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佐匹克隆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翟婷婷 赵江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22期3330-3332,共3页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对帕金森病(PD)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选择64例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右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评价两组睡眠质量。... 目的:探讨右佐匹克隆对帕金森病(PD)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选择64例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右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采用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评价两组睡眠质量。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除了PDSS-5、8、9以外,和治疗前相比其他各项及总分有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其中PDSS-1、3、4、6、10、11、12、13、14、15及总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佐匹克隆在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同时相对苯二氮卓类药物艾司唑仑有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佐匹克隆 艾司唑仑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下载PDF
用小剂量的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江华 潘美香 +1 位作者 翟婷婷 孙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4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用小剂量的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期间靖江市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发病时间在6个小时以内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讨用小剂量的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期间靖江市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发病时间在6个小时以内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或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剂量的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IHSS的评分、改良Rankin量表的评分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NIHSS的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的评分均更低(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用小剂量的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促进其脑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 尿激酶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脑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转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时间节点及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翟婷婷 丁云龙 +2 位作者 刘艳 王文娟 赵江华 《交通医学》 2022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评估转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治疗(EVT)各时间节点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EVT的AIS患者257例,根据入院方式分为直接入院组156例和转诊组101例,比较两组EVT各时间节点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直接入院组入... 目的:评估转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血管内治疗(EVT)各时间节点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EVT的AIS患者257例,根据入院方式分为直接入院组156例和转诊组101例,比较两组EVT各时间节点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直接入院组入院-穿刺时间为84.8±42.5 min,长于转诊组的72.2±34.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直接入院组发病-穿刺时间为180.2±54.0 min,短于转诊组的218.5±57.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血管再通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3个月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入院组3个月时预后良好率42.9%,高于转诊组的3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4)。结论:行EVT的转诊AIS患者发病-入院时间更长,但入院-穿刺时间更短,直接入院患者表现出预后较好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转诊 治疗时间节点 预后
下载PDF
多奈哌齐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4
作者 宋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1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采用多奈哌齐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VCI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进行多奈哌齐联合阿托伐他汀治...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采用多奈哌齐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VCI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进行多奈哌齐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脑电图检测结果及认知功能障碍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δ+θ)/(α+β)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多奈哌齐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于治疗VCI患者能有效改善其神经电生理指标及认知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多奈哌齐 阿托伐他汀 脑电图
下载PDF
定眩颗粒对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郭洪祥 徐坡 《江西中医药》 2019年第6期36-38,共3页
目的:观察定眩颗粒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的影响。方法:收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老年患者62例,且符合中医辨证"风痰瘀阻",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定眩颗粒口... 目的:观察定眩颗粒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的影响。方法:收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老年患者62例,且符合中医辨证"风痰瘀阻",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定眩颗粒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服药前后眩晕症状量表评分以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平均血流速度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的眩晕症状量表评分以及TCD检测平均血流速度组内及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定眩颗粒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能改善老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眩颗粒 后循环缺血 眩晕 风痰瘀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