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打造青海黄河文化标识体系的路径思考
1
作者 毕艳君 《党的生活(青海)》 2024年第2期67-72,共6页
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是青海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的关键路径。因此,打造青海黄河文化的地理标识体系、精神标识体系、遗产标识体系、旅游标识体系和生态标识体系,既有利于传承黄河历史文明、奠定黄河作为中... 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创新是青海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的关键路径。因此,打造青海黄河文化的地理标识体系、精神标识体系、遗产标识体系、旅游标识体系和生态标识体系,既有利于传承黄河历史文明、奠定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标识的坚实基础,也有利于促进对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更有利于凝聚青海人民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与自强,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造 黄河文化 青海 标识体系
下载PDF
关于昆仑文化作为青海省标志性文化的思考 被引量:8
2
作者 赵宗福 鄂崇荣 +1 位作者 解占录 霍福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3期31-38,共8页
本文对昆仑文化的内涵、主要内容、特色项目及其地位进行了多视角、多层次梳理和分析。认为昆仑文化既包括历史文化,也包括现当代文化;既包括各类精英文化,也包括各民族民间文化,昆仑文化可以作为涵盖青海文化的标志性文化。并在对青海... 本文对昆仑文化的内涵、主要内容、特色项目及其地位进行了多视角、多层次梳理和分析。认为昆仑文化既包括历史文化,也包括现当代文化;既包括各类精英文化,也包括各民族民间文化,昆仑文化可以作为涵盖青海文化的标志性文化。并在对青海省近年来昆仑文化的开发模式进行回顾的同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文化 内涵 分类 地位 发展
下载PDF
新形势下青海地方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研究——以“一核三治”治理模式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玮 张生寅 +1 位作者 高永宏 靳艳娥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57-62,共6页
近年来,青海省就地方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取得了一批成功模式和典型经验。黄南州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要求,创新实践地方社会治理路径,形成了以基层党的建设为核心,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的“一核三治”地方治... 近年来,青海省就地方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取得了一批成功模式和典型经验。黄南州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要求,创新实践地方社会治理路径,形成了以基层党的建设为核心,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的“一核三治”地方治理黄南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治理成效。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青海地方社会治理效能,需要不断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坚持依法治理,积极推进以德治理,持续增强自治自觉,不断提升科技智能化水平,继续保持追赶发展态势,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南州 一核三治 地方社会治理
下载PDF
推进青海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军 马永鸿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6期48-52,共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省特殊教育事业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如学校规模偏小、办学条件简陋、经费投入不足、师资缺乏、特殊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办学层次偏低等问题。针对青海省特殊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本文提出了推进完善青...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省特殊教育事业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如学校规模偏小、办学条件简陋、经费投入不足、师资缺乏、特殊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办学层次偏低等问题。针对青海省特殊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本文提出了推进完善青海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特殊教育 对策研究
下载PDF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青海河湟方言的语言变异研究
5
作者 张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29-135,共7页
本文结合语言变异的几种理论模型,阐释了青海河湟方言在语言使用和语言结构上存在的变异现象,并对形成这种变异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青海河湟方言的变异促使该地语言体系产生新的语言类型,这种语言地方性特点的渐趋消弭,... 本文结合语言变异的几种理论模型,阐释了青海河湟方言在语言使用和语言结构上存在的变异现象,并对形成这种变异现象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青海河湟方言的变异促使该地语言体系产生新的语言类型,这种语言地方性特点的渐趋消弭,终将弱化语言的"原文化"属性。故而,在进一步强调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更要注重保护地方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变异 文化接触 方言文化
下载PDF
专家笔谈:昆仑文化和昆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被引量:1
6
作者 索端智 鄂崇荣 +1 位作者 张生寅 胡芳 《青海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文化工程之一。设立昆仑国家文化公园,不仅有利于促进青海等省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且对推动青海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文化工程之一。设立昆仑国家文化公园,不仅有利于促进青海等省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且对推动青海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青海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进昆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昆仑文化研究,《青海社会科学》开设专题栏目,推出专家笔谈和研究文章。本期我们刊发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索端智教授等四位专家围绕昆仑与昆仑文化、昆仑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昆仑文化与青海的关系、昆仑国家文化公园与国家公园群建设等主题进行的笔谈,以期对深化昆仑文化研究、推进昆仑国家文化建设提供思路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公园 区域经济社会 昆仑文化 文化遗产保护 生态文明 专家笔谈 中华民族共同体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青海文化产业构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进虎 胡芳 +1 位作者 毕艳君 杨军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141-144,共4页
