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常规油气地质调查工程进展与主要成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家强 毕彩芹 +5 位作者 徐银波 仝立华 唐跃 袁远 庞守吉 周俊林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1期1-19,共19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非常规油气地质调查工程”,开展了黑龙江省鸡西地区煤系气地质调查、松辽盆地及外围油页岩地质调查、松辽盆地西斜坡油砂原位试采工程、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地质调查与祁连山木里天然气水...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非常规油气地质调查工程”,开展了黑龙江省鸡西地区煤系气地质调查、松辽盆地及外围油页岩地质调查、松辽盆地西斜坡油砂原位试采工程、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地质调查与祁连山木里天然气水合物野外长期观测站建设、陕西关中地区氦气地质调查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国情调研等工作,获取了大量基础数据,取得了黑鸡地1井、黑鸡地3井、黑鸡地4井等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和重要进展,初步掌握了我国油页岩、油砂、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氦气以及鸡西盆地煤系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该工程在煤系气、油页岩、氦气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提振了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信心,推动了科技创新与地质调查深度融合,促进了非常规油气学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 油页岩 油砂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 氦气 地质调查与评价
下载PDF
中国非常规油气沉积学新进展——“非常规油气沉积学”专辑前言 被引量:31
2
作者 邹才能 邱振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经过近20年不断探索,中国陆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2019年全国非常规油气产量占油气总产量的23%,2020年非常规油气产量接近7000万吨油当量,标志着中国进入非常规油气革命发展新阶段。非常规油气沉积学作为非常规油气地质... 经过近20年不断探索,中国陆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2019年全国非常规油气产量占油气总产量的23%,2020年非常规油气产量接近7000万吨油当量,标志着中国进入非常规油气革命发展新阶段。非常规油气沉积学作为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形成了“陆相深水砂质碎屑流等重力流沉积模式”、“海陆相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模式”、“细粒沉积岩发育微纳米级孔喉系统”、“多地质事件沉积耦合形成非常规油气甜点区(段)”等重要认识。专辑主要是由从事非常规油气相关的沉积学专家对中国近几年非常规油气层系沉积研究新进展的系统性和及时性总结,内容涵盖了鄂尔多斯、四川、松辽、渤海湾、准噶尔等近50个大中型及中小型含油气盆地,地层时代跨度自元古代至新生代,涉及致密油/页岩油、页岩气、致密气、煤层气、油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层系(段)近30个。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提出未来非常规油气沉积学需以非常规油气工业开发的“甜点箱体”和“甜点群”为重点研究方向,指导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沉积学 地质事件 页岩油气 致密油气 煤层气 油页岩油 甜点箱体 甜点群
下载PDF
松辽外围火山-沉积盆地非常规油气调查发现及启示意义——以双阳盆地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卫彬 李世臻 +3 位作者 徐兴友 周新桂 张文浩 王丹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96-2406,共11页
松辽盆地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已进入中后期,后续接替资源不足,油气勘查亟需向外围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拓展。通过实施三维高精度重磁电勘探、油气参数井钻探工程,结合高精度锆石^(206)Pb/^(238)U测年、有机地球化学测试、XRD矿物组分测定... 松辽盆地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已进入中后期,后续接替资源不足,油气勘查亟需向外围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拓展。通过实施三维高精度重磁电勘探、油气参数井钻探工程,结合高精度锆石^(206)Pb/^(238)U测年、有机地球化学测试、XRD矿物组分测定、核磁物性分析等手段,对松辽盆地外围东部双阳盆地非常规油气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双阳盆地发育石炭二叠系—白垩系完整的地层层序,共划分9套物性组合,存在2套具有低密度、低电阻率和低磁化的碎屑岩沉积地层,经钻探验证,在松辽盆地外围双阳盆地发现2套暗色页岩层系,根据地层综合地比和锆石年龄测定,2套页岩地层时代分别为下白垩系长安组和三叠系大酱缸组。