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溪坡地住宅群——获美国第43届《进步建筑》奖作品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永和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7-59,共3页
这是拟建于广东境内、深圳附近的一个郊区住宅群体。开始设计时,我们对美国郊区住宅的空间关系提出质疑,因为近年来中国郊区的建设基本是参照了美国的模式。美国的郊区住宅是建立在一个特定的用地方式上,即将住宅布置在一块基地的中央,... 这是拟建于广东境内、深圳附近的一个郊区住宅群体。开始设计时,我们对美国郊区住宅的空间关系提出质疑,因为近年来中国郊区的建设基本是参照了美国的模式。美国的郊区住宅是建立在一个特定的用地方式上,即将住宅布置在一块基地的中央,周围留出一圈空地。这些空地被称为前院、后院或边院,它们本质上是开敞的剩余空间,和中国用作进行多种家事活动的围合式院落无共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 住宅群 建筑设计 郊区住宅
下载PDF
差异性的建筑教育 对非工科院校建筑学院的访谈 被引量:5
2
作者 朱雷 臧峰 《时代建筑》 2007年第3期39-47,共9页
文章对四所国内传统工科院校体制之外的新办建筑院校——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进行教学访谈,展现这四所院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并从“关于建筑教育的设定和认识”,“办学基础和传统”,“建筑教学”(“相关... 文章对四所国内传统工科院校体制之外的新办建筑院校——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进行教学访谈,展现这四所院校的办学思想和特色。并从“关于建筑教育的设定和认识”,“办学基础和传统”,“建筑教学”(“相关课程”),“教育与实践”等5个共同的角度展开,形成呼应和比较,在差异与相似之间,浮现当前中国建筑教育的种种可能与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学 教育 差异 相似
下载PDF
三个建筑(结构)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永和 《建筑师》 2015年第2期88-100,共13页
本文用图解的方式讲述非常建筑以结构为焦点的三个项目的设计过程。
关键词 材料 试验 结构形式与功能 结构形式与空间
下载PDF
“动手钉钉子”——和北京大学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和教授谈建筑材料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彩恒 《新材料·新装饰》 2004年第2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北京大学建筑研究中心 张永和 人物通讯 建筑风格 建筑结构
下载PDF
“观、想、做”——中国建筑师工作法的传承与实验 被引量:1
5
作者 鲁安东 刘家琨 +9 位作者 柳亦春 张永和 华黎 黄居正 崔愷 李兴钢 姜汶林 侯新觉 袁智敏 苏杭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17,共11页
时间:2020/09/26地点:李兴钢建筑工作室(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创新楼11层)|鲁安东|研讨背景今天邀请的7位老师非常有代表性,有崔愷、李兴钢这样的大院背景的建筑师,有刘家琨、柳亦春这样的独立建筑师,还有张永和、华黎这样的海归派,其实... 时间:2020/09/26地点:李兴钢建筑工作室(北京市车公庄大街19号创新楼11层)|鲁安东|研讨背景今天邀请的7位老师非常有代表性,有崔愷、李兴钢这样的大院背景的建筑师,有刘家琨、柳亦春这样的独立建筑师,还有张永和、华黎这样的海归派,其实是20多年来中国当代建筑的一个缩影般的组合。为什么要借此次展览把大家聚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师 中国当代建筑 建筑工作室 张永和 刘家琨 海归派 车公庄大街 崔愷
原文传递
思辨中回荡的“结构”:采访张永和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永和 孟宪川 《建筑师》 2018年第6期17-25,共9页
作为建筑界最重要奖项“普利茨克”奖(Pritzker Prize)的前评委,张永和是中国当代独立建筑师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弥散着难以被掩藏的睿智光芒,冷静清晰的理性之下涌动着温暖可触的感性之光,会心动人的感性之上阡陌着逻辑缜密的理... 作为建筑界最重要奖项“普利茨克”奖(Pritzker Prize)的前评委,张永和是中国当代独立建筑师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弥散着难以被掩藏的睿智光芒,冷静清晰的理性之下涌动着温暖可触的感性之光,会心动人的感性之上阡陌着逻辑缜密的理性之芒。这团温暖的光芒散发自张永和对“造”的思辨。从只在纸上造房子到大量进行实际建造,对概念的思辨一直活跃于他视野的中心地带,并被广为人知.也因此让大家忽略了他长期以来对结构的思辨,那是一个从视野边缘猛然来到视野中心却又辗转融入自我的历程,而材料是引发他对结构思辨的关键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永和 结构 采访 中心地带 建筑界 建筑师 视野 感性
下载PDF
