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在治疗肺大泡气胸病人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伟 孙振 宋守明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49-149,共1页
关键词 肺大泡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病人 胸腔闭式引流 自发性气胸 2000年 保守治疗 内科穿刺 传统方法 VATS 胸外科 治疗体 患者
下载PDF
微创技术胸腔镜手术的护理27例
2
作者 郝林慧 刘素坤 陈立群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251-252,共2页
胸腔镜(VATS)手术是在电视屏幕下,用特制的器械完成胸腔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胸部微创技术,正逐步在临床开展.我院从2002年开展了胸腔镜下治疗肺部的一些疾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微创技术 胸腔镜 手术治疗 护理措施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外科手术治疗气管肿瘤4例体会
3
作者 王伟 孙俊芳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气管肿瘤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776例 被引量:12
4
作者 安君 郭可泉 +1 位作者 谷春久 阎恒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 为提高手术疗效 ,降低死亡率 ,总结 776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对 776例心瓣膜病患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 ,其中二尖瓣置换术 (MVR) 5 33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 10 7例 ,双瓣膜置换术(DVR) 134例 ,二尖瓣... 目的 为提高手术疗效 ,降低死亡率 ,总结 776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 对 776例心瓣膜病患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 ,其中二尖瓣置换术 (MVR) 5 33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 10 7例 ,双瓣膜置换术(DVR) 134例 ,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行 De Vega或 Kay成形术 ,三尖瓣置换术 (TVR) 2例。结果 早期死亡 4 7例 ,死亡率 6 .1% ,其中 MVR、AVR、DVR的死亡率分别为 4 .9%、6 .5 %、10 .4 %。 结论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严重心脏瓣膜病变的可靠、有效手段。加强围术期处理 ,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积极施行瓣环成形术对改善心脏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的手术疗效与晚期效果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疗效 外科治疗 双瓣膜置换术 三尖瓣置换术 心瓣膜病
下载PDF
肺外周围性疾病误诊肺癌手术20例体会
5
作者 宋守明 李树森 +1 位作者 张苏宁 孙振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3期199-200,共2页
关键词 肺外周围性疾病 误诊 肺癌 开胸手术 手术方法 病理解剖学
下载PDF
肺灌注显像对肺癌手术病人肺功能预测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王伟 孙振 宋守明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6-46,共1页
目前,肺癌发病率增高,由于高龄肺癌的病人逐年增多,肺功能低下的病人亦相对增加,因此,如何能较准确的预测肺切除术后的肺功能和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肺灌注显像 肺癌 肺功能 手术治疗 肿瘤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161例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分析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振 孙俊芳 +2 位作者 王伟 李健 宋守明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1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淋巴结清扫范围 患者 肺叶 原发肿瘤 纵隔淋巴结转移 影响 分析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中大量空气栓塞抢救成功一例
8
作者 吴剑英 张剑 曾学庆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0年第5期400-400,共1页
患者男性,19岁。1986年11月28日体外循环下施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心脏自动复跳,复温至35.7℃时心跳无力,随即出现室颤,同时发现动脉灌注管中充满泡沫。立即中止心肺转流,心脏按压并迅速用Mills法(J Thorax Cardiovase Surg 1980;80:708... 患者男性,19岁。1986年11月28日体外循环下施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心脏自动复跳,复温至35.7℃时心跳无力,随即出现室颤,同时发现动脉灌注管中充满泡沫。立即中止心肺转流,心脏按压并迅速用Mills法(J Thorax Cardiovase Surg 1980;80:708)逆行灌注(流量1.5L/min,持续1.5分),多量泡沫从主动脉造口处涌出。同时置头部深低位,戴冰帽,行脱水等治疗。8分后心跳恢复。术后清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自动复跳 空气栓塞 逆行灌注 动脉灌注管 心肺转流 心脏按压 冰帽 复温 氧合器 左心引流
下载PDF
搏动性灌注对深低温停循环后脑组织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安君 郭可泉 +4 位作者 谷春久 阎德民 金铁南 盛卓人 阎恒宇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16-419,共4页
目的 观察搏动性灌注(PP)在降温及深低温停循环后复温过程中对脑组织血流量(CBF)的影响以及PP条件下深低温停循环的安全时限。方法39只健康犬分成PP组(18 只)及非搏动性灌注组(NPP组,21只),测定降温及深低温停循环后复温过程中... 目的 观察搏动性灌注(PP)在降温及深低温停循环后复温过程中对脑组织血流量(CBF)的影响以及PP条件下深低温停循环的安全时限。方法39只健康犬分成PP组(18 只)及非搏动性灌注组(NPP组,21只),测定降温及深低温停循环后复温过程中的CBF及观察复温后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停循环40 min、60 min及80 min各组在降温过程中,CBF渐减少,两组无差别(P>0.05)。停循环 40 min后复温过程中 PP组的 CBF与 NPP组比较,在复温过程早期增加明显(P<0.05),复温结束两组均可恢复到降温开始水平。停循环60 min后复温过程中,复温30℃以上,PP组CBF较NPP组增加明显(P<0.01)且复温结束可恢复到降温开始水平,NPP组未能恢复。停循环80 min后到复温结束两组CBF均未能恢复到降温开始水平。停循环40 min的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均无差异。停循环60 min的 PP组超微结构基本正常而 NPP组神经细胞肿胀,线粒体水肿。停循环80min的PP组和NPP组均表现为神经细胞明显肿胀,线粒体严重水肿,胞浆出现明显退行性改变。结论 PP对深低温停循环后的脑保护作用明显优于 NPP。深低温(20℃)停循环安全时限应不超过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灌注 深低温停循环 脑血管循环 脑组织血流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