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治疗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林惠 李桂珍 逄辉 《中华理疗杂志》 2001年第6期352-354,共3页
目的 研究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 ,感觉平面恢复 ,排尿功能及ADL等的影响 ,为脊髓康复程序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脊髓损伤患者 32例 ,损伤水平颈段 11例 ,胸段 9例 ,腰段 12例。发病后距康复治疗时间为 1~ 10个月 ... 目的 研究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 ,感觉平面恢复 ,排尿功能及ADL等的影响 ,为脊髓康复程序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脊髓损伤患者 32例 ,损伤水平颈段 11例 ,胸段 9例 ,腰段 12例。发病后距康复治疗时间为 1~ 10个月 ,平均 (4 .8± 3.6 )个月 ,康复治疗持续时间为 5 8~ 90d。采取运动功能训练 ,ADL训练 ,理疗 ,心理疏导等方法 ,进行运动平面总积分 ,感觉平面总积分 ,排尿功能分级 ,Barthel指数的评定。结果  32例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后运动平面总积分(5 5 .88± 16 .48) ,感觉平面总积分 (6 8.0 9± 17.6 3) ,排尿功能分级 (2 .0 3± 1.5 7)及Barthel指数(6 7.81± 2 0 .5 4) ,与康复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9例完全性脊髓损伤中 ,经康复治疗后 ,运动平面总积分 ,感觉平面总积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提高 (P <0 .0 5 ) ,而排尿功能分级改变不大 (P >0 .0 5 )。结论 脊髓损伤患者有一定恢复的潜力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恢复潜力较大。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排尿功能分级康复治疗前后变化不大 ,但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ADL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障碍 康复疗法 功能恢复 疗效
下载PDF
语言训练在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丽艳 安娜 闫炎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50-150,共1页
关键词 运动性构音障碍 康复治疗 语言训练 临床治疗效果 脑卒中患者 脑外伤 后遗症
下载PDF
物理疗法在冠心病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恩达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58-560,共3页
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CHD)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研究发现物理疗法在CHD的康复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本文对物理疗法在CHD康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物理治疗技术 冠心病 康复
下载PDF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华媛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1期189-190,共2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74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根据病历号尾数奇偶分为实验组(85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神经功... 目的分析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74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根据病历号尾数奇偶分为实验组(85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分以及运动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4±2.6)d,短于对照组的(25.3±3.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AM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为(8.3±2.5)分,FAM评分(72.9±7.4)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5.9±2.9)、(64.4±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性期 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曲铭 林惠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24期3719-3720,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有肢位的摆放、避免腕屈曲、压迫性向心缠绕、冰疗、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松动神经系统、帮助淋巴回流等。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有肢位的摆放、避免腕屈曲、压迫性向心缠绕、冰疗、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松动神经系统、帮助淋巴回流等。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来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FMA评分和MBI指数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改善其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偏瘫患者失认症和失用症的康复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惠 《中华理疗杂志》 2000年第5期264-266,共3页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失认症和失用症的疗效。方法 对 75例偏瘫患者按失认症和失用症量表进行评定 ,观察各类失认症所占的比例 ,对存在失认症或失用症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每日训练 1次 ,每次 30min ,1~ 3个月为 1...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失认症和失用症的疗效。方法 对 75例偏瘫患者按失认症和失用症量表进行评定 ,观察各类失认症所占的比例 ,对存在失认症或失用症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每日训练 1次 ,每次 30min ,1~ 3个月为 1个疗程 ,疗程前后分别进行评价。结果75例偏瘫患者有 2 1例存在失认或失用 ,阳性率为 2 8%。康复治疗前后两次评价结果 ,分别为32 .5 6± 3.12和 45 .0 2± 2 .72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说明失认症、失用症患者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 ,疗效确切。结论 偏瘫患者中 ,失认症、失用症存在一定的比例 ,应列为常规检查 ,早期发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偏瘫 作业疗法 失认症 失用症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张恩达 张玲 王峪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2期217-218,共2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针灸、电刺激等治疗,康复组加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和神经网络重建仪等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针灸、电刺激等治疗,康复组加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和神经网络重建仪等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来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FMA评分和MBI指数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踝关节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8
作者 华媛媛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研究踝关节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之间收治的89侧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康复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及护理干预;康复组患者接受综合性... 目的:研究踝关节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之间收治的89侧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康复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及护理干预;康复组患者接受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措施。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关节活动度指标、Kofoed优良率进行对比。结果:康复组患者的AROM(踝关节主动活动度)、PROM(踝关节被动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此外,康复组的Kofoed优良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损伤患者应用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整体康复疗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很高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损伤 康复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康复治疗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应用价值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孙海娇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23期76-77,共2页
目的: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康复治疗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诊治的88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按抽签原则分组,即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组实施星状神经... 目的:评价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康复治疗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诊治的88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按抽签原则分组,即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组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康复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分值、治疗效果以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CASCS分值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ASCS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93.18%VS73.00%),P<0.05;观察组复发率与对照组对比(9.09%VS29.55%),P<0.05.结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通过采取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康复治疗,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复发情况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康复治疗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下载PDF
