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话语和他者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春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49,57,共8页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学的研究历程中,"新文学史"话语排除了"通俗文学","现代文学史"话语压制了和"现代文学"一起组成"新文学"的"右派文学"和"同路人文学"。"...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学的研究历程中,"新文学史"话语排除了"通俗文学","现代文学史"话语压制了和"现代文学"一起组成"新文学"的"右派文学"和"同路人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话语的提出,则解放了被"现代文学"压制的"右派文学"和"同路人文学"。21世纪初,"双翼文学"话语的提出,又复原了被"新文学"抹掉的"旧文学"。如果继"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话语之后,"双翼文学"话语能被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者广泛接受的话,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将会初步体现霍尔语境中的"认同的政治"和本文脉络中的"他者化的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 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 二十世纪文学 双翼文学 文学史学
下载PDF
移民、他者化与身份认同:电影里再现的上海人 被引量:4
2
作者 林春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4-177,127,共5页
一种文化传统被另一种文化传统所压迫,虽然表层看来是消灭了,实际上却以隐形结构的形式深藏在民间,在新环境中又可以重新得到恢复乃至复活,这种现象可被命名为"近现代传统的复活"。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上海的资本主义和城市... 一种文化传统被另一种文化传统所压迫,虽然表层看来是消灭了,实际上却以隐形结构的形式深藏在民间,在新环境中又可以重新得到恢复乃至复活,这种现象可被命名为"近现代传统的复活"。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上海的资本主义和城市文化,在社会主义时期被压制为隐形结构形式,进入90年代以后才得以复活。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各地掀起了"上海怀旧热",主要是针对社会主义时期以前的上海,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而言的。老上海是与安全享用资产阶级空间的欲望相结合,提供给人们一种所谓"改变时间经验,稀释历史性,记忆类似历史感觉的怀旧现象"的"被想象的怀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 他者化 身份认同 上海电影 上海人
下载PDF
商榷“汉语文学”和“华人文学”——对几部近现代文学史著作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春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6-144,共9页
一、中国近现代①文学史话语的全新开展随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话语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史起点的惯例提出了疑问,"双翼文学史"话语主张近现代文学史应包括通俗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正在重新建构当中。关于"五四"起点论的问题在198... 一、中国近现代①文学史话语的全新开展随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话语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史起点的惯例提出了疑问,"双翼文学史"话语主张近现代文学史应包括通俗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正在重新建构当中。关于"五四"起点论的问题在1985年"现代文学研究创新座谈会"中提出,在该座谈会上提交的《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关于本论文欲重点究明的范畴与起点提出了两大议题:一是主张将起点提前至1898年,另一项则是呼吁推翻过去的"近代—现代—当代"三分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 华人文学 汉语文学 中国文学史 著作 二十世纪 中国近现代 通俗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