远洋艺术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永和 吴雪涛 《时代建筑》 2001年第4期30-33,共4页
远洋艺术中心由纺织厂房改建而成,改造设计发展了原有工业建筑的空间秩序和结构逻辑。室内设计也在保留原有空间特征的条件下,通过活动家具的自由拼装组合以容纳多种当代艺术活动。
关键词 远洋艺术中心 活动家具 室内设计 工业建筑 空间秩序
下载PDF
三湖出版社设计,韩国坡州
8
作者 张永和 《时代建筑》 2010年第1期78-83,共6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由非常建筑工作室设计的三湖出版社。
关键词 三湖出版社 微观城市 韩国 非常建筑
下载PDF
拓扑景框——柿子林别墅/会馆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永和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8-91,共4页
关键词 柿子 会馆 别墅 拓扑 取景器 自然环境 三维形状 房间 坡屋面 设计
下载PDF
关于祝宅的一次谈话
10
作者 臧峰 《时代建筑》 2007年第2期54-61,共8页
文章通过与业主的谈话,展现了两种阅读结果:一是了解“祝宅”的部分设计.二是了解这个建筑在业主眼中的意义——舒适。文章简要地再现了这两种结果的交织与矛盾.以及建筑师和业主对这种交织与矛盾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 设计 舒适 交织 矛盾
下载PDF
11
作者 《建筑创作》 2019年第3期18-39,共22页
建筑形象概念源于中国传统艺术材料——墨。墨和水研磨成墨汁,墨汁表达在宣纸上.晕出焦、浓、重、淡、清五色,形成中国传统艺术的万干气象。我们把墨分五色转化在国家美术馆设计上,含蓄又清晰的传达建筑的中国性、文化性,以及与艺术的... 建筑形象概念源于中国传统艺术材料——墨。墨和水研磨成墨汁,墨汁表达在宣纸上.晕出焦、浓、重、淡、清五色,形成中国传统艺术的万干气象。我们把墨分五色转化在国家美术馆设计上,含蓄又清晰的传达建筑的中国性、文化性,以及与艺术的联系。建筑材料表达区別于夸张的建筑形象,设计去除了多余的建筑表情,高质量展览空间自然形成建筑形象。美术馆的基本体型是三层桥型体量和三层广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艺术 建筑材料 国家美术馆 展览空间 墨分五色 墨汁 文化性 形象概念
下载PDF
山地浅层地温资源协同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欣 刘向晖 万博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16-119,共4页
梳理人类对山地浅层地温资源利用的空间谱系与历史经验,提出由地源热泵系统、竖向恒温单元集合以及其它辅助体系所共同构建的协同利用策略,通过实例估算,证明协同利用策略在建筑节能、资金投入、土地利用、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山地 浅层地温资源 协同利用
原文传递
“魔方”——上海企业联合馆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永和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6-119,共4页
建设单位:上海盛乾会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非常建筑建筑师:张永和、臧峰、刘鲁滨、沈海恩、王兆铭、王宽、仇玉、梁小宁、王林、吴瑕、张明慧、邓宏辉、吴杰、
关键词 "魔方" 上海企业联合馆 建筑设计 建筑风格
原文传递
上海青浦区涵璧湾花园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永和 舒赫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1年第7期106-113,共8页
精选理由 在本案中,设计师旨在将建筑和环境融为一体。这个环境既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水是当地自然环境中的要素,江南建筑传统是这里人文环境的主线。同时当代的生活方式和建造条件也注定建筑不可能是传统的简单重复。
关键词 青浦区 自然环境 建筑传统 花园 上海 人文环境 生活方式 设计师
原文传递
苹果社区销售中心
15
作者 王晖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03年第11期92-97,共6页
苹果社区销售中心-今日美术馆苹果分馆是在原有的北京啤酒厂锅炉房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特殊性是这一设计当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也是设计者对这一设计及当代艺术活动所包含的内在特征的一种表达。
关键词 苹果社区 销售 内在特征 设计者 艺术活动 锅炉房 啤酒厂 美术馆
原文传递
虚构——关于设计
16
作者 王晖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04年第2期30-33,共4页
设计是通过逻辑思维的方法,采用材料手段对思想的表达,其主要目的是在于通过物质手段(包括空间)完成对体验者的心理设计。艺术成为设计。虚构即设计的过程。
关键词 设计 意图 安排 体验
原文传递
两个改建项目
17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4-67,共4页
关键词 北京 苹果社区 改建项目 住宅项目 商业 中央商务区 现代美 建筑 美术馆 总体规划设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