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静 季宏 羊纪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8期132-133,共2页
创伤性骨科住院患者的伤大多为意外事故所致,患者在遭受突然而来的身体伤害的同时,还在心理上承受巨大的打击和压力,由于担心今后的功能障碍、手术疼痛、经济负担等诸多因素,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悲观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影响... 创伤性骨科住院患者的伤大多为意外事故所致,患者在遭受突然而来的身体伤害的同时,还在心理上承受巨大的打击和压力,由于担心今后的功能障碍、手术疼痛、经济负担等诸多因素,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悲观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影响了患者的治疗配合及康复…1。护理人员在加强各种基础护理的同时,还应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增强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创伤 骨科
下载PDF
自体血液回输器在骨科大手术术中及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周跃江 包洪卫 +1 位作者 侯靖钊 程彦骁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6期568-569,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器在骨科大手术术中及术后的应用。方法采用美国CBCⅡConsta Vac自体血液回输器回收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及髋、膝关节置换术中出血和术后渗血,通过过滤装置过滤后回输给患者。记录回输血量,观察回输后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器在骨科大手术术中及术后的应用。方法采用美国CBCⅡConsta Vac自体血液回输器回收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及髋、膝关节置换术中出血和术后渗血,通过过滤装置过滤后回输给患者。记录回输血量,观察回输后不良反应,对回输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对术前静脉血、回输血及术后24 h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及血浆电解质检查。结果所有患者的回输血液量在600~2000 mL,有1例患者出现酱油样小便,无术后感染,术后血常规及血浆电解质检查与术前比较变化不明显。结论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器回收患者术中手术野出血及术后切口渗血,通过血液回输器回输给患者,安全有效,从而避免或减少异体输血,这在当前血源紧张的情况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液回输器 骨科大手术 术中 术后 应用
下载PDF
“鸡尾酒疗法”在骨科常见手术术后镇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程彦骁 包洪卫 侯靖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3期3463-3464,共2页
目的探讨103例常见四肢骨折及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采用"鸡尾酒疗法"镇痛疗效。方法实验组采用生理盐水100 ml,加吗啡10 mg,庆大霉素8万U,德宝松、肾上腺素、苯磺酸罗哌卡因各0.5 ml,混合均匀后注射于切口周围皮肤、皮下组织内... 目的探讨103例常见四肢骨折及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采用"鸡尾酒疗法"镇痛疗效。方法实验组采用生理盐水100 ml,加吗啡10 mg,庆大霉素8万U,德宝松、肾上腺素、苯磺酸罗哌卡因各0.5 ml,混合均匀后注射于切口周围皮肤、皮下组织内,以局部皮肤皮试样稍隆起为标准;对照组以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镇痛 鸡尾酒疗法
下载PDF
湿性敷料在骨科患者外伤性创面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玲 周磊 +1 位作者 姚振霞 赵艳萍 《交通医学》 2017年第4期386-387,共2页
目的 :观察湿性敷料在骨科患者外伤性创面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对72例骨折患者外伤性创面进行处理,根据创面的具体情况,采用局部清创后使用湿性敷料和具有自溶性功能的湿性敷料两种方法,综合运用银离子敷料、藻酸盐敷料、水凝胶、水胶... 目的 :观察湿性敷料在骨科患者外伤性创面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对72例骨折患者外伤性创面进行处理,根据创面的具体情况,采用局部清创后使用湿性敷料和具有自溶性功能的湿性敷料两种方法,综合运用银离子敷料、藻酸盐敷料、水凝胶、水胶体等敷料。结果:四肢创面患者62例,躯干部创面患者10例,通过使用湿性敷料,外伤性创面均在12~18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8天,创面愈合良好。结论:对于外伤性创面只要湿性敷料运用得当,在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方面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敷料 骨折 外伤性创面 护理
下载PDF
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
5
作者 郑建宇 包红卫 《交通医学》 2008年第6期702-703,共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髋、膝关节置换以及严重创伤引起的多发性骨折的增多。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中逐渐增多。我科2003年1月~2008年1月共诊治骨科手术后合并下肢DVT9例患者,现将预防和治疗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髋、膝关节置换以及严重创伤引起的多发性骨折的增多。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中逐渐增多。我科2003年1月~2008年1月共诊治骨科手术后合并下肢DVT9例患者,现将预防和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科手术 防治
下载PDF
基于ADOPT模式的护理干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磊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ADOPT模式的护理干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骨科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基于AD... 目的探讨基于ADOPT模式的护理干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骨科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基于ADOPT模式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情况、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休息时的关节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术后活动时的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基于ADOPT模式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PT模式 髋关节置换术 关节疼痛 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7
作者 冯武 程彦骁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343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内固定手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18年8月~2022年6月靖江市人民医院骨科收入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0例,按照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纳入内固定组40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30例,比... 目的:探讨内固定手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18年8月~2022年6月靖江市人民医院骨科收入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0例,按照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纳入内固定组40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中出血量(416.83±42.11)ml、手术时间(73.74±6.83)min明显高于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248.95±23.17)ml、手术时间(44.72±4.