而高海拔地区高原鼠兔SERT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低海拔地区,提示不同海拔高原鼠兔个性特征差异可能与SERT基因mRNA表达有所关联。进一步检测不同海拔地区高原鼠兔SERT基因多态性及其分布差异情况,发现该基因存在6个SNP(其中5个位于外显子3,1个位于外显子5);不同海拔地区鼠兔基因分布差异分析显示外显子5的c.A1063C同义突变与海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高海拔地区该位点CC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c.A1063C的基因型虽然与探究性、勇敢性无显著相关,但与温顺性显著相关。综上所述,随着海拔升高,高原鼠兔探究性和勇敢性增加,这有利于动物获取更多的食物资源,进而增加其生存机会。与此同时,SERT基因多态性显示与不同海拔地区的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且与温顺性有关,暗示不同海拔高原鼠兔个性差异可能与SERT基因SNP的差异有关。本研究从基因表达与突变的角度尝试阐述高原鼠兔适应不同海拔环境的行为差异,显示了不同海拔地区高原鼠兔行为生存策略潜在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特征 海拔 5-羟色胺转运体 高原鼠兔
下载PDF
不同养殖场林麝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差异 被引量:3
20
作者 江峰 宋鹏飞 +5 位作者 张婧捷 高红梅 汪海静 蔡振媛 刘道鑫 张同作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肠道疾病是养殖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常见疾病。动物肠道微生物伴随宿主进化并与胃肠道构成了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为探究不同饲养环境对圈养林麝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对采自国内5个不同养殖场的215份粪便样品进行了16S... 肠道疾病是养殖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常见疾病。动物肠道微生物伴随宿主进化并与胃肠道构成了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为探究不同饲养环境对圈养林麝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对采自国内5个不同养殖场的215份粪便样品进行了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对比分析不同养殖场林麝肠道微生物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的差异。结果显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是未喂食复合益生菌的祁连县养殖场林麝肠道菌群的绝对优势菌门,而喂食复合益生菌的甘肃两当县和陕西凤县的4家养殖场林麝肠道菌群的绝对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不同养殖场林麝肠道菌群组成、优势菌门、优势菌属、潜在致病菌、代谢及疾病相关功能均有显著差异。祁连县养殖场林麝肠道微生物的α多样性和疾病相关功能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养殖场,并以肠型2为主,其主导菌为厚壁菌门、UCG-005和拟杆菌属;两当县和凤县的4家养殖场林麝肠道菌群潜在致病菌相对丰度较低。本研究推测食物组成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养殖场林麝肠道微生物差异的主要因素,复合益生菌的使用可能是导致α多样性和潜在致病菌下降的重要因素。该结果可为林麝的人工养殖和有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对人工饲养环境评估和未来的再引入计划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肠道微生物 功能 多样性 16S rRNA基因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