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5岁儿童龋齿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段锐 许志华 +5 位作者 郭方明 景强 史雪莹 魏迎玲 周敏茹 徐莉立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5期21-28,共8页
目的 分析青海省2017年5岁儿童龋齿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依据2017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中青海省的数据,按地区、性别分别计算5岁儿童患龋指标,按地区分析5岁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的知识与态度、儿童饮食习惯及... 目的 分析青海省2017年5岁儿童龋齿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依据2017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中青海省的数据,按地区、性别分别计算5岁儿童患龋指标,按地区分析5岁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的知识与态度、儿童饮食习惯及儿童口腔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并与2007年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中青海省的数据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龋齿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7年青海省5岁儿童患龋率为77.75%,较2007年上升了6.34个百分点(χ^(2)=5.818,P<0.05);其中城市地区儿童患龋率上升了10.81个百分点(χ^(2)=7.880,P<0.05),女童患龋率上升了14.00个百分点(χ^(2)=13.530,P<0.05)。2017年青海省5岁儿童龋齿填充率为1.76%,较2007年下降了0.1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地区儿童龋齿填充率高于农村地区儿童(χ^(2)=12.859,P<0.05)。2017年青海省5岁儿童龋均为4.69,较2007年增加了1.39。2017年青海省5岁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晓率为36.47%,较2007年上升了20.58个百分点;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持积极态度的比例为60.78%,较2007年下降了17.57个百分点。2017年青海省5岁儿童在过去12个月内出现牙痛或不适的比例为35.78%,而有就医经历者仅占19.27%,城市地区儿童有就医经历的比例高于农村地区儿童(χ^(2)=10.79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从来没去医院看过牙(OR=0.374,95%CI:0.141~0.993)是儿童发生龋齿的保护因素(P<0.05);对孩子牙齿和口腔状况评价为一般(OR=2.006,95%CI:1.174~3.425)或差(OR=8.236,95%CI:2.326~29.166)、儿童家长认为刷牙预防牙龈出血不正确/不知道(OR=1.648,95%CI:1.120~2.424)均是儿童发生龋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2017年青海省5岁儿童患龋率仍较高,应重点关注城市地区及女童的龋齿状况。实施有效的口腔综合干预措施,定期开展儿童口腔检查及对儿童的父母进行口腔知识宣教,能促使儿童树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降低儿童患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龋齿 影响因素 青海
下载PDF
青海省两地区12岁儿童龋齿影响因素的多水平分析
2
作者 段锐 许志华 +5 位作者 郭方明 景强 史雪莹 魏迎玲 周敏茹 徐莉立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18-323,共6页
目的了解青海省西宁市及海东市12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个体和学校水平上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和完善青海省儿童口腔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青海省2016年第四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对813名12岁儿童口腔状... 目的了解青海省西宁市及海东市12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个体和学校水平上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和完善青海省儿童口腔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青海省2016年第四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对813名12岁儿童口腔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青海省两地区12岁儿童患龋率为29.90%,女性儿童患龋率(33.33%)高于男性(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30),农村儿童患龋率(30.49%)高于城市儿童(2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P=0.644);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在学校水平呈现聚集性(σ_(μ)^(2)=0.002,P<0.001)。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性别为女性是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OR(95%CI)为1.48(1.08,2.02);儿童母亲最高学历为高中及以上是儿童龋齿的保护因素,OR(95%CI)为0.62(0.39,0.93);儿童自我口腔评价为差或者一般是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94(1.21,3.16)、1.46(1.01,2.14);认为“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是不正确或不知道是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OR(95%CI)为1.21(1.12,1.54)。结论青海省西宁市及海东市12岁儿童龋齿形势依旧严峻,应以女性儿童为重点人群,实施有效的口腔综合干预措施。以学校为平台针对性地设置口腔保健课程,定期开展儿童口腔检查及儿童父母的口腔知识宣教,促使儿童树立正确的口腔健康观、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降低儿童患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健康 儿童 影响因素 多水平模型