2006年,青海文化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各类节庆文化非常活跃,主流社会文化产业略有起色,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体育和旅游业蓬勃兴起,还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我省的文化产业发展仍处在层次较低的起步阶段。存在观念不新、体制不顺、... 2006年,青海文化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各类节庆文化非常活跃,主流社会文化产业略有起色,民族民间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体育和旅游业蓬勃兴起,还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我省的文化产业发展仍处在层次较低的起步阶段。存在观念不新、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发展不平衡、人才奇缺、资金匮乏、导致跟东部地区差距拉大等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并提出了加快构建青海文化产业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文化产业 构建 研究
下载PDF
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及特色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玮 张生寅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6期164-169,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全力打造人心凝聚、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开启了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新征程。全面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创...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全力打造人心凝聚、民生改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的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开启了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新征程。全面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丰富实践和鲜明特点,深入思考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对策措施,对于推动先进区创建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加快民族团结进步大省建设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实践 特色
下载PDF
青海“十二五”发展成就及其经验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发平 杜青华 +1 位作者 鲁顺元 张生寅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6期1-6,共6页
"十二五"时期,青海省委省政府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的战略任务,科学遵循发展规律,努力克服经济压力持续加大带来的各种不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 "十二五"时期,青海省委省政府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的战略任务,科学遵循发展规律,努力克服经济压力持续加大带来的各种不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本文对青海65年发展历程进行阶段性梳理研判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十二五"时期青海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效,归纳总结了"十二五"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发展历程 发展成就 经验启示
下载PDF
青海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宗福 鲁顺元 +1 位作者 鄂崇荣 张生寅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6期1-6,共6页
在即将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重大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青海作为欠发达的边远多民族省份,准确认知其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价值,对于我们认清形势、... 在即将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重大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青海作为欠发达的边远多民族省份,准确认知其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价值,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摆正位置进而激励全省上下奋发有为、实现"两新"目标、推进"三区"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政治稳定功能、生态保护屏障、社会建设典型、资源支撑作用、文化发展活力等重要方面,全面梳理了青海在实现"中国梦"中已经存在并将可能继续衍生的价值,并从青海各族人民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共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提出了在发展中求稳定、在保护中寻跨越、在创新中谋突破、在多样中立主导、在核心中增活力等使各种正能量竞向迸发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中国梦” 价值 力量
下载PDF
文化认同视域下青海三大民俗文化圈的交融与共享 被引量:7
11
作者 胡芳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4-200,共7页
青海早在元明时期就已逐渐形成了儒释道、藏传佛教、伊斯兰三大民俗文化圈交流交融、互动共享、和谐发展的多元一体民俗文化格局。从其历史发展看,虽然三大民俗文化圈之间曾有过排斥与隔阂,但其主流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吸收,尤... 青海早在元明时期就已逐渐形成了儒释道、藏传佛教、伊斯兰三大民俗文化圈交流交融、互动共享、和谐发展的多元一体民俗文化格局。从其历史发展看,虽然三大民俗文化圈之间曾有过排斥与隔阂,但其主流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吸收,尤其是在宗教信仰、节日文化、生活习俗、人生礼仪、口头文学和民间文艺等方面存在相互交融、互动共享、和美共荣的现象,而三大民俗文化圈以多元一体、互动共享为基本特征的文化结构的构建过程,也是青海六大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儒释道 藏传佛教 伊斯兰
下载PDF
海南模式对实现青海牧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军 马连龙 王佐发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1期42-46,共5页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自2008年全面开展了"改善办学条件,统筹城乡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通过改革,解决了学校布局不合理、师资配置不均衡、教育投入不集中、教学质量不稳定、责任机制不健全、教育行为不规范等难题...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自2008年全面开展了"改善办学条件,统筹城乡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通过改革,解决了学校布局不合理、师资配置不均衡、教育投入不集中、教学质量不稳定、责任机制不健全、教育行为不规范等难题,促进了牧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海南模式也对实现青海省牧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省 海南州 牧区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借鉴启示
下载PDF
加快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生寅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3期39-43,共5页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前和今后极具发展潜力与前景的一个特殊的综合性产业。文章从分析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必要性、竞争环境入手,提出了加快青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青海 文化旅游产业 思考
下载PDF