其中,长安组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含量平均1.63%,热解参数计算生烃潜力S_(1)+S_(2)平均值为1.21 mg/g,有机质以Ⅱ_(1),Ⅱ_(2)型干酪根为主,热演化程度R_(o)处于0.55%~0.95%,中-低热演化程度,核磁有效孔隙度平均值为4.5%,脆性矿物石英+长石+碳酸盐矿物的含量均值为59%,具有较好的储集性和可压性,是有利的致密油、页岩油富集层系;大酱缸组页岩有机质丰度中等,TOC含量平均1.52%,生烃潜力S_(1)+S_(2)平均值为0.35 mg/g,有机质以Ⅱ_(2),Ⅲ型干酪根为主,R_(o)处于1.59%~2.64%,高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核磁有效孔隙度平均值为3.3%,脆性矿物含量均值为56%,是有利的煤层气、页岩气富集层系。根据岩性组合及油气富集基本特征初步分析,上述2套有利页岩层系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松辽外围东部发育的39个沉积盆地同样具有火山活动期断陷湖盆沉积特征,推测具备非常规油气形成富集的物质基础和地质条件,指示松辽外围东部盆地群具有非常规油气勘查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阳盆地 三维重磁电 锆石U-PB年龄 非常规油气潜力 下白垩系 三叠系 松辽盆地外围 火山沉积盆地
下载PDF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 被引量:70
4
作者 王南 裴玲 +1 位作者 雷丹凤 曾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1,共6页
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储量和产量增长潜力巨大.在未来的5-10 a,常规天然气仍在天然气开发中处于统治地位,但非常规天然气也在天然气长期发展历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土资源部及3大国... 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储量和产量增长潜力巨大.在未来的5-10 a,常规天然气仍在天然气开发中处于统治地位,但非常规天然气也在天然气长期发展历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土资源部及3大国有石油公司已经在不同程度上针对致密气、煤层气和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进行了资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致密气总资源量为16×10^12 m^3,年产量为320×10^8 m^3/a,已进入大型商业化开发阶段;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煤层气累积探明地质储量为4 155×10^8 m^3,储量和产量均较少,正处在工业化和商业化开发的早期阶段;页岩气因为没有探明储量,现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相关机构及组织对中国页岩气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在四川建立了页岩气示范区开展实践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同样受到了很大重视,已经根据不同勘探程度,分层次对南海和青藏高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进行勘查.为有效开发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必须进-步深入地质理论研究和资源储量评估,集成系列的配套工程技术,并对工程技术进行试验和示范,使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得以妥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天然气 致密气 煤层气 页岩气 天然气水合物 资源量 储量 开发现状
下载PDF
夹层型页岩油突破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中部G119H井为例
5
作者 郭贵安 唐青松 +6 位作者 蒋裕强 朱讯 方锐 周亚东 洪海涛 张连进 张新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3,共11页
近期,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四川盆地中部(以下简称川中)公山庙西地区部署实施的侏罗系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重点评价井——G119H井,测试获产油20 t/d、产气0.6×10^(4) m^(3)/d,取得了该盆地湖相夹层型页岩油的新突破。为了进... 近期,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在四川盆地中部(以下简称川中)公山庙西地区部署实施的侏罗系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重点评价井——G119H井,测试获产油20 t/d、产气0.6×10^(4) m^(3)/d,取得了该盆地湖相夹层型页岩油的新突破。为了进一步明确四川盆地凉高山组湖相页岩油的资源潜力及勘探前景,基于G119H井所在区域的地质、地震资料,开展了凉高山组沉积地质背景、河道刻画、优质储层特征、富集模式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凉高山组在多期湖盆迁移背景下,纵向发育多期叠置湖相页岩、三角洲前缘砂体;(2)公山庙西地区凉二段底部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砂体由西南向北东推进入湖;(3)凉二段分流河道为最有利微相,岩性主要为细—中粒岩屑砂岩,平均孔隙度达6.3%,孔喉结构为小孔—微喉连通模式,可动油占比较高;(4)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分布广,具备烃源岩厚度大(超过10 m)、储层物性好、源储组合相邻匹配等有利条件;(5)该盆地内凉高山组夹层型页岩油有利地区面积约1.38×10^(4) km^(2),利用四川盆地现有三维地震资料刻画凉二段分流河道分布面积为2 336 km^(2),估算石油资源量约15×10^(8) t。结论认为,G119H井的突破揭示了川中地区凉二段夹层型页岩油具有规模开发潜力,进一步展现了盆地侏罗系页岩油良好的资源基础,明确了川中地区凉二段夹层型页岩油是“十四五”及中长期增储上产重点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夹层型 页岩油 侏罗系 凉高山组 公山庙 勘探突破
