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清代青海的商业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刘景华
-
机构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4-98,共5页
-
文摘
明代末年,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在青海,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诸种原因,如地处极边、民族杂居、战事频仍,青海的商品经济发展还很不充分。到了清代,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农田面积扩大,传统手工业和畜牧业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于是商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青海地处历史上丝绸之路南道,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交通要道和农牧区交界地点遂发育成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心,并且名噪一时。现就以不同时期几个商业重镇的兴衰来看看清代青海地区商业的发展状况。 一、多巴,清代早期的贸易集合点 在清康熙以前,西宁卫的贸易市口在镇海堡北川。据《泰边纪略·西宁卫》载:“世所传西宁市口,皆谓镇海北川”。北川,亦即白塔儿,在“北川口西二十里。地有塔,蜃灰垩之,故谓白塔儿”(同上)。即大通县老城关东。康熙以后,多巴则代替北川,成为重要的贸易市口。日本学者佑口透在他的《准噶尔部历史和社会经济概述》一文中写道:“位于西宁西北十里(应是五十里)的多巴,即多霸,乃是西域回夷行贾和驮载往来的集合点,多霸成了中亚贸易的中心市场”。到康熙五十二年至五十三年之间(1713--1714年),俄国西伯利亚总督加加林派遣的探险队,也从新疆到达西宁附近。佐口透说:“
-
关键词
丹噶尔
商业贸易
羊毛价格
青海
农牧区
准噶尔部
西宁卫
民族商业资本
商业发展
民族政策
-
分类号
F7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青海东部地区早期郡县设立时间考辨
被引量:4
- 2
-
-
作者
王昱
-
机构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1988年第5期78-85,共8页
-
文摘
今青海省东部黄河、湟水流域,是青海省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那末,河湟地区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由中央封建王朝设置郡县,使之从此迈步走上封建化道路的呢?本文试对此问题作些新的探讨,并提出一些与传统说法不尽相同的结论,以就教于地方史志同行。 一
-
关键词
青海东部
湟水流域
郡县
设立时间
封建化
封建王朝
青海省东部
黄河
考辨
霍去病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清代青海的手工业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刘景华
-
机构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77-81,共5页
-
-
关键词
手工业
青海
丹噶尔
塔尔寺
清末民初
明清之际
光绪年间
酿酒作坊
生产工艺
制作工艺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发展青海回族、撒拉族女童教育的认识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刘景华
-
机构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6期96-99,共4页
-
-
关键词
撒拉族
女童教育
青海回族
少数民族教育
循化县
失学率
伊斯兰教
女子教育
女孩子
受教育的权利
-
分类号
G750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固始汗在清初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生寅
-
机构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87-90,共4页
-
-
关键词
固始汗
青藏地区
五世达赖
形成过程
统一国家
格鲁派
中央政府
统一多民族国家
民族关系
西藏地区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元代青海地区土地占有及赋役状况探讨
- 6
-
-
作者
崔永红
-
机构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3-78,共6页
-
文摘
北宋初,特别是(口角)厮啰政权时期,青海境的吐蕃人中,封建领主制已取代奴隶制居于主导地位。北宋末年,宋王朝对河湟地区实施了近30年的统治,并向这一地区迁来了一批汉族农民。北宋的封建地主制经济制度对河湟吐蕃人产生了强烈影响,以至数万户吐蕃人“愿比内地”,即情愿接受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制度。期间,青海东部租佃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弱化,但尽管如此,与中原地区相比仍存在不小的距离。金和西夏统治河湟时,生产方式大体保持了北宋末的水平。至于河湟农业区以外的广大地区,长期以来以游牧为生,受汉族地区经济制度的影响相对微弱,其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仍盛行部落领主制,部落属民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强烈。
-
关键词
《元史》
青海地区
土地占有
蒙古贵族
八思巴
青海东部
国有土地
人身依附关系
屯田
中原地区
-
分类号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青海的原始农业
- 7
-
-
作者
崔永红
-
机构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0-76,共7页
-
文摘
人类诞生后在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内,只是依靠采集、狩猎获取生活资料.青海境内人类活动的遗迹,就目前已知资料,可追溯到约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那时柴达木盆地已有人类居住生活.①约一二万年前,昆仑山区、唐古拉山区一带也有人类劳动生息.那时青藏高原的气候大概比现在温暖湿润,丛林茂密,游食动物成群结队,成为人们猎获的对象;可食野生植物的果实、根茎等资源丰富,可供人们采集,因而适宜人类生存.1980年在贵南县境发现距今6700多年前的中石器时代遗存拉乙亥文化,当时人们仍使用打制的石器,以狩猎采集为生.该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有环颈雉、鼠兔、沙鼠、喜玛拉雅旱獭、狐、羊等,②这些动物应是当时人们主要捕食的对象.这里还出土了加工植物性食物的石研磨器,表明至少采集农业已经出现.
