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梗死的法医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温生新 方俊邦 李庆娟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5年第10期46-48,共3页
MI(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猝死中占比率较大,由于发生突然,且可在短时间内死亡,肉眼和镜... MI(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所致。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猝死中占比率较大,由于发生突然,且可在短时间内死亡,肉眼和镜下缺乏典型的形态学改变,有时会误认为是他杀,易引发纠纷,是法医学重点关注课题,在法医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枝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达1h以上,即可发生MI。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将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生物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凋亡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早期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心肌梗死 法医学研究 病理学研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病变 缺血性坏死 分子生物学技术 心肌供血不足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