下载PDF
河南三门峡盆地构造格架及其油气资源远景分析
6
作者 王丹丹 张交东 +4 位作者 刘旭锋 邵昌盛 曾秋楠 张文浩 刘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9-727,共9页
【研究目的】三门峡盆地位于中条山断块、小秦岭断块和崤山断块之间的复合、联合部位,经历多次构造运动与变动,是发育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之上,并逐步演化为一个三角形断陷盆地。该盆地构造较为复杂,勘探程度低,盆地构造格架和演化史研... 【研究目的】三门峡盆地位于中条山断块、小秦岭断块和崤山断块之间的复合、联合部位,经历多次构造运动与变动,是发育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之上,并逐步演化为一个三角形断陷盆地。该盆地构造较为复杂,勘探程度低,盆地构造格架和演化史研究甚少,影响了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进程。【研究方法】本文选择三门峡盆地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区域地质资料、野外地质调查、非震勘探解译资料和最近钻井成果等,初步查明了三门峡盆地的构造格架和古近系顶底面埋深,并探讨了其油气资源前景。【研究结果】三门峡盆地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1)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形成及坳陷槽形成阶段;(2)古生代海侵和造山阶段,主要发育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之后盆地抬升,坳陷槽演变成向斜构造;(3)中生代地堑式断陷盆地形成阶段;(4)古近纪断陷盆地发展和裂陷后沉积阶段。【结论】断陷盆地发展和裂陷后沉积阶段由于喜山期的活动使三门峡盆地处于拉张环境中,形成了南部、北部、东部三面隆起的内陆湖盆,地堑区相对下降接受沉积,特别是三门峡盆地灵宝凹陷古近系沉积厚度大且分布连续,暗色泥岩发育,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油气远景 古近系 油气勘查工程 灵宝凹陷 三门峡盆地 河南省
下载PDF
北方重要盆地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工作进展
7
作者 李清瑶 高永进 +5 位作者 陈夷 张远银 苗苗青 武建伟 韩淼 刘旭锋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北方重要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陆上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十三五”以来,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聚焦国家需求,着力推进“四新”(即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领域)油气调查与评价,强力支撑了油气体制改革,取得了塔西北... 北方重要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陆上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十三五”以来,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聚焦国家需求,着力推进“四新”(即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领域)油气调查与评价,强力支撑了油气体制改革,取得了塔西北沙井子构造带西段油气调查新发现,以及塔里木盆地数字化建设与选区评价、塔东北奥陶系、塔西北寒武系、三门峡盆地古近系和准东及其周缘地区石炭系油气基础调查等多项新进展;形成了数字盆地标准方案,塔里木盆地电阻率-极化率异常解释图版2项科技创新成果;支撑新疆地区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工作取得实效,助力企业在塔里木盆地东部超深层油气勘探快速实现新突破,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三门峡盆地 油气成藏条件 有利目标区 资源潜力评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部超深层油气勘探快速实现新突破
8
