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联合应用针刺和麻疼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针刺与麻疼汤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联合应用针刺和麻疼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针刺与麻疼汤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分别为(8.7±2.6)mmol/L和(11.6±3.2)mmol/L,对照组的FBG、2 h PG分别为(8.6±2.7)mmol/L和(11.7±3.4)mmol/L,两组的FBG、2 h 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BG、2 h PG分别为(5.9±1.6)mmol/L和(8.6±1.1)mmol/L,对照组的FBG、2 h PG分别为(7.3±2.1)mmol/L和(9.8±1.7)mmol/L,研究组的FBG、2 h P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0.59%(24/34)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4.44%(3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为(45.8±4.9)m/s,高于对照组的(36.6±3.7)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腓总神经MCV为(42.9±5.7)m/s,高于对照组的(32.8±4.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为(45.9±5.2)m/s、腓总神经SCV为(45.6±4.9)m/s,均高于对照组的(37.7±3.8)m/s和(36.8±3.4)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麻疼汤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改善患者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从而提升临床疗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联合应用针刺和麻疼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给予针刺与麻疼汤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分别为(8.7±2.6)mmol/L和(11.6±3.2)mmol/L,对照组的FBG、2 h PG分别为(8.6±2.7)mmol/L和(11.7±3.4)mmol/L,两组的FBG、2 h 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FBG、2 h PG分别为(5.9±1.6)mmol/L和(8.6±1.1)mmol/L,对照组的FBG、2 h PG分别为(7.3±2.1)mmol/L和(9.8±1.7)mmol/L,研究组的FBG、2 h P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0.59%(24/34)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4.44%(3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为(45.8±4.9)m/s,高于对照组的(36.6±3.7)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腓总神经MCV为(42.9±5.7)m/s,高于对照组的(32.8±4.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为(45.9±5.2)m/s、腓总神经SCV为(45.6±4.9)m/s,均高于对照组的(37.7±3.8)m/s和(36.8±3.4)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麻疼汤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改善患者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从而提升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