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勃赋之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白承锡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关键词 王勃 《采莲曲》 九成宫 辞赋创作 王子安 唐高宗 中国文学史 唐赋 基本句式 诗文创作
下载PDF
试析刘勰论赋的几个观点 被引量:1
2
作者 白承锡 《江淮论坛》 CSSCI 1995年第6期102-106,共5页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刘勰 抒情小赋 司马相如 《诠赋》 赋体文学 《诗经》 赋比兴 汉赋 汉魏六朝
下载PDF
王安石禅诗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朴永焕 《佛学研究》 2002年第0期172-182,共11页
王安石在当时调合儒、释思想的潮流影响下,兼容诸家,肯定禅宗思想的用处,不仅对禅宗经典作注、精通于禅宗妙理,晚年又写出具有断尘幽静、物我两忘意境的禅趣诗。他广泛交流了高僧大德,在禅诗里表现的思想有“无心是道”、“万法皆空”... 王安石在当时调合儒、释思想的潮流影响下,兼容诸家,肯定禅宗思想的用处,不仅对禅宗经典作注、精通于禅宗妙理,晚年又写出具有断尘幽静、物我两忘意境的禅趣诗。他广泛交流了高僧大德,在禅诗里表现的思想有“无心是道”、“万法皆空”、“清净之心”等。他的诗用典较多的特点,对后世宋代诗坛影响较大。六祖慧能、沩山灵祐禅师、黄檗希运禅师的思想给王安石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理论。王安石精通禅宗,晚年归于释氏,将所有的财产捐给佛寺,表现了他的旷达胸怀和对佛禅的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禅诗 禅思 禅典 禅理
下载PDF
王褒《四子讲德论》之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白承锡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6,共6页
《四子讲德论》是西汉王褒的作品。虽以"论"为名题,尤《文选》归入论类,但这篇是沿用楚辞司马相如的问答方式,且采用纵横家的口气而写作的典型赋作。王褒假设微斯文学,虚仪夫子,浮游先生,陈丘子等四人。王褒居于掌握全局的地... 《四子讲德论》是西汉王褒的作品。虽以"论"为名题,尤《文选》归入论类,但这篇是沿用楚辞司马相如的问答方式,且采用纵横家的口气而写作的典型赋作。王褒假设微斯文学,虚仪夫子,浮游先生,陈丘子等四人。王褒居于掌握全局的地位,充分运用四个虚构人物的讨论之妙,达到"宣风化于众庶"之效果。这篇虽然不能摆脱为禄而写的清客文学之讥,但是在修辞造句上,下了极大的工夫;内容上,于歌功颂德之中表现讽喻之义,可谓用心良苦。在当时是属于较少见的长篇说理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赋 王褒 说理赋
下载PDF
比较中韩关于“口”的惯用语的异同 被引量:1
5
作者 束贇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28-130,共3页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最根本、最重要的区别便在于他们的语言,语言的产生发展都和本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传统以及历史底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惯用语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固定口头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时期的生产劳动生活中口头创造...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最根本、最重要的区别便在于他们的语言,语言的产生发展都和本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传统以及历史底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惯用语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固定口头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时期的生产劳动生活中口头创造,简明生动的语句,带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和地域特色。经过岁月的传承和历史的演变使惯用语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征,因此对中韩两国的惯用语进行研究比较不仅能找出中韩两国语言文字上的异同和各自特点,更能通过对这些独特富有表现力的惯用语的比较,发现中韩各自民族之间的民族特性、生活习俗、文化背景等的特点和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 中韩 惯用语 异同
下载PDF
东西方创世神话的文化转型比较研究——以巨人尸体化生神话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在书 崔丽红(译) 李定河(校译) 《民间文化论坛》 2019年第3期42-52,共11页
比较和分析东西方巨人尸体化生神话的意义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我们对由此形成的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进行考察,发现:盘古神话中的自然死亡转化为后世的自化论;"全身变化"转化为整体性思维;"食人性"转化为儒家文化。... 比较和分析东西方巨人尸体化生神话的意义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我们对由此形成的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进行考察,发现:盘古神话中的自然死亡转化为后世的自化论;"全身变化"转化为整体性思维;"食人性"转化为儒家文化。而西方的尸体化生神话,其中的杀害行为转化为后世的辩证法;分解和分割行为转化为分析性思维;"食人性"转化为基督教仪礼。在似乎一切都被"划一化"的全球化时代里,在想象力这一领域里内摈弃以特定地区或种族想象力为判断标准的做法,为东亚神话寻找其意义以及确立自我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人化生 自化论 辨证法 食人性
下载PDF
禅让还是篡夺?——中国古代王权神话解构分析
7
作者 郑在书 崔丽红 李定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7,26,共8页