作者 李清瑶 尹成明 +5 位作者 高永进 徐大融 曹崇崇 白忠凯 刘亚雷 程明华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塔里木盆地东部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陆上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在国家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政策背景下,中央-地方-企业紧密融合新机制助推了油气勘探开发快速实现突破的新模式,带来了极大的... 塔里木盆地东部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陆上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在国家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政策背景下,中央-地方-企业紧密融合新机制助推了油气勘探开发快速实现突破的新模式,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新优化制定了塔东尉犁西1区块勘探部署方案,实现了8000 m以深地质层位设计和实钻对比“零”误差,取得了信源1井、信源2井、信源3井超深层油气重大发现。同时,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提高了超深层地质体识别精度,形成了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体系,明确了缝洞型储层发育区,形成了2亿t级规模超深层油气富集新区。新机制新模式开辟了“十四五”油气增储上产新领域,奠定了塔东油气资源接续基地建设基础,推进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东地区 尉犁西1区块 超深层 油气资源接续基地
下载PDF
致密白云岩储层加砂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时贤 葛晓鑫 +4 位作者 张燕明 黄维安 战永平 古永红 牟春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7-172,共6页
为了探讨加砂压裂技术在白云岩储层改造中的适应性,开展了致密白云岩储层加砂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分析不同因素对加砂压裂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白云岩储层加砂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因素依次为支撑剂粒径、铺砂浓度、加... 为了探讨加砂压裂技术在白云岩储层改造中的适应性,开展了致密白云岩储层加砂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分析不同因素对加砂压裂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影响白云岩储层加砂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因素依次为支撑剂粒径、铺砂浓度、加砂模式、铺砂方式、支撑剂强度。对比单一支撑剂类型,混合支撑剂铺设时可以获得较好的导流能力,且粒径越大支撑剂占比越高,导流能力表现则越好。脉冲加砂模式下的裂缝导流能力变化波动较大,但是同样可以满足白云岩储层改造的裂缝导流能力。结合压裂施工效果和经济成本,优选支撑剂强度为69 MPa,平均铺砂浓度为1.8 kg/m^(2)的加砂参数即可满足白云岩储层现场加砂压裂的需要。白云岩储层由于杨氏模量高、闭合应力大,所以缝宽较小,而通过实施脉冲加砂模式则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加砂压裂过程中的砂堵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加砂压裂 裂缝导流能力 支撑剂 闭合应力
下载PDF
新疆地区公益性油气调查进展与主要成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有星 高永进 +7 位作者 周新桂 白忠凯 孙相灿 张远银 刘亚雷 韩淼 李清瑶 苗苗青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3年第3期1-15,共15页
新疆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我国陆上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十三五”以来,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按照“盆地综合研究选方向、基础地质调查定区带、战略选区研究求突破”的工作思路,以深层—超深层、山前复杂构造带和非常规页岩油气... 新疆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我国陆上油气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十三五”以来,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按照“盆地综合研究选方向、基础地质调查定区带、战略选区研究求突破”的工作思路,以深层—超深层、山前复杂构造带和非常规页岩油气为重点,持续加大新疆地区油气基础地质调查投入和科技攻关力度,取得了塔里木盆地深层地质结构调查1项重大进展和温宿凸起新近系、沙井子构造带志留系、塔西南和塔东南坳陷山前带侏罗系和准噶尔盆地博格达山周缘非常规页岩油气等4项油气调查重大发现和突破,形成了温宿地区“古隆起差异沉降控储控藏”、沙井子构造带“断裂主控、多期充注、晚期为主”和博格达山周缘“深部源储一体、浅部构造-岩性为主、多矿种环带分布”等3项地质理论认识,形成了“盆地级骨干地震大剖面资料拼接处理”“复杂山前带地震资料叠前目标处理解释”“广域电磁剖面测量及综合解释”等3项关键技术。支撑新疆地区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带动企业实现高效勘探开发,提升了盆地深层、山前带及非常规页岩油气成藏理论认识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地区 深层—超深层 山前复杂构造带 非常规页岩油气 温宿凸起 沙井子构造带 博格达山周缘 资源潜力评价
下载PDF
广域电磁法在豫西地区济源凹陷古生界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丹丹 张交东 +4 位作者 刘旭锋 邵昌盛 曾秋楠 张文浩 刘钊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8-336,共9页
