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鞍山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莹 刘晓枫 +1 位作者 张树博 裴振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81-84,共4页
在总结鞍山地震应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鞍山市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并对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地震 应急救援 体系建设 防震减灾 鞍山
下载PDF
鞍山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莹 刘晓枫 +1 位作者 裴振 张树博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1-85,共5页
本文介绍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原则,鞍山城市紧急避难场所建设现状。分析了鞍山市目前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情况,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及疏散通道,并且对加强长期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提出建议。本文对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 本文介绍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原则,鞍山城市紧急避难场所建设现状。分析了鞍山市目前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情况,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及疏散通道,并且对加强长期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提出建议。本文对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山市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规划 建设
下载PDF
台安地电阻率中等地震前兆异常判定 被引量:1
3
作者 谷秀芳 《地震学刊》 CSCD 1998年第2期18-23,共6页
利用“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软件”研究总结1994年9月~1995年4月辽宁省境内发生的三次中等地震前台安站地电阻率观测资料,揭示了短期前兆异常特征。通过用月距平方法,滑动富氏分析方法和灰色拓扑预测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进一... 利用“地震预报实用化攻关软件”研究总结1994年9月~1995年4月辽宁省境内发生的三次中等地震前台安站地电阻率观测资料,揭示了短期前兆异常特征。通过用月距平方法,滑动富氏分析方法和灰色拓扑预测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进一步对前兆异常加以验证,并简要地分析了异常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异常特征 地震预报 台安地区
下载PDF
鞍山海城4.4级地震前鞍山地区水温异常分析
4
作者 杨雅杰 韩斌 王俊人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第17期61-62,共2页
2017年12月19日鞍山海城发生4.4级地震,震前鞍山地区西鞍山井水温,岫岩1号井水温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温上升异常变化。海城地区历史上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发生7.3级地震,在震前辽宁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地震前兆异常,... 2017年12月19日鞍山海城发生4.4级地震,震前鞍山地区西鞍山井水温,岫岩1号井水温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温上升异常变化。海城地区历史上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1975年2月4日海城发生7.3级地震,在震前辽宁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地震前兆异常,并依据大量的前兆异常对此次地震进行了成功的预报,使此次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降低。1999年11月29日海城岫岩交界地区发生5.4级地震,在震前鞍山井水温出现明显异常,水温呈现上升。此次异常出现后,通过排除仪器故障和周边环境影响,综合分析认为鞍山地区水温观测在此次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与此次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海城地区未来地震活动的监测预报以及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城 4.4级地震 水温异常
下载PDF
鞍山地震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立与思考
5
作者 裴振 戴旭 张良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第20期241-241,243,共2页
随着科技发展、时代更迭,全面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经不懈努力,鞍山地震系统成为2018年度全国地震系统中首家荣获“全国地震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称号的单位,并获批项目建设资金。秉承“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 随着科技发展、时代更迭,全面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经不懈努力,鞍山地震系统成为2018年度全国地震系统中首家荣获“全国地震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称号的单位,并获批项目建设资金。秉承“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工作目标,积极拓展鞍山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综合能力,逐步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普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 科普教育 基地
下载PDF
鞍山台西鞍山井水位破年变趋势异常分析
6
作者 刘晓枫 裴振 +1 位作者 韩斌 陈晨 《科技视界》 2013年第18期10-11,22,共3页
通过多年来的观测资料,结合同井观测的地下水温及其它前兆手段对2007年西鞍山井水位出现的异常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认为西鞍山井异常是真实存在的,该异常可能是构造应力场变化所引起的。