下载PDF
1975-2020年青海省居民糖尿病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徐莉立 段锐 +6 位作者 沙琼玥 许志华 范宁 郭云晴 范晓 冯录召 周敏茹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8期629-634,共6页
目的分析青海省1975-2020年居民糖尿病死亡特征与变化趋势。方法利用青海省1975、2006、2015和2020年四次死因回顾性调查数据,按地区、性别、年龄分别计算糖尿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早死概率等指标。分别... 目的分析青海省1975-2020年居民糖尿病死亡特征与变化趋势。方法利用青海省1975、2006、2015和2020年四次死因回顾性调查数据,按地区、性别、年龄分别计算糖尿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早死概率等指标。分别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率以及变化趋势的比较。结果青海省1975-2020年糖尿病死亡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由0.10%上升到2.55%(AAPC=7.64%,P<0.05),糖尿病粗死亡率从0.84/10万上升至15.66/10万(AAPC=6.77%,P<0.05),标化死亡率由1.74/10万上升到20.44/10万(AAPC=5.78%,P<0.05),糖尿病早死概率从0.05%上升至0.41%。女性死亡人数构成比和标化死亡率AAPC分别为8.28%和6.01%,均较男性上升明显(AAPC分别为7.10%和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年龄分布看,糖尿病死亡率从40岁组开始上升,除1975年外,其余年份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逐年升高,80岁以上达峰值。不同地区糖尿病标化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牧区的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由0.93/10万上升到16.21/10万,不同年份城市、农村、牧区糖尿病标化死亡率AAPC分别为4.55%、5.06%和6.86%。结论青海省糖尿病死亡仍呈现上升趋势,牧区高于农村、城市,女性死亡增长较快,应持续实施全民健康干预措施,重点关注牧区、农村地区和女性居民,有效降低糖尿病死亡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死亡率 变化趋势
下载PDF
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家庭食物环境分析
4
作者 申贵元 张曼 +6 位作者 杨素芳 张娜 池睿欣 李振珲 李子晔 马福昌 马冠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11期29-36,共8页
目的:了解青海省农牧区四、五年级小学生家庭食物环境现状,为改善当地学龄儿童家庭食物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青海省3座市(州) 10所小学,抽取94名四、五年级学生以及其对应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 目的:了解青海省农牧区四、五年级小学生家庭食物环境现状,为改善当地学龄儿童家庭食物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青海省3座市(州) 10所小学,抽取94名四、五年级学生以及其对应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问卷调查家庭食物环境现状。结果:参与调查学生的家庭食物可及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新鲜蔬菜及其制品(77.7%)、薯类粗杂粮及其制品(76.6%)、乳类及其制品(74.5%)、水果及其制品(68.1%)、含糖饮料(17.0%)、高糖食物(11.7%)、高脂食物(9.6%)、高盐食物(7.4%)。乳类及其制品的可及性在城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1%vs 63.2%,P=0.038)。大部分学生(56.4%)月均家庭食物支出占比约为30%~50%,随人均年收入增加而有所提高(R=0.206,P=0.047)。家庭喂养模式在农村以强制模式为主(63.2%),在县城以强制和限制模式并重(44.6%、42.9%)。绝大多数家庭有较良好的食物规则,男生家庭食物限制得分高于女生(t=2.216,P=0.029)。营养理念较为科学的家长约占33.0%,营养知识掌握较好的家长约占6.4%,总体具有较高营养素养的家长约占8.5%。家长选择食物时考虑最多的三个因素为营养(83.0%)、卫生(73.4%)、孩子爱吃(61.7%)。结论: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家庭食物环境现状总体良好,明显薄弱之处在于家长营养素养一般,特别是营养知识储备极为欠缺。应进一步加强家长的营养宣教,促进营养知识传播,改善家庭食物环境,帮助学龄儿童塑造良好饮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环境 食物规则 营养素养 食物可及性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青海省西宁市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高血压患病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马茹 贾清 +2 位作者 马雨馨 杨素芳 马福昌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4-259,共6页