豫西地区济源凹陷由山地和丘陵组成,地形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盆地内断裂形态结构、深部古生界展布特征等不清楚,制约着济源凹陷的油气勘探和资源潜力评价。本文利用广域电磁法在豫西地区济源凹陷进行方法应用研究,采用“地球物... 豫西地区济源凹陷由山地和丘陵组成,地形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盆地内断裂形态结构、深部古生界展布特征等不清楚,制约着济源凹陷的油气勘探和资源潜力评价。本文利用广域电磁法在豫西地区济源凹陷进行方法应用研究,采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处理解释一体化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与反演,获得了地下真实的电性特征,建立了目标层与视电阻率的电性关系,刻画了研究区目标层的构造特征。本研究查明了济源凹陷西部斜坡的断裂结构特征,新识别出12条断裂;揭示石炭-二叠系厚度分布范围在200~1800 m,最大埋深2200 m;奥陶系顶界面埋深分布在300~2450 m,呈“条带状”展布,得到了地质调查井岩心编录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域电磁法 油气勘探 石炭-二叠系 奥陶系 下古生界 济源凹陷 豫西
下载PDF
煤层微观孔隙特征及沉积环境对孔隙结构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8号煤层为例
12
作者 赵伟波 刘洪林 +2 位作者 王怀厂 刘德勋 李晓波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54,共13页
寻找深部煤层气资源分布,亟待查明深部煤储层沉积环境和孔隙分布特征。为此,在开展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显微组分、核磁共振孔隙和电镜分析的基础上,查明了煤岩显微组分和孔隙分布特征,评价了鄂尔多斯盆地8号煤的煤沉积环境和孔隙结构特征... 寻找深部煤层气资源分布,亟待查明深部煤储层沉积环境和孔隙分布特征。为此,在开展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显微组分、核磁共振孔隙和电镜分析的基础上,查明了煤岩显微组分和孔隙分布特征,评价了鄂尔多斯盆地8号煤的煤沉积环境和孔隙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研究区8煤层煤岩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成煤早期植物类型应主要为木本植物,后期随着覆水程度增大而逐渐转变为木本+草本混生植物为主;②本溪期8号煤由早期为湿地森林沼泽逐步演化为后期开阔水域沼泽,沼泽水体相对滞留,沼泽环境稳定,利于有机质富集和煤层结构稳定;③研究区8煤大孔占比与结构保存指数(TPI)两者呈正相关,而与凝胶化指数(GI)呈负相关;④基质镜质体发育密集气孔群或稀疏带状气孔群,团块镜质体中发育少量气孔,结构镜质体中发育原始组织孔,多为矿物充填,均质镜质体气孔不发育。研究认为榆林地区煤层孔隙分布受到煤沉积环境和显微组分控制,开阔水域沼泽相的煤层孔隙结构呈现三峰,其中微孔和大孔发育最好,湿地森林沼泽相煤层孔隙结构呈现双峰,微孔发育好,大孔发育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煤相 孔隙结构 煤岩显微组分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煤岩气:概念、内涵与分类标准
13
作者 李国欣 张水昌 +11 位作者 何海清 何新兴 赵喆 牛小兵 熊先钺 赵群 郭绪杰 侯雨庭 张雷 梁坤 段晓文 赵振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3-795,共13页
近年来,准噶尔、鄂尔多斯等盆地深层煤岩储层中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针对目前工业界和学术界对这种新类型非常规天然气表述不一致的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定义了“煤岩气”概念,并系统对比剖析其赋存状态、运储形式、差异... 近年来,准噶尔、鄂尔多斯等盆地深层煤岩储层中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针对目前工业界和学术界对这种新类型非常规天然气表述不一致的现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定义了“煤岩气”概念,并系统对比剖析其赋存状态、运储形式、差异聚集和开发规律。在地质上,煤岩气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煤层气,具有游离气与吸附气并存、富含游离气,自生自储-微距运移并可有他源的聚集,煤岩割理裂缝发育、游离气差异富集等特点,埋深超过2000m的深层煤岩气具有“高压力、高温度、高含气、高饱和、高游离”的“5高”地质特征;在开发上,与页岩气、致密气特征相似,人工改善储层连通性后,无需排水降压,高势能游离气弹性驱动产出、压降后吸附气解吸接替,可依靠地层自然能量开采,游离气与吸附气连续接力长周期产气。按照埋深、煤阶、压力系数、储量规模、储量丰度和气井产量等,提出了煤岩气的分类标准和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初步估算埋深超过2 000 m的中国煤岩气地质资源量超过30×1012m3,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提出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和渤海湾等盆地是煤岩气的规模富集有利区,梳理了技术与管理挑战并指出攻关方向,为中国煤岩气管理与勘探开发奠定理论、评价和生产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 煤层气 吸附气 游离气 分类标准 储量估算方法
下载PDF
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特征
14