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住院时间(8.29±3.2)d、卧床时间(2.28±0.41)d明显低于内固定组住院时间(12.81±3.8)d、卧床时间(30.07±0.9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肢体疼痛感评分(37.24±4.13)分、肢体活动(3.57±0.98)分、肢体功能(38.46±5.28)分明显高于内固定组肢体疼痛感(26.18±4.59)分、肢体活动(2.38±0.29)分、肢体功能(24.17±4.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不良反应率6.67%明显低于内固定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有积极意义,利于预后,而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率。但是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需要主治医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在实际手术方案选择中应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采用个性化方案制定,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关节置换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围术期护理联合针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陈小艳 姚振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8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的围术期护理联合针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靖江市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的围术期护理联合针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靖江市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12月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1—12月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ERAS理念下的围术期护理联合针对VTE的护理。比较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VTE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基于ERAS理念下的围术期护理联合针对VTE的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VTE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快速康复外科 静脉血栓栓塞症 围术期
下载PDF
电热腹带辅以药物热敷防治术后尿潴留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9
作者 黄丽君 陶旭东 +3 位作者 陈沛文 蒋胜贤 陆静 范丽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年第5期27-28,共2页
目的 探讨低压电热腹带辅以药物热敷和音乐流水声对外科术后尿潴留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外科术后恳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后即给予低压电热腹带温热腰腹部,同时辅以中药外敷和音乐流水声,对照组不采用... 目的 探讨低压电热腹带辅以药物热敷和音乐流水声对外科术后尿潴留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外科术后恳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后即给予低压电热腹带温热腰腹部,同时辅以中药外敷和音乐流水声,对照组不采用此综合诱导法。结果 观察组防治术后尿潴留有效率70%,对照组4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2=9.15)。结论 电热腹带辅以药物热敷对术后患者尿潴留的预防和治疗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潴留 电热腹带 药物热敷法 疗效研究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侯靖钊 包洪卫 +1 位作者 程彦晓 张亮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445-344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对其隐性失血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采取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患者126例。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低分子肝素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对其隐性失血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采取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患者126例。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低分子肝素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5例)围手术期未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试验组(71例)入院后即给予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并且术后继续使用。比较两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两组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82%(2/71)、12.73%(7/5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围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不仅能够显著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且对患者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无明显影响,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股骨粗隆间骨折 隐性失血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激活物配体体外诱导培养高纯度破骨细胞:最佳剂量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包洪卫 孙继芾 王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1-195,共5页
背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limulating factor,M-CSF)/核因子κB受体激活物配体(receptor activatorof nuclear kappa B ligand,RANKL)两种细胞因子协同诱导骨髓干细胞形成破骨细胞是一种较新的,可以获取较高纯度... 背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limulating factor,M-CSF)/核因子κB受体激活物配体(receptor activatorof nuclear kappa B ligand,RANKL)两种细胞因子协同诱导骨髓干细胞形成破骨细胞是一种较新的,可以获取较高纯度和数量破骨细胞的诱导培养法,但尚缺乏统一的培养标准。目的:建立有效的M-CSF/RANKL诱导小鼠骨髓干细胞诱导分化破骨细胞的培养体系。方法:分离小鼠四肢骨获取骨髓干细胞。将小鼠骨髓干细胞在含有M-CSF的α-MEM培养基中培养24h,调整细胞浓度为107,108,109L-1。然后在培养基中同时加入10μg/LM-CSF和不同质量浓度(20,50,100μg/L)RANKL。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干细胞向破骨细胞的转变过程及细胞形态和染色情况,并对各组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进行计数,比较不同诱导条件对破骨样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培养3d后可见少量破骨样细胞,胞质内含许多红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颗粒,细胞内可见淡染的双核;培养6d后可见大量染色阳性破骨样细胞;培养9d后出现多核巨型染色阳性破骨样细胞,细胞明显增大,细胞核可达到3个以上。在固定细胞接种浓度条件下,RANKL质量浓度为100μg/L时诱导分化形成的破骨样细胞数量较另两质量浓度增多(P<0.05);在固定RANKL质量浓度条件下,细胞浓度为108L-1时诱导分化形成的破骨样细胞数量较另两细胞接种浓度增多(P<0.05);细胞接种浓度为108L-1,RANKL质量浓度为100μg/L时诱导分化形成的破骨样细胞数量高于其他条件组合(P<0.05)。说明在M-CSF/RANKL诱导小鼠骨髓干细胞分化培养破骨细胞的体系中,RANKL最佳质量浓度为100μg/L,最佳细胞接种浓度为108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SF RANKL 破骨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组织工程