目的了解青海省西宁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HIV感染者/AIDS患者)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HIV感染者/AIDS患者合并高血压的防控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3年2—7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青海省西宁... 目的了解青海省西宁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HIV感染者/AIDS患者)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HIV感染者/AIDS患者合并高血压的防控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3年2—7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青海省西宁市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468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SPSS 22.0进行χ^(2)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利用AMOS 24.0构建HIV感染者/AIDS患者高血压患病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SEM)。结果共纳入468名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患者138例,高血压患病率为29.5%,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44.54,P<0.01)。SEM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及HIV感染年限可对该人群高血压患病产生直接和间接效应,其总路径系数分别为0.14、0.18及0.02,抑郁症状、CD4^(+)T细胞计数、体质指数及高血压家族史对该人群高血压患病产生直接影响,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12、-0.60、0.19及0.12,模型适配度良好。结论青海省西宁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对该人群开展全面健康干预,定期监测血压及CD4^(+)T细胞计数等HIV感染相关指标,从而有效降低高血压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血压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青海省农牧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快餐行为现况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行 张曼 +6 位作者 杨素芳 张娜 池睿欣 申贵元 李子晔 马福昌 马冠生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9-813,共5页
目的了解青海省农牧区四、五年级小学生快餐消费行为现状,为开展农牧区学龄儿童营养教育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青海省海东市、海南州、海西州3座城市4个县区10所小学抽取969名四、五年级学... 目的了解青海省农牧区四、五年级小学生快餐消费行为现状,为开展农牧区学龄儿童营养教育及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青海省海东市、海南州、海西州3座城市4个县区10所小学抽取969名四、五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快餐消费现状。结果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过去1周食用过西式快餐和中式快餐的比例分别为45.8%和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24,P<0.05)。非寄宿学生过去1周食用西式快餐及中式快餐的次数均高于寄宿学生(Z值分别为6.44,5.84,P值均<0.05)。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选择食用西式快餐的原因主要是好吃(84.7%)、有营养(62.6%)、干净卫生(57.4%)和环境好(57.0%)。选择食用中式快餐的前4位原因分别为好吃(83.8%)、有营养(82.8%)、干净卫生(67.4%)和环境好(53.5%)。被调查的小学生认为中式快餐食物搭配合理的为64.7%,认为中式快餐的营养价值高的为43.0%,认为西式快餐能量含量高的为39.4%。结论快餐消费已成为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的常见饮食行为。相关部门应加强快餐相关营养宣教,促进健康知识传播,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减少快餐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习惯 行为 食品 学生 营养调查
原文传递
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零食行为现况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曼 王行 +6 位作者 杨素芳 张娜 池睿欣 申贵元 李子晔 马福昌 马冠生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9-823,827,共6页
