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期封育对贵南县轻度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贾志锋 马祥 +3 位作者 徐成体 刘文辉 魏小星 雷生春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2766-2774,共9页
为明晰短期封育措施对高寒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短期封育的轻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围栏内外植被盖度、高度和功能群(禾本科、莎草科和杂类草)生物量的月动态和年动态变化特征,以期为高寒草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为明晰短期封育措施对高寒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短期封育的轻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围栏内外植被盖度、高度和功能群(禾本科、莎草科和杂类草)生物量的月动态和年动态变化特征,以期为高寒草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短期围栏封育处理显著提高了轻度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不同经济类群植物对围封的响应也有所差异,7月–8月禾草和杂类草植物迅速生长,莎草则在9月后逐渐占据优势。围栏第2年轻度退化草地的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的提升效果高于封育当年,其中,莎草生物量占地上总生物量的60%以上,禾草占30%左右,杂类草被抑制在10%以下,且封育处理禾草、莎草类和总生物量均高于围栏第1年,7月–10月地上生物量的均值较2011年分别上升了12.4%、161.5%和52.8%,杂类草生物量降低了57.1%。综上,短期围栏封育能够有效恢复贵南县轻度退化高寒草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封育 轻度退化高寒草甸 植被特征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2种不同抗旱性老芒麦幼苗ROS积累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杨伟 刘文辉 +1 位作者 马祥 马晖玲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4-693,共10页
为探究不同抗旱性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材料对干旱胁迫下幼苗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积累和清除的影响,从而为老芒麦抗旱生理机制的研究及抗旱材料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试验选用抗旱性差异明显的2份老芒麦材... 为探究不同抗旱性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材料对干旱胁迫下幼苗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积累和清除的影响,从而为老芒麦抗旱生理机制的研究及抗旱材料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试验选用抗旱性差异明显的2份老芒麦材料(抗旱性强的材料,记为Q,处理组QD,对照组QC;抗旱性弱的材料,记为S,处理组SD,对照组SC),采用砂培法培养材料,待幼苗长到2叶1心时,用含有20%PEG 6000(W/V)的1/2 Hoagland营养液进行胁迫处理,2份材料的对照正常培养。在处理7 d、14 d和21 d取样,分别测定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胁迫过程中,QD的株高、叶片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降幅及RO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增幅均低于SD,但是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幅以及抗氧化物质的比值高于SD。与各自的对照相比,干旱胁迫21 d后,QD和SD的株高分别下降39.11%和55.20%;RWC分别下降78.34%和84.52%;O2·-含量分别增加235.71%和323.03%;H2O2含量分别增加126.19%和234.88%;MDA含量分别增加318.99%和434.8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分别增加156.20%和83.83%;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分别增加32.39%和30.50%;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活性分别增加58.10%和172.89%;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活性分别增加66.54%和11.38%;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性分别增加227.07%和130.29%;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和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比值(ASA/DHA)的降幅分别为52.51%和73.69%;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l,GSSH)比值(GSH/GSSH)的降幅分别为40.94%和61.43%。综上可得,干旱胁迫下抗旱性强的材料株高和RWC降幅、ROS积累和膜脂过氧化程度显著低于抗旱性弱的材料;抗旱性强的老芒麦响应干旱胁迫时以SOD、CAT和GR为主,抗旱性弱的老芒麦响应干旱胁迫时以SOD、CAT和APX为主;但是整体来看,抗旱性强的老芒麦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防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干旱胁迫 活性氧 抗氧化物质
下载PDF
播期对青燕1号燕麦产量、光合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祥 贾志锋 刘勇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3-89,共7页