关键词 水位异常 地震 破年变 分析
下载PDF
岩土地震实时监测系统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枫 韩斌 +1 位作者 裴震 王俊人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21年第10期23-24,共2页
在岩土地震监测中,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达到地震预警作用,而且可以对地震波形进行分析,对地震震源坐标进行确定,可以有效地提高地震监测的质量和水平。从用户界面、业务逻辑处理、数据访问、数据处理对岩土地震实时... 在岩土地震监测中,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达到地震预警作用,而且可以对地震波形进行分析,对地震震源坐标进行确定,可以有效地提高地震监测的质量和水平。从用户界面、业务逻辑处理、数据访问、数据处理对岩土地震实时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从岩土地震实时监测的实际需求方面,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并对其实现过程进行了研究,为岩土地震实时监测系统的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震预报 地震监测 系统设计
下载PDF
西鞍山井水温异常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树博 李瑞莹 《科技信息》 2014年第13期67-68,107,共3页
本文对西鞍山井水温自1987年10月1日至今观测资料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西鞍山井的数据走势和变化规律进了分析,与以前的资料和水位观测手段进行了对比,对西鞍山井影响因素进行了排查和排除,对西鞍山井这次异常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水温观测 上升幅度 影响因素 异常分析
下载PDF
关于营-海-岫老震区M_L≥3.0地震显著平静后异常现象的探讨与分析
9
作者 裴振 王俊人 +1 位作者 杨雅杰 韩斌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年第2期63-63,66,共2页
“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开启了全球7级以上、我国6级以上地震电磁信息分析研究工作。但地震分析是一门探索性前沿科学,需要24h不间断监测地震数据,不仅要确保测震数据的完整真实和连续有效,为地震预报提供历史依据,同时还要关注分... “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开启了全球7级以上、我国6级以上地震电磁信息分析研究工作。但地震分析是一门探索性前沿科学,需要24h不间断监测地震数据,不仅要确保测震数据的完整真实和连续有效,为地震预报提供历史依据,同时还要关注分析平静期数据及平静期后异常现象的出现,进行综合分析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异常 显著平静 监测预报
下载PDF
关于南山城地震站地倾斜异常与映震情况的初步分析
10
作者 左艳 王琳 +3 位作者 王晶晶 张闯 张翔 李莹 《防灾减灾学报》 2011年第4期64-71,共8页
本文通过使用南山城地震台站地倾斜10多年的资料,着重对一些大、中、强地震前石英水平摆前兆异常的特征、持续时间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关键词 石英水平摆倾斜仪 前兆异常特征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鞍山防震减灾示范创建的构建与实践
11
作者 裴振 刘晓枫 +1 位作者 韩斌 李莹 《科技风》 2019年第27期125-125,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是引领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做好防震减灾示范创建工作,是综合防御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防震减灾 示范创建 科普宣传
下载PDF
地震勘测方法和数据采集工作分析
12
作者 韩敏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5期115-116,共2页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的进步发展,微震监测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指导矿山、隧道、大坝的安全生产,并在油气开采的水力压裂中得到广泛运用。但国内微震监测设备起步晚、发展慢、对外依赖度高,且伴随着微震监测设备对分辨率、精...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的进步发展,微震监测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指导矿山、隧道、大坝的安全生产,并在油气开采的水力压裂中得到广泛运用。但国内微震监测设备起步晚、发展慢、对外依赖度高,且伴随着微震监测设备对分辨率、精度、通道数等方面的高要求,微震监测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实质上微震监测的数据中有大量的冗余,有效地去除数据冗余,对微震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存储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对后期的地震数据处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后期的地震数据处理中微震监测的数据通过采集节点间的时间一致性建立联系,其采集节点之间的时间同步精度对微震定位的精度具有较大的影响。文章对地震勘测方法和数据采集工作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测 数据采集 工作
下载PDF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工件长度在线测量 被引量:6
13
作者 沙毅 曹英禹 +1 位作者 王经武 盛国松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57-959,共3页
针对轧钢厂加热钢锭传输线,提出了一种工件长度在线测量方法.利用CCD摄像机对生产线上工件的图像信息进行远距离采集.考虑到实时在线检测要求算法简单计算速度快,在对图像信息进行边缘噪声滤除的基础上,利用图像灰度的梯度算子提取工件... 针对轧钢厂加热钢锭传输线,提出了一种工件长度在线测量方法.利用CCD摄像机对生产线上工件的图像信息进行远距离采集.考虑到实时在线检测要求算法简单计算速度快,在对图像信息进行边缘噪声滤除的基础上,利用图像灰度的梯度算子提取工件边缘特征,并进行边缘识别,从而实现工件长度的在线测量.为补偿摄像镜头的非线性影响,进行了二次多项式拟合处理,以提高测量精度.同时,介绍了实时在线测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并对其测量速度和精度进行了实际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被测工件长度在400~1200mm之间,运行速度不高于5m/s时,测量误差低于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测量 自动检测 图像处理 边缘检测 摄像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