目的 了解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零食消费现状,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青海省海东市、海南州、海西州3座城市4个县区的10所小学抽取四、五年级学生共969名作为研究对... 目的 了解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零食消费现状,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青海省海东市、海南州、海西州3座城市4个县区的10所小学抽取四、五年级学生共969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其零食消费现状。结果 学生在家里、学校和其他地方消费零食的报告率分别为98.2%,88.5%和75.4%,其中男生在学校的零食消费报告率低于女生(χ^(2)=9.66);五年级学生在家里和其他地方的零食消费报告率高于四年级学生(χ2值分别为10.31,6.77);农村学生在3个地点的零食消费报告率均高于县城(χ^(2)值分别为6.03,100.53,24.77);寄宿学生在家里的零食消费报告率低于非寄宿学生(χ^(2)=7.22),而在学校的零食消费报告率高于非寄宿学生(χ^(2)=9.04)(P值均<0.01)。在家里最常消费的零食是新鲜水果蔬菜(76.9%)、谷类(67.2%)、坚果(63.7%),在学校最常消费的零食是新鲜水果蔬菜(45.1%)、谷类(36.9%)、糖果类(24.4%),在其他地方最常消费的零食是冷饮(54.7%)、糖果类(51.6%)、饮料(42.9%)。学生零食消费原因的前3位分别为好吃(76.9%)、健康/有营养(65.5%)、干净卫生(59.0%)。结论 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普遍存在吃零食的现象,仍然有很多小学生消费不健康的零食。亟需通过改善学生的饮食环境并开展营养教育,促使其合理选择零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饮食习惯 费用和收费 学生
原文传递
青海省农牧区小学高年级学生饮料行为现况
8
作者 杨素芳 李子晔 +6 位作者 张曼 申贵元 王行 池睿欣 张娜 马福昌 马冠生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4-818,共5页
目的 了解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饮料行为现状,为当地教育部门制定科学的营养改善计划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青海省海南州、海西州和海东市3个地区10所小学的四、五年级969名学生,通过自填问卷调... 目的 了解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饮料行为现状,为当地教育部门制定科学的营养改善计划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青海省海南州、海西州和海东市3个地区10所小学的四、五年级969名学生,通过自填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其日常饮料消费现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饮料消费率差异。结果 学生在家里、学校和其他地方饮料的消费率分别为96.9%,64.5%和84.9%;学生在家里最常消费的饮料分别为纯牛奶及酸奶(63.1%)、茶水(53.0%)、茶饮料(52.4%);学生在学校最常消费的饮料分别是茶水(29.8%)、纯牛奶及酸奶(27.8%)、茶饮料(18.4%);在其他地方最常消费的饮料分别是茶饮料(42.0%)、碳酸饮料(38.1%)、纯牛奶及酸奶(35.0%)。学生消费饮料原因的前5位分别为好喝(81.2%)、健康有营养(57.6%)、干净卫生(52.6%)、很多同学喜欢喝(39.6%)、家里人常喝(37.7%)。结论 青海省农牧区四、五年级学生普遍存在喝饮料的现象,且含糖饮料比例较高。亟需通过改善学生的饮食环境并开展营养教育,促使其合理选择饮料,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料 饮食习惯 行为 膳食调查 学生
原文传递
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早餐行为现况
9
作者 张曼 王行 +6 位作者 杨素芳 张娜 池睿欣 申贵元 李子晔 马福昌 马冠生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4-827,共4页
目的 了解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早餐行为状况,为实施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青海省海东市、海南州、海西州3个市的4个县区共10所小学抽样四、五年级学生共969名作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 了解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早餐行为状况,为实施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青海省海东市、海南州、海西州3个市的4个县区共10所小学抽样四、五年级学生共969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其早餐行为状况。结果 小学生1周吃5~7次早餐的占82.0%,3~4次的占9.7%,1~2次的占6.7%,不吃早餐的占1.5%。早餐食物种类选择依次是谷薯类、奶豆坚果类、蔬菜水果类和鱼禽肉蛋类(84.1%,69.8%,66.8%,37.7%);五年级学生早餐中包含蔬菜水果类的比例高于四年级学生(χ^(2)=4.81,P=0.03),县城学生早餐中包含鱼禽肉蛋类的比例高于农村学生(χ^(2)=6.94,P=0.03),而包含蔬菜水果类的比例低于农村学生(χ^(2)=53.33,P<0.01);寄宿学生早餐食物中包含鱼禽肉蛋类的比例高于非寄宿学生(χ^(2)=41.26,P<0.01),而包含蔬菜水果类、奶豆坚果类的比例低于非寄宿学生(χ2值分别为21.11,34.41,P值均<0.01)。44.8%的学生早餐营养较差,营养良好的比例仅为16.3%。早餐主要由母亲准备,占47.5%;其次是由学校食堂准备,占29.9%;除年级外,其余各组学生早餐准备者的分布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仍存在不吃早餐、早餐营养质量差的现象。应针对学生、家长、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开展饮食和营养知识教育,提高儿童早餐食用频率和营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 饮食习惯 营养调查 学生
原文传递
青海省农牧区小学高年级学生食物摄入频次现况
10
作者 杨素芳 李子晔 +6 位作者 张曼 申贵元 王行 池睿欣 张娜 马福昌 马冠生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8-831,835,共5页
