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推动西部和谐社会建设——“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十五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综述
1
作者 拉毛措 朱学海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6期224-227,共4页
"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十五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于2010年7月5日—8日在青海西宁隆重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科学发展观与西部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交流,取得了诸多... "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十五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于2010年7月5日—8日在青海西宁隆重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科学发展观与西部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交流,取得了诸多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研讨会 综述
下载PDF
青海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肖莉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3期48-53,共6页
本文立足青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践,从六个方面归纳总结了近年来青海社会管理的成功做法和经验,针对青海社会管理存在的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借鉴内地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体... 本文立足青海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践,从六个方面归纳总结了近年来青海社会管理的成功做法和经验,针对青海社会管理存在的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借鉴内地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发挥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协同、公众参与的制度,构建齐抓共管的格局;实行依法管理、民主管理、服务管理的方式,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创新,提高治安防控能力;夯实壮大基层管理力量,采用刚柔相济的管理方式,构建平等和谐的民族宗教关系;开展社会管理专项研究,推动青海社会管理创新步伐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 做法经验 问题 对策 青海
下载PDF
关于青海省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问题研究
3
作者 张伟 肖莉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7年第1期25-29,共5页
青海省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可以采取“适度发展,消除贫困”的模式。它的基本内涵是:政府社会公共资源向“经济瓶颈”和社会领域适度倾斜,以提供公共产品和科教、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服务;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救助资金,提供贫困人口的基本... 青海省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可以采取“适度发展,消除贫困”的模式。它的基本内涵是:政府社会公共资源向“经济瓶颈”和社会领域适度倾斜,以提供公共产品和科教、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服务;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救助资金,提供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就业、养老等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公共服务 政府
下载PDF
青海省海西地区文化资源的利用保护
4
作者 赵晓 徐明 《青海社会科学》 2003年第2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青海省 海西地区 文化资源 利用保护
下载PDF
发挥宗教在构建和谐青海中的社会功能
5
作者 马文慧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7年第5期88-90,163,共4页
青海是多宗教多民族地区,各宗教之间以及各宗教内部能否和谐相处,各宗教能否良性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能否正确、稳妥地处理好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都直接关系到青海和谐稳定发展的全局。因此,要充分激发宗教正面、积极的社会功能,抑... 青海是多宗教多民族地区,各宗教之间以及各宗教内部能否和谐相处,各宗教能否良性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能否正确、稳妥地处理好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都直接关系到青海和谐稳定发展的全局。因此,要充分激发宗教正面、积极的社会功能,抑制和化解宗教负面、消极的社会功能,发挥宗教在促进和谐青海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和谐青海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宗教 社会功能实践
下载PDF
2011—2050年青海省分城乡人口预测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成明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2期59-63,共5页
本文基于2010年青海省"六普"数据,利用CPPS人口预测软件对2011—2050年青海省人口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青海人口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在人口惯性的影响下于2043年达到人口增长的顶峰,其后逐步下降;育龄妇女人数不断... 本文基于2010年青海省"六普"数据,利用CPPS人口预测软件对2011—2050年青海省人口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青海人口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在人口惯性的影响下于2043年达到人口增长的顶峰,其后逐步下降;育龄妇女人数不断增长,在2008年至2018年期间会出现长达11年的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少儿人口和劳动力人口比重总体上均呈逐步下降趋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红利"期将持续到2030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分城乡人口预测 人口年龄金字塔
下载PDF
青海湖区生态足迹评价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6
7
作者 孙发平 李军海 刘成明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期68-74,共7页
除了全球气候变暖和青藏高原气候特点等自然因素之外,人类活动的加剧是造成青海湖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重要原因。为此,以生态足迹模型为主要分析方法判断青海湖区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不仅可以为改善青海湖区生态环境和实现... 除了全球气候变暖和青藏高原气候特点等自然因素之外,人类活动的加剧是造成青海湖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重要原因。为此,以生态足迹模型为主要分析方法判断青海湖区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不仅可以为改善青海湖区生态环境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而且有利于制定人口、经济、环境各要素协调发展的政策及制度安排。本文通过对青海湖区生态足迹的预测与分析,提出了青海湖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区 生态足迹 预测 分析
下载PDF
西藏自治区妇女的法律保障及其社会经济地位 被引量:4
8
作者 拉毛措 丹珍卓玛 《中国藏学》 CSSCI 2005年第3期129-135,共7页
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妇女不仅享有中国宪法、国务院及所属部委颁布的行政法规与条例所规定的法定权利,而且还享有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先后制定的多种法规和条例中的法定权利。由此,西藏妇女广泛... 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妇女不仅享有中国宪法、国务院及所属部委颁布的行政法规与条例所规定的法定权利,而且还享有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先后制定的多种法规和条例中的法定权利。由此,西藏妇女广泛参与了西藏自治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为建没团结、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妇女 法律保障 社会经济地位 法定权利
下载PDF
用中华民族意识凝聚青海各民族问题调研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拉毛措 鲁顺元 肖莉 《青海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119-125,共7页
青海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经过长期的交流、相互融合,形成了各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这是用中华民族意识凝聚青海各民族的历史与现实条件。但在现阶段仍存在着阻碍青海各民族中华民族意识生长的因素,据此,提出青海增强中华民族... 青海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经过长期的交流、相互融合,形成了各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这是用中华民族意识凝聚青海各民族的历史与现实条件。但在现阶段仍存在着阻碍青海各民族中华民族意识生长的因素,据此,提出青海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意识 青海各民族 凝聚力