为了明确青海湟中地区适宜燕麦种植的最佳播期,以青燕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种期,研究不同播期对燕麦生育进程、光合特性、饲草产量、种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燕麦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的生育进程... 为了明确青海湟中地区适宜燕麦种植的最佳播期,以青燕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种期,研究不同播期对燕麦生育进程、光合特性、饲草产量、种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燕麦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的生育进程呈加速趋势,致使整个生育期缩短;叶片净光合速率在2018和2019年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叶片净光合速率(P n)、气孔导度(G s)和蒸腾速率(T r)均在B2处理时最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种子产量随播期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均表现适期早播更有利于产量积累,播期到5月份以后,草产量及种子产量均呈下降趋势.株高、穗长、小穗数、千粒重均在B2处理时表现优于其他处理,与产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此外,对各播期处理下的经济效益分析发现,2018和2019年均表现为B2处理下净收益最高,因此为获得燕麦高产,青海省湟中地区燕麦播种日期选择在4月26日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播期 光合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苦荞‘黑丰1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马祥 刘勇 +2 位作者 魏小星 梁国玲 贾志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8期7-10,共4页
旨在研究不同播期对荞麦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合青海东部农区荞麦种植的时间,以苦荞‘黑丰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试验,测定5个播种时间下生育期及其构成因素等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长,苦荞‘黑丰1号’的产量呈先上升后下... 旨在研究不同播期对荞麦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合青海东部农区荞麦种植的时间,以苦荞‘黑丰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试验,测定5个播种时间下生育期及其构成因素等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长,苦荞‘黑丰1号’的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A3处理时理论产量达到最高,为6133.5 kg/hm^2。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苦荞‘黑丰1号’的生育期呈缩短的趋势,且各个阶段也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性;地上部农艺性状中的主茎分枝数处理间差异显著;同时与产量相关的构成要素差异性明显,最终产量在A3处理时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播期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收获时间对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马祥 刘勇 +2 位作者 张永超 梁国玲 贾志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4期7-14,共8页
以‘青海444’、‘青海甜燕麦’、‘青引2号’为试验材料,于2018年在蜡熟期后进行收获,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青海地区燕麦发芽率的影响,旨在为青海地区燕麦的最佳收获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青海甜燕麦’最佳收获期在蜡熟期后12~15... 以‘青海444’、‘青海甜燕麦’、‘青引2号’为试验材料,于2018年在蜡熟期后进行收获,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青海地区燕麦发芽率的影响,旨在为青海地区燕麦的最佳收获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青海甜燕麦’最佳收获期在蜡熟期后12~15天左右,穗上部、穗中部、穗下部发芽率均在84%以上;‘青海444’最佳收获期在蜡熟期后10~15天左右,穗上部、穗中部、穗下部发芽率均在93.56%以上、‘青引2号’最佳收获期在蜡熟期后11~13天左右,虽穗上部、穗中部、穗下部发芽率均在96.44%,但‘青引2号’的最适宜收获期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收获时间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发芽率 蜡熟期
下载PDF
施氮量对荞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马祥 魏小星 +3 位作者 刘勇 刘文辉 张永超 贾志锋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5期16-20,共5页
旨在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荞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合青海东部农区荞麦种植的最佳施肥量。以甜荞‘六桥1号’和苦荞‘黑丰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试验,测定5个施氮水平下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并对种子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 旨在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荞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合青海东部农区荞麦种植的最佳施肥量。以甜荞‘六桥1号’和苦荞‘黑丰1号’为试验材料开展田间试验,测定5个施氮水平下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并对种子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2个荞麦品种在产量和品质上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施氮量为90 kg/hm2时表现最佳。其中,苦荞‘黑丰1号’的株高、主茎分支数和主茎节数与对照相比显著(P<0.05)提高,分别增加了23.21%、15.63%、9.80%;甜荞‘六桥1号’分别提高了8.48%、15.29%、14.00%。与产量相关的构成要素也有大幅度的上升,90 kg/hm2施氮处理下为最高,产量表现也最高,且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品质方面,90 kg/hm2处理增加了2个荞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粗脂肪含量和总黄酮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施氮量(90 kg/hm2)对荞麦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