目的 了解青海省农牧区学龄儿童食物摄入频次现状,为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科学的营养改善计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4—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青海省海南州、海西州和海东市3个地区10所小学的四、五年... 目的 了解青海省农牧区学龄儿童食物摄入频次现状,为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科学的营养改善计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4—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青海省海南州、海西州和海东市3个地区10所小学的四、五年级共969名学生,通过自填问卷的方法调查其日常食物摄入频次。采用秩转换的非参数检验分析不同组间食物摄入频次。结果 学生几乎每天都吃的食物占比最高的是谷薯类(84.3%)和水果(44.6%),几乎不吃的食物比例最高的是水产类(68.1%)和营养补充剂类(45.9%)。男生的畜禽肉类、水产类、饮料类和营养补充剂摄入频次高于女生,五年级学生的畜禽肉类和零食类摄入频次高于四年级,而水产类的摄入频次低于四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6,-2.46,-2.43,-2.37,-2.66,-4.33,-2.65,P值均<0.05)。结论 不同性别、年级、地区、寄宿情况和城乡学生的食物摄入频次差异较大。应针对不同特征的学龄儿童完善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和家庭应积极开展营养宣教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 摄食行为 问卷调查 学生
原文传递
青海省藏族牧民肥胖流行状况及其与饮食模式关系的队列研究
11
作者 李珂 张海东 +8 位作者 简文秀 孙晓敏 赵磊 汪海静 尕藏卓玛 王彦香 许志华 王友发 彭雯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57-1263,共7页
目的探索青海省城镇化转型中藏族牧民成年人肥胖的流行状况及其与饮食模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开放队列设计,2018年基线入组1003人,2022年随访599人,新入组1012人。共纳入≥18岁成年人1913人,对其开展问卷调查和健康检查。使用因子分析法... 目的探索青海省城镇化转型中藏族牧民成年人肥胖的流行状况及其与饮食模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开放队列设计,2018年基线入组1003人,2022年随访599人,新入组1012人。共纳入≥18岁成年人1913人,对其开展问卷调查和健康检查。使用因子分析法识别饮食模式,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饮食模式与肥胖关系。结果2018-2022年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27.6%、33.8%和54.6%,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年龄性别标化患病率均上升。共识别3种饮食模式:现代饮食模式(常食用猪肉、家禽肉类、加工肉类、新鲜水果、含糖饮料、咸味零食等)、城镇饮食模式(常食用精制碳水化合物、牛羊肉、蔬菜和鲜蛋类等)、牧区饮食模式(常食用糌粑、藏式奶酪、酥油茶/奶茶和乳制品等)。校正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及生活行为方式后,相比城镇饮食模式得分T1组,T3组超重和超重/肥胖风险显著增加(超重:OR=2.09,95%CI:1.10~3.95;超重/肥胖:OR=1.23,95%CI:1.00~1.51),而牧区饮食模式得分T3组超重、肥胖、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风险降低(超重:OR=0.45,95%CI:0.24~0.84;肥胖:OR=0.81,95%CI:0.69~0.95;超重/肥胖:OR=0.75,95%CI:0.61~0.91;中心性肥胖:OR=0.58,95%CI:0.38~0.89)。结论城镇化转型中藏族牧民肥胖和中心性肥胖高发。城镇饮食模式是超重、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牧区饮食模式是超重、肥胖、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保护因素。需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升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中心性肥胖 患病率 饮食模式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原文传递
青海高海拔地区农村寄宿中小学生贫血状况
12
作者 星吉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8-909,共2页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儿童的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等[1],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学生属于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一些贫困...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儿童的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等[1],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学生属于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一些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贫血患病率达30%~40%[2]。为此,2013年笔者对青海省3 084名一至九年级寄宿制学生的贫血状况进行了监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学生 农村人口
原文传递
关注西部地区学龄儿童饮食行为与健康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福昌 马冠生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1-804,共4页