下载PDF
骶髂关节韧带应用解剖学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志峰 张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8期9048-9050,共3页
背景:骨盆后部结构中,骶髂后韧带复合体、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的完整,对骨盆稳定性有重要作用。目的:观察骶髂关节周围韧带解剖结构,了解各韧带对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方法:对20具防腐成年尸体骨盆标本,共40侧依次采用前后方入路,对骶棘... 背景:骨盆后部结构中,骶髂后韧带复合体、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的完整,对骨盆稳定性有重要作用。目的:观察骶髂关节周围韧带解剖结构,了解各韧带对关节稳定性的作用。方法:对20具防腐成年尸体骨盆标本,共40侧依次采用前后方入路,对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耻骨联合及骶髂关节诸韧带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与结论:骶髂关节周围韧带可分为3组:骶髂前韧带、骶髂骨间韧带和骶髂后韧带。耻骨上下韧带及耻骨前后韧带。骶棘韧带和骶结节韧带。此3组韧带主要有两个功能:连接脊柱和骨盆环;维持骨盆环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韧带 解剖 骨盆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治疗伴有脊髓损伤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4
13
作者 吴锦春 何斌 鞠冀东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6期495-497,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伴有脊髓损伤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multiple—level spinal fracture,MSF)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收治18例伴有脊髓损伤的MSF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20~56岁,平均37岁。其中Ⅰ型(...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伴有脊髓损伤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multiple—level spinal fracture,MSF)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10年2月,收治18例伴有脊髓损伤的MSF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20~56岁,平均37岁。其中Ⅰ型(相邻型)10例,Ⅱ型(非相邻型)8例。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A级、B级各2例,C级5例,D级9例。18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椎板减压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内固定取出前、后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CT片。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4~30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脊髓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椎板减压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MSF并脊髓神经损伤的理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固定 胸腰椎骨折 脊髓损伤
下载PDF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锦春 何斌 +1 位作者 沈建 鞠冀东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5期551-552,共2页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双钢板治疗24例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按DeCoster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5个月,骨...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双钢板治疗24例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按DeCoster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5个月,骨折均愈合。21例达到解剖复位,2例复位良好,1例复位不完全。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76~92分。结论前后联合人路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前后联合入路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切开复位结合司氏钉撬拨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7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斌 宋斌 +1 位作者 吴锦春 孙俊英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3-634,共2页
目的研究切开复位结合司氏钉撬拨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切开复位结合司氏钉撬拨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72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39例,Ⅲ型24例,Ⅳ型9例,术中使用外... 目的研究切开复位结合司氏钉撬拨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切开复位结合司氏钉撬拨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累及跟距关节的跟骨骨折72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39例,Ⅲ型24例,Ⅳ型9例,术中使用外侧入路恢复跟距关节面,司氏钉撬拨复位恢复跟骨的长度、高度及力线,并使用跟骨解剖钢板螺钉固定骨折,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脱水剂及抬高患肢。结果72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分,Ⅱ型骨折优21例,良15例,中3例,差0例;Ⅲ型骨折优11例,良10例,中3例,差0例,Ⅳ型骨折优0例,良1例,中4例,差4例。结论切开复位结合司氏钉撬拨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和Ⅲ型跟骨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具有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对SandersⅣ型骨折疗效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内固定 解剖钢板 撬拨复位
下载PDF
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3
16