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视域下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芳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65,共8页
国家公园是生态文明的实践载体和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作为中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以深厚的藏族传统生态文化和现代生态文化为内核的三江源生态文化不仅是... 国家公园是生态文明的实践载体和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作为中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以深厚的藏族传统生态文化和现代生态文化为内核的三江源生态文化不仅是国家公园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与内生动力。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及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解析三江源生态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总结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中三江源生态文化保护传承的成效与问题,进而探讨以三江源生态文化建设助推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生态文化 国家公园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青海旅游业发展路径个案分析——海北州打造高原旅游名州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鄂崇荣 解占录 毕艳君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1年第2期47-52,共6页
文章通过调研,系统全面地描摹了青海省海北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该州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打造高原旅游名州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旅游业 海北 发展路径 研究
下载PDF
濒危的民间戏剧--青海河湟地区皮影戏艺术的人类学田野个案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毕艳君 鄂崇荣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期88-92,共5页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融戏剧、文学、音乐、美术为一体的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素有"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的美称。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皮影戏在青海河湟地区甚为流行,但时至今日,曾经在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一... 皮影戏是我国民间融戏剧、文学、音乐、美术为一体的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素有"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的美称。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皮影戏在青海河湟地区甚为流行,但时至今日,曾经在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这一民间艺术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濒临绝迹。本文在大量参考前人调查研究的文献资料基础上,运用人类学参与观察、访谈调查等田野调查方法,以平安县灯影队为典型个案,对河湟地区的皮影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地区 皮影戏 田野调查
下载PDF
解放初期青海建政工作概述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生寅 《青海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106-109,共4页
解放初期青海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是青海当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文章从建政的背景、经过、特点等三方面作了简要概述 。
关键词 解放初期 青海 建政工作 人民政权 和平改造 旧政权
下载PDF
清代青海消费结构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探微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军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119-121,200,共4页
清代中晚期,青海地区的消费水平相对落后,而且城镇与乡村之间、农业区与牧业区之间的消费结构不同。受消费结构多样性和消费水平多层次性的影响,清代中晚期青海地区的商品化程度和手工业商品生产均有所发展,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
关键词 消费结构 商品经济 清代 青海
下载PDF
高地上的坚守:青海当代诗歌简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毕艳君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5期111-115,共5页
青海高地独特的地域风貌、生存背景和文化建构使青海诗歌葆有了高原独特的韵味与生命魅力。当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先锋诗等一浪高过一浪的创作旋风此起彼伏时,青海诗人创作上的坚守使他们的诗歌更多地保留了一种精神的重量与艺术尊严... 青海高地独特的地域风貌、生存背景和文化建构使青海诗歌葆有了高原独特的韵味与生命魅力。当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先锋诗等一浪高过一浪的创作旋风此起彼伏时,青海诗人创作上的坚守使他们的诗歌更多地保留了一种精神的重量与艺术尊严,使诗歌在这块土地上长久地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当代诗坛 诗人
下载PDF
传承和弘扬昆仑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昆仑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综述
20
作者 苏勇 《青海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1-196,共6页
“昆仑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汇聚海峡两岸学界近百名专家,紧紧围绕“昆仑文化与中华文明”“昆仑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昆仑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昆仑文化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四大主题,从不同学... “昆仑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汇聚海峡两岸学界近百名专家,紧紧围绕“昆仑文化与中华文明”“昆仑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昆仑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昆仑文化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四大主题,从不同学科视角,深入探讨了作为多元文化交融源头的昆仑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深化并扩展了昆仑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为青海更好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供了新思路;进一步挖掘了昆仑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对昆仑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总结了当前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实践经验,为目前正在积极筹建的昆仑国家文化公园提供了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文化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学术研讨会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