饮食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龄儿童时期,其发展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家庭和个人等因素影响。中国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地理和饮食文化的影响等,学龄儿童存在早餐食物单一、习惯食用不健康零食饮料等饮食行为,阻碍儿童健康成长。为促使... 饮食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龄儿童时期,其发展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家庭和个人等因素影响。中国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地理和饮食文化的影响等,学龄儿童存在早餐食物单一、习惯食用不健康零食饮料等饮食行为,阻碍儿童健康成长。为促使学龄儿童养成健康饮食行为,中国各地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干预措施,颇有成效。西部地区应借鉴经验,从政策法律、营养餐、学校营养健康教育和社会营养健康氛围等方面入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形成一套综合性的促进学龄儿童健康饮食行为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习惯 行为 健康促进 儿童
原文传递
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建设与实践
14
作者 党少农 戴江红 +4 位作者 张毓洪 王新华 马福昌 颜虹 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协作组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0,共7页
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西北区域自然环境独特,人群健康状况与疾病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了满足深入研究该地区慢性病病因、机制和转归的迫切需求,根据西北区域特殊生态环境、人口规模... 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西北区域自然环境独特,人群健康状况与疾病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了满足深入研究该地区慢性病病因、机制和转归的迫切需求,根据西北区域特殊生态环境、人口规模和民族分布,于2017-2019年在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招募了117644名35~74岁的多民族(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藏族)自然人群,调查队列成员的个体、环境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基线暴露信息,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血清和白膜层,形成各类生物样本90余万份,以-80℃储存于标准生物样本库。已开始用常规监测和主动随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队列成员的平均年龄52.43岁,女性70391名(59.8%),不同民族间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健康状况具有相似性但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该队列为深入研究环境、生活方式及遗传因素与重要高发慢性病的关系提供了研究平台,为明确该地区不同民族慢性病的病因及长期健康危害提供重要流行病学证据,为国家制定慢性病防治战略提供西北区域参考。本文简要介绍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的建设概况和实践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队列研究 自然人群 西北
原文传递
《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疫苗立场文件(2022年版)》解读 被引量:9
15
作者 冯录召 姜明月 +11 位作者 伊赫亚 钱捷 徐莉立 郑建东 马礼兵 彭质斌 姜世强 许松涛 陈恩富 王凌航 高立冬 杨维中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0期2315-2318,共4页
2022年5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疫苗立场文件(2022年版)》(以下简称立场文件)发布。本文总结了立场文件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流感流行病学、风险人群、免疫接种对疾病的影响、流感疫苗及其效果与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的立场等,推荐各... 2022年5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疫苗立场文件(2022年版)》(以下简称立场文件)发布。本文总结了立场文件更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流感流行病学、风险人群、免疫接种对疾病的影响、流感疫苗及其效果与安全性,世界卫生组织的立场等,推荐各国均应考虑实施流感疫苗免疫规划项目以应对流感大流行。此外,还提出流感监测平台可与新型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呼吸道病毒监测整合。分析了对我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和疫苗接种的启示:(1)优化流感疫苗政策,以促进免疫服务的实施;(2)流感防控应从群医学角度,关注个体和群体“促防诊控治康”一体化;(3)应将流感、新冠、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联合防控,整合利用多渠道数据,建立多渠道监测和智慧化预警技术和平台,实现多病共防共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 立场文件 呼吸道传染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