以尧舜禅让、鲧禹治水及成汤祈雨神话为中心,分析考察这些神话所反映的现实及神话原型,将这些神话和中国境外一些神话及周边民族神话进行比较,并结合文明化历史之前的社会暴力现实,对这些神话进行了解构和剖析。得出如下结论:尧舜禅让... 以尧舜禅让、鲧禹治水及成汤祈雨神话为中心,分析考察这些神话所反映的现实及神话原型,将这些神话和中国境外一些神话及周边民族神话进行比较,并结合文明化历史之前的社会暴力现实,对这些神话进行了解构和剖析。得出如下结论:尧舜禅让神话是根据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墨家的尚贤思想编写而成的故事,其中所讲的"禅让",实际上是动用武力实现政权交替的一种政治事件;而鲧禹治水神话是权力之争使父子间发生冲突,导致出现杀父行为的一出悲剧;成汤祈雨神话虽把成汤美化为爱民圣君,但事实上成汤作为巫君遭杀害的可能性极大。这种认识能够使我们摆脱帝王世系的束缚,从断裂和非连续性层面上来理解中国古代王权。这能够给我们提供新的思考空间。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神话没有被文学化或体系化,但从上述结论来看,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相比较而言,它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人文化了,只是其层次不同而已。在此,我们还应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机制,这种机制是形成现存中国神话特质及模式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让 放伐 暴力 周边文化 帝王世系 文化机制
下载PDF
日本占领时期韩国和台湾地区接受鲁迅之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金良守 《当代韩国》 2004年第4期72-76,共5页
关键词 鲁迅 《新青年》杂志 连载 中国文学 文学革命 中国作家 胡适 殖民统治 日本人 刍议
原文传递
21世纪前20年韩国对巴金作品的译介与研究
9
作者 崔海满 韩容洙 《译苑新谭》 2021年第2期180-188,共9页
从20世纪30年代巴金及其作品被介绍到韩国以来,备受韩国出版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对其作品的译介和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主要整理21世纪前20年韩国对巴金作品的译介状况,了解巴金作品在韩国的传播基础。并考察韩国学术界对巴金及... 从20世纪30年代巴金及其作品被介绍到韩国以来,备受韩国出版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对其作品的译介和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主要整理21世纪前20年韩国对巴金作品的译介状况,了解巴金作品在韩国的传播基础。并考察韩国学术界对巴金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以期加强中韩两国巴金研究者的学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作品 韩国 译介 研究
原文传递
“黄金狂时代”台湾和殖民地近代的全景(panorama)——从王童电影《无言的山丘》切入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良守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4-130,共7页
殖民地近代性指的是在殖民地状况之下接受的近代性,即假如谈论其近代性,一定要考虑到殖民主义的历史脉络。台湾曾为日本殖民地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塑造了台湾现代性的品格。台湾电影导演王童的《无言的山丘》展现日据下台湾"... 殖民地近代性指的是在殖民地状况之下接受的近代性,即假如谈论其近代性,一定要考虑到殖民主义的历史脉络。台湾曾为日本殖民地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塑造了台湾现代性的品格。台湾电影导演王童的《无言的山丘》展现日据下台湾"黄金狂时代"的历史画卷——"黄金狂时代"既是日本殖民者巩固殖民统治与掠夺殖民地财富的重要表征,也是殖民地的台湾转型进入"近代"的历史意象——这部作品表达了在殖民者的歧视与剥削下"台湾自我"的压抑与反抗,从而呈现了台湾殖民地近代的历史脉络以及内在的复杂性和两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地近代性 后殖民 台湾自我 王童 黄金狂时代
原文传递
朱耀燮小说中的上海——以《人力车夫》及《杀人》为中心
11
作者 《上海鲁迅研究》 2019年第2期258-274,共17页
一、绪 论本文以朱耀燮于1920年代所写的小说《人力车夫》与《杀人》为文本分析对象,考察作品中出现的作者对中国社会及底层百姓的看法。并把这两部作品与相同题材的中国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来探讨朱耀燮小说的文学成就。20世纪初,韩国人... 一、绪 论本文以朱耀燮于1920年代所写的小说《人力车夫》与《杀人》为文本分析对象,考察作品中出现的作者对中国社会及底层百姓的看法。并把这两部作品与相同题材的中国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来探讨朱耀燮小说的文学成就。20世纪初,韩国人是如何看待上海这座大城市的?它对韩国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当时的上海聚集着不同人种,不同国家,持着不同语言及思想的各类人。当时移居上海的人口不只在人种上不同,他们移居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人 《人力车夫》
原文传递
欧阳修与禅宗
12
作者 朴永煥 《宋代文化研究》 2008年第1期103-114,共12页
中国禅宗经过六祖慧能弘扬之后,其佛性思想变得更加世俗化和平民化,较复杂的禅宗戒律变得简单化,达摩'凝住壁观'的禅法变成个人的日常生活方式。这一系列的禅宗特点,无疑最能迎合那些既有出世之想,又有人世之情的唐宋士大夫的... 中国禅宗经过六祖慧能弘扬之后,其佛性思想变得更加世俗化和平民化,较复杂的禅宗戒律变得简单化,达摩'凝住壁观'的禅法变成个人的日常生活方式。这一系列的禅宗特点,无疑最能迎合那些既有出世之想,又有人世之情的唐宋士大夫的精神需求。从此,禅宗不仅从山林大踏步进入市井,而且昂首进入士人视野。史书和禅宗灯录中,随处可以看到当时鼎鼎大名的宋代士大夫们与禅宗的紧密关系。其代表性的人物有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禅法 史书 个人 壁观 平民化 灯录 世俗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