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1
作者 高燕 《区域治理》 2024年第23期0102-0104,共3页
作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石,岩土工程建设容易受到地质构造、水文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地质灾害问题频繁发生。针对这一现状,工作人员在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过程中要根据本地区的地质条件,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预防,并据此制... 作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石,岩土工程建设容易受到地质构造、水文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地质灾害问题频繁发生。针对这一现状,工作人员在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过程中要根据本地区的地质条件,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预防,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从灾害的防治与预控上来讲,要时刻关注安全问题,通过合理的工程方案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达标,通过灾害预防治理,确保岩土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地质灾害 防治
下载PDF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与设计质量控制探究
2
作者 高燕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9期305-307,共3页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地质灾害的不确定性,极端天气频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传统的勘察设计方法已难以适应现代化地质灾害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采取更加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效能...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地质灾害的不确定性,极端天气频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传统的勘察设计方法已难以适应现代化地质灾害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采取更加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效能。基于此,探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与设计质量控制的方法与策略,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特点,以及防治工程的实际需求,提出一套系统化的质量控制体系。以期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防治工程 勘察与设计
下载PDF
地质灾害在陕西的分布及其防治探析
3
作者 马鹏辉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6年第3期46-46,共1页
陕西省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灾害易发区分布范围广,发生频次高,危害严重。防治地质灾害,必须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关键词 陕西省 地质灾害 分布发育 危害 防治
下载PDF
合理利用与保护地质环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
作者 马鹏辉 《才智》 2011年第12期241-241,共1页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是地球的表层系统。它处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及生物圈层的结合部位。在天然状态下,这些圈层之间进行着能量的流通和物质的交换,不断地进行着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反复运动之中,以便维持其相对的...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是地球的表层系统。它处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及生物圈层的结合部位。在天然状态下,这些圈层之间进行着能量的流通和物质的交换,不断地进行着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反复运动之中,以便维持其相对的稳定性。正是这种相对的稳定性才形成今日的大千世界。但是,地球形成、演化、发展的40多亿年的历史,到了现阶段,除其固有的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仍在推动着地表形态的运动与发展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大气圈 外动力地质作用 地表形态 土壤圈 天然状态 圈层 环境问题 内动力 结合部位
原文传递
保护地貌景观 建设美好家园
5
作者 马鹏辉 《科技风》 2014年第24期223-223,共1页
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挑战。由于人类长期掠夺式的生态破坏,已导致地球表面大面积原生地质地貌等自然景观面临枯竭、退化乃至最后消失,使绝好的景观失去昔日的魅力。为此,要保持青山不老,美景永存,我们要有效地保护... 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挑战。由于人类长期掠夺式的生态破坏,已导致地球表面大面积原生地质地貌等自然景观面临枯竭、退化乃至最后消失,使绝好的景观失去昔日的魅力。为此,要保持青山不老,美景永存,我们要有效地保护地质地貌景观。同时,也应提高和增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积极主动地保护各类地质地貌,优化生活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景观 保护 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