作者 顾小明 瞿南初 蒋建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关节 骨折固定术 外固定架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后股骨头坏死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顾小明 黄立新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10期900-905,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对年龄、性别、骨折类型(Garden分型)、手术复位质量(G...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对年龄、性别、骨折类型(Garden分型)、手术复位质量(Garden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复位方式(切开或闭合复位)、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内固定是否取出8个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然后对各单因素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其中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85例,随访3~10年,平均5.5年,其中28例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坏死率15.14%,影响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因素分别为:骨折类型,骨折复位质量,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开始部分负重的时间。结论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主要并发症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折类型、骨折复位质量、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开始部分负重的时间是发生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复位质量、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开始部分负重的时间是可控的因素,尽早手术复位骨折内固定,提高骨折复位质量,内固定3个月后开始部分负重均能降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现有资料显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总体疗效满意,股骨头坏死率低,手术简单易行,技术要求低,创伤小,对于全身状况良好、预期寿命较长,骨质质量尚好的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以及年龄较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建议首选内固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空心加压螺钉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骶髂关节周围神经分布应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志峰 瞿南初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目的:针对骶髂关节部位骨折脱位,对骶髂关节周围神经的分布进行解剖学研究,了解神经损伤机制,确定钢板及螺钉的最佳位置。方法:对20具防腐成年尸体骨盆标本,共40侧依次选用不同的平面,从前方入路充分显露骶髂关节及周围神经,观察神经走... 目的:针对骶髂关节部位骨折脱位,对骶髂关节周围神经的分布进行解剖学研究,了解神经损伤机制,确定钢板及螺钉的最佳位置。方法:对20具防腐成年尸体骨盆标本,共40侧依次选用不同的平面,从前方入路充分显露骶髂关节及周围神经,观察神经走行特点并测量神经到骶髂关节的水平距离。结果:在L5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处,与骶髂关节的距离为(2.44±0.19)cm,在L5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平面,L4神经前支与骶髂关节的距离为(1.85±0.04)cm,腰骶干在其形成汇合点处、平骶岬处、在骨盆环处距骶髂关节的距离分别为(1.33±0.05)cm,(1.45±0.05)cm,(1.05±0.04)cm。在20具尸体标本上测量发现L4,L5神经根前支及腰骶干距骶髂关节距离最短处位于骨盆环。结论:随L4,L5神经前支及腰骶干逐渐向外下方走行,L4,L5神经前支和腰骶干的外缘与骶髂关节的距离在不同平面逐渐变小,在骨盆环处腰骶干与骶髂关节距离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 周围神经 应用解剖 神经损伤 骨盆骨折
下载PDF
应用SuperPATH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9
作者 侯靖钊 包洪卫 程彦晓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SuperPATH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行单侧全髋置换患者分为SuperPATH组及常规置换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率、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影像学测量结果。... 目的探讨应用SuperPATH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行单侧全髋置换患者分为SuperPATH组及常规置换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率、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影像学测量结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3个月。手术切口长度:SuperPATH组(7.2±0.5)cm,常规置换组(15.0±1.6)cm;手术出血量:SuperPATH组(315±116.0)ml,常规置换组(470±127.1)ml;两项比较SuperPATH组均优于常规置换组(P<0.001)。手术时间:SuperPATH组(115±10.9)min,常规置换组(105±15.4)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输血率低于常规置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 VAS评分:SuperPATH组分别为(3.1±1.3)分、(1.5±1.4)分、(1.3±1.1)分,常规置换组分别为(4.9±1.7)分、(2.9±1.3)分、(1.7±1.1)分,SuperPATH术后1、3 d疼痛轻于常规置换组(P<0.05);术后7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及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SuperPATH组分别为(76.1±4.8)分、(93.5±2.9)分,常规置换组分别为(65.2±5.9)分、(91.6±4.8)分;术后6周SuperPATH组髋关节功能恢复快且优于常规置换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uperPATH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可以减少组织损伤,术后患者康复快,髋关节功能良好,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PATH技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局部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侯靖钊 包洪卫 +1 位作者 徐鹏程 杨涛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733-735,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中局部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两种方式对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以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局部注射组和静脉滴注组,各25例。局部注射...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中局部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两种方式对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以及安全性。方法将50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局部注射组和静脉滴注组,各25例。局部注射组缝合深筋膜后于骨折端局部注射2 g氨甲环酸后关闭切口;静脉滴注组切皮前10~15 min给予1 g氨甲环酸,第1次给药3 h后再次静脉给予1 g氨甲环酸。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率以及术后1、3、5、7 d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凝血功能指标,并于术后第1、7天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术后隐性失血、术后输血量、输血率局部注射组均少于静脉滴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7 d Hb、HCT值局部注射组高于静脉滴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7 d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7天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均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局部注射和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均能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量,均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但局部注射对减少隐性失血量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氨甲环酸 隐性失血 局部注射 静脉滴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