作者 刘洪林 王怀厂 李晓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为寻找四川盆地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有利区,在开展流体包裹体检测、页岩微观孔隙观测、气泡变孔模拟等研究基础上,查明了泸州地区构造埋藏过程和生烃热演化过程,总结了泸州地区页岩气成藏特征和成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泸州... 为寻找四川盆地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有利区,在开展流体包裹体检测、页岩微观孔隙观测、气泡变孔模拟等研究基础上,查明了泸州地区构造埋藏过程和生烃热演化过程,总结了泸州地区页岩气成藏特征和成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在二叠纪—早三叠世生油,经历了中三叠世和燕山运动期—喜马拉雅运动期2次构造抬升,中三叠世抬升幅度有限,未导致大规模烃散失,燕山运动期—喜马拉雅运动期构造抬升晚于川东南且幅度小,利于页岩气保存;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有机孔发育,是由于中三叠世隆升时间短,强度小,未发生大规模排烃,大量液态烃保留在储集层中,有利于后期有机孔的大量形成,同时在晚三叠世—中白垩世,地层深埋发生液态烃裂解产气,地层广泛超压,有利于有机孔的后期保存;泸州地区三叠纪隆升虽然时间短、强度小,但是从模拟实验结果来看,可以导致原油稠化和气孔形成,对页岩气富集成藏有利。因此,发生在印支运动期的泸州地区的隆升造成原油稠化,有利于页岩气富集成藏;泸州地区地层抬升时间晚,页岩气散失时间短,低角度层理缝发育,而纵向裂缝少,均有利于形成超压页岩气富集区。提出的泸州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富集成藏规律,对于指导其他同类型油气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泸州地区 五峰组 龙马溪组 页岩储集层 页岩气 孔隙成因 隆升 成藏
下载PDF
鄂西—渝东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页岩气富集条件与勘探有利区
15
作者 李世臻 周志 +10 位作者 李飞 沈斌 徐秋晨 宋腾 张小涛 杨晓光 胡才志 王超 魏思宇 王昱荦 卢妍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共15页
近年来,鄂西—渝东地区多口井在二叠系大隆组获得页岩气重要发现和工业气流,展现出新层系海相页岩气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深化其地质认识对于指导下一步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岩心观察、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测/录井和有机... 近年来,鄂西—渝东地区多口井在二叠系大隆组获得页岩气重要发现和工业气流,展现出新层系海相页岩气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深化其地质认识对于指导下一步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岩心观察、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测/录井和有机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地区页岩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含气性和保存条件,明确了大隆组海相页岩气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晚二叠世大隆期,该区发育深水台盆相沉积,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厚度10~60 m,现今埋深具有盆内埋深大、盆外埋深浅的特征;②大隆组自下而上划分为3段,一段以硅质页岩为主,二段岩性较为复杂,三段以混合质页岩为主,测井响应上表现为高自然伽马、高补偿中子、高声波时差、低电阻率、低密度、电阻率向底部逐渐降低的“三高两低一降”特征;③大隆组页岩脆性矿物以石英和方解石为主,平均值分别为40.58%和23.76%,储集空间分为孔隙(有机质孔、矿物颗粒间孔、粒间溶蚀孔、粒内溶蚀孔)和裂缝(矿物层间缝、有机质与矿物间缝、有机质内裂缝)2大类7种类型,以有机质孔为主,孔径分布呈现“四峰”特征,孔体积集中介于1~10 nm和500~5000 nm两个孔径区间;④大隆组有机质丰度高、储层非均质性强、热演化程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Ⅱ2型为辅,有机质孔发育;⑤大隆组页岩具有较高的含气量,良好的顶底板条件发挥了重要的封闭作用;盆内受构造抬升剥蚀和断裂影响小,保存条件整体较好,盆外残留向斜核部保存条件较好。结论认为:①大隆组是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的新领域,在盆地内发育5个勘探有利区,面积合计5500 km^(2),可加快勘探评价节奏;②在盆外发育7个勘探有利区,面积合计6700 km^(2),应优选残留面积大的有利区开展风险勘探,寻找新的突破和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页岩气 新领域 鄂西—渝东地区 上二叠统 大隆组 富集地质条件 勘探有利区
下载PDF
二叠系大隆组——一个页岩气勘探开发新层系
16