-
关键词
卡约文化
原始农业
马家窑文化
诺木洪文化
齐家文化
青海
马厂类型
半山类型
柴达木盆地
拉乙亥
-
分类号
F3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两宋时期青海地区经济状况探研
- 8
-
-
作者
崔永红
-
机构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3期84-88,共5页
-
-
关键词
两宋时期
青海地区
《宋会要辑稿》
弓箭手
经济状况
《宋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
《西夏书事》
青唐城
青海东部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清朝政府对青海藏区的施政和治理》一文读后
- 9
-
-
作者
达崴
-
机构
青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66-66,共1页
-
-
关键词
青海藏区
清朝政府
治理方略
政和
文读
清政府
青海民族史
实施措施
经济政策
青海藏族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红军实施打通国际路线战略述论
被引量:3
- 10
-
-
作者
崔永红
-
机构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16-22,共7页
-
文摘
一、打通国际路线战略是长征后期党中央关于首先造成西北抗日局面的总体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红一、四方面军长征会师后,提出了北上陕甘建立抗日根据地的计划,与此计划关系至为密切的一个环节是打通与苏联的联系,取得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支援,以解决红军的战略靠背问题.当时把红军靠近苏联、外蒙称为“打通国际路线”.打通国际路线的思想,最早是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康生于1934年9月在致党中央政治局的信中提出来的.他们建议创建西北苏区,从新疆与苏联建立联系.这一思想被党中央接受,后来发展成长征后期党中央战略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6月16日,中央军委在致四方面军领导人的电报中提出:今后一、四方面军总的战略方针是占领陕甘川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并于适当时期,以一部兵力组织远征军,占领新疆.①8月5日,在毛儿盖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明确指出:“
-
关键词
西路军
打通国际路线
蒋介石
红军
中央军委
打通苏联
宁夏战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党中央
西安事变
-
分类号
K26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试论吐蕃与唐争夺吐谷浑获得成功的原因
被引量:3
- 11
-
-
作者
邓慧君
-
机构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99-102,共4页
-
文摘
吐谷浑自公元四世纪建国青海草原,屡仆屡兴。南北朝时期,西秦、北魏曾多次出兵吐谷浑,企图吞并之,均未能如愿。隋朝建立后,大业五年(609年)炀帝亲自率军攻灭吐谷浑,在吐谷浑地区设置西海四郡。
-
关键词
吐谷浑
吐蕃
羌人
获得成功
吐谷浑人
青海
鲜卑贵族
策略运用
李靖
西域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近代玉树纷争
被引量:3
- 12
-
-
作者
邓慧君
-
机构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95-98,共4页
-
-
关键词
北洋政府
西藏问题
西姆拉会议
玉树地区
青藏战争
袁世凯
英帝国
青海
马氏家族
帝国主义者
-
分类号
K2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女红军在长征中的主要作用及贡献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刘景华
-
机构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1-26,共6页
-
文摘
震惊中外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已经过去整六十年了.长征成为不畏艰难险阻、夺取胜利的代名词.为了北上抗日,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军旅中的女战士们,在那难以想象的艰难岁月里,在那险恶的万里征程中,不要任何特殊照顾,同男战士一样,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气概,排险克艰,战胜优势敌军的围追堵截,终于一步步艰难地迈向了希望,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她们在人类的活动史上树立了一座无与伦比的丰碑.她们是中国革命妇女的先驱和榜样,是“巾帼英雄”。
-
关键词
女红军
红四方面军
战士
妇女先锋
主要作用
红一方面军
长征精神
西路军
独立团
红军三大主力
-
分类号
K26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密切联系群众与长征的胜利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邓慧君
-
机构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44-46,共3页
-
文摘
6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历经千辛万苦,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长征胜利的原因有许多方面,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工农红军能够密切联系群众.长征途中,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红军战士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红军内部官兵关系,都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和高度的统一.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它一诞生就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采取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
-
关键词
密切联系群众
工农红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
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二万五千里长征
民主革命纲领
国民党
少数民族地区
资产阶级政党
官兵关系
-
分类号
K26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两汉魏晋时期河湟地区土地占有状况探讨
- 15
-
-
作者
崔永红
-
机构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9-73,83,共6页
-
文摘
公元前一、二世纪之交,青海东部成为西汉帝国新拓疆土。此后至西晋太康初(280年)户调式颁布,近400年间,青海东部宜农地区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了解青海东部地区由原始社会跨入封建社会的具体过程以及该地区早期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特点很有意义。 一、氏族部落共有的土地 据《后汉书》卷87《西羌传》记载,西汉时,世居青海的羌人,“其俗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不立君臣,无相长一,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羌人以部落为单位生活,互无统属关系。有时为共同的军事目的联合起来,那也是临时的、松散的。可见羌人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阶段。羌人以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对耕地、草场等的占有仍基本上通行氏族部落公有制形式。西汉封建势力进入河湟地区后。
-
关键词
两汉魏晋时期
土地占有
河湟地区
青海东部
土地私有制
屯田
《后汉书》
《汉书》
国有土地
自耕农
-
分类号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从香港百年沧桑看祖国由弱变强
- 16
-
-
作者
崔永红
-
机构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4期15-19,共5页
-
-
关键词
百年沧桑
香港问题
香港岛
收回香港
马克思主义
清政府
社会主义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邓小平
《北京条约》
-
分类号
D61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清代喇嘛衣单粮制度探讨
- 17
-
-
作者
白文固
解占录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中国藏学》
CSSCI
2006年第3期53-59,共7页
-
文摘
衣单粮制度的实质就是官府养僧,溯源于印度佛教的国家养僧制度。但如清代那样,在对僧人的衣单粮供应中,既有制度性支给渠道,又有定例标准,如同兵饷、官俸一样吃皇粮的做法,是清代特有的。衣单粮制度始创于顺治朝,成于康熙时期,而至雍乾之世,更趋发展完善。从表面上看,各地实行的都是称之为衣单粮的一种制度,但以实行背景、目的作论,其有3类情况;而以支领渠道和出纳办法看,其又有4种制度性做法。
-
关键词
衣单粮
官府养僧
格鲁派喇嘛
理藩院注册
-
分类号
D922.19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