下载PDF
社会转型对早期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成明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关键词 早期社会化 社会转型时期 儿童和青少年 青少年犯罪 价值观念 大众传媒 社会规范 定罪概率 权威形象 个人社会化
下载PDF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青海 被引量:2
11
作者 鲁顺元 王昱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6年第4期40-44,共5页
本文认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实现青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分析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青海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安全 社会进步 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下载PDF
生态移民理论与青海的移民实践 被引量:8
12
作者 鲁顺元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6期23-27,共5页
本文首先从研究对象及其分类、重要概念、迁移的内在机理几个方面,总结了生态移民理论;其次,提出移民是实现符合青海实际的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内核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认为这是由青海独特的自然状况、不尽合理的人口分布格局、严峻的... 本文首先从研究对象及其分类、重要概念、迁移的内在机理几个方面,总结了生态移民理论;其次,提出移民是实现符合青海实际的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内核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认为这是由青海独特的自然状况、不尽合理的人口分布格局、严峻的自然生态形势等因素决定的;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在移民问题上进行的探索以及在移民思路上经历的重大转变;最后,就如何继续推进生态移民理论与实践创新,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理论 实践 创新
下载PDF
构造性数学及其哲学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郝宁湘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1997年第3期22-28,21,共8页
本文在介绍了构造性数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它的数学原则和数学基础,表明了可构造性的数学底蕴.最后通过对构造性数学产生的原因和其所要达到的目的的分析,论述了构造性数学的重大意义,同时评析了我国学术界对它的一... 本文在介绍了构造性数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它的数学原则和数学基础,表明了可构造性的数学底蕴.最后通过对构造性数学产生的原因和其所要达到的目的的分析,论述了构造性数学的重大意义,同时评析了我国学术界对它的一些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性数学 递归函数 可靠性 哲学思想
下载PDF
青海旅游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肖莉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5期62-67,共6页
本文立足青海旅游业发展现状,剖析了影响和制约青海旅游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青海旅游业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 青海旅游业 发展 研究
下载PDF
青海人口分布格局及变迁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成明 《青海社会科学》 2004年第3期41-46,共6页
本文通过对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认为青海省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为地广人稀、东稠西疏。但纵向来看 ,人口空间布局仍有程度不等的变化 ,该种变动的最主要原因归于自然条件的差异 (如海拔和生态环境 )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时 ,城镇、... 本文通过对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认为青海省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为地广人稀、东稠西疏。但纵向来看 ,人口空间布局仍有程度不等的变化 ,该种变动的最主要原因归于自然条件的差异 (如海拔和生态环境 )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时 ,城镇、农区和牧区的人口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性 ,民族人口的分布均有大散居、小聚居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制约青藏高原牧区生态环保的社会因素管窥 被引量:2
16
作者 鲁顺元 《青海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成为谋求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首当其冲的要旨的现时代 ,如何正确评价以藏族传统文化价值为核心价值的社会因素 ,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对这一问题 ,单纯从保护或发展的角度去分析 ,都是...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成为谋求青藏高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首当其冲的要旨的现时代 ,如何正确评价以藏族传统文化价值为核心价值的社会因素 ,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对这一问题 ,单纯从保护或发展的角度去分析 ,都是不全面的。本文从保护与发展良性互动的视角 ,分析了青藏高原牧区固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制度、宗教文化等社会因素对其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认为这些因素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特殊要求无一例外地存在着不相适应、不和谐之处 ,当前急需从教育发展、组织创新、社会互动渠道疏通等方面着手 ,从系统把握整个青藏高原牧区社会变迁高度 ,加速其变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牧区 社会因素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生产方式 宗教活动
下载PDF
青海湖区人口发展与问题论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成明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7年第6期67-72,共6页
本文利用人口统计数据及实地调查的资料,就青海湖区人口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梳理,同时针对青海湖区人口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加以探讨,并基于上述阐述与分析提出了统筹解决青海湖区人口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青海湖区 人口 人口预测 人口红利
下载PDF
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藏区的影响力 被引量:1
18
作者 拉毛措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本文着重探讨了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藏区影响力的现实意义,揭示了藏族传统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提出了如何增强影响力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藏区 影响力
下载PDF
青海藏区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萍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5期51-55,共5页
本文围绕青海藏区基层党建工作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命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解析了藏区基层党建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凸现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 青海藏区 基层党组织 改革与创新
下载PDF
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莉 宋琳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6年第3期21-24,共4页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优秀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引导社会风尚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的历史意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优秀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引导社会风尚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的历史意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点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少年学生,宣传教育是基础,正确理解其内涵是前提,政策、法律、制度是保障,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 内涵 认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