作者 李世臻 杨晓光 +6 位作者 徐秋晨 李飞 宋腾 李浩涵 魏思宇 王超 王昱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3-254,共2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既要加快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又要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这就迫切需要立足国内加大清洁能源勘探开发力度。近10年来,页岩气作为一种低碳清洁能源,成为世...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既要加快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又要牢牢守住能源安全底线,这就迫切需要立足国内加大清洁能源勘探开发力度。近10年来,页岩气作为一种低碳清洁能源,成为世界天然气产量增长的主体,深刻改变了全球能源供给格局(赵文智等,2020;邹才能等,2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系 大隆组 页岩气 鄂西—渝东
下载PDF
贵州遵义地区安场向斜“四层楼”页岩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56
17
作者 翟刚毅 包书景 +5 位作者 庞飞 任收麦 陈科 王玉芳 周志 王胜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共12页
中国南方地区从震旦纪到古近纪发育多套烃源岩,由于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油气保存条件欠佳。60多年来,除四川、江汉、苏北等盆地外,盆外复杂构造区油气调查始终未获重大发现。文章通过对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和系统的油气成藏条件研... 中国南方地区从震旦纪到古近纪发育多套烃源岩,由于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油气保存条件欠佳。60多年来,除四川、江汉、苏北等盆地外,盆外复杂构造区油气调查始终未获重大发现。文章通过对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和系统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认为黔北安场向斜五峰—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热演化程度适中,石牛栏组储集性能较好,向斜翼部逆断层封挡,具备良好的页岩气、油气富集成藏条件。在向斜西翼部署实施的安页1井,在栖霞组、石牛栏组、五峰—龙马溪组和宝塔组获得"四层楼"式油气显示。其中,石牛栏组获得日产超过10×104m3高产工业气流,开辟了南方油气勘查的新区、新层系和新类型。安页1井的突破,证实了黔北—渝东南盆外复杂构造区具有常规、非常规油气同生共存的成藏条件,对邻区广泛发育的残留向斜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场向斜 安页1井 页岩气 油气 成藏条件 贵州
下载PDF
持续低油价对中国油气工业体系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1
18
作者 陈建军 王南 +2 位作者 唐红君 李君 熊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共6页
持续低油价严重冲击了我国的油气工业体系,同时也对国家能源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为确保我国油气工业体系的健康发展、寻求应对措施,从分析现阶段低油价的起因入手,以国际能源机构及政府官方披露的数据为依据,对全球油气主要生产国近年... 持续低油价严重冲击了我国的油气工业体系,同时也对国家能源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为确保我国油气工业体系的健康发展、寻求应对措施,从分析现阶段低油价的起因入手,以国际能源机构及政府官方披露的数据为依据,对全球油气主要生产国近年油气发展情况、能源政策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某超级大国的油气政策是造成全球油价低位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预计2020年、203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分别达到6.0×10~8t和6.8×10~8t、天然气消费量将分别达到3 300×10~8m^3和5 200×10~8m^3。为减少中国的油气对外依存度,需保持对油气行业的上游投资,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确保油气生产系统的平稳运行。从中国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下对策:①目前需确保我国石油2×10~8t的年产量"底线",国内天然气年产量在2030年力争达到2 700×10~8m^3左右,以此作为我国长远的天然气产量"底线";②谋划石油工业上游业务的长期发展,确保油气风险勘探投资、低渗透致密油气藏及页岩油气藏开发技术攻关试验区建设、科技攻关创新等"三个不能停";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需在逆境中求得改革发展,借助"一带一路"的契机,打造国际化技术服务公司;④推进新能源业务,谋划从油公司向综合性能源公司的转变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油价 原因剖析 中国油气工业体系 能源政策 国家能源安全战略 油气产量 技术服务 新能源
下载PDF
沉积矿床中重要(变价)金属元素与古海洋环境关系综述--以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周缘为例
19
作者 张岩 方维萱 +7 位作者 徐林刚 陈文 张志炳 叶会寿 刘丽红 王文浩 赵亮亮 吴皓然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9-704,共26页
