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传统培养和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羊肉加工过程中的菌群多样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亚文 刘芳 +3 位作者 孙芝兰 吴海虹 张新笑 诸永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5-101,107,共8页
通过传统培养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了羊肉加工过程中的菌群多样性及其变化,确定了羊肉加工过程主要的污染菌群组成。传统培养结果表明在羊肉加工过程中,初始胴体表面菌数在10^3~10^4 CFU/cm^2之间,而在后续的分割过程中其菌数增长到10^5~10^... 通过传统培养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了羊肉加工过程中的菌群多样性及其变化,确定了羊肉加工过程主要的污染菌群组成。传统培养结果表明在羊肉加工过程中,初始胴体表面菌数在10^3~10^4 CFU/cm^2之间,而在后续的分割过程中其菌数增长到10^5~10^6 CFU/cm^2,说明加工过程可能会造成羊肉二次污染。从不同选择性培养基中分离得到43株菌,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结晶紫染色测定成膜能力结果发现上述肠杆菌的成膜能力最强。高通量测序发现,胴体和台面表面的腐败菌均有莫拉菌科、嗜水气单胞菌科、嗜冷杆菌科、希瓦氏菌科、普雷沃氏菌科、假单胞菌科、李斯特菌科、葡萄球菌科、肠杆菌科等,说明胴体和加工环境间存在交叉污染。本研究发现羊肉加工过程中的优势菌群复杂,并且污染菌株也具有较强的成膜能力,为冷鲜羊肉的保鲜技术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培养 高通量测序 生物膜 羊肉加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