核心肌群训练对2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曲铭 林惠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年第6期545-546,共2页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的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的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两组患儿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GMFM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加强核心肌群的训练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康复训练 核心肌群 运动功能 儿童
下载PDF
长圆针疗法治疗肩周炎50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荣贵 张恩达 韩国刚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13期2043-2044,共2页
长圆针疗法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经筋病研究室主任薛立功教授根据《内经·灵枢》的相关论述、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所发掘整理出的一种特种针法。笔者自2007年9月以来,运用长圆针疗法治疗肩周炎50例,经与常规针刺对照,取得了... 长圆针疗法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经筋病研究室主任薛立功教授根据《内经·灵枢》的相关论述、结合现代医学知识所发掘整理出的一种特种针法。笔者自2007年9月以来,运用长圆针疗法治疗肩周炎50例,经与常规针刺对照,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圆针疗法 肩周炎 治疗 特种针法 发掘整理 医学知识 研究室 经筋病
下载PDF
悬吊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华媛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7期288-289,共2页
目的分析悬吊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功能的影响。方法 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9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悬吊训练。对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 目的分析悬吊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功能的影响。方法 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9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肌力训练、平衡训练等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应用悬吊训练。对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结果以及下肢Fugl-Meyer评分(FMA)运动功能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BBS评分分别为(18.3±8.1)、(42.6±7.8)分,治疗前后下肢FMA评分分别为(15.8±6.3)、(26.4±5.6)分;参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BS评分分别为(18.1±7.8)、(33.8±7.5)分,治疗前后下肢FMA评分分别为(15.3±6.6)、(24.8±5.1)分;治疗后两组患者BBS及下肢FM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患者的BBS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功能具有良性影响,能够显著改善平衡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训练 脑卒中偏瘫 躯干功能 平衡功能
下载PDF
神经发育疗法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丽艳 肖振 安娜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336-337,共2页
关键词 步行能力恢复 神经发育疗法 偏瘫患者 脑卒中后 脑卒中患者 人类健康 康复目标 致残率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恩达 张玲 王峪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19期2951-2951,共1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偏瘫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包括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Bobath技术、PNF技术)治疗,治疗组加...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偏瘫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包括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Bobath技术、PNF技术)治疗,治疗组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用Fugl-Meyel评分(FMA)下肢部分及改良Barther指数(MBI)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观察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FMA评分及MBI评分的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下肢功能 偏瘫
下载PDF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行为特征及其母亲心理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俊红 李玲 赵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3年第1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的行为特征及其母亲心理状况,以便临床早期干预,提高患儿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将50例JIA患儿设为JIA组,50例正常儿童设为对照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对两组儿童进行评估;采用症状自评... 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的行为特征及其母亲心理状况,以便临床早期干预,提高患儿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将50例JIA患儿设为JIA组,50例正常儿童设为对照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对两组儿童进行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所有研究对象母亲进行评估。总结其行为特征及心理状况。结果 JIA组社会能力低于对照组,行为问题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JIA组母亲在焦虑、抑郁、敌对、恐怖等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母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IA患儿较正常儿童表现出更多的行为问题,其母亲较正常儿童母亲更易出现心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行为特征 心理学 母亲 儿童
下载PDF
穴位电针刺激并激光照射治疗脑卒中后面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荣贵 张恩达 韩国刚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20期3138-3138,共1页
脑卒中后面瘫是临床常见症状,是脑神经损伤并发的非炎症性周围神经肌肉损伤。脑卒中后面瘫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患侧不能做皱眉、闭目、示齿、鼓腮等动作。
关键词 脑卒中后 激光照射治疗 穴位电针刺激 疗效观察 面瘫 神经肌肉损伤 临床表现 脑神经损伤
下载PDF
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恩达 张铁燕 王峪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11期1691-1691,共1页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及康复理疗,治疗组给予小脑顶核电刺激。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分(FMA)和改良Bar...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及康复理疗,治疗组给予小脑顶核电刺激。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分(FMA)和改良Barther指数(MBI)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FMA和MBI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有助于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小脑顶核电刺激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曲铭 康欣玲 郝鞍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21期3309-3309,共1页
脑卒中后绝大部分患者存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严重影响。参与为增加肌力和体能而制定的运动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肌力和运动功能。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肌力训练观察其对下肢... 脑卒中后绝大部分患者存在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严重影响。参与为增加肌力和体能而制定的运动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肌力和运动功能。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肌力训练观察其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肌力训练 脑卒中偏瘫患者 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后 运动训练 康复治疗
下载PDF
热矿泥疗法对2型糖尿病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振 张丽艳 都秀兰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8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热矿泥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在原来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热矿泥疗法,1次/d,每次15min,15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仅予以原来饮食及运动治疗。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热矿泥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在原来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热矿泥疗法,1次/d,每次15min,15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仅予以原来饮食及运动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体重指数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副反应发生,仅仅在治疗组出现5例皮肤局部红斑,经过调低泥温后,均能坚持完成治疗。结论热矿泥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有效的、安全的、简单的物理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矿泥疗法 2型糖尿病 临床研究 治疗方法
下载PDF
三联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并发肩周炎36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荣贵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6期737-738,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后 三联疗法 肩周炎 并发症 治疗 脑卒中患者 康复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