对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和生命必需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相关沉积矿产形成机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对古海洋环境演化与相关沉积矿产形成关系的深入认识,这对沉积矿床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元古代南华纪—早古... 对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和生命必需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相关沉积矿产形成机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对古海洋环境演化与相关沉积矿产形成关系的深入认识,这对沉积矿床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元古代南华纪—早古生代早志留世,扬子板块周缘黑色岩系中依次沉积了举世瞩目的南华纪锰矿、震旦纪—早寒武世沉积磷块岩、早寒武世重晶石矿、镍—钼—钴多金属矿、钒矿和早志留世铀矿的完整沉积矿床系列,不同时代地层、同一时代不同沉积环境地层赋存不同类型的沉积矿产,有必要对其成矿机理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和归纳。笔者等在对氧化—还原敏感金属元素、生命必需元素和海底热液元素等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综述的基础上,兼论了它们在结合黄铁矿矿物学对氧化—还原环境、生物生产力和盆地限制性分析方面具体作用;进一步结合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古环境演化特征,对扬子板块周缘特定时代中特定沉积矿产的分布、成因机理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最终得出扬子板块周缘相关沉积矿产,是在全球氧化事件、冰期—间冰期、Rodina大陆裂解大背景下,海洋中成矿金属元素得到长期积累,在特定时代区域性海水—海底热液—生物作用(根据不同矿种各有侧重)影响下,在相关重要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控制下、局部区域特殊氧化—还原环境的控制下形成的特定矿产的初步认识。最后,结合相关沉积矿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解决方案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敏感金属元素 生命必需元素 氧化—还原环境判别方法 扬子板块周缘 南华纪—早志留世 沉积矿产
下载PDF
页岩气地质评价关键实验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红岩 周尚文 +2 位作者 刘德勋 焦鹏飞 刘洪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7,共17页
页岩气地质评价实验结果为页岩气地质“甜点”评价、地质选区、储量计算、水平井压裂层段优选及开发方案确定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与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相关地质评价实验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页岩气地质评价实验结果为页岩气地质“甜点”评价、地质选区、储量计算、水平井压裂层段优选及开发方案确定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与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相关地质评价实验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在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含气性和物性这3个方面,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设备研发相结合,建立了适用于我国海相页岩的分析测试技术和标准,对于推动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进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给我国页岩气基础地质研究、实验室建设及相关标准制定提供参考和指导,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在上述3项页岩气地质评价关键实验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并对相关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于页岩微观孔隙结构测试,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定性观测和定量表征测试方法,实现了由静态表征向动态表征的转化,未来需要在页岩孔隙结构的原位表征和孔内流体赋存特征直接观测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②对于页岩含气性测试,目前已经建立了现场与室内相结合的含气性定量表征系列技术,实现了对页岩吸附气和游离气赋存特征的定量评价,未来需要在深层页岩损失气量计算、页岩气吸附机理及模型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③对于页岩物性测试,目前已经建立了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技术,实现了对页岩孔隙有效性的定量评价,未来需要在孔隙度测试条件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统一标准。结论认为,只有不断地改进和优化页岩气地质评价实验技术,才能够满足科研与生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页岩气 地质评价 实验技术 孔隙结构 含气性 物性 实验室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